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赋》中,为什么拥有九鼎的王权才能名正言顺?
“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严肃历史正剧《大秦赋》近日热播,以严谨的史料梳理、考究的服化道细节和历史现场还原,以及全员在线的演技,赢得了网友的交口称赞。
但其中的一个细节可能会让不熟悉相关历史文化的观众大惑不解:西周拥有九鼎时就是正统,后来秦国掳走九鼎送入本国太庙,秦国就可以成为正统王权?
为什么九鼎会成为一个正统王权的象征?
其实这段历史可以追溯到夏朝,大禹建立夏朝后,为了九州安定,将各州的名山大川铸刻在九个鼎上,形成九鼎,所以就有了后来功臣名将口中的“问鼎天下”、“王朝鼎盛”。
那么,鼎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器物?如何铸造?产生于怎样的时代风尚?为何会与王权产生关联?同期的器具还有哪些?经历了怎样的变迁?对于后来历史文化产生了何种影响?
今天,让我们一起去看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史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导尚刚,在《给孩子的国宝》中关于青铜器的专章讲述。
青铜时代
○
尚 刚
(本文摘编自《给孩子的国宝》,活字文化策划出品)
尚刚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史家,1952年生,北京人。现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导、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著有《古物新知》《天工开物》《中国工艺美术史新编》《极简中国工艺美术史》等。
青铜器:人神联络的中介
青铜就是以红铜为主的合金,一般是铜锡合金。在红铜里加入适量的锡大有益处,能够降低熔点,提高硬度,增加美感。
按照工具等器物的主要材质,历史学把社会的发展分为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中国文明中心地区的青铜时代大致从夏代开始,一直到春秋,前后延续了一千五百年左右。
那时,人们认为,最重要的国家大事就是祭祀和征战。他们相信,在对天地、山川和祖先的祭典中,只有靠青铜的礼乐器,天地才能沟通,神人才能联络,只有沟通联络,人间的福祉才有保障。
征战离不开武器,青铜的兵器就是武备的代表,靠了它,征战才有威力,国家和个人的安全才有保障。青铜器还牵连着宗法和等级制度,尤其到了西周,礼仪不同,身份不同,使用的器物也不同。
《大秦赋》剧照
正是信仰、文化、制度、军事等种种因素,令青铜器独据时代创作的核心,成为当时最重要的人造物。其设计浸透了最虔敬的信仰和最强烈的感情,其制作凝聚了最尖端的技术,这也是成就青铜艺术辉煌灿烂的基础。
纷繁的种类及背后的时代风尚
商代后期,中国的青铜器登上了第一个艺术的高峰。虽然在中国的许多地方都发现了精美的作品,但青铜器的代表作还是河南安阳殷墟的出土物。
墟是废墟的简称,安阳一带当时称“殷”。商代后期,统治者把都城迁到了那里。他们拥有大批精美的青铜器。殷墟妇好墓的主人被认为是贤君明主武丁(前1250—前1192在位)的配偶,她随葬的青铜器竟有468件。
殷墟出土的青铜器数量大,种类多,在常见的礼器、乐器、工具、车马器中,礼器最为重要,它又可分为食器、水器、酒器。食器包括:鼎、鬲(lì)、甗(yǎn)、簋(guǐ)等;水器包括:盘、盂(yú)等;而酒器最发达,包括爵、斝(jiǎ)、觚(gū,下图)、尊、卣(yǒu)、壶、觥(gōng)等许多,反映了统治阶层酗酒的风尚。
