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锋》|世界上为什么有那么多恶和不幸?
核心书摘
《刀锋》是毛姆四大长篇小说代表作中的最后一部,小说初稿完成后,他说:“写这本书带给我极大的乐趣。我才不管其他人觉得这本书是好是坏。我终于可以一吐为快,对我而言,这才是最重要的。”
本书背景设于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小说主人公拉里一战时服役于空军,曾在浩瀚无垠的天空中高飞,想要“远远超越世俗的权力和荣誉”,战友之死让他惊觉生命之无奈与不可超越。退伍后,拉里不上大学,不结婚,也不愿就业,抛下亲友,到欧洲游历,最后远赴印度,在一位象神大师的静修院受到启发,顿悟了生命的真义。
本书是毛姆唯一以自己真名作为叙事者的长篇小说。书中人物虽都“另取其名”,内容却“毫无虚构”,都是源自毛姆与友人的亲身经历。
出版首月,就在美国狂销五十万册,两度被改编电影,入围奥斯卡最佳影片等多项提名,并勇夺最佳女配角奖。
关于作者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英国最富盛名的作家之一,也是公认的20世纪“用英语写作的,拥有最多读者的作家之一”,代表作有《月亮和六便士》、《刀锋》、《人性的枷锁》、《寻欢作乐》等。
毛姆于1874年1月25日生于巴黎,从小在法国生活,8岁丧母,10岁丧父,后被伦敦的叔叔收养,进入坎特伯雷国王学院。1892年,毛姆在德国海德堡大学学习了一年,后于伦敦圣托马斯医学院学医五年,这期间,他对社会底层生活有过直接了解,这对以后的写作影响极深。1944年,长篇小说《刀锋》出版,引起强烈反响。1946年,毛姆回法国定居。1965年12月15日,毛姆在法国里维埃拉去世。
毛姆一生游历甚广,著述亦丰,共创作长篇小说十余部,戏剧约三十部,短篇小说一百多篇,并著有大量评论、随笔、游记等文章。
本书鲜知
学什么? 在生活中磨砺心性,在岁月中修炼灵魂
什么是终极真理呢?对于这个问题,不同文化、不同时代、不同人有不同表述。在佛教里,叫顿悟;在儒家学说,叫做圣贤之道;在科学上,它代表那条能够统一表述全宇宙总规律的公理;用简单的话说,它就是那个让人活着有意义的最根本的东西。
在《刀锋》里,绝大多数人,给自己找的存在理由不外乎社会地位(艾洛特)、物质生活(伊莎贝尔)、感情(索菲)等等,找到之后就心满意足。人类社会的形成和设计在某种程度上是为这些需求服务的。但是有少数人,脑子里的沟回比别人深一些,或者经历比较特殊,会发现自己不满足于获得世俗的成功和幸福,他们会问:我活着到底是为什么?我究竟为什么存在?然后有一股神秘的力量推动他们去找答案。这些少数人中的少数人,有可能找到答案。
拉里就是这样的人。他在一战时参加了在法国的一个飞行中队,在战斗中目睹亲密战友牺牲,他那时是18岁左右,不能明白为什么一个好好的人,一下子就死了,好像从来没活过一样。他开始想: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人生究竟有没有意义?究竟有没有上帝,为什么有邪恶存在?
