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不懂艺术都能看懂的象外
王希民 麻雀的夜晚 木板、麻布、麦秸、黄土、明胶、墨等 15.4×10×5.5cm 2023
作者按:
本期本来有三篇。但第三篇的主题和前两篇差异太大,而且字数超了,所以又单提出去做一期。毕竟快过年了,父女接连罹病也厉害,象外过几日又有特殊计划,太仓促,也不打算补几篇,凑齐每期篇数,就这样吧。此外,本期文章的质量可能也因时间而不够保证,抱歉~~
朋友圈云看展第24期:
王希民,湍濑激人;古务运动,跳蛙。
〇
王希民:湍濑激人
拾萬北京
2023.12.30-2024.02.01
艺术家本人的见解是,他并没有有意地接受传统画图式的影响,更多的,是在长期的传统画观看经验之后,根据自己的视觉直观写生;可能因为文化血脉气质等原因,才产生多少有一些殊途同归的结果。但本文仍然以“图式”为线索展开——因为本文所述的形式意志,主要不是关乎主体意图,而是在历史中无形发挥作用的风格形式潜能。
我们来看下面这幅画:野猫是全正的面目对着这边,并且对比下是安静而典型的姿势,以至于,看上去好像是淡定地含着乌鸦的翅膀。乌鸦仰头挣扎的表情则交代:它真咬下去了。其它乌鸦的表情也是狰狞,不输被咬着的那只。除了一只,临过来要和咬同伴的野猫斗,其它的鸦,却是面朝右方画面以外:仿佛有什么更重要的危机要发生。但还有另一种理解:艺术家在暗示,这真的是一种图式化的图像、而非写实的场景;在展示之先,“争斗”就表明自己是一出戏。若真如此,这里反映的,是艺术家怎样一种心境?
王希民 翻覆的乌鸦 -2 木板、麻布、麦秸、黄土、明胶、墨等 80×60×5cm 2023
木板、麻布、麦秸、黄土、明胶、墨等 80×60×5cm 2023麻雀却是不一样。野猫咬麻雀却是咬得紧。有可能只是体积差造成的画面感。但还真是确实不一样的。麻雀虽小,对野猫却是真的劲敌。“这张画,有好多麻雀啊。”不说没细想,只知道画面乍看和谐,即使画面很满,形象挤到画四边的逼仄,和传统画的从容,浑不相似。数一数麻雀,数了两只,眼睛就被卷进去,围着两只野猫厮斗的雀,仿佛形成了一个漩涡,教人晕眩。传统的标准,是这样的,避免让视觉冲击力占据支配,只有细读,才能发觉其能量。而如果细究到中国的传统的话,那么形象的动态,从来都是服务于视觉愉悦,而非表现性,不仅花鸟动植物,人物亦然;高大宏伟之类的视觉冲击,只属于山——甚至不属于河;丹青只食金石力而养草木心,华亭鹤唳于传统丹青不可闻。
王希民 不可预测的结局 蜂窝铝板、麻布、麦秸、黄土、明胶、墨等 100×300×5cm 2023王希民 结局在夜晚时分-1 木板、麻布、麦秸、黄土、明胶、墨等 20×30×4.5cm 2023王希民 黑金色的夜晚 木板、麻布、麦秸、黄土、明胶、墨等 21×16×5cm 2023王希民的画作,大多表现动物间的搏斗,或者余下的,可理解为搏斗的间歇。在他的画作里,又有一股图式和图式化的形式意志,也有一股反图式的形式意志。这关联着,他对现实生活触觉、“现实感”的复杂态度;以及,自发创作意识和古韵在他身上的张力。具体体现,是其画面意识中,在图式化和装饰性(或曰构成的视觉性)的一边,和表现性和写生性的一边,有着似有还无的游移。
因为部分和传统画的造型图式相似的痕迹,又因为部分传统水性胶彩的材料,尤其因为壁画仿旧的土坯材质感,且,整体气息的融合一致、没有拼接的味道,我们以为,王希民的作品,是有“传统”感的意蕴。斑驳痕,剥落痕,漏出的土坯底子,划痕,裂痕,使艺术家着迷,也使我们着迷——但为什么在我们当下时地的光景次第里,这着迷是普遍的?是因为它会唤起我们心中的“旧”、心中的“古”,在更久远处有我们根基之认同感的美好想象?王希民 干枯的记忆 木板、麻布、麦秸、黄土、明胶、墨等 13×21×4cm 2023
