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9法考,长安十二时辰将承包法制史题目!

新观察预测帝 法政新观察 2019-11-21

来源:人民法院报


对唐律法条的忠实运用


天宝三载,是真实历史中的张小敬,在《长安十二时辰》的虚拟时空中崭露头角的年头。


而张小敬的出场,就是对唐代法律和司法机关的一次完美呈现。


被带出死牢后,张小敬对着眼前的檀棋和门后的李必说:“我所犯之罪乃十恶之九,是不义罪。”



什么是十恶?


中国有个成语叫“十恶不赦”,“十恶”就是古代性质最为严重的十种罪行,在天下大赦之时也不会被赦免。


“十恶”大罪从秦朝开始就有,经过上千年的发展,到南北朝时期的北齐时,统一规定为“重罪十条”,即一曰反逆,二曰大逆,三曰叛,四曰降,五曰恶逆,六曰不道,七曰不敬,八曰不孝,九曰不义,十曰内乱。


隋朝建立后,将“叛”和“降”两条合并为一条,增加“不睦”,成为新的十项罪名,并统称为“十恶”,第一次完整概括了秦汉以来的重大罪名。


唐承隋制,沿用了“十恶”大罪的分类概括,并在中华法系的代表作、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法典《唐律疏议》开篇第一卷《名例》中,就开宗明义指出,“五刑之中,十恶尤切,亏损名教,毁裂冠冕,特标篇首,以为明诫”。


“十恶”这几项罪刑简直人神共愤,动摇大唐核心价值观的根基,冲击大唐上下等级秩序,必须在律条中大写加粗,还要向官员百姓敲黑板、划重点——这十条红线一条也不能碰哦,碰了后果很严重哦。


“十恶”大罪,一曰谋反,也就是谋危社稷,想挖大唐墙角,推翻无量头颅无量鲜血奋斗得来的李唐政权。


二曰谋大逆,毁坏皇帝的宗庙、陵寝、宫殿,妄图挑战皇帝祖宗和皇帝本人的权威。


三曰谋叛,想投敌叛国,不想做大唐的人,那就做大唐的死人。


这三项重罪前面都有个“谋”。可不要小看这个“谋”字,不管你做没做,只要你说过一两句类似的气话,甚至心里想一想,都要杀无赦。


四曰恶逆,反了天,敢在家里殴打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叔叔伯伯婶婶等近亲属,他们一把屎一把尿把你拉扯大容易吗,生养了你这个小白眼狼。


