吴敢:我与宋词先生(《我与师友》之十)
我知道宋词先生是在徐州师范学院中文系(今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读研期间。
1981年9月,徐州市文化局举办专业剧团新创作剧目会演。先师王进珊先生要我和邓瑞琼师兄前去观摩江苏省柳琴剧团演出的《宝山相亲》和徐州市京剧团演出的《长平遗恨》,并具函让我们拜访江苏省柳琴剧团的导演杨徳勋。
宋词先生
杨徳勋先生从北京大学中文系1956届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国戏曲研究院任副院长张庚先生的秘书,1961年随文化部下放干部来徐州,历任江苏省柳琴剧团副团长、团长,徐州市文化艺术研究所所长。
德勋兄介绍柳琴剧团剧目创作情况时说到经典剧目《喝面叶》曾经宋词先生改定,那是1954年3月,江苏省文化事业管理局为筹备9月将在上海举行的华东区戏曲观摩演出大会,特派以艾煊为组长,蒋星煜、徐筱汀、宋词为成员的戏曲工作组来徐州进行剧目选拔和整理工作,决定由宋词执笔整理柳琴戏《喝面叶》《拦马》《芈建游宫》,并最后确定这三个剧目参加华东区戏曲观摩演出,并由江苏人民广播电台先行录音播放,成为徐州市第一次被省级广播电台录音播放的柳琴戏剧目。
在1954年9月25日—11月6日华东区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上,《喝面叶》获剧本二等奖和优秀演出奖,厉仁清获演员一等奖,王素琴和姚秀云获演员二等奖。其后,《喝面叶》一剧被上海唱片社录音并灌制唱片在全国发行,徐州柳琴戏也由此声名大震。
柳琴戏《喝面叶》剧照
1983年4月9日晚观看马金凤主演《花枪缘》于徐州会堂,唱腔甜润,做工细腻,信非虚传。节目单注明剧本改编为宋词,可说演、编双美,即业内所谓“人保戏,戏保人”也。
1985年1月,我被任命为徐州市文化局副局长。1985年3月21日,宋词先生应邀从南京来徐为江苏省柳琴剧团写戏。
22日上午我前去剧团看望他,23日上午再去看望,丁肃(徐州市委宣传部文艺科科长)、李瑞林(徐州日报文艺副刊主编,原徐州市文化局剧目工作室副主任)亦在座。
两次交谈均为新创作剧目《瓜棚风月》的构思、关目和柳琴剧团建设事宜,对我很有启发。这是我与宋词先生第一次见面,印象是一位很有个性但极为率真、颇具才华的纯文人。
那次宋词先生在徐州停留了很长时间,我们也有多次会晤,宋先生有专著《书剑飘零》相赠(参见下图,浙江文艺出版社1984年4月一版)。
1985年5月宋词赠书《书剑飘零》
那是一部历史小说集,用宋先生绍介时的话说,其主题反应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的悲惨遭遇和不幸。联系宋先生一生际遇,该书当是有为而作。
1985年9月,徐州市文化局邀请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郭汉城,北京市剧协副秘书长、《戏曲电影报》主编杨毓敏,中国戏剧出版社副社长鲁煤,《剧本》月刊编委杨哲民,《戏剧电影报》副主编胡金兆及江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陈超,江苏省文化厅顾问汤池,副厅长王鸿,中国剧协江苏分会副主席梁冰等,来徐观摩研讨江苏省柳琴剧团排演的现代戏《瓜棚风月》和新编历史剧《新台啼血》(参见下图,中排左起第四人即宋词)。
《瓜棚风月》由宋词先生编剧,获得一致好评。
1985年8月郭汉城、杨毓敏、鲁煤、杨哲民、胡金兆、于允科、王鸿、王进珊等观看江苏省柳琴剧团演出《瓜棚风月》合影于人民会堂
1986年2月24日至7月12日,我在南京江苏省委党校干部培训班学习。3月13日晚,宋词先生偕李荣德、袁澄兰来访,旋随宋先生拜访省委党校党委书记、常务副校长王光炜(曾任徐州市委副书记)。
7月10日下午,宋词先生再来看望。两次所谈多为《瓜棚风月》剧本、演出与参赛事。
收宋词先生1986年9月6日信函(参见下图),云:
1986年9月6日宋词信函
南京一别,已近两月。
关于《瓜棚风月》,至今未有任何消息。曾数函杨徳勋同志,只字不复。甚感不解!据悉“柳琴节”也不演出此剧,不知确否?