【龙纹青铜方觚】
虽然是饮酒器,但这一件重近8千克,使用并不方便。商周青铜器的造型大多庄重威严,觚却挺拔优美,是少有的例外。
◆时代:商晚期
◆尺寸(厘米):高30
◆出土地:河南安阳郭家庄160号墓
◆藏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青铜器里,鼎最重要,是权势的象征,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和重要的政治意义。
鼎的重要性在汉语里有鲜明的体现,比如现在依然使用的“定鼎”指建立政权,“问鼎”本指图谋政权,现在又引申出争取体育等竞赛最高荣誉的含义。
商代后期的青铜器普遍胎体厚重,器物常常形体庞大,鼎尤其巨大,如著名的后母戊方鼎(下图),高133厘米,重832.84千克,气势雄伟,令人震撼【贴士1】。
【青铜“后母戊”方鼎】为王室祭器。一只立耳是出土后配上的。
◆时代:商晚期
◆尺寸(厘米):高133,口长116
◆出土地:河南安阳武官北地
◆藏地:中国国家博物馆
《大秦赋》中的“后母戊”方鼎
制作工艺和纹饰
铸造青铜器,先要制作陶质模范,然后往陶模里注入铜液,冷却后,去掉陶模,器物就完成了。当时用“将军盔”熔铜成液,大部分“将军盔”每个仅能装下铜液12.5千克。铸造后母戊鼎需要几百人,以大约七十个“将军盔”同时操作。不难想象,这样的王室作坊规模一定很大,其内部组织一定很严密。
青铜器的造型可方可圆。器物表面往往有凸起的扉棱和圆雕式的装饰,它们高高低低,形成了复杂的三维空间变化,令作品在威严之中,又透露着神秘。而尊、卣、觥等盛酒器时时形仿动物,既写实又诡秘。装饰花纹则追求满密,常以线条回旋的云雷纹作为地纹,以突起的动物作为主题,上面再重叠加花,形成三层花纹。
动物纹样是装饰的主流,它们有些是现实存在的,如象、鸟、蝉。而虚幻的动物更常见,如夔(kuí,常表现为形体细长的独腿动物)和龙,它们两两相对,就能组成兽面纹(见下图),这种兽面曾被称为“饕餮”(tāo tiè),神秘威严,是商周青铜器最常见的装饰主题。
【图2-1-3 商周青铜器兽面纹】
无论兽面纹样的形象如牛、似羊、像虎,都一律神秘威严,处于最醒目的位置,这显然与商人尚鬼神的观念相联系。
饕餮是传说里“有首无身”的食人怪兽,今天的“大胃王”也会被形容为“饕餮”“老饕”。
由商到周:酒器锐减,食器增多
商王无道,统治被西方的周人推翻,青铜铸造的中心也因此转移。西周的王都、王畿在陕西的关中地区以及河南洛阳一带,这里是政治、文化的中心,也是手工业的中心。
在西周早期的近百年里,青铜器依然在营造威严神秘的气氛,与商代后期难以划出清晰的界线,艺术仍然处于同一个高峰。
然而时代终归不同,变化也要发生。在西周的礼仪中,酒虽然必需,但法令却严禁贵族群饮酗酒。于是青铜酒器锐减,而食器数量增多。食器中的簋(下图)也和鼎一道,成为礼器的中心,象征着使用者的等级。其制作更加精美,样式也更加丰富。
【青铜“利”簋】
是已知最早的西周青铜器,铭文33字,记录周武王讨伐商纣王以后第八天的赏赐等。这种方座大耳的簋风行于西周。
◆时代:西周早期
◆尺寸(厘米):高28
◆出土地:陕西临潼西段村窖藏
◆藏地:中国国家博物馆
北京著名的美食一条街簋街的西周青铜食器伯簋
装饰的变迁
装饰的新气象还表现在题材上,商代已经出现的牛头和凤鸟被采用得更多了,前者应当与周族的农耕传统有关,后者或许是周族的图腾,形象往往格外华美。
大变化从西周中期开始。酒器虽然精美依旧,但数量变得更少,以至若干品种干脆消失了。新型的食器涌现,列鼎和编钟也开始被铸造,它们是造型、装饰相同,但大小不一的鼎和钟。
窃曲纹、重环纹、波带纹、瓦纹等渐渐成为装饰的主流,它们有明显的几何化倾向。构图也由满密转向简洁,带状排列较多,装饰显得严整有序,这应当与西周人薄鬼神而重礼仪的观念有关。
