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在行动|以艺抗“疫”,凝心聚力
我校于2月1日发起“把牢政治方向,加强课程思政”倡议,进一步落实学校“每门课程讲德育,每位教师讲育人”的总体规划目标,鼓励广大教师在尊重课程内容的科学性、逻辑性、完整性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本次疫情阻击中涌现出的先进事迹、先进典型等育人元素并有机融入各门课程。此前已推送了13个学院的75个课程思政典型案例,本期将继续推送厦门工艺美术学院的8个课程思政典型案例,以期给其他课程进行课程思政建设更多启迪。
厦门工艺美术学院
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新冠疫情肆虐全球,前所未有的公共卫生危机使得多国按下了暂停键。厦门工艺美院积极响应上级党组织“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号召。自线上开学以来,我院教师充分利用专业特点,积极探索“艺术+思政”教学模式,充分挖掘疫情防控过程中感人的育人元素,贯穿于教育教学内容之中,为学生开展了一堂生动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
案例76:吴绍兰老师
主讲《设计心理学》
疫情来袭,打乱了人们的生活节奏,也打破了常规的授课模式。吴绍兰副院长在努力熟悉线上教学平台、细致做好开课准备的同时,也在思考着如何将教学内容与“疫情防控”相结合,带领师生借助“心理学”的力量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不仅积极调适心理,帮助师生适应疫情带来的教学方式的变化;更是主动创新体验,发挥课程优势引导同学们开展应对疫情的产品创新设计。
因势利导,推动设计创新
课程以优秀的防疫产品作为典型案例切入,引导同学们细心洞察生活和体验生活,从生活中深入挖掘用户的痛点和爽点,应用设计心理学的方法寻求问题解决的途径。
在“用户需求研究”章节的学习中,吴绍兰副院长结合当下的远程学习的“目的需要”,引导同学们对“用户旅程图”中各触点进行深入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探索不同的“方式需要”。在同学们的作业中有开展沉浸式学习头盔设计;有针对实践教学的远程装置设计;有带视频功能的远程教学APP;还有远程智能学习桌、家校学习一体机等等。
在“专题设计实践”环节的训练中,吴绍兰副院长从“病疫无情、体验有义”的视角,要求同学们用同理心洞察疫情痛点、利用体验创新,发挥设计之力做好疫情防控、灾后恢复、心理干预等等具有良好体验的产品改良;也鼓励同学们观察危机之后的契机,思考面对数字化转型加速带来的移动办公、远程协同、智能交互等的新商业价值。在吴老师的启发和引导下,同学们展开了深入的探索:针对边远地区室内网络信号不足的室外应急学习棚,用于缓解心理压力、方便医患的互动的医用电子宠物;以及缓解口罩紧缺的口罩消毒柜、促进消杀的感应式消毒干手器、方便大宗购物的可扩容式购物车等等设计创新层出不穷。
部分学生作业
厚植家国情怀,坚守设计初心。吴绍兰副院长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在课程中导入思政要素,引导同学们关注社会热点、百姓民生,培养他们主动设计、积极作为的习惯,激励他们发挥自己专长为祖国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光和热。
案例77:洪歆慧老师、刘云老师
主讲《人机工程学》
受到疫情的影响师生无法返校,《人机工程学》课程依托实验室展开的人体测量、眼动分析等实验教学环节受到限制;往年依赖团队默契配合的“95后极限卫浴设计挑战”也不易操作。如何化危为机,既能有效保障“在线教学”的质量,又能充分发挥“宅家学习”的优势,还能深入推进“课程思政”的建设,是担任该课程教学的洪歆慧、刘云老师在集体备课时商讨的重点。经历反复论证和摸底调查,她们决定因势利导,提出“家校共育,共促成长”理念,从整体上对教学内容、互动方式、实训任务等做了一系列的调整,让学生在居家学习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的同时,还能体验设计的温度和力量。
《人机工程学》课程导入紧扣当下疫情,先是展示了一组疫病来袭之际医护人员被口罩压伤的面孔,唤起同学们对医护人员的崇敬以及对产品人机的关注;而后又通过一个口罩快题设计,检测同学们发现问题的洞察力和解决问题的应变力,并在点评方案的过程中引导同学们以小见大,无论是小小口罩还是防护服、隔离仓,都要综合考虑使用者、使用环境、使用时长等多方面的需求;紧接还展示了几件同班同学在寒假期间“以艺抗疫”设计作品激励同学们要有主动设计的作为,牢记使命、勇于担当。循循善诱将学生引入“人机工程学”之门,又层层递进让“思想政治”教育更贴近学生、贴近生活。
授课课件PPT