此戏去年演出后,有省市领导、北京专家的意见和评语,并准备去京演出,省厅为此特拨两万元专款。突然搁浅,不知政治上、艺术上有何问题?望答复!本月内将决定省调演参加预选剧目,若不报此戏,更望告知原因。作为作者,有此权力,因此戏我是应邀专为柳琴剧团写的,总不能一脚踢开吧!
既不赴京,两万元专款不知如何处理,因要钱时我曾为之奔走,我当然也有责任向省里领导有个交待。
我曾为柳琴戏写过大小六七个戏,总算有点历史关系吧,我是很珍惜这一关系的。
盼复,致以
敬礼
宋词 八六、九、六
信寄南京34标13号
《徐州戏剧史》,吴敢、孙厚兴主编,中州古籍出版社2018年11月版。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正是江苏省文化事业火红之时。1986年是其肇始之年, 6月,江苏省首届戏曲青年演员大奖赛在南京举行。由江苏省梆子剧团张虹演出的《打神告庙》获表演一等奖,陈秀兰演出的《误杖》和徐州市京剧团邵建伟演出的《汉宫惊魂》获表演二等奖,江苏省柳琴剧团朱树龙演出的《夜审》获表演三等奖。
其时我尚在党校受训,但受命担任徐州市代表队领队组织此次竞赛。我曾陪宋词先生观看徐州市专场,他对张虹给予很高的评价,认为她和江苏省柳琴剧团中年演员张彩霞一样有把控舞台、震慑剧场的能力,说这样的演员不可多得,建议再给压力,多加培养。
1986年下半年,徐州市和江苏省都有重要艺术活动。11月5—11日,徐州市举办首届苏鲁豫皖柳琴·泗州戏剧节。在本届柳琴·泗州戏剧节中,江苏省柳琴剧团演出的剧目为《三赐御匾》。
11月下旬,江苏省举办专业剧团新剧目观摩演出,江苏省柳琴剧团演出的《瓜棚风月》获优秀演出奖、剧本奖、导演奖、音乐设计奖、舞美设计奖,主演张彩霞获优秀演员奖,刘大敬获演员奖。
1985年5月宋词赠书《书剑飘零》
因为各有分工,均要兼顾,所以《瓜棚风月》没有上柳琴节,而全力准备参加省观摩演出。赴京演出则因为北京方面没有发出邀请,故暂时搁浅。我将这一情况向宋先生做出说明,也代德勋兄致歉,他觉得能够理解。其实也还有剧团内部的原因,我没有说,宋先生也没再问。
由此信可见宋词先生性格之一斑,有理不让人,释疑即释怀。反而,经过此事,我们之间倒陡增友谊,成了很好的朋友。
收宋词先生1991年8月3日信函(参见下图),云:
1991年8月3日宋词信函
您好!一别数载,疏于音问。徐州文化工作成绩斐然,令人瞩目,《金瓶梅》研究硕果累累,《李瓶儿》饮誉京华,为之喜,为之贺!
我近几年埋首南明,写长篇历史小说和电视剧,呈上拙作《南国烟柳》,乞赐正。垂垂老矣,来日不多。八二年蒙徐州文化局将我写的几个柳琴戏编印,今年想将我的《剧作选》编成出版。现在出书难,没钱不行。为此要请徐州和河南洛阳领导、朋友支持帮助,争取企业界给予赞助。希望得到您的支持!
几年没去徐州,想在近日去看看老朋友们,和有关方面接触一下,文人可悲,登门“化缘”。到后,当拜访。颂
夏安!
