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民声 II (30) || 马一舜:衣锦还乡

园地作者 一枚园地 2020-09-04

(题图来自网络


师老师想说点什么,抬起头发现客人似乎在看他的皮衣,他就生了几分不自在,干脆什么都不说了



衣锦还乡


马一舜 |  文


 


他叫师之尊,是县城某中学的教师


尽管他老家就在本县的一个村子里,距县城不过70里,他却差不多两年没回去了。

国庆长假,他决定回去一趟,一来他的确有点想回去看看了,二来哥哥来电话说侄女要出嫁,要他回去做“来亲”
(“来亲”就是送女儿出嫁的女方亲家)

他喜欢穿皮衣,过去他也曾买过几次皮衣,但都是人造皮或劣质皮,价格在200—500元之间。穿这样的皮衣,如果不和穿真皮衣的人呆在一起,还能过得去;可要是身边有人穿了真皮衣,立马就显了差别,出了层次,露了寒碜,生了不安。




前不久,他终于狠下心花两千元买了件真皮衣,遂了他的夙愿。这可是他四五个月省吃俭用的结果。

那天,当他租坐的一辆的士在哥的门前停下,耸着气派的皮衣从车里钻出来,受到哥嫂、侄儿侄女、亲戚、邻里的热情迎接时,他的确生了点衣锦还乡之感,尽管他同时也意识到一个教书的,生出这样的感觉是有点可笑的。

哥哥家来了不少客人。做客的一般都要穿上自己最做人的衣服,但师老师的到来还是让客人们立马显出了土气。

刚坐定,海哥走拢来问他:“你们这次哪么要收280块钱?”这位表哥的儿子在他们学校读高二。

师老师说:“资料费160元,早晚自习及周末补课费80元,再就是水电费40元。”

“水电费不是在报名的时候就交了吗?”

“我没做班主任,具体是哪些项目我还搞不太清楚。”

“你问这么清楚搞么事?反正要你交你就得交,问清楚做么用?”“要收钱还找不到个理由?”

“只有老师开口就效!(效是方言,即有效果,起作用)只要一句话,伢们回来把你吵死。”“比镇里村里的干部收提留效得多。”“说今天要交,你明天交都不行。你不给钱,他就不去学校。”“只老师的钱就来得容易,张口钱。”……

说到收费,客人们就七嘴八舌起来了。师老师含笑听着,并不插话。

“你这件皮衣好多钱?”海哥走拢一步,捏着他的衣摆问。

“一两千块。”

“一两千块!”旁边有人咂舌。

“你的这是么皮衣?”海哥把手伸向旁边一个客人身上说,“手感大不一样。他的又细嫩又软和,你的硬梆了。”

“我的哪么能跟他老师的比?他的价格比我的多十倍还不止。”

“你这件衣服上有一条袖子是我的呢。”海哥把手移到师老师的袖口上,微偏着头,笑嘻嘻地盯着表弟说。

“他的一条袖子值好多钱?他得了你这么多钱?”穿假皮衣的客人说。

“我的伢儿在他们学校读了一年半,少说交了六千块。就算他们学校一百个老师,分到他身上也有60块。”

“60块买得到一条袖子?”

“一条袖子……买不到。——可以买一个角啦。”海哥把手移到师老师的衣角上……

师老师笑着听他们争论和计算。他想分辩几句,说你的伢向学校交了五六千块是用作学费和杂费的,不是都由老师们给均分了;但他并没有开口。一是觉得表哥的话多少有开开玩笑的成分;二是觉得自己的分辩并非十分理直气壮——老师们工资的一部分、补课费、节假福利、教学奖金的确都来源于向学生的收取。尽管上面一再强调不能乱收费,但学校总要想办法收一些,不收,这些钱从何而来?仅靠财政拨付给老师的那点工资,我就是再节约,也买不起这件皮衣。

不久,海哥们转换了话题。



第二天下午,师老师随着接亲的车队到了郎家。

这样的日子,来亲是最受尊敬的。晚上,师老师和媒人被恭恭敬敬地请上了上席。敬酒时,有人介绍说,这是新媳妇的三爷(方言,即三叔),在县城教高中。

“当老师……现在只当老师就好。”媒人说。“过去是臭老九,现在吃香了。”有人接着说。“老师,哼,老师……老师都是吃伢儿肉的。”坐在师老师对面的一位中年客人接着这样说。

媒人似乎觉得这话说得过份了点,就出来打圆场:“现在,学校收钱的情况还是比以前好了些。”

“好个屁!我有一个伢儿读初三,一个伢儿读高三,这次光交什么照相费、资料费、报考费就一起得三百大几。”那位客人的脸更阴沉了。

“有些钱不收,学校也没办法。”媒人继续说。

“除了学校要开支,”中年客人又说话了,不过他脸上似不再阴沉,
含了点笑望着对面的师老师说,“老师吃好、喝好、穿好,钱从哪里来?”

师老师想说点什么,抬起头发现客人似乎在看他的皮衣,他就生了几分不自在,干脆什么都不说了。

(写于2004年11月)


【作者简介】马一舜: 男,湖北省石首市小河口镇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石首市作协理事。曾在各级各类报刊上发表文学作品和教学随笔及论文近百篇,出版教学专著《为爱教书》。


(本文编辑:安然以待)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平台无关


征稿:


《民声II》、《特刊 • 说事儿》《特刊 • 武汉故事》继续征稿中,欢迎读者投稿。


投稿邮箱:yimeiyuandi@163.com

编辑微信:anranyodai (请注明“投稿”)



点击阅读更多


民声(58)||马老师和他的自救之策

民声 II (28) ||  吟诗作赋:不屈的力量 - 寻找有力量的美
民声 II (27) || 蒋佩蓉:被确诊新冠之后(续)- 我们这样与世界隔离
特刊 • 说事儿(5)|| 翁勤学:关于良心
特刊 • 说事儿(4)|| 一个80后乡村女人的爱与悲
特刊 • 说事儿(3) || 在老家陪母亲看病民声 II (25) || 黎巴嫩大爆炸的思考
方方:武汉的夏夜风景
民声系列之一文章汇总(1-60)
方方日记读者接力文章汇总(1-60)



我手写我心

聆听良知,坦鸣心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