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说句实话:前沿理论的学习无需钻牛角尖。


2023新传全国考研群 769926891

2024新传全国考研群 754845758

后台回复“真题训练营”,进群练真题

后台回复“实务批改”,实务弯道超车

后台回复“论述批改”,练就论述大神



近年来,伴随着新闻传播学的学科转向,一大批新的理论出现在我们视野中,最直接的体现就是:试卷上“奇奇怪怪”的题目越来越多了。



这让很多同学表示“防不胜防”,同时也“叫苦不迭”。原因自然是:一方面,这些前沿的理论“层出不穷”,每年会有新的内容出现,复习的时候很难百分之百覆盖到;


另一方面,不同于传统的传播学理论,我们对于这些前沿理论的谱系难以把握,理解起来也比较吃力,很多同学都是一知半解地理解,在考场上自然感到十分心虚。


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前提是,伴随着新现象、新问题的出现,这些前沿理论的考察题目会越来越多。


⁉️这些前沿理论如何能最大程度的把握?

⁉️我们需要复习到哪种程度才可以应付考试?

⁉️我们真的有必要花大把时间给这些晦涩的理论吗?


今天播播就结合往年的真题,来跟大家细细说一说,前沿理论我们究竟怎么复习才能拿高分!

首先要明确的一个前提是,我们对于前沿理论的掌握程度仅取决于考试时的出题难度,通俗点来讲,只要能够应付考试,就可以啦!


虽然听起来有点功利,但实际上学界对于这些前沿理论也还处于一个讨论阶段。也就是说,因为这些前沿理论仍处于一个持续发展的阶段,还有许多值得厘清和商榷的空间,学界也没有盖棺定论。所以各院校在考察的时候并不会考得特别深入(难)。


那既然是为了应付考试,我们就必须要了解,考试的时候会怎么考?播播搜罗了近几年围绕前沿理论的相关考题:


前沿理论真题盘点


1.媒介技术变化对新闻时间性的影响(复旦大学714,2022,论述)

2.信息环境的环境化(名词解释,东华大学440,四川外国语大学440,山东师范大学334,2022)

3.媒介化(华东政法大学440,北京邮电大学440,名解,2022)

4.媒介考古学的方法路径(北京师范大学829,简答,2022)

5.谈谈你对尼葛洛庞帝的“媒介化生存”的理解(中央民族大学619,论述,2022)

6.具身性(北京邮电大学617,名解,2022)

7.可供性角度,分析信息技术对新闻传播业的影响(北京邮电大学617,论述,2022)

8.元传播(北京工商大学440,名解,2022)

9.技术可供性(暨南大学440,名解,2022)

10.媒体可供性(华南师范大学334,名解,2022)

11.身体在传播中的作用(华南师范大学334,简答,2022)

12.文化的媒介化(深圳大学924,简答,2022)

13.媒介物质性(四川外国语大学,学硕史论,2022)

14.从媒介化出发论述直播对于社会规则的重构和商业赋权(北京师范大学723,论述,2021)

15.媒介可供性理论对理解媒介技术的启示。(南京大学681,简答,2021)

16.什么是技术可供性(北京大学深圳研究院,简答,2021)


从中可以看出三个重点:


其一,对于前沿理论的考察逐渐成为趋势。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仅有3个题目,而2022年则达到了20余道,所以我们可以大胆预测,2022年对于相关内容的考察只会多,不会少;


其二,对于前沿理论考察的题型较为固定,绝大多数都是名词解释类题目,就算涉及到简答和论述,也都是以开放性题目为主,实际解答起来还是多多少少有话说。


最后,所谓前沿理论,真没有大家想得那么多,至少在过去一年里,相关的讨论仍然围绕在媒介与技术、媒介生态等领域内,可以预见,今年的考题如果出到相关题目,也不会有很多超纲题。


那么,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三个结论:


首先,前沿理论还是需要学的,因为极大概率会考。


其次,前沿理论的复习不需要钻牛角尖,因为极大可能不会考。


最后,目前尚存在一个大致的“前沿理论考察提纲”,按照这个范围复习即可。

前面说到,通过对历年真题的分析,我们发现大致存在一个“前沿理论考察提纲”,我们只需要在这个范围内进行复习就好了,那么问题来了,这个提纲是什么呢?


