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文峰“浩哥”,为何引发全网恐慌?

先知书店 先知书店店长说 2022-05-03


 
据说,互联网世界有个不成文的“铁律”:再爆的料、再大的瓜,热度都不会超过三天。但这一“铁律”,最近被上海文峰美发集团的“浩哥”打破了。

 
这出大戏,目前已上演到第三季:
 
第一季:文峰集团秘书肉麻吹捧浩哥有“天眼”的“彩虹屁”,再配上该集团会议现场挂“浩哥”照片,全员表忠心式的掌声和舞蹈的视频,一夜之间引发全网疯传,随之而来的,是几乎一边倒的调侃、嘲讽;
 
第二季:某公号发布《为上海文峰的“浩哥”说几句公道话》的推文,让第一季的风向有些许改变。但很快,新华网官微以《看这家连锁企业如何把洗头变洗脑》为话题,做了盖棺定论的批评。
 
第三季:一则“上海市场监管部门对上海文峰集团立案调查”的官方发布,将“浩哥”事件再次推向风口浪尖。很快,“浩哥”多年前亲自为顾客施法治疗的夸张视频被翻出,并且再次疯传。


接下来,“天眼浩哥”还会不会有更劲爆的料,似乎已经不再重要。因为在互联网时代,一个公共事件最终的结果,以及它的社会意义,往往与公众一开始看它的视角与态度直接相关。
 
 
这件事,目前大致有三种态度,对应三种视角:
 
第一种:不赞同这种搞法,但捍卫这么搞的权利。“企业文化千差万别,又不违法乱纪,爱怎么搞怎么搞”、“企业搞个人崇拜,无非是种管理方式,对社会又没危害”;“私人公司,一点问题没有!”——这是“自由—权利”的视角。
 
第二种:否定且鄙视。“什么牛鬼神蛇都出来了”“仿佛看到了朝鲜的影子”“这是自己找死,怨不得人”、“人还没死呢,就挂个遗像在墙上,也不照照自己什么东西?”——表达焦虑和愤怒情绪的“批判”视角。
 
第三种:肯定且相信。“这是社会慈善家啊,解决了多少十八线小镇青年的就业问题”“就差高呼万岁了”,“职场彩虹屁的天花板、学到了!”——洞察一切,充满正能量的“明白人”视角。
 
互联网聚焦的这三种态度和视角,让几乎所有人的观点都得以表达、情绪得以宣泄。但是,互联网不应该只是让信息传递更快捷,让情绪表达更便利,还应该让我们对公共事件的观察更人文、思考更深刻。否则,就会陷入徐贲老师所说的“技术的互联网”战胜了“人文的互联网”,以及轻信和自欺的“批判性思维陷阱”。
 
徐贲老师,这个对国内很多读者来说或许有些陌生的名字,被许纪霖教授称赞为“既是文学的、又是历史的、哲学的、社会学的、法学的:一种纯粹知识分子的学者写作”。借助徐老师《人文的互联网》《通往尊严的公共生活》《批判性思维的认知与伦理》等作品的视角,我们可以对这次的热点事件,有更多的观察与思考。

网上流传的“浩哥颂”
 
 
企业是私产,在不违反法律的同时,企业文化的确可以百花齐放,也应当百花齐放。事实上,全世界所有成功的企业,都有各自不同的企业文化。有强调服从的,也有提倡平等的。
 
然而,法律只保障社会正常运转的下限,真正保障这个社会健康运转,最基础、最重要的,是比法律更重要的公序良俗。好的法律,只是对公序良俗的确认而已。
 
在当下,“浩哥”事件之所以引起一边倒的愤怒与嘲讽,除了文峰集团从上到下将“溜须拍马”搞到惨不忍睹的道德下限外,还容易引起人们对悲惨历史记忆的联想。
 
企业,是自由人的自由联合,但当一个近万人规模的企业,在用一种“狂热到让人极度不适,对老板浩哥崇拜到无脑”的方式组织管理时,其影响早已不再是一个企业自我管理的问题,而是对社会有“负的外部性”的公共问题。此刻,如果人们还不恐慌,那才是真的病了。
 
因此,与其说人们愤怒“浩哥”,不如说更多的人在表达对“有尊严的公共生活”之向往。然而,遗憾的是,很多对“自由”和“权利”望文生义者,套用个人权利中“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的格言,来解读一个准社会性质的公共事件,不过是离开价值判断,去生搬硬套概念。
 
即便对“浩哥”否定且鄙视者,在人文关怀缺失的互联网世界,一切都开始于站队和表达态度,止步于情绪宣泄,却很少有对该事件背后如何捍卫“有尊严的公共生活”这一问题的严肃讨论。也难怪,徐贲老师这本《通往尊严的公共生活》10年前出版后,就一直没有再版。
 

 
 
人和人最大的认知差别,往往不是占有知识的数量,而是运用知识的能力,表现之一就是“多问一个为什么”的能力。
 
“浩哥”事件发酵后,比愤怒、嘲讽深刻一点的,是不少网友的发文式评论——“这都21世纪了,为什么还会有这样奇葩的企业”?
 
