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为什么说丝绸之路将主宰世界的未来?
核心书摘
《丝绸之路》两千年来,丝绸之路始终主宰着人类文明的进程。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帝王、军队、商人、学者、僧侣、奴隶,往来在这条道路上,创造并传递着财富、智慧、宗教、艺术、战争、疾病和灾难。丝绸之路的历史就是一部浓缩的世界史,丝绸之路就是人类文明耀眼的舞台。它不仅主宰了人类的过去,更将决定世界的未来。
适合谁读
· 企业高层管理者
· 对国际政治感兴趣的人
· 历史爱好者
关于作者
彼得·弗兰科潘,英国知名历史学家。牛津大学历史教授,伍斯特学院高级研究员,牛津大学拜占庭研究中心主任,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访问学者,因他擅长跳出欧洲历史角度来剖析当代世界格局,而广受世界主流历史学界的关注。
学什么?从丝绸之路中寻找历史的智慧
两千多年前的古丝绸之路,是一条横贯欧亚非大陆的商贸互惠之路,也是一条世界闻名交融通汇之路。当今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伟大倡议,也是在继承和古丝路精神的基础上,探寻一条新的康庄大道。
企业领导者在管理企业的时候,经常会遇到资源无法有力整合、管理混乱、对外扩张等一系列问题。其实这些问题,在历史上都曾无数次的发生过。从古代丝绸之路中去寻找、挖掘历史的智慧,这些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在今天的文章中,作者从古代丝绸之路的意义、罗马十字军东征的影响、以及蒙古国扩张对丝路的贡献三个维度出发,带你一同去探寻古丝路的智慧,解决企业管理上的困惑,让你更深层次的理解“一带一路”的发展意义。
你还会发现:
· “一带一路”的战略意义;
· 成吉思汗为什么要残酷的屠城;
· 十字军的东征和古丝路的联系。
一、丝绸之路才是世界的中心
近五百年来,由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工业革命”等一系列变革运动都发生在欧洲,因此一种以西方角度来看整个世界的“西方中心论”一度甚嚣尘上。但作者弗兰科潘在书中强劲而有力地反驳了这种论调,他认为,数千年来,连接着欧洲和太平洋、坐落在东西方之间的那块区域(也就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才是地球运转的轴心。
作者还表示,在现代到来之前,世界最高级别的知识中心,也并非在欧洲和西方,而是在长安、在巴格达(伊拉克首都)和巴尔克(阿富汗古城)、在布哈拉和撒马尔罕(两个都是乌兹别克斯坦古城)。
放眼全球,这样的历史观无疑是客观公正的,因为连接东西方的桥梁丝绸之路,正是人类文明的交叉点,而中亚和中东地区这些国家也绝非处在全球事务的边缘,而是国际交往的正中心,并且自古以来就是如此。现在,让我们先了解一下这条人类的文明纽带是如何诞生的。
公元前200年,西汉异姓诸侯王韩信因受汉高祖刘邦猜忌怕被杀,就勾结北方匈奴企图攻打汉朝的太原,于是刘邦亲自率领32万大军迎击匈奴,结果因为轻敌冒进中了匈奴诱兵之计,被围困在了平城(今山西大同)白登山这个地方,达7天7夜,完全和主力部队断绝了联系,一时陷入绝境,史称“白登之围”。
据说,绝望之中,还是丞相陈平想出了办法,派使者向匈奴首领冒顿[mò dú]单于的宠妻阏氏[yān zhī]行贿,才得脱险。白登之围后,刘邦认识到靠武力是很难解决与匈奴的争端的,因此就开始采用和亲和进贡的办法来维护边境的和平安宁。