播播通过对2022、2021年真题进行分析,同时结合近一年来影响力较大的新闻传播类学术期刊的论文主题统计,得出了这份前沿理论考察提纲。


《国际新闻界》期刊主题分布(2022.01.01至今)


《现代传播》期刊主题分布(2022.01.01至今)


《新闻与传播研究》期刊主题分布(2022.01.01至今)


《新闻大学》期刊主题分布(2022.01.01至今)


《新闻界》期刊主题分布(2022.01.01至今)



前沿理论考察提纲


中介化

媒介化

可供性

具身性

物质性

注: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在这份考察提纲的基础上自行添加,当然也欢迎大家在评论区交流补充哦~

前面已经说到,对于这些前沿理论的复习不需要面面俱到,也不需要钻牛角尖,我们只需要了解理论的基本内容、定义、可适用的范围就可以啦~播播给大家整理了一份前沿理论复习清单,干货满满,大家可以放心食用!


01

中介化


理解中介化的前提是搞清楚什么是中介。


中介,即中间载体。在一般意义上可以理解为连接主体与客体或者两个相互区分的要素之间的介质。



中介具有双重性质,它不仅包括工具,还包括个人和集体的行为既包括有组织性的物质层面,也包括有物质性的组织层面。中介可以指语言(连接说话者与听者),也可以指物理载体如石头、胶卷等。


德布雷认为,媒介一词的重点是中介行为。


中介化在普通社会学里用于指任何中介过程,即涵盖了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之间进行调停以影响彼此关系的任何行为。但在媒介研究中,中介化指“通过媒介传递某物的行为”,强调的是传播过程在意义制造中所起到的介入作用。


因此,从本质上讲,中介化应该是一个微观或中观层面上的概念。


举个例子:人们通过笔进行书写,笔就是一种中介(中介的解读可以是多元的,比如笔既是写作者与书写页面的中介,同时也是主体思想与客观的书写内容的中介)。


但是,我们都知道,用笔书写和用电脑打字的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原因就在于,笔作为一种“中介”和电脑键盘作为一种“中介”是不一样的,不同的书写工具会对我们的内容呈现、思考方式产生影响,比如很多人反映进行一些深度逻辑的问题时需要用笔写才能厘清楚。


所以,媒介(通常指的是媒介物,强调的是作为物质、技术载体的一面)的中介作用会对其“中介化”的两者产生影响,不过在媒介研究中更强调的是对于主体(人)产生影响的这一面。


02

媒介化


媒介化 (mediatization)强调的是在广泛不同领域和不同层次上的其他社会进程无法与媒介和技术相互分离。


它一方面指媒介对于日常生活实践的渗透,另一方面涵括了媒介与社会、文化系统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媒介化更多地集中在媒介形式如何“介入”当代生活的不同层面,特别是建制化的社会实践,如政治、文化、宗教和教育。受众对于信息的依赖与需求是媒介化社会形成的前提,媒介技术的演化则为其提供了可能性。


媒介化强调的是媒介逻辑对于社会系统的影响。举个例子,当人手一部手机之后,电视新闻的黄金时间已经不再“黄金”,相反地,吃饭时段、睡前时段成为各媒体内容发布的“黄金时间”。



也就是说,“媒介化”本质上是一个宏大层面(wide-range)上的概念,同时也在中观和微观层面均有体现。它是媒介效果向宏观社会效应的一种延展,其根本点在于以此概念理解媒介所造成的复杂的社会后果。


媒介化学说代表性人物克罗兹将媒介化当作与全球化、个人化概念类似的一个元过程,以此描述和分析正在发生的与媒介相关的社会和文化变迁。作为元过程的媒介化,它是一种动态变化的社会力量,能够深刻地影响社会与文化景观,并与全球化和个人化的浪潮产生共振。