所以如果实在不知道回答“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你可以尝试翻开这本书,或许在这里面你能找到想要的答案,或是为自己,或是为回答常常向你发问的朋友。
你还会发现
· 拉里为什么而迷茫;
· 拉里四处游历的十年;
· 人生的“刀锋”到底指的是什么。
一、拉里的迷茫
1919年,毛姆在芝加哥游历时遇到了老熟人艾略特。在艾略特家中,毛姆见到了年轻可爱的伊莎贝尔和他的未婚夫拉里。
伊莎贝尔是个美女,她的未婚夫拉里也相貌端庄,自信潇洒而又有风度。两个年轻人看起来十分般配,也十分相爱。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拉里只有16岁,怀揣英雄梦的拉里一个人偷偷跑到了加拿大,他谎报年龄参了军,成为一名飞行员。战争结束后,拉里返回美国,战争的磨练让拉里身上多了一份与年龄不符的沉稳和自信,这种气质深深地吸引了涉事不深的伊莎贝尔。
伊莎贝尔出身富裕,家教良好,人也长得漂亮,很多人都羡慕拉里能有这样的福气。不过伊莎贝尔的家人,尤其是她的舅舅艾略特,对这桩亲事并不看好。因为艾略特认为,拉里不能赚钱,还有些游手好闲不思进取。
但毛姆与拉里的一次偶遇,让他改变了对拉里的看法。
毛姆经常到一家俱乐部的外文阅览室去看书,一天上午,他在那里意外地遇到了拉里,当时拉里正在专心地看心理学大师、哲学家威廉·詹姆斯的心理学巨著《心理学原理》,他不但看提专注而且一看就是一整天,这让毛姆开始对拉里刮目相看。
几天之后,毛姆又到艾略特家做客。他意外地得知拉里要推迟婚约,拉里的打算是到巴黎待上两年,去“看一看”。
伊莎贝尔很伤心,毛姆安慰了她,并把拉里在阅览室看书的事情告诉了她,这才让伊莎贝尔感觉好过了一点。
毛姆开导伊莎贝尔说:“你不理解拉里,这不奇怪,我觉得此刻的拉里,自己也不理解自己。他自己也弄不清楚应该做什么和怎么做。他好像是在寻找某种理想,而且这个理想对他很重要,找不到的话就无法平静。”
听了毛姆的话,伊莎贝尔觉得放手让拉里去巴黎也许是一个正确的决定,也就不再那么难过了。
两年后,伊莎贝尔来到巴黎看望拉里,她惊讶地发现,拉里竟是租住在一个破旧狭小的地方,生活的状态很糟糕,但是拉里却对不够体面的居住环境毫不在意。
拉里兴奋地对伊莎贝尔说:“亲爱的,我正在学希腊文,需要查很多资料,这里很方便,靠近国家图书馆和巴黎大学。”
伊莎贝尔问拉里:“你能不能告诉我,这两年你都做了什么?”
拉里回答:“我看了很多书,每天差不多用八到十个小时,我还去大学听课,把法国文学里最重要的作品都看了个遍,我现在还能看懂拉丁文,基本和我法文的程度相当。”
之后,两人展开了一场不愉快的谈话,在谈话中,拉里开心地讲了自己在巴黎的两年时间里,如何大量阅读,以及自己收获的人生感悟。他告诉伊莎贝尔,他想“弄清楚到底有没有上帝,也想知道为什么世界上会有恶,还想知道灵魂是否不灭……”
但伊莎贝尔根本无法理解拉里的感受,她想要的是及时行乐,是很多钱,是旅行和头等舱,及及时尚宴会、高尔夫球、好衣服和自己的汽车。
拉里却坚定地说:“我不能回去,那对于我来说,就等于自杀,等于出卖灵魂。”
听到拉里的回答,伊莎贝尔绝望了,她选择了放弃,最后拉里送别了伊莎贝尔,也就在那年的深秋,拉里开启了寻求人生答案的旅程。
二、十年寻道
与伊莎贝尔分手之后的十年里,拉里觉得在书中无法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于是他到一家煤矿上去做工。在矿上,拉里遇到了一个名叫考斯第的人,考斯第虽然相貌丑陋,但是很有学问,他喜欢神秘主义。
神秘主义认为,在肉眼所见的表象世界之外,存在着和表象世界完全不同的一个实在,而这个实在是人们无法用理性或知识去理解和分析的,只能依靠人类的直觉、顿悟、冥想等方式去体会。这种体会能让人和万物融为一体,让精神获得巨大的幸福。
拉里对考斯第描述的内容非常感兴趣,他渴望从考斯第那里了解到更多。于是,他跟随考斯第离开煤矿,到了德国科隆附近的一家农场打工,但在农场里一次荒唐的性经历让拉里很不开心,于是他和考斯第不告而别,一个人悄悄地离开了农场。
拉里随后去了波恩,在那里,他读了很多神秘主义的著作。并且结识了恩夏姆神父。恩夏姆神父学识渊博,胸襟开阔,博得了拉里的好感。拉里对恩夏姆神父敞开了心扉,他讲述了自己亲眼目睹战友的死亡和战争的残酷,他想知道人生究竟是为了什么?为什么会有上帝?如果有的话,为什么会有恶?
