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野菜的王宝钏和无声离开的林宛瑜,谁才是真的恋爱脑?
2023新传全国考研群 769926891
2024新传全国考研群 754845758
后台回复“真题训练营”,进群练真题
后台回复“实务批改”,实务弯道超车
后台回复“论述批改”,练就论述大神
导演林添一怎么也没想到,十年之后,自己执导的电视剧《薛平贵与王宝钏》竟又火了一把。
近日,王宝钏挖野菜的梗在各大社交平台走红,引起全网关于恋爱脑的“群嘲”:最近恋爱脑快长出来了,罚自己看三十遍王宝钏挖野菜、祖传恋爱脑,全瑕,9.9出……
不仅如此,一大批古早偶像剧也被大家重新拿来考古:为爱剔骨七仙女、自毁道行白娘子、 被困华山三圣母、为爱而活袁湘琴……让一大批网友大呼,原来90后的恋爱脑,竟没有一部电视剧是无辜的。
除此之外,人间清醒林宛瑜、反pua白秀珠、拒绝画饼晴儿……一大批以前没发现的人间清醒也让网友惊呼:“对不起,我承认几年前骂的大声了点”
这种两级反转不禁使人发问:为什么一下子感觉全世界都是恋爱脑?为何我们突然如此反感恋爱脑?恋爱脑就真的一无是处?
百度百科上对于恋爱脑的官方解释如下:恋爱脑,是一种爱情至上的思维模式,对于那些一恋爱就把全部精力和心思放在爱情和恋人身上的人,我们就可以形容TA是“恋爱脑”。
单看这个解释,可能大家觉得,好像问题也不大,谈恋爱不为对方付出那还算恋爱吗?但实际上,恋爱脑更多地是指那些为了爱情或爱人放弃自我,或一味在爱情里牺牲自我,甚至沉迷于虚假的自我欺骗、三观扭曲的人。小红书上@森林麋了鹿曾总结出一系列恋爱脑语录,不过我觉得最窒息最直接的还是评论区的窒息发言:
可以理解大家对于部分盲目依赖爱情丧失自我的人“恨铁不成钢”的情绪,但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恋爱脑”逐渐成为一个万能符号,似乎任何人任何事都可以被贴上恋爱脑的标签:吵架和好是恋爱脑、攒钱给喜欢的人买礼物是恋爱脑、甚至见面细心打扮也被称为恋爱脑.......几乎是有种,只要你谈恋爱,你就是恋爱脑的霸道论断。
在网友们不断复制加工扩散传播的过程中,“恋爱脑”的本意已经被逐渐扭曲,成为一种网络场域内供人狂欢的、标签化的“话语符号”。
网络媒介抽离了现实时空的界限,构筑了一个游离的网络新剧场,网路共鸣箱一旦开启,在网络聚光灯下, 网民们可以瞬间汇聚而围观成势。不仅如此,作为一种拟态空间,网民们往往以代码的形式呈现,且喜欢通过符号隐喻来表达他们对舆情事件的公共理解或是描绘新事物、新情境,恋爱脑就是这样一种符号隐喻。
模因论认为,符号的复制首先是通过引起共鸣而同化进入使用者的认知体系, 并进一步通过记忆的语言、图片等感知载体的转化进行表达, 从而实现与其他使用者的沟通传播。作为一种“舆情符号”,“恋爱脑”这种表达一旦形成,便被纳入了一个明确地价值判断中——恋爱脑不可取。在这种情况下,传播者只需发出若干符号(如表情包、搞笑段子等),就可以达到理解语境的与其效果。
于是,“恋爱脑”一词逐渐脱离了最开始的语义情境和具体事实,成为一种模糊化、泛化的表达,就这样,一个人人皆是恋爱脑的世界达成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究竟何为恋爱脑、是不是恋爱脑已经变得不再重要,人们在意的只是一种情绪的宣泄、戏谑的调侃。
为何我们不爱恋爱脑这个问题,或许换成为什么我们不再爱恋爱脑了更贴切。
相信绝大多数人都跟播播一样,很多电视剧小时候看得是津津有味,长大后却发现里面的一些剧情和人物处理确实有点“毁三观”,甚至直呼:自己究竟看了些什么东西。
拿这一次的王宝钏与薛平贵的事迹来说,当初电视剧的初衷原本是为了歌颂王宝钏敢于打破封建体制束缚、勇敢追爱的勇气,没成想被如今的网友直接贴上了“恋爱脑”的标签。
修辞论美学理论指出:艺术是一种为造成特定文化语境中的表达效果而组织和调整话语的修辞现象,它可以象征性 (想象性和符号性) 地转换实际生活难以解决的种种矛盾、混乱和危机,从而间接地影响这些实际问题的解决。其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便是作家把现实中所遭遇的各种生存与审美焦虑在想象界与符号界加以置换和消解的重要修辞方式。
也就是说,每一部艺术作品总是反映出当时社会的主流观点,与当时的社会语境密不可分,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我们当时在看的时候丝毫不觉得雷,反而还感动于王宝钏的忠贞不一、七仙女的为爱无悔。
