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韵味”哪里寻——统编五上《1白鹭》第二课时教学叙事|彭峰

江苏彭峰 彭文峰会 2024-03-18

 

 

上课前,我注意到了他们的坐姿,有的坐得歪歪扭扭的,不仅不雅观,其实长期下来对他们的身体也是一种危害,我纠正了部分同学的坐姿,并让同学们背诵上节课拓展的成语,在他们的读书声中,上课铃响了。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白鹭,经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中有两句话具有概括性。谁能说出是哪两句?”同学们回答得很快我让他们把两句话齐读一遍,这不仅是对第一课时内容的复习,也是开启第二课时学习的基础。同学们已知道了第一句话重点在描述白鹭的外形,表现它的精巧之美,那今天的重点就在于体会第二句话中白鹭的韵味之美。

 

 

我让同学自读第六至十一自然段,并向他们提出阅读要求自由朗读第6—11自然段,看看从哪里感受到白鹭是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他们读完之后,我问:“你感觉到第六至十一自然段中有几幅画面?”同学们很快回答到三幅。“那你能不能说说这三幅画分别是在什么地点?”大家讨论结果如下:清水田,清晨小树绝顶,黄昏空中。这一环节在于引导同学从文字中初步感受画面,这是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方法,特别是对于白鹭这样画面感极强的文章,让同学心中有画面,对于韵味的体会是事半功倍的。

我们首先深入学习第六自然段,我同学主动表达自己对于这一段话的想法,画面和感受,不想让回答的形式拘束了他们的回答,即使对于同样的文字,不同的学生也会看到不同的画面,但学生的反应比较平淡,这是他们的脑海中画面还不够清晰所导致的。所以我让学生再反复读这一自然段。终于有同学发出提问:“为什么一两只白鹭钓鱼这么简单的画面也能成一幅画呢?”这个问题很好,证明她构筑画面的过程中同样是在思考的。另一个同学举手回答了这个问题:“因为如果光是清水田的话会显得单调,而有了白鹭之后这幅画就有了主角了。”我并没有想让第二位学生去回答,但在听到问题之后主动去思考,并出了解答,真好!只有在不断思考中,同学们脑中的画面才能越发形象清晰。

我引导同学们注意“钓”这个字,他们发现这一句其实是拟人句,我让他们去联想人钓鱼时的悠闲,孩子们对着文字凭空去想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但如果让他们借着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去联想就会简单不少。我继续让学生们去想“钓”和“抓”“捕”之间的区别,这也是通过比较去感悟“钓”所表现出的那份独特气质。“你们能用什么词来表达你的感受呢?”“悠然;优雅。”

从文字中提炼出画面是第一步,最终还是要回到文本当中去,而此时的同学们脑中有画面,带着理解去朗读读明显要比之前好,我再适时指导:“悠然,就是慢一些的感觉。”我进行范读之后,同学们朗读。他们此刻给这幅画面起名字,同学们回答:水田钓鱼图;白鹭垂钓图似画钓鱼图后面两个名字相比第一个就更能表现白鹭的韵味,更能传递作者的情感。最后我让同学们齐读这一自然段,加深对白鹭优雅、悠然”这一韵味的体会

 

 

有了第六自然段学习的经验,学生对于构筑画面的方法有了更深的体会,学习第七至第八自然段时,我先让同学们先取名字,这样构筑的画面就有了中心点,而不至于太过松散“请大家以第六自然段为例,找找第七至八自然段中有没有像钓这样的关键词呢?”

第七自然段的交流中,有的学生找到了字,但在取名时却取了白鹭望哨图,这显然是还没有准确理解课文的内容。我再次运用了学习第六自然段时让学生们去联想的方法,“想一想谁会去望哨?”“警犬边防战士。”“那他们在望哨时是怎样的心情和状态?”同学们很快发现了问题,如果这幅画取名白鹭望哨图,那就与文章的意境不符了。“那它做出这样的动作是偶然吗?”“不是。”“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每每嗜好。”这里嗜好”的意思和情感色彩与第一课时理解的有所不同,我们上节课举例说的是诸如抽烟的嗜好喝酒的嗜好,这个语境中,“嗜好”是抱着批评的态度的,但是此刻,面对这样的嗜好,学生心中只有喜爱。“这就是在不同的语境下词语的情感色彩也会有所不同。”这样教学,同学们就在心中牢牢记下了嗜好这个词,同时这也是语文魅力的一种体现。我请学生反复地拉长、缓缓地朗读“悠然”二字于是韵味渐出此刻,大家再完善自己给这幅画面起的题目,他们的题目改为:白鹭眺望图、瞭望日出图……