五曰不道,犯罪手段特别恶劣,如灭人满门,画个圈圈诅咒人等等。


六曰大不敬,偷皇帝的印信,给皇帝配错药,御膳房的饭没做好,指责皇帝,对皇帝身边人不尊重,凡是冒犯皇帝尊严的罪都在这里面。


七曰不孝,不孝顺爸妈爷奶。


八曰不睦,窝里横,外战外行内战内行,一家人之间你打我我杀你。


十曰内乱,亲属之间那些羞羞事,难以启齿,少儿不宜。


张小敬犯下的是“九曰不义”,第九项“不义”罪,主要是百姓谋杀父母官,士兵谋杀军官,下级谋杀长官,学生谋杀老师。


妻子死了丈夫,哭得不伤心,或尸骨未寒就改嫁,也被列为“不义”。


张小敬下狱之前任长安不良帅。此“长安”非彼“长安”,是京师长安下属长安县。“不良”是唐代各级官府中主管侦缉逮捕的小吏,又称“不良人”,类似后来的捕快。



“不良帅”就是“不良人”的头目,相当于后来的捕头。


张小敬以长安县“不良帅”的身份犯下“不义”罪,应该是谋杀主管刑狱的县尉,或是长安县父母官县令。


犯下此罪,未遂的流放两千里;造成人身伤害的判处绞刑,一根绳子成吊死鬼;致人死亡的判处斩刑,直接砍头。


因为犯下“不义”重罪,张小敬说“刑部和大理寺已定了斩刑,永无赦”。



相比于一些无脑历史剧动辄只提“大理寺”如何,“刑部”如何,《长安十二时辰》将大理寺和刑部并提,简直是良心之笔,绝对是对唐代司法审判运行机制有过深度研究。


大理寺虽是唐代最高审判机关,但在判案上需要和刑部互相配合。


唐代中央朝廷有三大司法机关,大理寺、刑部、御史台。


三大机关相互独立,互相制约。大理寺主管审判,刑部主管复核,御史台主管监察。


其中,御史台因主要负责监察全国各级官吏,只参与一些重大疑难案件的审判。张小敬区区一个“不良帅”,入不了御史台的法眼,所犯之案基本上牵涉不到御史台。


大理寺负责审判中央朝廷百官犯罪及京师徒刑以上的案件,审核刑部转来的地方死刑案件。


刑部是中央司法行政机关,主管全国司法行政事务,复核大理寺判决的流刑以下、州县判决的徒刑以上案件。


张小敬犯下的是“十恶”重罪,且在京师犯案,按规定应该先由大理寺在二十日内审理完毕,判处死刑后将案卷材料移送刑部复核。


刑部复核结果如与大理寺不同,则移交大理寺重审,重审期限不得超过十五日。


当然,刑部也可以不交大理寺重审,直接作出判决。


大理寺判处死刑,刑部核准后,还需奏报皇帝批准。


这样一套流程,体现了唐代对死刑的慎重态度。


毕竟人死不能复生。


正是建立在对唐代司法审判程序深度研究的基础上,《长安十二时辰》的编剧才将张小敬的死刑设定为大理寺和刑部一起决定,而不是大理寺或刑部单独行为。


当然,此时剧中的张小敬还不知道,十一年后,他还会在“不义”罪上栽跟头,再犯下唐律中的这一罪行。


而十一年后的“不义”,和张小敬的真实历史身份有关。


对历史人物的完美重塑


张小敬在唐代历史上确有其人。第一集剧中曾出现姚汝能这个人物,此人曾任长安不远的华阴县尉,主管华阴县司法事务。


姚汝能后来写了一本《安禄山事迹》,记载了安禄山的生平和安史之乱的经过,具有很强的史料价值。


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初十,安禄山在范阳起兵造反。第二年六月初九,打下潼关,拿下长安门户。六月十三,唐玄宗杨贵妃离开长安跑路。六月十四抵达马嵬驿,护驾禁军饥饿疲惫,怒气冲天,要找祸国殃民的杨国忠算账。


《安禄山事迹》明确记载,“骑士张小敬先射国忠落马,便即枭首,屠割其尸”。


张小敬一箭将杨国忠射落下马,然后一刀封喉毙命,砍下杨国忠脑袋,随即将其大卸八块。


这是张小敬在唐朝真实历史上唯一的一次大显身手,一出手就干掉当朝宰相,比起在《长安十二时辰》里谋杀长官,更是“不义”之极。


但在安史之乱的历史进程中,张小敬这次“不义”行为,却是“大义”之举。毕竟大乱的爆发,和杨国忠脱不了干系。


除了张小敬,《长安十二时辰》第一集登场亮相的人物,也大多都有历史原型。



李必的原型,无疑是唐朝历史上极具传奇色彩的李泌。此人根正苗红,祖上李弼和李唐皇室的祖上李虎,同是当年北周八大柱国。


李泌历经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少年时便受玄宗赏识,后进入当时还是太子的李亨东宫为官,属于太子重要班底,后因被杨国忠排挤,隐居山林。


安史之乱爆发,李泌出山帮助已经是肃宗的李亨平叛,后深藏功与名,加上李辅国一直给他穿小鞋,遂归隐衡山。


代宗时,李泌再次复出,助力代宗铲除大老虎元载。德宗时拜相,辅佐德宗内修政理,外结大食、回纥对抗吐蕃,苦撑危局,为风雨飘摇中的唐王朝争取一线喘息之机,奠定了再次中兴的基础。


李泌的历史形象,和李必在剧中的打扮几乎完全一样,他颇好神仙鬼道,很有些仙风道骨,寄托了中国古代读书人出山扭转乾坤、功成神龙无形的功业情结。


李必口中的好友王宗汜,原型是玄宗朝大将王忠嗣,此人亦是太子李亨发小,先后出任陇右、朔方等地节度使,为唐朝对抗西南、西北方向的吐蕃、大食、突厥等势力。


和李必一样,王忠嗣也属于太子腹心,是天宝年间玄宗与太子微妙的权力争夺战中的关键人物。



李必的恩师何执正的原型,就是大诗人贺知章。


提到这个名字,你肯定能背出那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但在真实的历史中,天宝二年的时候,八十多岁的贺知章生了一场大病,看透世事,给玄宗打报告要求回老家当道士。玄宗批准后,还于天宝三载正月初五,让百官在长安城东的长乐坡集体为贺知章送行。


上元节正月十五这天,贺知章估计正吃着火锅唱着歌,在神仙路上逍遥的向快乐出发呢。说不定还在构思推敲“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故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哪会在朝中劳心费神、鞠躬尽瘁。