或有对话者言,比之中国绘画的传统,在更近代、更表现性的东洋绘画中,如在狩野派、琳派中,更能找到和王希民画可作类比的传统关联(艺术家表示,实际并没有受日本画影响;所以笔者认为,这种可类比性,或许是因为脉络的相似,而疏途相汇);而艺术家本人,则提起中国壁画传统和国画传统,貌相合表象下的异质脉络,提起佛本生故事绘。开玩笑地给希民画作列一个“八不缘起”,并不等于说,他本人着意于中道——他并不在某种显性的中间状态,也不是某种复合表达,更不会自觉地把对中庸精神的苦求、挂在第一位。只是说,当我们用固有的传统概念习见去把握的时候,会感到有所偏离;而其作品自身“古”味的合理性,其实是由视觉直观、而非理析条分所保证。王希民 刺绳 木板、麻布、麦秸、黄土、明胶、墨等13×60×4cm 2023
我们重新回过头来看,王希民的作品引起那个困惑:画中动物们的争斗,首先究竟是怎样一种争斗?促使他这么画的心境,究竟是怎么一种心境,以至于构成对什么样一种生存状态的隐喻?真的是艺术家出生于“草原文明、中原文明冲汇之地”,所以“累世的记忆和影响”,原生的环境充满肃杀之气,而有感?“所有人对所有人的斗争”——这种所谓“自然状态”,难道不只是为现代性作论辩而发明的假想吗?在他的“搏斗”中,既因某种旧图式化的局部相似,又因动物情态多少有一种拟人化的真挚烂漫,而是过于文气的搏斗,并非放纵的表现性;离古早那种,因图式化而仪式感、因仪式感而去人性化/升华,已去之远矣。这让笔者联想至苑猎:苑围里,猎手和猎物争斗,肉食动物也和小动物暗暗冲突 ,但那不是自然生态,是经过人为布置之手的“游戏”。俗话又说过,游戏也是“高度严肃之事”。丹青本也就是游戏。在苑猎游戏中,也发生过,隐公元年,西狩获麟,这等天大的事。狼、野猪、狐狸、鹿、枭,以及还有其他什么动物,即使不斗,也处于对峙或潜性危机的状态。这中间,也出现过一只假装事不关己的猴子……喧赫的乌鸦罹火,淡然的不动鹿生,亦在火中;火如古壁画或和绘那般,是样式化的;我们也不好说,这样的场景,是如传统般、大难临至的寓言,还或是,火也是争竞场上另一股势力? 王希民 火能吞没一切 木板、麻布、麦秸、黄土、明胶、墨等 40×140×6.5cm 2023王希民 吞吐 木板、麻布、麦秸、黄土、明胶、墨等 40×40×3.5cm 2023不只一次,某只鸟翕张的翅膀,占满大半画面,令视角额外地逼仄。做旧的材质感给出了一种视觉上的平缓。乱与寂间,反传统成见的视觉与和应传统的视觉间,提出了一种张力。只有当一行雀儿在枝上,或一行雁儿差池于飞的时候,我们在斑驳“蚀落”的图象中,获得半刻闲心——只是这半刻闲,是不是风将再起前的间歇?王希民 断索 蜂窝铝板、麻布、麦秸、黄土、明胶、墨等 20.5×200×5cm 2023王希民 迁徙者 蜂窝铝板、麻布、麦秸、黄土、明胶、墨等 21.5×250.5×5cm 2023
不耽古而拟古,托古而慰今心——这,可能也恰是当下人心境的某一种写照。
王希民 宁谧时分 木板、麻布、麦秸、黄土、明胶、墨等 135×85.3×5cm 2023
古务运动 策划:跳蛙
拾萬北京
2023.12.30-2024.02.25
从“跳蛙”看,“古务运动”中的“古”,指的是什么?跳蛙。在展览前言里有一段化译白话的引文,“晋惠帝问身边人:它们成天这么卖力气狂吠,图什么?是为公呢,还是为私?”;我们再加上一句,“古池塘呀,青蛙跳入水声响”。这两句大约是“跳蛙”的两只手了。一只是讽喻,另一只是在山野发好古之幽情的闲趣——所以,“古务运动”、“古务运动”,走进田野去觅古,觅的是什么呢?听听看,参与项目活动的艺术家,都做了什么“研究”?“有人游荡在野庙,有人探索荒坟,有人研习隐身术,有人专注精神听天空中雨水凝结下坠的声音”……嗯……你说它严肃,它像是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但说它荒诞不经,却又在游戏里寄托了点意味。
