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梦见在家乡的水库中游泳,天是彩虹色的
刘永康 平衡世界 局部
布面油画 300x340cm 2017-19
对于理解一个人而言,采访是一种隔靴搔痒,书面采访尤其如此——你提出问题,得到回复,却始终觉得离被访者有一段无法缩小的距离。
不过,即便如此,一些细节,字里行间,仍有助于拼凑一个粗浅的印象。比如关于艺术家刘永康,我大概了解到:
两岁时,他随父母搬到当地的城里生活。小学,他换过四所学校,原因是父母总想让他上更好的。
童年时期快速切换的环境,让他在回忆自己老家/故乡时显得尤其深情——那是位于陕西安康一个叫瀛湖风景区的地方,四面环水,记忆中:
那是一段快乐的时光,虽然——在描述长辈对自己的影响时,他说:“只要我们小孩调皮犯错误,长辈就会让我们齐刷刷跪在门厅里检讨反省,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刘永康高一开始正式系统学习素描和色彩。班里40多个学画画的,后来只有两个考上了美院,其中一个就是他。
2008年,他从西安美院油画系毕业,下一个落脚点是北京著名的“黑桥”——那是一个艺术家扎堆的城乡结合部,“骑车10分钟就可以感受到农村到城市核心CBD的落差”,他说。那种不真实,让他反思生活、艺术以及更多说不清的东西。
如果说此前的创作更多是被其他艺术家的影子所笼罩,2010~2013年期间,他开始探索自己的风格。
在风景中,他植入自己的情绪。“我称之为心理的风景,”他说,“基本都用暗色调为主,表达了当时郁郁不得志,努力但没有结果,但仍然想坚持继续寻找自己风格的复杂心情。”
对于刘永康而言,艺术是记录和创造,然而,“现实的压力与艺术追求的落差让我体会到,这一条路上充满了荆棘与坎坷。”
从他的画中,能看到“荆棘与坎坷”吗?
或许你能——尤其是在早几年的作品中,灰暗的调子,劲草疾风般的笔触,无人的风景中,难以忽视和磨灭的人存在过的痕迹……
然而近两年的作品,则难以断然下这样的结论——幻想和科幻的元素出现,并成为作品的主基调。这种有趣的转变,折射了什么?反映了什么?我不多说了,且留着让大家看下面的访谈吧。
象外 x 刘永康
象外 :能否说说那张《不能抑制的光线穿透我的心脏》?
刘永康 :这张画来得也很偶然,其实总共画了4张,这是其中一张。看画作的题目也许能感受到,一个艺术青年对艺术方向、风格探索的种种纠结与困惑,我不满足于简单复制一种图示或某种形象,我始终认为艺术应该有感而发,你面对现实生活是一个什么样的态度,面对精神生活是一个什么样的追求,都会体现在你的作品里。我用了最简单的木炭材料,用荆棘般的笔触去表达生活中的希望与信念。每当我看到这张画时,就会想起那段日子充满了苦与乐。
象外 :2015年那张《错落的远方》也是特别的,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来看,因为此后你画里的结构、造型、用色等等都大不一样了,这张予人一种回光返照感。
刘永康 :这件作品也是我在创作中反思和调整的一件作品。我想画得放松些,并且我想渐渐脱离图片的影响和经验的束缚。想用最简单的材料和色彩,看能否表达我的情绪和想法,包括我对未来的期待。
然而现实总是离自己的期许相距甚远,经过反复的几次折腾与搏斗,我想我现在更能把握自己的能量和气质了,也许这样心能安定下来吧。
象外 :从《重构空间》系列开始,包括到近期的画作,如果说有主题的话,这个主题是什么?为什么会转变到这个面貌上来?是有什么契机,还是因为受了谁的影响?
刘永康 :嗯,从2016年开始我渐渐地将色彩回归到我的创作中来,当然生活也离开了那个失望且悲伤的“黑桥”,自己的努力包括朋友的帮助,也让生活添加了一丝丝希望与色彩。每个阶段的生活与思考是包涵在作品中,慢慢的,自己关注的事情也从身边的小事、自己、生存环境,变换到更大维度的空间中去,去关注建筑、科幻电影、小说、涂鸦、摄影等等。其实创作主题也是一段时间的总结,我并没有提前计划好,由它自己慢慢发展,就目前的情况来说,我愿意将它称之为“未来的到来”吧。
各种科幻电影和各种书籍中都在描绘未来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面临的各种问题,其实很多的想象都实现了,我的创作也脱离了图片的参照,只是在脑海中会有些许的图片资料,但只是作为作品的局部参考。整体作品的框架,更多是我对绘画的基本构成的理解和探讨。对喜欢的几位艺术家会反复研究和琢磨,过一段时间就会有新的理解与认识,也体现在作品的变化中。
象外 :在近两年的作品中,科幻感加强了,隐喻、象征似乎是以亮色调和活泼的造型来体现的,然而,我好奇的,背后的核心是否有变化——跟2016年之前的画作相比的话。
刘永康 :近期的作品中正如你所说,加强了隐喻、象征以及科幻的色彩与强烈对比的手法,这样的变化其实也是我对未来世界的格局变动,以及很多社会问题的担忧,以及这些问题怎么和我的作品结合起来,让我能用一种艺术语言去表达我的这些想法,更多的想象空间和更多的未知感以及不确定感。
象外 :你使用了很多几何形体、流线型笔触和混合的色彩来描绘近期的作品(这部分增加了作品的“插画感”),某种程度上,你在做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用绘画这门老旧/传统的技艺,去表现带有未来感的宏大命题。你自己的感受如何?