商代的青铜器已出现铭文,但最长不过三四十字,到了西周,铭文明显加长,西周晚期的毛公鼎【贴士2】铭文最多,居然32行共499字(下图)。
【青铜“毛公”鼎】
是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镇院三宝”之一。器物仅口沿下饰以重环纹,腹内的铭文记周宣王册命重臣毛公等,内容“抵得一篇《尚书》”。
◆时代:西周晚期
◆尺寸(厘米):高54
◆出土地:陕西岐山
◆藏地:台北故宫博物院
铭文具有多重的价值,不仅会披露其他文献没有记载的历史,还能为划分青铜器的时代提供依据,而本身又是精妙的书法艺术。因为古人常把铜称为“金”,所以青铜器上的铭文又称“金文”。又因为青铜器里,钟和鼎的地位突出,所以其铭文也称“钟鼎文”。
中国的书法大致分篆、隶、行、草、楷五体,篆体有大、小之别,大篆变化自金文,小篆则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规定的书体。
西周中晚期,青铜器的装饰往往简陋,走下了艺术高峰,这也沿袭到了春秋的早期。此后,青铜器中的新元素不断涌现,比如造型不再庄重肃穆,既可以模仿可爱的动物,也能够模仿常见的植物果实。
装饰的神秘诡异成分也变少了,饕餮纹逐渐淡出,装饰主题以蟠螭(pán chī,见下图)、蟠虺(pán huǐ)居多,前者由两条以上的小龙缠绕纠结形成,后者则是特别细密的蟠螭。若干作品甚至干脆以素面示人,只凭洗练的造型取胜。
【青铜鸟盖匏壶】
是晋国的遗物,用于盛酒。造型别致,曲颈弯弯,犹如歪葫芦。壶腹装饰着带状排列的六层蟠螭纹,花纹细密而清晰。
◆时代:春秋晚期
◆尺寸(厘米):高37.5
◆出土地:陕西绥德
◆藏地:陕西历史博物馆
随着新元素逐渐积聚,尤其是铁质工具的出现带来了新的装饰技法和器物风貌,华丽清新的新气象不断孕育成熟,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的后期,中国的青铜艺术迎来了第二个高峰。
【贴士1】
后母戊方鼎是今存中国古代最大的青铜器。得名自鼎内壁铸出的铭文,“后”曾被释读为“司”。1939年由河南安阳的村民发现,为防止被日寇劫走,又重新掩埋。1946年收归地方政府,后成为中央博物院(今南京博物院)藏品。国民党撤离大陆,曾想把它运往台湾,因太重而未果。中国历史博物馆(今中国国家博物馆)成立,大鼎调入。
【贴士2】
毛公鼎1843年出土于陕西岐山,曾辗转被晚清两江总督端方和文化名人、民国早期政治家叶恭绰等收藏。抗战期间,险些落入日寇之手。1946年,由巨贾陈永仁捐献政府,后被携往台湾。鼎内铭文记录周宣王为振兴朝纲,委派叔父毛公治理国家,劝诫他勤勉贤明,并给予厚赐,毛公因此铸鼎纪念。
相关图书
《给孩子的国宝》
尚刚 著
丛书:“给孩子”系列
活字文化 策划出品
中信出版社
2019-08-01
带回家的 “纸上博物馆”:
196件国宝,196张高清文物彩图,
清华美院博导40年积淀,
一本书带你了解中国所有重要国宝。
《秦谜:重新发现秦始皇》(插图增订版)
李开元 著
史学界“福尔摩斯”李开元
历史推理开山之作
樊登、罗振宇、马伯庸推荐
史学考证思维与侦探小说趣味完美结合
破解“千古一帝”秦始皇从生到死的惊天谜团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内容,请动动手指点一个“在看”,并把公众号“设为星标”!
🔚
给孩子
由诗人北岛发起并主编的“给孩子”系列
推出的线上儿童阅读推荐平台,
持续"给孩子一部好作品"。
微信公众号ID :tochildren
转载:联系后台 | 入微信群请加:missfanyi
▼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点亮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