张仁杰 牛蛙 布面丙烯 80×100cm 2022
杨洋 伏 树脂、瓦灰、化工金箔、氟碳漆 15.5×12.5×10.5cm×2
好吧,我们先来看看,西学所谓“古今之争”,一般争的是啥?文化态度的理式主义vs现实主义,也就是哲学从神学的婢女变为科学的婢女;价值观表达的隐微书写vs实证推论,进而是文艺的修辞本位or抒情本位;知识系统的先天完整or体系断裂,也就是秩序是不庸多想的前提,或秩序是心向往之的目的……哎呀——
李明 零拾 图像由ChatGpt生成、A4办公纸、打印输出
刘国强 真相 亚克力、树脂、UV打印 50×110cm 1+1AP 2023
青蛙的社会讽喻故事;一个不起眼角落的悠然趣味;一块似是而非的蛙形的“天然”(?)石头;假苔痕;汉堡=墓葬画=壶公巢父的蜗居,轻清=典重,一款文人情致;蛙眼,老大哥“看着你”的镜头眼,还俨然无所谓眼色,并会张闭;一个武侠小说身体招式名,听上去“古”,化两个非人化的日常物件(很当下很反古),抽象转写,炫耀俏皮感;有“古”味道的材质工艺,提炼出(以为)肖似“蛙”征的抽象造型,淘气的,两两组件的可分合,其中一半刷反古色——大红,大绿,值得给开绿灯的作品;优游山水的一句感慨,一本正经地用纸黏土捏出两行字来;做旧了的纸、套用似是而非的题画诗旧制式,写新蛙新情致;“古”被曲解作晚近的“古早”,旧式发条蛙雅翫,拆开露出“内部结构”的蛙,蛙和蚊子——
廖国核 青蛙不当众羞辱 有感 布面丙烯 172×214cm 2011
仇世杰 蛙 陶土、香樟木 13.5×11.5×9.5cm×2 5+1AP 2023
梁硕 蛤庙拼装舒适地 各地的砖、麻梨嘎哒、塑料饰品 24×15×31cm 2018-2023
阎洲 池上景色美不胜收,但不幽静,这水中青蛙拼命叫唤 黏土 尺寸可变 独版 2023
张东辉 汉堡包 椴木、黄铜、吸铁石、矿物质颜料 11×9×6cm 独版 2023
左:莫倪健 天残腿(2) 布面油画 24×18cm 2023
右:莫倪健 天残腿 机械弹簧(喷漆)、海绵擦 19.5×15×40cm 3+1AP 2023
上:解群 滚诗-蛙女 木炭 、纸本水墨、蜂蜡油 180×35.5cm 2023下:解群 恩爱 木炭、料姜石 8×15×11cm 2023
丁世伟 临界者 No.2 三维动画、3.4寸双显圆屏、显示屏驱动模块、迷你主机、亚克力、定制电源 22.5×16×12cm 3+2AP 2022
金亚楠 劫后余生 蛙骨、檀香、石 30×30×10cm 独版 2023
在这样一个展览里:沉重的变轻盈了,烦恼成了表现潇洒慧果的材料,严肃的变诙谐了,诙谐不再是灵光一现、被赋予章法了……至于“古”,哪里有什么“古”?套用晋惠帝的提问格式:是“借古喻今”呢?还是“托古移风”呢?“古为今鉴”呢?还是“古为今用”呢?不论是传统脉绪的“古”,还是索隐稽考的“古”,都是今人的一种生活/行事风格罢了;古人真应笑今人,华发生得太早!
孙大量 蛙 布面油画 22.5×14cm 2010-2023
谭英杰 吃饱了跳一跳 铁皮、发条 8×8×6cm 独版 2020
谭英杰 跟这蚊子跳的青蛙 铁板、发条 12×8×6cm 独版 2020
梁姝妮 分解 黏土、金箔、钢丝、锡纸 50×40×26cm 独版 2016
吴尚聪 眼薄如纸和嘴如纸薄 (一组两件) 高温彩陶、崖柏木料 大: 4×6.5×6.5cm 小: 5×4×3cm 独版 2019
吴尚聪 台(-组八件) 高温彩陶 最大: 3×3.5×6cm 最小: 1×2×3cm 独版 2019
古务运动发展小组 大地恓惶 视频 MP4 4分2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