随着教学的推进,两位老师又让同学们把视线聚焦在自家厨房中,发起《厨房·生活·家》设计挑战,结合教学内容“人体测量与数据应用”让同学们去测量家庭成员人体主要数据和厨房空间关键尺寸;结合“感知特性和运动基础”让同学们亲自下厨制作“一场家宴”,以图文视频记录下厨活动的全过程,进行动素、动线分析,梳理现存问题和设计机会;结合“作业空间设计”让同学们研究生活方式、动作行为,围绕厨房适老化改造和零零后极限厨房创新两个主题进行厨房空间和厨具产品的再设计。这些“沉浸性作业”让同学和家人有了更多的交流互动,他们体会着掌勺的乐趣和辛劳,也思考着如何学以致用、关爱家人。这种润物无声的感恩教育,与专业教学相得益彰,难怪有学生说“这是最受家长喜欢的作业”。
案例78:黄志雄老师
主讲《广告设计》
课程伊始,黄志雄老师向同学们展示了寒假期间带领文化创意与创新设计研究所师生们创作的一系列战“疫”海报作品,从广告设计的时效性、创意表达的主动性和“以艺抗疫”的使命性切入,号召同学们及时将课堂所学运用到设计创作中,积极发挥自己的专业所长,以实际行动传递战“疫”正能量。
随着课程的深入、疫情的变化,黄老师又进一步引导同学们紧扣疫情防控主旋律,根据防疫不同阶段宣传重心不同,灵活应用多样化的广告表现手法和创新性的视觉沟通语言,宣传政策措施,普及防疫知识,弘扬榜样精神,鼓舞民众信心、体现使命担当,借助艺术的温度和设计的力量来提升作品“广而告之”的感召性和影响性。
在教学的过程中,黄老师意识到部分学生存在设计工具匮乏和创作环境局促的问题,于是开创性地引导大家挖掘家中物件,采用拼贴艺术的手法演绎“宅家生活百态”,这种全新的创作形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设计激情,还消除学生因创作工具差异产生的心理落差。六周课程结束时,全班49位同学共计完成了180余件抗“疫”主题平面广告及150余件商业广告的创作,并在“福大美院文创研究所”公众号平台上进行了第一阶段百余幅课程作业的连载,在“以设计力量为抗击疫情凝心聚力”的同时,也用独特的方式记录下这段特殊的设计“战疫”时光。
学生课程作业微信公众号展览
案例79:黄晓瑜老师
主讲《二维动画设计基础》
《实验动画》
黄晓瑜老师贯彻学校倡议,结合当前防控疫情,把理想信念教育、价值观教育融入本学期担任的《二维动画设计基础》以及《实验动画》两门课程的专业实践教学。
结合教育部高等学校动画、数字媒体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发起的抗击疫情公益作品征集、上海国际大学生广告节“齐心战疫情、你我同在”公益作品征集等活动,将与抗击疫情相关的公益主题融入18级《二维动画设计基础》以及17级《实验动画》课程的线上教学,通过QQ、微信、腾讯会议等平台线上指导学生创作,以动画、插画等不同形式投稿疫情相关主题赛事,为正确引导学生宣传疫情防控,弘扬社会正能量,加强抗击疫情信心作出贡献。2020年3月在上海国际大学生广告节“齐心抗疫、你我同在”公益主题作品征集活动中,获得优秀指导教师的荣誉。
结合课程思政与疫情主题,积极指导学生申报本科生SRTP项目,在本学期担任的《二维动画设计基础》以及《实验动画》两门课程中,将学生的项目申报指导融入课程内容。在第26期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的申报中指导学生获得2个项目立项。其中1项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代传播设计研究,引导学生以专业践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民族自信心的理念;另1项为关注疫情防护、野生动物保护问题的数字化卡通系列设计研究,通过设计项目的申报和实践,在指导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也教育学生关注当下社会,提升社会责任感,以专业设计践行社会主义文明观。
上海国际大学生广告节
“齐心战疫情、你我同在”公益活动 获奖证书
获奖抗疫公益海报:《生命平等、善待生灵》
作者:李乔良
指导老师:黄晓瑜
设计说明:作品立足于呼吁警醒人们善待野生动物,拒绝猎杀、贩卖、食用野生动物,生命平等,人类只有善待生灵,才能和谐共处,避免重蹈覆辙。
微信指导学生截图
案例80:刘晓宏老师
主讲《平面构成》
刘晓宏老师在《平面构成》课程的教学中一直注重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在扎实专业基础的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此次在作业环节安排了构成应用训练,要求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热点问题,运用构成方法,完成有目的的画面。
“艺术来源于生活。疫情防控是一场全民行动,所以我就想到把课程与防疫结合起来,让学生们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启发对生活的感悟、对艺术的认识。”刘晓宏老师表示,“让学生收集疫情图片资料认真体会后创作,再用网络直播的方式集中分析每位学生的作品,教学效果很不错。”
部分学生作品
案例81:梁青老师
主讲《环艺学科导论》
《展陈设计的交互性研究》