刘永康 :画画从来都是讲究就手感的,正因为如此才有着它独特的魅力。你看很多伟大的绘画作品它在很多地方留给后人们许多通道与路径,并且影响着一个时代或许更久。当然利用电脑、软件来绘制这些科幻意像的场景,也许已经成为一种行业标准,在这标准下也有很多套路,但这些大神们,往往一些灵感来源也是从传统的绘画中汲取的。我相信好的东西都在那,只是我们要善于总结。我觉得绘画的定义可以很宽泛,而且结合当下的科技技术会对新绘画产生不同的感受。
象外 :笼统地来说,你对当下社会有什么感受?
刘永康 :就是不确定性。谁也说不好将来会发生什么事情,事情不会一成不变的,你自己的舒适区是否也成为你新的绊脚石,人们在新的环境中能否快速做出调整,并找到自我的高地。善于改变的人都在不断学习中,那些没办法做出改变的人呢?他们怎么继续接下来的生活?信息的渠道也多到让你很难甄选。我觉得大脑要适当进行重启和清理,有时候听听古典音乐,感受那个时代单纯、美好和人们的状态,反观当下做出调整。
象外 :对未来世界有什么看法?尤其此次疫情之下,对未来的判断如何——这个世界会好吗?
刘永康 :梁漱溟的书中也许会有答案。疫情期间,我就在北京,但是我也深感焦虑,希望未来我们的法制、制度更加透明,人们的信息更自由,保障敢于说真话的人的权利。
象外 :你觉得有外星人吗?关于宇宙,有什么感兴趣的话题?
刘永康 :我相信有更高维度的智慧生物。人总是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厉害的,其实放在整个宇宙中,我们就仿佛一粒尘埃。
象外 :抛开艺术,你觉得哪些东西是重要的?从宏观到微观,从形而上学到吃喝拉撒——这是一个开放的问题。
刘永康 :家人和工作,我目前能努力做好的一些事情吧,其他再重要的事情,我也无法做出改变,只能尽力而为,希望整个社会能老有所依,学有所教,对待身边的人多一些真实和温暖。
象外 :你典型的一天是怎么过的?对现在的状态满意吗?
刘永康 :早上7点做完早饭吃完饭稍微锻炼一下,来到工作室把当天的计划排列一下,然后找找感觉开始工作。基本会画到下午2点左右回家做饭,如果很忙就点个外卖,晚上工作到9点左右回家,很平静但也很激动。
象外 :什么事情会让你快乐、悲伤、愤怒、沮丧、失落?
刘永康 :人的生活离不开这些情绪的陪伴,这也是作为人基本的情感诉求吧,现在这个年纪,快乐好像变得很少,很少在一个成年人脸上看到如同孩子般的笑容,更多的是大家都经历的种种事情,创作时会体会上面所说的全部情绪,就像一首歌会有前奏、间奏、高潮、结尾。都会过去的,经历过就好。
象外 :怎么看“无聊”这件事?
刘永康 :我害怕无聊,因为过了可以虚度光阴的年龄,孩子的世界可以有大把的时间去玩去感知去探索,但我们要实实在在解决一些问题,又没有任何保障。我觉得无聊和创新是一种相互启发的关系,人只有在无聊时才会天马行空地去乱想,这样可能忘却现实生活中的烦恼吧。
象外 :作为一个艺术家,你觉得能达到的理想境界是怎么样的?
刘永康 :当我老了身边还有可以倾诉的对象,我自己可以开车去领会大自然的风光,可以用画笔记录我对世界的看法和想象,这就足矣!不管表达什么理念都会有自己的风格!
象外 :艺术家需要(以艺术的方式)承担社会责任吗?为什么?
刘永康 :就作品本身想传达的意图出发,有些艺术家愿意在作品中呈现,必定伟大的艺术家在少数,就像伟大的篮球运动员,他的精神性已经远远超越篮球本身,会给这个时代留下美好的礼物。
象外 :最近做过的一个梦。
刘永康 :梦见在家乡的水库中游泳,天是彩虹色的,我游的是蛙泳,每一次头从水中抬起来换气时,都看到我的一件作品浮现在水面上,每次换气又变换其他的作品,就像放幻灯片一样,我想这样一直游下去没有终点。
象外 :最近在思考的一个问题/看的一本书/电影。
刘永康 :如果我能时光穿梭,我特别想看看刚开始喜欢画画的少年模样,和我老了最后在画布前拿不动画笔的样子。真得可以实现么?最近在看《活出生命的意义》(维克多·弗兰克尔 著),电影是《蝴蝶效应》。
.
END
.
近期文章一览
把艺术拉出圈外
你还可以在这里找到我们:
微博@Artha象外
以及 知乎 mono Flipboard 今日头条 等
你 在看 👁 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