恩夏姆神父很理解拉里,他邀请拉里去基督教会的修道院小住。
在修道院,拉里白天在地里干活,晚上在图书馆看书,三个月的生活让拉里觉得安定而宁静。但是在这里,神父们却始终无法解答一直困扰着拉里的问题,拉里觉得自己不应该继续留在修道院。
再次回到巴黎,拉里住在一个小镇上,他买了很多科学书籍用来充实自己,之后他又跑到了西班牙,希望能从艺术中找到答案,但他依然一无所获。后来,他又到了塞尔维亚,在那里待了一段时间,同年秋天,他决定动身前往东方,他找了一艘船,在船上一边工作,一边继续自己的游历。
当船到达孟买时,拉里听从了船上的传教士的建议,进入了石像山,看到了众多的佛像,其中一个庞大的三头神像深深地吸引了拉里。
这个三头神像代表着印度教的三大主神,也就是创造之神大梵天、维护之神毗湿奴和毁灭之神湿婆。三大主神虽然各司其职,但却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我即是你,你即是我”的整体。拉里从传教士那里了解到,印度教认为宇宙没有开头,没有结尾,而是永远地从成长到平衡,从平衡到衰落,从衰落到解体,从解体再到成长,如此周而复始,无穷无尽。
看着充满神秘意味的巨大石像,拉里感到,在印度也许能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于是他决定,不再随船前行。
拉里在孟买住了下来,他虚心学习当地语言,了解了灵魂轮回学说,他还学会了参禅。
两年后,拉里拜访了一位名叫西里·甘乃夏的印度智者。甘乃夏劝导众人摆脱私心和情欲,让心地纯洁无私,专心致志地活在当下。甘乃夏的慈祥和气度,让拉里感受到了内心的幸福和宁静。
当地的森林管理员把山间小屋借给了拉里,只要拉里想一个人待着的时候就可以去那里住,森林的庄严、幽静和壮丽深深吸引了他。
生日那天,拉里在清晨破晓之前,坐在山顶的一颗大树下,他等待着。之后光线缓缓地透过浓浓的黑暗,就像一个神秘人一样越过了莽莽的森林,阳光从山峦之间的裂缝中透出来,照耀着湖水一片金光灿灿。
雄壮宏伟的景象让拉里彻底沉醉其中,他体会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快乐,好像自己终于摆脱了肉体的束缚,灵魂恣意飘荡在空中。那些曾经让拉里迷惑不解的问题终于有了答案,原来死亡和恶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生命和善是共同存在的。拉里也突然明白,轮回的说法并不是要人畏惧今生的厄运,而是要唤起人心中的宽容和美德,去不断追求自我的完善,这就是人活着的意义。
那一刻,拉里对自己说:“要我此刻住在修道院里,我坚决反对,相反,我要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爱这个世界的一切,我愿意接受形形色色的生活,哪怕人生充满痛苦和忧患,我都要一世又一世地活下去,生生不息地活下去。”
在密林中顿悟之后,拉里第二天就向甘乃夏辞行,返回了欧洲。
三、渡人与回归
在拉里四处游历的十年中,伊莎贝尔也遭遇了巨大的人生变故。当年她和拉里解除婚约之后,很快就嫁给了一直在追求她的小伙子格雷,格雷的父亲在芝加哥经营着一家大型股票经纪公司,资产雄厚,是首屈一指的富人,因此伊莎贝尔有了一个盛大的婚礼。
结婚的最初几年中,伊莎贝尔的日子过得很是快乐,因为当时正好是美国经济最疯狂的时候,但是到了1929年10月,美国经济崩盘,格雷夫妇也破产了,伊莎贝尔不得已卖掉了豪华的房子,随后又卖掉了首饰,但她们依然欠着一屁股债,丈夫格雷在巨大的失败和生活落差面前,患上了严重的头痛病,甚至想要举枪自杀。