而当下我们之所以对其表现出如此的反对和不理解,其实反映出作品本身与当代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断裂和矛盾,而这背后,最最重要的则是女性独立意识的觉醒和发展。
可以说,王宝钏、七仙女等人身上所体现的那些特征,如年轻貌美、忠贞不二、生死相随、辅助男人建功立业等都是封建男权社会道德化修辞的产物和男性价值观念载体。正如英国思想家罗素曾一针见血地指出,这类丧失自己真实主体意识的女性,其实是男权文化镜城中的美丽囚徒。
法国女性主义思想家西蒙娜·德·波伏娃有句经典名言:Women are made,not born。即女人并非生来就是女人,而是后天被建构成的。不仅如此,女性身份的建构是在男性意志主宰、女性共同参与下完成的,是家庭、学校、社会合力的结果。
在传统的性别观念框架下,女性具有鲜明的“依附性”,女性似乎从来都不是独立的个体,正是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我们才会被不顾一切勇敢追爱屡败屡战的袁湘琴感动,为自愿剔除仙骨只为与普通人董永厮守一生的七仙女落泪。
而如今,我们更欣赏放弃爱情追求自我的林宛瑜,更赞美清醒独立,保持自我的白秀珠,其实反映出当下女性独立意识和观念的觉醒——更关注于自我发展。
那么,另一个问题在于,拒绝恋爱脑,我们就解放了吗?其实仔细想想的话,我们就会发现,通过影视剧考古的“再发现”,远不止“恋爱脑”这一个词。
就像在胡歌版的《神话》中,谁一开始不是被易小川迷的死去活来,对高要恨之入骨,可是现在我们却发现,人们越来越喜欢那个命运悲惨、努力往上爬的高要,讨厌朝三暮四、表面君子的易小川。
似乎有一种趋势,我们越来越喜欢认真搞事业的哥哥姐姐,对恋爱脑敬而远之。看起来,我们确实是独立了,自由了,但实际上真的是这样么?
我想似乎不那么容易下定论。
有学者指出,封闭、隔绝的网络空间往往是失意者、心理孤单者倾诉情感、宣泄苦闷、营造幻梦与自我麻醉的“乐园”,是当下喧嚣传媒带来的人际孤单与危机的一种信号,是个体心灵对当下飞速发展的传媒语境的一种映射与适应方式。
看起来,现实好像一片欣欣向荣:一众影视剧都在突出事业咖、大女主;人人都在高喊反对恋爱脑,但其背后指向的恰恰是消费主义纵容下掩藏于资本权力结构下的父权阴影,以及就业、购房、择偶压力、激烈社会竞争、年龄焦虑等现实困顿与压抑中当下女性群体普遍存在的情感“空洞”、空虚与“饥渴”。
就拿“恋爱脑”来说,我们之所以反对恋爱脑,高喊着“谈恋爱并不会让人快乐”,除了戏谑和调侃的成分,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了社会对于真爱的普遍失望和不信任;不仅如此,我们发出的“认真搞事业”“不要靠近男人,会变得不幸”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对无奈现实的调侃和戏谑,其背后仍然隐藏着对于社会男女地位的不自信和不确定。
“爱情力量的无限膨胀实际上是其他价值普遍失效的后果, 看似无往而不利的爱情背后, 有的只是价值的虚无。”
或许有一天,当我们不再高谈阔论所谓的爱情观,我们才会获得更广阔的自由和勇敢。
你怎么看待恋爱脑,欢迎在评论区跟我们交流哦~
文:小可
审:大仁
注意:文中图片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参考文献:
爱传播双11大促已上线
今晚蹲完李佳琦直播间买完记得来囤课啦!
有事没事找爱传播小助手
早早
E妹2.0
知知
卷卷3.0
卷卷2.0
胖胖
小S
小S 2.0
卷卷
往期精彩推送⬇️
不等李佳琦,爱传播带你提前双11,最高直降600!
做减法!考了60+道真题的「网络治理」,抓住这三个重点就够了
痛哭30次后,我与考研和解了。
划重点4.0 | 实务也会考简答、论述?这些知识点近两年考了200+道题
划重点3.0 | 你需要知道的网传重点和对应考察题型已整理
刘畊宏、李佳琦、张若昀、人工智能、羊了个羊...| 9月热点速递
完全不同的13道题居然只用了1套答题模板?背它!分数都是你的!
投诉通道:aichuanbo2020(请加小九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