这些贡品包括大米、美酒以及游牧部落极为看重的丝绸,因为它质地好、分量轻,铺床做衣都用得上。同时丝绸还是一种政治权力和社会地位的象征,因为拥有那么多的高级绸缎是匈奴首领单于尊贵身份的体现,他可以将之赏赐给手下侍从。
但和平相处使得汉王朝在经济和政治上,都需付出巨大的代价,因为不断的进贡不仅是经济上的负担,也显出政治上的软弱。所以到了公元前129年,当时的君主汉武帝刘彻决定一劳永逸地解决与匈奴的纠缠,开始派兵攻打匈奴。
经过近十年的多次征战,终于夺取了河西走廊,从而打通了汉朝与西域的通道,“丝绸之路”就此诞生。为了确保西域通道,汉武帝又派兵攻破了当时匈奴控制下的大宛国,并取得了大宛的优秀马种汗血马,这一战使得西汉在西域的声威大振,确保了西域通道的安全,而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至此畅通。
之所以称之为“丝绸之路”,是因为在这些长途贸易中,丝绸是最主要的产品之一,因为它不仅价格高昂,而且份量轻、易保存。除了用来讨好游牧部落以外,丝绸在古代还扮演着诸多重要的角色。在汉朝,丝绸与钱币、粮食一样可以用作支付军饷。
从某种意义上讲,丝绸是一种最值得信赖的货币。铸造足够数量的钱币是个难题,事实上,货币在当时也尚未完全普及。在支付军饷方面更成问题,饱经战火的边疆地区百姓抱怨不断,那里的铜钱一文不值,粮食也会随着时间腐烂。于是,成匹的丝绸经常被用作货币或作为军饷。因此,丝绸作为一种奢侈品的同时,还成为了一种国际货币。
中国还为来自域外的商人制定了贸易规则,创立了一套正规的管理体系。进入中国的客商必须按规定的路线行走,他们将拿到通关文牒,也常常会被官员询问,其目的是确定这些人最终能返回故里。跟现在住酒店需要顾客登记一样,这些来客的信息均被仔细记录:他们吃饭花了多少钱,来自哪个国家,什么身份,下一个目的地是哪里。
这不是带着怀疑的眼光进行盘查,而是要准确地掌握什么人在进出中国,他们在中国都干了些什么,特别是他们所携带的货物的价值,因为要收关税。所有这些复杂的行政措施,都为我们展示出当时的都城长安是如何一个繁盛的世界。我们通常把全球化看作是当代社会独有的现象,但早在2000年前,全球化就已经是事实,它提供着机遇,带来了问题,也推动着技术的进步。
与此同时,几千里之外的西方,一个坐落在意大利西海岸线的不起眼的小城邦快速崛起,并最终成长为了持续上千年的罗马帝国。在扩张过程中,和汉帝国把目光锁定西方一样,罗马把自己的目标也锁定在了东方。
尤其是在征服了埃及之后,东方世界慵懒奢靡的生活让罗马人大开眼界。当时古罗马著名的政治家、演说家西赛罗是这样描述的:那里的富庶程度难以用语言形容,田野的收获可谓奇迹,商品的数量令人难以置信,成群的牲畜让人目瞪口呆,产品出口量十分巨大。
在这种诱惑下,罗马皇帝奥古斯都开始不断拓展向东的贸易路线。越来越发达的贸易让罗马人见到了许多之前从未见过的东方物品,这其中就包括中国丝绸。罗马人民对丝绸的喜爱无以复加,他们以精致的玻璃、银器和黄金,还有来自红海的珊瑚和黄玉、阿拉伯出产的乳香精油进行交易,换取丝绸、香料以及瓷器等等。
由于罗马和汉帝国之间有个波斯帝国,罗马又与波斯常年征战不断,所以两国之间并没有太多的交往,但罗马与印度,中国与波斯的商业来往却越来越频繁。这使得贯穿东西方的丝绸之路并未断开,就这样,在两千多年前的世界,最早的全球化进程就已开始,来自世界各地的物品在这条古路上开始互相贸易,文明的交流日益繁多。
二、为什么说十字军东征带来的是繁荣
不论是历史课本上,还是一些影视作品中,十字军东征一直被描述成是一场打着宗教名义的非正义战争,是天主教军队横扫阿拉伯世界,对伊斯兰人的侵略和欺凌。然而在这本书中,作者弗兰科潘却指出,十字军东征给世界带来的是繁荣,而这种繁荣是根植于伊斯兰世界与基督教世界的良好关系。这种观点显然是颠覆性的,而依据就是我们今天讲的丝绸之路。