学习第八自然段,重点词“清澄”如果同学们碰到这种一知半解的词语,要他们去想象画面是很难的,对于这种词语我们还是可以运用联想的方法,有同学们说到这个词的意思是:“清亮,明洁。”那生活中有哪些东西称得上清亮明洁呢?有学生到了玉,此时我将玉的图片展示给大家,玉的剔透明亮给大家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再让他们将玉与白鹭相比,有学生回答道:“老师,玉已经这么美了,这么清澄了,但它没有生命,而白鹭有生命,所以它就更加有活力,更加清澄了。”他不仅理解了清澄的含义,同时也将这个词语带入到文章中,与白鹭的形象联系在了一起,这样子的学习,脑海中的画面怎么会不清晰呢?此刻,大家再进一步完善自己给这幅画面起的题目。

 

 

在第六至八自然段学习完后,我向学生抛出一个问题:“假如你是劳作了一天的农民,假如你是放学回来的孩子,假如你是来观光的旅客……看到此情此景,你作何感受呢?”学生们脑海中的画面不应该是死的,我们给他不同的情景,学生自然会有更多的想象,在这里学生的回答好坏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是否真的感受到了悠然的境界。此处我还播放了一些音乐,请同学们配乐朗读

学习第九至十一自然段。我让他们将两个中心句连起来读,文字没有改变,但学生理解过后,情感已经得到了升华。之后的朗读,我将第九至十一自然段拆分开来,化作递进的句子,让学生体会作者感情的不断升温,这样的写作形式,也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一环,言语内容与形式有机的融合,才能将情感最大程度地迸发,在整堂课中,学生对于语言文字的敏感性也会不断提高。

最后我布置了小练笔的作业,让学生将身边心爱的动物写下来,重点是要要通过场景突出它美的特质,白鹭美,美它的悠然,如果同学们能够在这堂课的学习中提升对美的感知,那无疑是弥足珍贵的。

联系生活实际,观察生活中的一种动物,描写关于它的两个场景,并给每个场景拟个题目。要求:描写有场景(每个场景最多100字),动物有美感,语言有条理。

校的“湖心岛”是孩子们心中的“动物王国”:羊羊一家、湖心岛的孔雀、池塘中的鸭等,是学生课间的小伙伴。同学们通过课后细致地观察,深入地交流,不难寻找到好的写作素材。同学们可以有多幅微写作场景可以选择,如:《小羊跪乳图》《孔雀觅食图》《群鸭戏水图》等。



统编一上教学叙事:
       我和小朋友有了默契——一年级的开学第一课教学叙事|彭峰
      唤起那份自豪——统编一上《我上学了·我是中国人》教学叙事|彭峰
统编二上教学叙事:

教朗读重停顿,教复述搭支架——统编二上《1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叙事|彭峰
画图梳理文脉,体会用词准确——统编二上《2我是什么》教学叙事|彭峰统编三上教学叙事:明确教啥,仿写精准——统编三上《1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叙事|彭峰对比悟意,儿童意象——统编三上《古诗三首·赠刘景文》教学叙事|彭峰

统编四上教学叙事:

精读,聚焦何处——统编四上《1.观潮》教学叙事|彭峰

“反复”出现的词句,含有深情——统编四上《2走月亮》教学叙事|彭峰
统编五上教学叙事:

“精巧”何处寻——统编五上《1白鹭》第一课时教学叙事|彭峰

彭老师新书介绍:
      我们低估了一至四年级语文教学的难度
上册资源:

统编1-6年级上册必背内容和背诵闯关表(可下载)

统编语文1-6年级上册电子课本

推荐:

2022年秋小学语文教材变动情况汇总

2022年版语文新课标学段目标梳理表

扫码购买:



尊敬的一、二、三、四、五、六年级语文老师

您好!
如果您需要与教学叙事配套的原创课件,请在公众号后台回复“课件”两个字,您就能看到购买链接。

彭文峰会

2022年8月12日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