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不懂艺术都能看懂的象外
安沂南,《攻》,30×24cm,丝网版画,2023
这次在夫子庙喜鹊的展览是两位青年艺术家,安沂南和袁野。和安沂南是老朋友了,写过两次:
我觉得做菜其实和做版画差不多
“我愿意选择做版画保持身心健康,然后和朋友们吃皮肚面、喝啤酒,带半只烤鸭的那种”
袁野则是安沂南的多年好友,他们曾就读于同一所高中,而后安沂南本科、研究生就读于南京艺术学院,而袁野则在意大利米兰布雷拉国立美术学院学习。晚些会出文章更详细的介绍艺术家,在这里邀请大家来展厅看展呀。4月30日14:00~16:00,艺术家安沂南和袁野,还有小白都会在喜鹊,欢迎大家来。
搅动希望
象外x喜鹊
艺术家
时间
2023·4·30~6·30
地点
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
夫子庙大四福巷12-1
喜鹊
下面是我为这次展览写的前言,阅读愉快。
安沂南,《寂静之夜,第纳尔守护者》,30×24cm,丝网版画,2023
搅动希望
安沂南画散落在花丛中的箭、斑驳的箭簇和枪、陌生的古代盔甲和如同枯枝的剑,它们像是旧文明的碎片,如果我们走近,凝视画面,还能看到细弱的、闪闪的微光。
安沂南,《刺》,30×24cm,丝网版画,2023
回望过去,安沂南并没有陷入历史的庞杂之中,在画面里,他保持了一种克制,不描绘细节,因此具象物成了一种符号。他以同样的手法描绘了现代工具,把它们从现实中提取出来,变成了一种介于存在和想象之间的物。这些“物”,作为一个个载体,承载着艺术家的观看和感知。
安沂南,《守》,30×24cm,丝网版画,2023
安沂南,《小剑》,16.5×30cm,丝网版画,2023
在我看来,安沂南的画作始终在意观者的眼睛,在色彩上常常使用邻近色,给人以稳定感,但这种稳定感并不指向熟悉,反而生出了一种生涩,这种视觉上的生涩又带来了心理上的触摸感。
如果说安沂南的画有某种面对现实和历史的生涩感,那么袁野的画则是一气呵成的。
袁野,《叠加态》,32×44cm,丝网版画,2023
袁野,《LiLi》,35×50cm,纸本独幅,2023 白色
我会猜想他的作画过程:以强烈的感情自然流露开始,然后思考恬静中会想起的事情,唤起一种新情感,最后将一切塑入艺术。
因此,站在袁野的画前,最好越过“这是什么”和“看不懂”,清空思绪,相信眼睛的观看和身体的觉知。绘画语言上,袁野的画是抽象的,可在我的感知中,他的创作是如此具体,传达着人的情感。
袁野,《LiLi》,33×38.5cm,纸本独幅,2023 黑色
袁野,《LiLi》,35×50cm,纸本独幅,2023 红色
最触动我的两件纸本,胖呼呼的《LiLi》如同一个生命,黑色的歪着头,藏匿了深沉的悲伤,而红色的《LiLi》又是如此的热烈而充满希望。《LiLi》的形象源自云朵,在米兰求学时,一场雨后,袁野看见放晴的天空中显出了一片“十字”状的云,这个瞬间没有立刻成为他的创作源泉,但确实在袁野的心里留下了痕迹。几年后有了女儿,作为丈夫和父亲,袁野深度参与了生育过程,《LiLi》也慢慢地孕育了出来。而从《LiLi》向外延展,艺术家试图用绘画表达感知世界的一切。
袁野,《节奏r》,25×25cm,丝网版画,2023 红色
袁野,《节奏e》,56×77cm,丝网版画,2023 蓝色
我知道,这样的创作回溯是理想且片面的,不过每一位观众都可以有自己的解读,而优秀的艺术品是那些可以和更多的、具体的“我”产生联结的作品。
安沂南和袁野的创作不是潮流的、理念的或学术化的绘画,然而,我确信无疑,一只训练有素的手与一个未经训练的手在画面上是截然不同的。他们心无旁骛地描绘着个人的存在,在如此复杂的现实中,是多么天真的勇气!而在“今天,尝试画存在物,是一种搅动希望的反抗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