公元1096年,教皇乌尔班二世应拜占庭(东罗马帝国)皇帝的要求,号召西方的基督教骑士出兵援助君士坦丁堡,并夺回被新兴穆斯林占领的圣地耶路撒冷。随后,数十万欧洲骑士开始向耶路撒冷进军,由此拉开了长达两百年,前后共九次的十字军东征的序幕,而这九次只有第一次取得了胜利。
公元1099年7月15日,耶路撒冷陷落于第一次参加东征的十字军骑士之手。东征的历程十分艰辛,很多踏上征程的人根本就没能抵达圣城,他们或死于战场、或死于疾病、或死于饥饿、或成了俘虏。当最终来到耶路撒冷城墙边的时候,东征将士流下了幸福和解脱的泪水。
在长达六个星期的包围后,圣城终于被攻陷,战士们磨刀霍霍,开始大开杀戒,耶路撒冷瞬间变得满地都是尸体,堆起的尸体如同城外的房子一般高。有作家这样写道:“如此残酷的屠杀真是前所未有,如果当时你在现场,你的双脚会被鲜血淹到踝骨。我还能说什么?一个活口都没剩!妇女和儿童也没能幸免!”
夺取圣城耶路撒冷的消息如野火般迅速蔓延,跋涉千里抵达圣城的十字军骑士们成了基督教徒眼中的英雄,因为他们拯救了基督教世界。
在随后的200年中,欧洲骑士为维护第一次十字军东征的成果投入了大量精力。罗马教皇也一直在强调,欧洲骑士有责任捍卫圣城的疆土,为耶路撒冷国王效力就是为上帝效力。这一观念广为传播,使越来越多的人被怂恿着踏上东进的征程,其中一些人后来成为了圣殿骑士,一个代表着勇气、奉献和虔诚,充满无限光彩和荣耀的新头衔。
公元1187年,在第二次十字军东征中,圣城耶路撒冷再度被伊斯兰教攻占。而在此后的数次东征中,因为各种原因,十字军再也没取得过胜利。
讲到这里,有书友可能会问,十字军东征跟丝绸之路这也没什么关系呀?其实,这需要我们换个角度来看这场战争,耶路撒冷在战争中作为基督教圣城,是被争夺的对象,但它还有另一个角色,就是它本身也是一个重要的商业中心。
据历史资料记载,当时的耶路撒冷几乎能购买到世界上的任何商品,包括丝绸、瓷器、胡椒、亚麻、丁香、沉香木、蔗糖、熏香、象牙等等,这些物品的销售都需要缴税。而且绝大多数物品都并非产自耶路撒冷,而是通过穆斯林控制的商业路线运达于此,从当时的一份阿拉伯税收协议看,从东方运来的各种香料、纺织品和奢侈品,数额巨大。
因此,十字军东征不仅刺激了西欧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而且还喂饱了那些看准新市场赚钱机遇的穆斯林商人。据说当时有个特别精明的商人叫哈密斯,他的聪明之处在于他看准了市场需求,引进并转卖中国和印度的商品。与哈密斯的财富同样为人津津乐道的,还有他的慷慨施舍。
他捐资将麦加(伊斯兰教圣地)卡巴神殿的银制喷泉换成了金制,并亲自出钱更换了神殿中受损的窗帘,采用“价值连城”的中国布料制成。由于这些善举,麦加在哈密斯死后为他举办了罕见的高规格葬礼,他的墓碑上写着:“船王阿布・哈密斯在此安息。愿真主赐福于他,并赐福于所有崇敬他的人。”
当时由众多小型独立国家组成的意大利城邦,自然也不会放过十字军东征耶路撒冷所带来的商业机遇。这其中就包括我们之前拆解过的《财富之城:威尼斯海洋霸权》中讲到的威尼斯共和国,它的财富基础就是在这段时期建立起来的。
所以,十字军东征虽然被认为是一场宗教战争,但其背后隐藏着更为重要的世俗动力,而这动力正来源于丝绸之路上的无限财富。靠着东征的契机,威尼斯等城市崛起成为丝绸之路上的新贵,西方也借此重新进入到世界的核心区域。
三、蒙古铁骑是如何驰骋在丝绸之路上的
一直以来,我们了解的蒙古人就是马背上的民族,成吉思汗和他的儿子窝阔台曾经横扫亚欧大陆,建立起世界上面积最大的蒙古帝国。而在征服的过程中,蒙古人更多是“烧杀抢掠、攻下一城就丢弃”的“屠夫”式的统治。
然而,作者弗兰科潘在书中多次提到,“蒙古人的成功不在于他的暴力和粗鲁,而在于它愿意让步和合作,以及它不遗余力建立起来的一个稳固的中央集权体系”,还有“成吉思汗本人虽然对伊斯兰教另眼相看,但他对基督教和佛教也很尊重”等等。弗兰科潘认为,在成吉思汗与其子孙的卓越领导下,虽然蒙古人的铁蹄沿着丝绸之路几乎征服了整个欧亚大陆,但与恐怖的屠杀同样为人熟知的,还有蒙古人统治世界的智慧。
