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的后果
功成身退 VS 身败名裂
﹎
策划:先知书店
文:愈嘉 编:先知书店店长、柏果
先秦思想家老子,在《道德经》中将君主分为四个层次:“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老子认为,最好的君主,是民众根本感觉不到他的存在。不过,这种观念一直很另类,全世界更为流行的,是与之相反的积极政治观——最好的君主,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那样文治武功存在感极强的“千古一帝”。
老子关于政治家优劣的观念,更接近西方保守主义思想中的消极政治观。
长久以来,当人们说一个政治家“消极无为”时,头脑中往往首先浮现的是“葛优躺”的懒散形象。“无为而治”,常被当作一些政客能力不足的托词——他们没有意愿,也没有能力建功立业。
其次,直觉告诉我们,伟大的政治家要积极进取,以天下为已任,“消极无为”是一种极端的不负责,会引发懒人政治。
然而,很多事情,直觉是靠不住的。
按照消极政治观,保守主义政治家大致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危机时刻,力挽狂澜,危机之后,功成身退。
第二类:和平年代,不动辄折腾,换来没有英雄的繁荣盛世。
第三类:面对危局,自知能力不济,但能做出正确取舍,避免更大灾难。
▍功成身退:有所为,有所不为
乔治·华盛顿,就是典型的第一类。
· 面对大英帝国对北美殖民地的加税盘剥,他领导并打赢了独立战争,美国独立。
· 独立后的美国危机四伏,四年后制宪会议召开,华盛顿等55位国父集聚费城,制定美国宪法。随后,联邦政府成立,美国正式建国。
· 作为首任美国总统,8年任期内,向后人示范民主共和制应有的样子,有效地维护了联邦制度。
然而,华盛顿之所以被誉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政治家”,并不是因为他的进取,而是他的退让;不是他的功成,而是他的身退;不是他的掌权,而是他的交权:
1783年,北美独立战争胜利,华盛顿解散军队,并解甲归田,避免了君主专制在北美的出现。
1797年,两届总统期满,华盛顿拒绝连任,并发表卸任感言,被誉为“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五分钟”,创立了和平移交最高权力的典范,维护了新生的政治制度。而这一切,是在没有任何外力强制,仅依靠信仰和道德力量做出的。
例如,制宪会议期间,华盛顿是定海神针般的存在,是他的威望和道德力量,避免了谈判的破裂,最终,各州代表最终达成了妥协,美利坚合众国也由此诞生。然而,长达127天的制宪会议,华盛顿竟然只做了三次简短的发言。1794年8月,匹茨堡附近6000多名农民聚集抗税,华盛顿率军平叛,原本士气高涨的叛军,在听闻华盛顿领兵的消息后,立即作鸟兽散。少即是多,审慎即美德,这是保守主义最基本的原则;政治的本质,是一种道德现象,这是保守主义政治哲学的底色。二战时的英国首相丘吉尔,也是杰出的保守主义政治家。1940年,纳粹德军横扫欧洲,丘吉尔临危受命,开始收拾绥靖政策留下的烂摊子,并迅速扭转局势。可见,危机面前,最杰出的保守主义政治家是有所为——力挽狂澜,建功立业;有所不为——在危机过后,功成身退,还政于民。相比之下,秉持积极政治观的人,总想“向天再借五百年”,比如法国的拿破仑,在终结法国大革命后,不断对外发动战争,最终给全欧洲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人类有一个傲慢的偏见:喜欢颂扬带领国家度过危机的政治家,但对和平年代,无为而治的政治家,常常视而不见,甚至贬低。但实际上,按照保守主义的消极政治观,和平年代,不动辄折腾的政治家,往往更难能可贵。因为和平年代,往往四海升平,国库殷实,很多君主,很难抑制内心深处“做一番大事,超越开国之君”的冲动。中国历史上,有两位不太多见的,以“无为而治”开创盛世的皇帝。第一位是缔造“文景之治”的汉文帝。汉文帝登基后,贯彻“与民休息、轻徭薄赋”的黄老思想,给予民间最大的自由,很快,经济慢慢复苏,到汉景帝时,中国经济达到空前的繁荣,史称“文景之治”。苏辙在科举考试中以虚妄之言抨击他,宋仁宗却特予其功名。御史包拯上书弹劾张贵妃的伯父、三司使张尧佐,宋仁宗被逼得极为狼狈,只能气得干瞪眼。