03

具身性


对于具身性的解读其实源于人们对于“身体”的认识转变。现象学的代表人物梅洛·庞蒂区分了两种身体:客观的身体和现象的身体。前者是一个能像物质一样进行分解的生理实体,后者则是某个“我”所经验和经历的、承载着“我”的、介入自然和社会的有机体。


基于这种认识,过去我们强调的更多是作为现象的身体,而具身性则更多强调前者,重点关注身体的物质属性。


以“心智的具身性”为特征的第二代认知科学研究认为,人们对于世界的认识并非世界的“镜像”,而是身体构造和身体感觉运动系统塑造出来的,心智始终是具(体)身(体)的心智,心智植根于人的身体及身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之中。


对于具身性的理解与VR/AR等可穿戴设备的普及是分不开的。


04

可供性


关于可供性的概念之辩,其实理解起来比较复杂,所以这里播播主要展示的是更广泛接受的可供性的理解。


2003年,Barry Wellman等人首先将social affordance概念引入传播学,并将之视作技术/物影响日常生活的“可能性”。


Hutchby将affordance定义为“技术物(artefact)能给行动所提供的可能性……架构(framing)而非决定(determining)与客体相关的能动行动的可能性”。这也就意味着,技术/物中的元素始终限制着个体的阐释行为,affordance同时具有使能(enabling)和限制(constraining)的性质。


“可供性”既可以是特定客体所提供的可能性,也可以是特定客体能够提供某些功能的特质。偏重可能性是强调人对技术/物的影响和塑造;相反,从功能角度理解,则突出了技术/物为人提供的功能选项。


举个简单的例子,椅子的物质属性意味着它可以被坐下来休息,这是它所提供的可能性;但是,这种可能性并非是绝对的(某种程度上它还受到使用者理解的影响),比如说,坐面是平面的椅子还可以用来做作业/当饭桌......


在技术设计层面理解起来可能会更容易一些,比如人们最开始发明蜡烛是为了照亮,但是蜡烛本身具有它自己的“可供性”,也可以用来烘托气氛(比如烛光晚餐)。


05

物质性


物质性的概念取决于我们对于“物”的理解。


传统意义上,当我们提及“物质世界”(material world)之时总是表示出与“人类/社会世界”(human/social world)相反的含义:即一方是科技、工具、建筑、自然物的世界;另一方是情感、观念、符号、意义和意识形态的世界,隐含的观点是物是为人所用的,这其实是一种“人类中心主义阐释”。


而物质性就是要驳斥这种阐释。物质性强调的是物本身,表明的是它“不能被化约为人类意图性的对象特质,“物”有其自身的稳定性。简单点来说就是,人类不能对一个物体想干嘛就干嘛,相反地,物本身的这种稳定性会影响到人类对它的建构和使用。


所以,在讨论“物质性”时,我们更强调具体物件的“物质性”与它在“社会互动”之中的影响(consequence)(其实更倾向于物的物属性如何影响一整套社会建构行为,注意,在这种建构中,人和物不再是主客体的关系,而是共同的行动者,此处艾特ANT理论)。


举个简单的例子,电视,作为一个“物”,不仅仅是主体用来看的一个客体,相反地,围绕电视这一物件所形成的各种社会行动会逐渐演变成一套社会行为模式,如一家人一起看电视等。


播播有话说


严格意义上来说,上述的所谓“前沿理论”都属于一个“概念系”,它们集中讨论的都是在媒介技术迅速发展的当下,如何理解“物(也可以说媒介物)”的问题。


但是,所有这些概念的理解有一个大前提,就是我们如何理解媒介的问题,相信大家也多多少少会意识到,当下我们所讨论的媒介,已经不是“媒体”或曰“传播渠道”,而是一个“大写的媒介”,在这样的媒介内涵下,手机是媒介、水杯也可以是媒介(比如),媒介承载的也不仅仅是内容,而是一系列符号和意义。


其次,我们还不能忽视的一个问题在于,媒介不仅仅是观念/现象层面的媒介(这是我们过去一直讨论的),当下我们更倾向于重拾过去所忽视的,媒介本身的“物”属性,因为脱离了物,媒介就不能成其为媒介。


所以,在理解这些前沿理论的时候我们需要不断剥离我们脑海中“媒体意义上的媒介”,摆脱传统功能主义和主-客体二元论视角下的人与物的关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那么痛苦的理解(至少对于播播来说是这样的555)。


好啦,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你还因为哪些文中没有提到的前沿理论而头疼,欢迎在评论区评论,大家一起攻克呀!