蒙古人是中国北部诸多草原部族中的一支,当时有人将他们描述为“活得像动物,既不信宗教,也没有法律,只知道四处游牧,与那些吃草的野生动物没什么区别”。还有人则说他们把抢劫、暴力、卑鄙和无耻视作是刚毅和出色。这是当时外界人对草原游牧部落最常见的描述。
蒙古人的生活看似混乱、野蛮、漂泊不定,但他们的崛起绝不是混乱无序的结果。果断的决策制订、简洁的组织结构和清晰的战略目标是他们成为历史上最大的陆上帝国的关键。蒙古人成功的背后有一个至关重要的领袖人物:铁木真,“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出身于一个部落联盟首领的家庭,据说他在诞生之时右手握着髀[bì]石(狼的蹄腕骨)般的一块血,寓意将掌握天降的生杀大权。成吉思汗的雄才大略让他拥用最忠实的追随者,这些人组成了最牢不可破的核心集团。
成吉思汗建立了一个精英人才体制,他强调人才的能力和忠心,不在乎部落背景,及他们和自己的亲缘程度,作为对忠诚效力的回报,成吉思汗会在货物、战利品和职位上给予巨额奖赏,这也进一步保证了部下的忠诚。
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靠着武力或恐吓连续征服了一个又一个部落后,成为了蒙古草原上无可争议的真正霸主。随后,他将注意力转向了更大的目标,公元1211年开始,成吉思汗开始进攻金国,夺取了中都(今北京)。
紧接着,成吉思汗开始向其他方向扩张。蒙古铁骑以迅雷之势先后横扫了西域强国花剌[là]子模、阿富汗和波斯,许多当时的大城市如“你沙不儿”(伊朗境内古城)、“巴尔克”(阿富汗境内古城)、“梅尔夫”(土库曼斯坦境内)被夷为平地,大军所过之处,真正是人头滚滚、血流成河,据少数幸存者统计,大屠杀的比例超过了人口总数的90%,几乎快成为种族灭绝式的屠杀。
但据史料记载,成吉思汗使用暴力也是有选择性的,他是在一些地方有意制造恐怖景象,他洗劫和屠城的目的是想让其他城市和平投降、快速投降,用这些恐怖的屠杀告诉其他统治者,最好的做法是放下武器、进行谈判,否则只有死路一条。
弗兰科潘在书中也列举了一些考证的实例,来证明当时的蒙古人并不总是烧杀抢掠,相反,他们还会投入大笔资金用作被征服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
书中说,在花剌子模首都撒马尔罕被征服后不久,有一位中国道士访问该城(按时间算,这个道士很有可能就是《射雕英雄传》中提到的全真七子之一丘处机),他惊奇地看到城里竟有大量来自中国的工匠,帮助更多来自周边地区的人修复家园。
所以弗兰科潘认为,是后世波斯的历史学家出于仇恨,有意夸张了蒙古人进攻的负面影响,蒙古人在对扩张路上的一些城市造成灾难性破坏的同时,也对很多城市进行了重建,使这些地方的艺术、手工艺和生产力重获新生。
当我们从更全面的角度来看待蒙古人的统治时,就会发现,在短短一百多年的时间里,他们不仅用低税率鼓励了丝绸之路上横跨欧亚的贸易,同时还用军事统治消除了丝绸之路上的民族隔阂,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融合,用宽容的政策造就了丝绸之路上宗教信仰的自由与繁荣。
而蒙古人本身也沿着这条丝绸之路,利用这条财路上巨大的财富和资源以及恩威并重的统治权术,最终建立了一个有史以来幅员最为辽阔的庞大帝国。
总结