贺知章逃离大唐北上广帝都的归隐,除看破红尘外,还有很大的可能与长安变幻莫测的朝局有关。


对朝廷斗争的深度还原


天宝三载,一个各路人物的命运都在发生细微却重要转变的年头。


虽然即使是他们本人,也不知道在后来的历史进程中能走多远。


天宝三载,一个在真实的历史中不显山不露水,却又暗流涌动的年头。


草蛇灰线,伏脉千里。


这年正月初一,唐玄宗下诏改“年”为“载”,将之前的天宝X年改为天宝X载。


闰二月的一天,流星坠落长安东南,响声震天。长安百姓人心惶惶,到处传说官府要活剥小孩心肝祭祀上天。朝廷连发几道安民诏书,才勉强稳住局势。


三月初五,唐玄宗任命平卢节度使安禄山兼任范阳节度使。


这一年,唐玄宗对杨贵妃愈发宠幸,杨家姐妹对玄宗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刑部尚书裴敦复贪赃受贿,被户部尚书裴宽实名举报。裴敦复送给贵妃姐姐五百两黄金,十二月初五,唐玄宗将裴宽贬出朝廷到地方当刺史。


天宝三载,玄宗已经当了三十二年的皇帝,对政事颇感厌倦,开始准备交权。


二月二十七,唐玄宗把皇太子的名字从李绍改为李亨。


“亨”,有亨通顺利之意。但李亨的接班之路绝非顺风顺水。


《长安十二时辰》剧中说,长安城一百零八坊,每三百步设一望楼,望楼上武侯,皆为朔方节度使所派弩兵。


而朔方节度使,就是太子的发小王忠嗣,太子心腹已经开始接管帝都长安城防。


但中国古代政治,接班人向来是当朝天子最敏感的神经之一。在唐玄宗看来,长安城的刀把子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才放心。就算是让亲儿子代管也不可靠,说不定哪天就会太阿倒持。捅向自己。


当年老祖宗唐太宗就玩过这一出,唐玄宗本人对婶婶韦皇后、堂妹安乐公主、姑姑太平公主也搞过这一套。


天宝三载某一天,唐玄宗和高力士摆龙门阵,说“朕欲高居无为,悉以政事委林甫,何如”,三十二年朝乾夕惕,夙夜在公,朕累了,想歇歇了,把朝政交给李林甫去打理,你看如何?


李林甫当年极力拥立武惠妃的儿子,也就是杨贵妃的前夫寿王李瑁当太子,是李亨的死对头,两人形同水火,在大唐已经是公开的秘密。


唐玄宗此举想用李林甫制衡太子,高力士不想看到朝中再起干戈,劝玄宗切莫如此。“上不悦”,玄宗立马变脸。高力士吓得赶紧下跪求饶,“自是不敢深言天下事矣”,从此再也不敢和唐玄宗谈论朝政。


连高力士这样的贴身宦官,都不敢再和唐玄宗掏心掏肺说真话,玄宗还怎么依据真实的信息作出正确的决策。


天下大乱,已经不可避免。


《长安十二时辰》剧中张小敬听闻“巳正,大荒落”的报时之声,说“炽盛大出,霍然而落,大荒落,眼前这繁盛啊,未必能长久”。



身陷囹圄的他,也早已看破这盛世繁华背后的矛盾凶险,乱世预兆。


《长安十二时辰》的时空框架虽是虚拟的,但隐射出的天宝风云却是真实的。



扫码订阅 法政新观察

更多好文——

从网络投票看"十大青年法学家"的评选

投票!你心目中的"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

真实的中国:10亿人没坐过飞机,5亿人用不起马桶

舒国滢:中国法理学70年的回顾与展望

著名法学家江平先生诗词节选

良知的天敌:最常见的12种逻辑谬误

偏见越来越多,真相越来越远

北大河南籍教授谈退档事件:北大被河南耍了!

不许笑!朝鲜为这事儿与澳大利亚断交

结发妻子为他自杀,李嘉诚做了什么

中国式聪明,让我们离文明越来越远

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人是他

我所知道的中非通婚真相

扎紧权力的篱笆,才能管好领导的裤裆

我们失去了乡村,也永远失去了地主

天堂里没有暂住证

中国,那些逝去的时光 | 老照片

风从乡下来:账房先生的治丧笔记

一个中国女生的暗黑经历:男友是黑人留学生,他给了我爱情和艾滋

于建嵘:和谐社会,抱怨有理!

贺卫方:人人都在说话,人人都是孤岛

中国律师事务所40年风云录

徐贲:普遍粗鄙化,中国当代的社会病

野夫:记忆中的花园  | 槛外风花

高华:今日的大学领导该向老校长们学习

周枫:人民大学的一场博士论文答辩

周濂:告诉我,你是怎样生活的

高华:在革命话语的高地上

野夫:闲话王朔

袁刚:民心尽失的历史警示

王海光:臭不可闻的中国学术江湖

周濂:正派社会与正派的人

许倬云:文官制度与“治乱循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