环境设计专业大一学生们的开学第一课意义深远,在《环艺学科导论》的开篇,梁青老师便以火神山医院建设案例引发大家对环境设计学科的思考,结合当下疫情,介绍了积极投身建设的黄锡璆总建筑师和建筑工人们的事迹,详细解读了火神山医院的内部医疗空间环境及传染病房环境的设计特点,希望通过这个“与时间赛跑,只为拯救更多生命”的建设工程案例能让新入专业的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坚定服务社会,做有担当,有责任感的设计师。
在随后的《展陈设计的交互性研究》课程中,梁青老师和学生们展开了对此次疫情的讨论和实践,关心当下疫情突发期间疫情信息的爆炸式现象对人们日常造成的影响,探讨如何通过梳理碎片化的信息并以主题展陈的方式对人们进行正确认识疫情的引导,希望实现疫情中关于新冠病毒传播,防护口罩,野生动物三者正确认知的科普教育。课程的逐步推进下,学生们思考信息与人的关系,对人与自然,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也做了深入的讨论,进行了大量的信息收集和整理,对疫情的认知也有了客观清晰的分析视角。
案例82:田启龙老师
主讲《环境设计语言表达》
由于《环境设计语言表达》课程的本质内容是在探讨环境设计语言的表达方式,故通过课程的嫁接,对于疫情背景下环境艺术设计的思考融合到课程体系中,以课程作业的形式呈现,使得学生即能学习到相应的专业知识,又能够在概念设计过程中进行相关人与自然、人与空间、人与疫情、人与未来的相关主题思考。
在疫情的大背景下,社会活动组织及经济结构体现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疫情的爆发也势必影响了人们的行为习惯与对未来生活方式的思考。作为环境艺术设计的专业门类,是否能够从本专业的角度出发,从空间的本质角度来衡量对于环境的影响,是我们专业的责任,也是我们应该探讨的方向。
部分学生作业
针对本次课程,同学们能够站在环境艺术设计的专业角度,对疫情爆发后引发的种种思考及概念做了较为全面的可行性分析,并进行了相应的主题概念设计,为抗击疫情,应对未来多变的社会与自然环境,进行力所能及的探讨与研究。一方面培养了学生对于环境艺术设计语言表达的整体理解,另一方面能够结合时事与当下社会环境展开自己的思考,创作符合当代精神,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案例83:尹小玲老师
主讲《近代史纲要》
尹小玲老师在进行《近代史纲要》授课时,结合课程内容及战“疫”的现实背景,解读了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疫情防控的决策部署宏观调控,分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讲述了奋战在抗疫一线的感人故事,深化思政课的改革创新,为“战疫”时期的大学生提供知识和精神滋养,从历史中汲取力量,坚定战胜疫情的信心弘扬了疫情背景下全国人民的齐心协力抗战疫情的品质精神。同学们在课程学习中积极踊跃,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想,收到了满意的教学效果。
同时发挥高校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作用,引导大学生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部分学生作业
在抗击疫情的特殊时期,厦门工艺美院师生将继续发挥专业知识和特长,同心抗疫,以艺术的力量弘扬正能量,助力学生全面发展。让我们心手相牵,共迎春来!
一、共克时艰不停学,课程思政在行动(化学学院、材料学院、紫金学院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二、课程思政在行动|大学英语抵“疫”前行,以文化人(外国语学院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三、课程思政在行动|“化”解疫情,“工”克难关(石油化工学院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四、课程思政在行动 | “砼”心同向 共迎“疫”考(土木工程学院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五、课程思政在行动|润“物”无声,坚定“信”念(物信学院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六、课程思政在行动 | 环资润物细无声(环资学院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七、课程思政在行动|防疫有约,与“法”同行(法学院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八、课程思政在行动|心系苍“生”,勇于担当(生工学院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九、课程思政在行动 | 匠心独运 攻坚克疫(机械学院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十、课程思政在行动|引“经”据典,多“管”齐上(经管学院课程思政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