宋词 1991.8.3
所赠长篇历史小说《南国烟柳——乱世名姬艳史》(参见下图),浙江文艺出版社1988年7月一版。
1991年8月宋词赠书《南国烟柳》
夏秋之际,宋先生来徐,我在宴请时请他的几个老朋友辛原(徐州市文化局原局长、徐州市文联党组书记)、曲永庆(徐州市文化局艺术科原科长、徐州市戏剧家协会驻会秘书长)和杨徳勋等作陪。
言谈中颇多柳琴戏剧目创作的回忆,也说到第九届中国戏剧梅花奖风波。宋先生说张虹实至名归,无可厚非;徐州市文化局邀请领导、专家观摩,亦为分内之举。席间气氛,宋先生侃侃而谈,在座诸公倒成了听客。
徐州市文化局1982年编印的柳琴戏选集是打印本,这次出版《宋词剧作选》,徐州市文化局责无旁贷,我认为或在徐印刷或由徐州包销若干册均可,宋先生以为后者为宜。
收到杨徳勋兄转来宋词先生一信(参见下图),云:
1995年11月30日宋词信函
别后又两三载,每忆彭城必思君。你我俱老矣!尚能饭否,能饮否,能抽烟否?念念。我冠心病,今年尚好,未发,故仍笔耕不辍。
我出剧作选事,曾得老兄协助,吴敢局长慨然允诺赞助,至今犹感。我考虑诗词集比剧作选更重要、更紧迫,故今年先出诗词集,名为《宋词诗词集》,是我一生心血的结晶,是我的心之声、血泪吟、生平之传、忏悔之录。其中《粉黛集》所咏皆与戏曲有关,多篇写到徐州和柳琴。此书由中州古籍出,在南京印,是自费。
吴局长已调离,望他能把当年“允诺”对接任者说一说,请兄多加周旋和帮助,能在徐州帮我推销二至三百本书即可。知兄尚在位,定当倾其全力。负债出书,只有请朋友帮忙了。吴信,请转交。书年底可印出,约12元左右一本。
问候夫人!祝
冬安!
宋词 95.11.30
宋先生写给我的信之所以未存录在此,是因为少了杨信对《宋词诗词集》的描绘,而这一段更能展现宋先生的识见、襟怀与感慨。
1996年3月,收宋先生著《宋词诗词集》(参见下图,中州古籍出版社1995年12月一版)。该书一如白桦序所言:“不仅可以视为宋词小传,亦可作为中国近五十年政治史、文化史、戏曲史、知识分子心灵史之珍贵参考资料。”
该书“粉黛集”中有“徐州杂咏”九首,均1954年春夏之交来徐调研期间所作。
其一曰:“阳春三月到彭城,庙会泰山遗古风。社鼓喧腾尘土里,柳琴弹唱戏棚中。” 其注云:“……适逢泰山庙会,于戏棚中看柳琴戏演《李三娘磨房产子》。……徐州柳琴剧团名角有厉仁清、相瑞先、王素琴、赵玉金。”
其七曰:“无钱难醉酒千盅,挥毫万言一夜成。敢向江南传佳句,还教淮海唱新声。”其注云:“无钱买酒,三日一小饮。文思甚佳,一周内写成《喝面叶》《拦马》《芈建游宫》三短剧。”
其八曰:“重翻旧曲生新意,莫道村歌格调低。笔下点金有妙术,能将陈腐化神奇。”其注云:“《喝面叶》原属旧戏中怕老婆一类剧目,趣味低下,丑化妇女。细思考,其中有表现妇女要求男女平等之民主思想,乃作翻案文章。”
宋词先生时年22岁,意气风发,才华横溢,不可一世,真乃“遥想公瑾当年”,翩翩一公子!
收宋词先生1999年11月10信函(参见下图),云:
1999年11月10日宋词信函
久疏音问,甚念。九六年我的《诗词集》出版后,曾寄呈并蒙您帮助在徐州销书数十册。尤为难忘的是九零年夏我为出版剧作选事去徐州求您支持,您时在位上,慷慨一诺,事虽未成,至今为感!当时有您的支持,本可办成,不料第二年我突患脑梗塞,身体不好,就拖下来了。总是一件未了之事,去年了却心愿,把书印出,完全自费,只印了八百册,留一半赠朋友。省委宣传部杨承志部长答应买一半,但尚未落实。作为资料,作为一段徐州的戏剧史,徐州应买部分书。请您和文化局现任领导先作疏通,我可请省委宣传部再打电话。不知可行否?
辛原、永庆兄的书,请交徳勋兄转交。
何时来南京,望一晤。我家电话4401213,颂
撰安
宋词 九九、十一、十
随信寄来一册《宋词剧作选》(参见下图,中国戏剧出版社1999年3月一版),另附《文汇报》1999年7月30日一篇报导《<穆桂英挂帅>名誉权案尘埃落定——著名剧作家宋词胜诉》。
1999年秋宋词赠书《宋词剧作选》
收宋词先生1999年11月22日信函(参见下图),云:
1999年11月22日宋词信函
位东兄自徐州归,带回来您对我的又一次的支持和帮助,您对一位戏曲作家、清寒书生的关切之情,深以为感!现在的文化部门,像您这样专家学者的领导很少了。
为托运方便,寄去两包书,共120本,您处理50本,另70本,请一并取回,暂存您处。方洪友同志已谈定,他近期去徐州,70本书由他在徐处理。
50本需开发票,请告知,我去信中国戏剧出版社开具。
书发后,当电告。祝
冬祺!
