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真寺】甘肃最久远的清真寺——天水后街清真寺
★推荐阅读★
一切清真寺,都是真主的,故你们应当祈祷真主,不要祈祷任何物。《古兰经》072:018
2016年5月借参加天水西北五省书画展之机,幸赴天水后街清真寺礼主麻,观寺院建筑格局自是不一般,拍照记录并于网上查询方知后街清真寺历史久远,更是不一般,特整理如下与吾友共享:
后街清真寺位于天水市秦州区人民西路,坐东朝西,占地面积1731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创建于元至正三年(1343年),历经明、清和民国多次扩建重修。是我国西北地区历史最悠久的伊斯兰教建筑之一。为甘肃省唯一的国家级文物保护清真寺,作为丝绸之路上的一座重要古迹,与麦积山、法门寺、敦煌莫高窟等一起申报世界遗产。
这是甘肃唯一的一座自元代以来从未受过破坏而保存下来的清真寺,和甘肃众多的清真寺相比,他拥有巨大的历史价值。清真寺虽不大,但是他是元代的原建筑,当今中国,清真寺是明朝以前的建筑的,可以说屈指可数,例如,西安的清真寺虽大,但建筑大多是明朝的。
全寺建筑对称,由礼拜殿、宣礼楼、讲堂、碑亭、影壁、沐浴室等组成。采用古建筑的院落式布局格局,以传统官式的木结构形式为主,其细部带有浓厚的伊斯兰建筑的装饰风格。
现存主体建筑为单檐歇山顶礼拜大殿,重建于明朝洪武七年(1374年),明成化四年(1468年)再次扩建。建筑风格独异,由前殿5间、后殿3间以及卷棚、外廊组成,殿内净面积 430平方米,只有两根粗大的明柱,系承袭元代“减柱造”遗风,增加了使用面积。
清真寺原来还建有规模宏伟的牌坊、山门和用于宣拜用的姆拉楼均毁于文化大革命,以及寺内原所藏颇为丰富的文物,部分也毁于文化大革命。
寺内藏有一块重约千斤、呈血红色的陨石,被称为“牛心石”,为我国清真寺内所罕见,而被信教群众视为宗教圣物。
△天水这座著名的后街清真寺,坐落于天水市秦城区成纪大道西段人民西路,始建于元至正三年(1343年)。经历代多次重修扩建,1986年维修,基本恢复原貌。
△这座伊斯兰建筑风格的古建筑群,是研究天水乃至甘肃回民渊源不可多得的实物史料,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
天水后街清真寺大殿前的院落
天水后街清真寺,从院落看清真寺的入口。
后街清真寺占地面积1730.95平方米,有各类房屋70余间。建筑采用院落式布局,以我国宫廷式木结构形式为主,细部带有浓厚的伊斯兰建筑风格,由礼拜殿、宣礼楼、讲堂、碑亭、影壁、沐浴室等组成。
△这是礼拜殿。
天水后街清真寺大殿内景,大殿采用减柱造所以只有两根柱子,可能因为年久失修,新加了两根白色的柱子。
天水后街清真寺大殿内景
天水后街清真寺,据说它是颗陨石,依其形称为“牛心石”,是当地伊斯兰信徒的圣物。
△阿拉伯文字的“书法”。
△寺内还藏有丰富的阿、汉文匾额、楹联、题字和经卷等。
△“文革”被毁了,只剩下这柱础。
天水后街清真寺毁于解放后的姆拉楼的遗物--柱础
天水是古丝绸之路的重镇,历史文化名城,也是穆斯林的聚集地,目前回族人口达40多万。清真寺修建的历史较早,后街清真寺就是其中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