参考文献:

1.潘忠党.“玩转我的iPhone,搞掂我的世界!”——探讨新传媒技术应用中的“中介化”和“驯化”[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5(04):153-162.

2.杜丹.共生、转译与交互:探索媒介物的中介化[J].国际新闻界,2020,42(05):18-34.

3.周翔,李镓.网络社会中的“媒介化”问题:理论、实践与展望[J].国际新闻界,2017,39(04):137-154.

4.袁艳.电视的物质性与流动的政治——来自两个城中村的媒介地理学观察[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6,23(06):92-104+128.

5.戴宇辰.“物”也是城市中的行动者吗?——理解城市传播分析的物质性维度[J].新闻与传播研究,2020,27(03):54-67+127.

6.孙凝翔,韩松.“可供性”:译名之辩与范式/概念之变[J].国际新闻界,2020,42(09):122-141.DOI:10.13495/j.cnki.cjjc.2020.09.007.

7.孙萍.媒介作为一种研究方法:传播、物质性与数字劳动[J].国际新闻界,2020,42(11):39-53.DOI:10.13495/j.cnki.cjjc.2020.11.003.

8.曾国华.媒介与传播物质性研究:理论渊源、研究路径与分支领域[J].国际新闻界,2020,42(11):6-24.DOI:10.13495/j.cnki.cjjc.2020.11.001.


有事没事找爱传播小助手

早早

E妹2.0

知知

卷卷3.0


卷卷2.0


胖胖

小S

小S 2.0

卷卷


往期精彩推送⬇️

划重点3.0 | 你需要知道的网传重点和对应考察题型已整理

一题应"万"题 | 一个答题模板可答30+道真题!背它!

张译王俊凯二度合作,3天6亿票房,《万里归途》赢麻了!

刘畊宏、李佳琦、张若昀、人工智能、羊了个羊...| 9月热点速递

完全不同的13道题居然只用了1套答题模板?背它!分数都是你的!首个“元宇宙系”成立,今年元宇宙会怎么考?李佳琦低调复播,考研答题能用吗?假如《东八区》十年前播,张翰还会被骂吗?

答题真没有那么难,一篇文章带你理清答题基础方法论

第32届中国新闻奖来了!跟着获奖作品学实务分会低吗?
码住这份保命实务模板,六步冲刺实务练习专题如何复习?背书记不住怎么办?院校备考Q&A来了!休学、待产、女研究生:我们究竟为哪个词而生气?学制延长、宿舍、奖学金取消?这些不得不防的“考研刺客”你必须知道

缩招?换书?限跨考?最新院校招考信息请收好!

改了上百份模考试卷后,我发现你被扣分的原因是......羊了个羊,麦克卢汉着迷了也都得看三个广告!每个人都逃不了的「马新观」,超全笔记、思维导图免费送!划重点!新闻学背诵重点合集来了论述题如何得高分?3种模板+3种答题技巧奉上~提升答题标题的10大关键词!从彭兰等人论文中学来的~记住这些2022新传新概念,考场上谁会偷笑我不说🤔
考“烂”了的媒介融合,答出新意才能拿高分!

词穷不会写怎么办?这有份独家好词清单...

叮~这个天天挂在热搜上的必考专题谁还没准备|媒介伦理王鹤棣夺舍式演技疯狂圈粉,我们对于偶像的期待究竟是什么9大专题+35个热点,爆肝整理的主流媒体评论语料不看血亏!外新史重点,都在这几张图里|新闻史重点盘点2.0打印直接背!新传必考大佬看这一份就够了




欢迎加入爱传播考研群2023新传全国考研群 769926891微博ID:爱传播新传考研   知乎/小红书:播播考新传英语长难句学习:公众号英语小卖部喜马拉雅ID:爱传播考研
投诉通道:aichuanbo2020(请加小九微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