饥荒年间,总会发生一些盗米和伤主事件,仁宗道:“饥劫米可哀,盗伤主可疾。虽然,无知迫于食不足耳。”饥民的死罪统统免除。当时,宋朝面临西夏、辽、交趾的三面挑战,为避免生灵涂炭,宋仁宗不敢冒险,与大臣反复商议之后,第一时间和大辽谈判。据史书记载,仁宗某天夜里想吃烧羊肉,但没现成的,就忍了一宿。仁宗清楚,是否吃羊肉是小事,如果帝王放纵自己的欲望,便意味着朝廷权力的扩张,同时意味着民间权利的退缩与失守。仁宗的一些嫔妃,一直未晋升,要求提升名位,还要求加薪俸。仁宗却说:“无此先例,恐行不通。再说我下诏了,朝廷恐怕也通不过。”果不其然,这些诏书全部被否决。原来仁宗事先给打好了招呼:“凡我所下手诏,你们不必遵行,退回来就行了。”宋仁宗在位40年间,能为民间所熟知的,除“狸猫换太子”一事,几乎无他。然而,这位无为而治的皇帝,却带来了中国历史上最好的40年——文化繁荣——唐宋八大家,宋朝独占六位,全部出现在仁宗一朝。科技创新——四大发明有三项,或出现或开始应用于仁宗一朝。穿越两千年风烟,想找出一个比仁宗朝更好的时代,恐怕相当难。那个看起来不像大时代的时代,竟是那么的难得。人和人的能力是有差别的,政治家亦是如此。当能力平庸者遭遇危急时刻,不同的政治观,导致的结果,往往天壤之别。积极有为的政治观,坚持“人定胜天”,或者“知其不可而为之”,结果导致更多的牺牲。在皇权时代,往往是为了一家之天下,牺牲更多无辜百姓。消极无为的政治观,平庸者自知自己能力有限,回天乏术,往往放弃一家之利益,换治下百姓安宁。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末代君主钱弘俶,是为典型。公元978年,吴越国君主钱弘俶面对宋朝的威胁,眼见大势已去,将吴越所据的两浙13州之地献给太宗,吴越遂亡。钱弘俶能力平平,面对亡国之祸,他没有为一姓之尊荣,负隅顽抗,让生灵涂炭。他的归顺,成就了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和平统一局面,他使得鱼米之乡——江南免受战乱之祸。我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其实,江南一直为富甲华夏之地,钱弘俶是奠基人。钱弘俶的事迹,让不少人想起了蜀汉后主刘禅,甚至有人认为,阿斗选择主动投降,虽然辱没先祖,但从蜀国百姓角度看,又何尝不是一种德行呢?历史上,每逢王朝末期,大部分末代君主都没有能力应对危局,他们往往会为了“祖宗的江山社稷,天下的黎民苍生”而病急乱投医,胡乱折腾,比如明末的崇祯帝。这样的皇帝,最终往往既拯救不了祖宗基业,也挽救不了百姓。战争、瘟疫、冲突、萧条等危机,似乎是人类无法逃避的宿命。每逢危机时,人们总会呼唤有钢铁意志和超级智慧的政治家,扶大厦于将倾,挽狂澜于既倒。然而,按照政治理念,至少会有两种政治家——一种是保守主义政治观倾向的政治家——他们秉持消极政治观:有能力应对危机时,积极有为,建功立业,然后功成身退;能力平平时,有自知之明,寻求避免犯大错的方案,或者主动让贤。能力超强的,借助平复危机,将自己变成新的人间之神,他们解决了当下的危机,却制造了更大的灾难,最终身败名裂。比如,希特勒、墨索里尼等。当然,还有一类志大才疏,却妄想改天换地者,他们解决不了任何危机,但却为笑话词典添砖加瓦,比如,王莽、拿破仑三世等。显然,我们亟需拥抱保守主义的政治观,警惕“积极有为”的政治观。前者是宽容的、审慎的、道德的,后者是一元的、自负的,在人间造神的;前者追求的是少犯错误,尤其是大错误,后者追求的绝对的正确,实质上是在人间造神。当然,消极政治观仅仅是保守主义思想的一面,作为一种伴随法国大革命而诞生的新的思想范式,保守主义既旗帜鲜明的批判传统社会的封闭秩序,也对现代性中的理性至上保持警惕。因此,保守主义思想提供的,是一整套重新理解政治、商业,甚至生活方式的价值观和方法论——审慎、自知、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智慧与美德,贯穿始终。遗憾的是,国内介绍保守主义思想的作品,一直寥寥无几,而更糟糕的,仅有的作品中,质量良莠不齐。为此,先知书店携手译林出版社推出“西方保守主义译丛”。为此,先知书店力荐“西方保守主义译丛”。这套书是近40年来,国内首次引进出版的最全面、最经典的保守主义作品,作者包括柏克、柯克、诺克等保守主义思想大家,由中国保守主义思想家冯克利老师策划并领衔翻译。全网独家发售,点击下图,一键收藏,购书赞赏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