宋词 九九.十一.二十二
收宋词先生1999年12月29日信函(参见下图),云:
1999年12月29日宋词信函
吴敢院长:
新年好!在新的世纪里,祝愿您在学术研究取得丰硕成果,在教育事业上取得更大成就!
我因多病,这几年没写什么,长篇“秦淮八艳系列”仅完成三部,不再写下去了。有生之年,要完成写故乡童年的长篇。时读《金瓶》《红楼》,常有所得所悟,苦无机缘向您请教,与您畅谈。
《剧作选》已托运寄出,中国戏剧出版社寄来时打的包,一包六十本,不好拆,请您多处理十本,帮助之情,大于言谢。
方洪友帮忙在徐推销的书,由他处理,不寄您处了。
需发票,请告知,当寄上。再祝
教安!
宋词 一九九九.十二.二十九
以上五封信,宋词先生均说到出版作品事宜,令我感慨万端。
1991年8月宋词赠书《南国烟柳》
其一,有贡献的作家,有成就的作品,应该出版,却要作家自费出版,是出版社以赢利为目的,还是出版政策有所偏差?
其二,像宋词先生这样一位自视甚高的清高孤傲文人,要去请人帮助出书,岂非二律背反,咄咄怪事!
我之所以支持宋先生出书,前述感发之外,是一种文化职责、徐州职责使然。我在任文化局长时应尽文化职责,我在任教育学院院长时应尽地方职责。宋词先生的感谢之语,使人难堪汗颜!
2000年南京大学学位办公室聘请我为该校中文系戏剧戏曲学专业2000届博士生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委员,5月25日上午,卜键、刘美源(韩)博士论文答辩会于南大中国思想家评传会议中心举行,冯其庸为主席,陈美林、卞孝萱、吴敢、韦家骅、吴新雷、俞为民为委员。下午,解玉峰、曹文姬(韩)、权容浩(韩)博士论文答辩会,陈美林为主席,冯其庸、卞孝萱、吴敢、韦家骅、吴新雷、俞为民为委员。
5月26日上午,我去细柳营59号拜访宋词先生。开谈之首,宋先生说先要正名,不要叫我宋先生,要叫宋词兄,朋友相交,自然是兄弟更为亲近。
1996年3月宋词赠书《宋词诗词集》
我们畅谈良久,可以说无话不谈。既有戏剧创作、研究和活动的话题,也有指摘文坛利弊、交流人生体悟之语,还有文化是非、人物臧否之论。这是我们之间唯一一次有机会掏心话旧,相谈恨晚,不一而足。
说到名誉权官司,两人相视苦笑,他说与吴祖光、董健等均为朋友,他们对你不了解,对事不对人,当然也参杂着“党同伐异”的意味,这中间还有好多历史渊源,你不该趟这个浑水。
2000年5月宋词赠书《乱世名姬柳如是》
宋词兄赠我《乱世名姬柳如是》(参见上图,浙江文艺出版社1996年10月一版)、《一代红妆陈圆圆》(参见下图,浙江文艺出版社1996年10月一版),均“秦淮八艳系列”之一。
2000年5月宋词赠书《一代红妆陈圆圆》
关于诗词,因为我也有时信口涂鸦,便问宋词兄其诗词集中词均题词牌,诗为何不标律绝?宋词兄的回答发人深思,他说诗律过于深奥,韵脚、平仄、粘对、拗救太过复杂,拿不准,也不愿花太多时间去推敲,信口开河,快意而已,只能笼统以诗题为名。就是标题词牌者,定有忤律之处,无奈只得听之任之。
我点头称是,认为合律之唐诗宋词,皆可歌颂之文,薛用弱《集异记》所载王昌龄、高适、王之涣“旗亭唱诗”故事,尽显才子风流,今时过境迁,语音变异,所作诗词已非听觉艺术而为视觉艺术,格律已经无关紧要,标以律绝只是附庸风雅而已。
宋词兄亦甚赞同,说吾等诗词,做到字面清秀,意趣高雅,用意含蓄,境界深远,已是不易,岂可奢求。此乃当时两人之论,今日看来,拟作为宜,拟律,拟绝,拟词牌、曲牌,既可遮丑,又不失古趣。当然,纵便不再歌唱,以古韵合古律之作,自是上乘。有此上乘之作者,自是高人雅士。
1999年秋宋词赠书《宋词剧作选》
本来我要请他吃午饭,他执意要请我喝酒,并且说已与几个朋友说好。果然,在小绍兴酒店宴请时,胡忌兄、赵本夫(江苏省作协驻会副主席)、周苗坤(《中华英才》驻苏沪皖首席记者)、吴沛林(《江海侨声》编辑部副主任)、江广玉(南京市文联副主席健南京市作家协会主席、南京市文化局原局长)在座。
席间,胡忌兄赠我其主编之《戏史辨》(参见下图,中国戏剧出版社1999年11月一版),并向我约稿。顺便说一句,书中有两个字的胡忌兄的钢笔改误,赠书如此认真,其一丝不苟,可见一斑。人以群分,难怪他与宋词兄为莫逆之交。
收宋词兄2005年2月6日信函(参见下图),云:“谨以此文呈知我关心我的朋友并拜年,祝乙酉春节吉祥安好!”