然而,沿着徐贲老师书中的洞察,就会问出一个更让人绝望的问题:“这样三观不正的奇葩企业,为什么生意做得这么成功?”谴责浩哥的声音中,又有多少人现在才发现,自己原来多年前就已经是文峰美发的用户和会员啊?
 
当然,单从商业视角看,文峰美发的产品和服务主要是近万名员工提供的,我们不能因为企业文化、商业机制有严重问题,就全部否定近万名员工提供的所有产品和服务。但是,从最近被翻出的“浩哥”为顾客施法的荒诞视频,以及多年来该公司被顾客频繁投诉的事实看,这是一家三观不正、问题多多的企业,毫无异议。
 
上海一位80岁老人,3年在“文峰理发店”消费235万元

现实中,有多少三观不正的企业风生水起,就有多少诚实守信的企业在生死线上挣扎。以往我们总讨论职场的“逆淘汰”,然而,放到社会层面,职场“逆淘汰”只不过是企业“逆淘汰”的结果而已。
 
“逆淘汰”是一种病毒,会向整个社会扩散。
  
                                  

在互联网世界,最可悲又可怕的,是两类自以为洞察一切的“明白人”:
 
第一类:戴着一副“正能量”的透视镜,任何荒诞,他都能看到合理;任何黑暗,他都能造出一丝光明。“浩哥”这样的老板,明明给员工大脑里灌脏东西,他非说这是搞企业文化,打开员工的格局和视野;员工明明假装呕歌老板,非说是发自内心的赞美。总之,任何牛粪,他都能使劲喷香水,以此证明自己高人一筹。
 
第二类:内心不认同“浩哥现象”,但深知“生活中,浩哥无处不在”。所以,最聪明的做法,就是:成不了浩哥,就乖乖学习浩哥的秘书,多来点“彩虹屁”。浩哥高兴,自己受益。对他们而言,价值观是价值观,生存之道是生存之道,当两者发生冲突时——人先要生存啊。
 
事实上,这两种“聪明人”,比他们眼中的大众,更需要启蒙。因为他们事实上陷入了徐贲老师在《批判性思维的认知与伦理》一书序言所写的“批判性思维的陷阱:轻信与自欺”。
 
何为批判性思维?徐贲老师开篇说:“批判性思维不只是理性、透彻地思考外在的事情,而且还要反及思考者自己,是一种反省式思考,是关于思考的思考;批判性思考,不是关于真理的思考,而是一种优质思考。”
 
上面两种“明白人”,为何会陷入轻信与自欺的陷阱呢?因为“批判性思维是认知、情感和伦理的结合,也应该是知与行的合一。”显然,两种“明白人”没有做到认知、情感和伦理的结合,而且知行扭曲。

 


怪事年年有,只是今年特别多。这肯定不是互联网让怪事变得多了,很可能是以往我们没法知道更多怪事而已——这是技术的互联网带给人类的福利。
 
然而,互联网又很容易让人“不坐在井底看天,而是背着那口井满世界看天”。在“浩哥”这样的公共事件中:
 
互联网很容易让人用情绪宣泄,来掩盖掉真正的问题;用站队,来代替明亮的对话和严肃的思考;用简单粗暴的批判,替代批判性思维。
 
——这些都是“人文的互联网”越来越缺失导致的必然恶果,最终,徐贲老师多年前就一直呼吁的“通往尊严的公共生活”,只能因受阻而折返。
 
因此,先知书店诚挚推荐徐贲老师迄今最全的作品集。包括本文中多次提及的《人文的互联网》《批判性思维的认知与伦理》,以及《通往尊严的公共生活》等7部作品。本文的写作,主要得益于这些作品的滋养点击链接,即可一键收藏,做热点事件背后的冷静思考者与现实世界的真诚行动者。

出品:先知书店
撰稿:凌晨
编发:先知书店店长
美术:刘煜阳

延伸阅读

招聘 | 与书相关的一切都在这里
最低限度的人文通识:启蒙从未过时,只是需要与时俱进
技术的互联网向左,人文的互联网向右
巧言与自欺:好好说话,为什么这么难
看清自己所处的时代,是每一个现代人的刚需
做一个“清醒的现代人”,需要跨过三道坎
不要沉溺于“大时代”,要去追求“好时代”
谎言即使重复一万遍,也不应该成为真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