在《丝绸之路》这本书中,作者弗兰科潘从公元前200年汉朝时期丝绸之路的诞生说起,再到公元1000年左右丝绸之路的辉煌,一直说到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发出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跨越时空,跨越宗教,跨越政治,跨越文明,全景式、全覆盖地展示了丝绸之路的辉煌与没落,以及人类沿着丝绸之路,在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上的各种交流与交锋。由于篇幅有限,我们仅仅截取了几个历史的片断进行介绍,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把这本书找来看看,相信会让你有更多的收获。
在书的最后,弗兰科潘总结性地说:“丝绸之路曾经塑造了过去的世界,甚至塑造了当今的世界,也将塑造未来的世界。”而当中国基于丝绸之路提出“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也标志着这条作为和平、繁荣、开放、创新以及文明的“丝绸之路”已经开始复兴。
恭喜你和“今今乐道”读书会一起读完了你生命中的第 728 本书,希望今天的内容能给你有益的启发。(拆书人:冯玉平)
《丝绸之路》金句:丝绸之路曾经塑造了过去的世界,甚至塑造了当今的世界,也将塑造未来的世界。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历史文明长河没有干涸的国家,古丝绸之路上灿若星辰的文明记忆,为当今时代国家与民族的发展与治理,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
点击右下方“分享”按钮,把古丝绸之路的发展智慧送给你身边需要的朋友,让他也能从历史的长河中汲取能量,在竞争激烈的时代脱颖而出。
相关内容: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全球化浪潮加剧了不同文明间的摩擦,并最终导致了国际冲突。
《世界历史上的蒙古征服》|蒙古征服客观上造就了欧亚世界的方方面面的融汇与交流。
《圣经与利剑》|“圣经”和“利剑”分别代指英国人与犹太人的文化共鸣和渊源,以及英国帮助犹太人建国的政治动机。
上次推送内容:
《亚洲大趋势》|分析亚洲国家经济成败原因,预测未来发展道路。
【亲子教育】洪兰:睡眠及梦游(一)|睡到自然醒是最快乐的事情。
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邹阳本不足传,太史公特爱其书之文词颇足观览,故采入为传。
本次同时推送:
《愚昧者的愚昧》|自欺与欺骗为什么成了生活的常态?
洪兰:睡眠及梦游(二)|心放宽就会远离失眠。
《形象市值》|如何通过形象管理获得持续影响力?
《命运攸关的抉择:1940—1941年间改变世界的十个决策》|二战中,为什么大国领导们的决策总会一错再错?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从历史中窥探中国经济的未来走向。
《慈禧全传》05 清宫外史(下)|扫清障碍,大权独揽。
《追求卓越》|如何应对人性中的复杂性。
下次推送:
《论不服从》|什么是真正的服从?一个有信仰的君子如何说“不”。
《回荡的钟摆》|全面解读中国模式。
《小米生态链战地笔记》|如何为企业打开更广阔的天地?
《白熊实验;如何战胜强迫性思维》|为什么你会控制不住自己?
《创新者的变现力》|如何制定一个伟大的创新策略?
史记·鲁周公世家|世界上的一切都必须按照一定的规则、秩序各就各位。
《旧欧洲的终结:1945—1953》|从战后欧洲的快速复兴,看今日职场如何协作共赢。
【诺奖文学】《特雷庇姑娘》|你是否想过, 陌生来客原是故人?
(语音、文字、图片部分来自今今乐道APP和网络,老农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