2005年2月宋词信函
内附董健《说宋词其人与其文》(载于《钟山》2005年第一期),后收入《宋词文集》为代序。
2006年仲春,收宋词兄所寄《宋词文集》(参见下图),四卷四册,系“江苏老作家文集”之一,江苏文艺出版社2005年11月一版。董序说:“我与宋词兄交往并不多,但可谓行疏而意亲,貌远而神近。”这也正是我与宋词兄的交游格局。
2006年仲春宋词赠书《宋词文集》
书中附有一帧书签,系苏位东兄所书宋词兄所作七言诗《题文集》,诗曰:“历尽劫波病后身,此生惭愧作诗人。集成堪慰真情在,绝少歌功颂德文。”
1978年6月27日我有一首七言诗《初试不选上吴世昌导师书》,曰:“铁杵磨针自入神,学生尚有献芹心。捧来北斗云中酒,不做寻常干祿文。”尽管我与宋词兄的人生道路不同,“绝少歌功颂德文”“不做寻常干祿文”,当是我们心灵的相通。
2006年9月3—6日,由江苏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与徐州市人民政府主办之第二届海峡两岸楚汉文化研讨会在徐州市开元宾馆举行。我作为会议组委会成员,邀请宋词兄出席。
3日晚为徐州市委、市政府宴请,宋词兄与郑云波师由徐州市台湾事务办公室派车从南京接来,正好赶上宴会。我与宋词兄在第二桌,举杯相邀,尽力对酌,何快如之。席间,我们话题多围绕《宋词文集》而发。
2006年9月4日第二届海峡两岸楚汉文化研讨会合影
9月4日上午举行开幕式、合影(参见上图)、主题演讲。
大会合影后,我邀请宋词兄在会议广告牌前拍照(参见下图),这是我们两人唯一的一次合影。
2006年9月4日与宋词合影于徐州开元宾馆
请宋词兄参加会议,主要是请他来徐会会老朋友。宋词兄却极为认真来出席会议,他撰写了发言提纲(参见下图),并在9月5日第二场大会发言中宣讲。
2006年6月5日宋词论文《楚汉乡土之魂——拉魂腔》
9月5日中午,江苏省柳琴剧团宴请宋词兄于12军一招,辛原夫妇、司平(徐州市文化局原局长,我的前任)、曲永庆、孙柏桦(江苏省柳琴剧团团长)、武爱苹(江苏省柳琴剧团副团长)、李保甲(江苏省柳琴剧团办公室主任)等在座。
同时,徐州师范大学文学院宴请郑云波、张庆善、卜键、沈悦苓于汉园宾馆,两边都请我作陪,我选择了前者,与宋词兄和老局长他们在一起更觉难得。
9月6日晚,曲永庆先生宴请,我因有会务在身不能作陪,仅送宋词兄赴宴便回。9月8日10:00,去开元宾馆接宋词兄送乘N462次去泰安,在徐州站站台握别时,均颇觉不舍。
2006年、2007、2008、2010年宋词兄和我均有贺年卡往来致意祝福(参见下图),2010年贺年卡上并有“每忆彭城必念君”之语。
2006—2010年宋词贺年卡
宋词(1932年4月28日—2013年9月2日),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名誉理事,江苏省作家协会专业一级作家,著名戏剧家、小说家。著有《宋词文集》(四卷),长篇小说《南国烟柳》、《一代红妆》,中篇历史小说集《书剑飘零》,短篇小说《落霞一青年》,戏曲剧本《穆桂英挂帅》《花枪缘》《状元打更》《喝面叶》,电影文学剧本《一叶小舟》,古典诗词《宋词诗词集》等。
【相关阅读】
本文经作者授权刊发,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