十年后,毛姆、伊莎贝尔、拉里在巴黎相遇了。他们在巴黎的风月场所,遇到了一个老熟人——索菲。
索菲原本是拉里和伊莎贝尔的老同学,她曾经是一个善良单纯、追求上进的女孩儿,她喜欢写诗,喜欢参加公益活动。索菲后来嫁给了她非常中意的男人,生活幸福美满,但是一次车祸夺走了索菲的丈夫和孩子,只有索菲一人活了下来,经过了这场人间悲剧之后,索菲开始放纵自己,她酗酒,放荡,家人实在无法忍受,于是出钱让她离开了美国。
如今的索菲变得和原来判若两人,她瘦得皮包骨头,打扮的妖里妖气,脏兮兮的样子比酒吧里任何一个女人看起来都更下流。毛姆则评价苏菲说:“当她的丈夫和孩子在车祸中遇难的时候,对她来说,这个世界已经终结了。”
但是拉里却有不同的观点,在他看来,索菲是一个带着高尚情感并且灵魂高洁的女孩,只不过亲人的死亡摧毁了她的意志,是完全可以被挽救的 “迷途羔羊”。
几个月之后,拉里向朋友们宣布,他要娶索菲为妻,并且正在帮助索菲戒酒戒毒。这件事情让伊莎贝尔勃然大怒,她要不惜一切代价去阻止拉里,她不顾毛姆的提醒,设计引诱索菲,让她重新开开始喝酒,这也让索菲羞愧无比,她逃离了伊莎贝尔的家,又不声不响地离开了拉里,最后惨死街头。
伊莎贝尔的行为彻底激怒了拉里,拉里决定离开巴黎,他处理了所有的财产,买了一张回美国的船票,并且不再和任何人联系。
拉里回到了纽约,成为一个出租车司机,每天只要赚出来食宿费,其余的时间完全遵循自己内心的声音,去追求精神的满足。
总结
《刀锋》这本书以拉里的回归收尾了。
《刀锋》这个书名来自印度教的《伽陀奥义书》,原文是“剃刀锋利,越之不易,古者有云,得渡人稀”。意思是说,一把刀的锋刃很不容易越过,因此智者说得救之道是困难的。毛姆以“刀锋”为喻,从不同的角度,让我们看到了在突如其来的变故中,有人渡自己,有人渡他人,还有人淹没沉沦,终不得渡的人生百态。所以有人评价这本书说:“读懂了这本书,才真正读懂了人生。”
拉里遭遇好友为自己挡枪而死的悲剧后,开始对生命感到迷茫,他开始追问人生的意义,走上艰难的寻“道”之路。拉里一开始想要的是“渡己”,所以他拒绝了世俗眼中的幸福,放弃爱人和工作,在古希腊先哲的书中、在繁重的体力劳动中、在教会的礼拜仪式中寻找内心的宁静,最后他在东方宗教的奥义中,在印度的高山密林中找到了关于人生意义的终极答案。当拉里回到巴黎,遇见同样因遭遇亲人的突然变故而自甘堕落的索菲,当他想要拯救索菲的时候,拉里就从最初的“渡己”转变成了“渡人”,这个行为表明拉里已经超越了自我,达到了无我的境界。
拉里就像浮躁世界中的一股清流,他不追名逐利,也不眷恋花花世界,只是全心专注于自己想要的答案。毛姆也借着拉里的故事告诉我们:当灾难突然降临,有人渴望在艰难的生活中找寻去往天堂的路,而有人却放弃寻找,一头扎进地狱。没有人能给你指明哪一条是正确的道路,毕竟,所有的路都要自己走过了才知道。
世界上只有少数人能够达到自己最终的理想,这不仅仅需要坚强的意志,还需要坚韧的性格,以及宗教般的信仰,这样的人生虽然不被世人所理解,但却无比美好,因为它跨越了人生的“刀锋”,实现了真正的自由。
恭喜你和“今今乐道“读书会一起读完你生命中的第 2341本书,希望今天的内容给你有益的启发。(编辑:深爱卡卡)
此为本书书稿的删减版,更多详细内容请听完整音频。
特别推荐毛姆的作品:
《面纱》|面纱揭开,爱情的真相与人性的冷漠将她的天真击得粉碎。
相关内容:
【诺奖文学】《失明症漫记》(下)|在善与恶,光明与黑暗之间,人们到底会选择什么?
【诺奖文学】《失明症漫记》(上)|在白色恐怖中,能否依然保持善良、拥有希望,成为每个人必须思考的问题。
上次推送内容
《大衰退:1971-1989》|从欧共体由盛转衰,看自利心态对职场社交的伤害
本次推送:
《拒绝之书》&《取悦症》|学会如何说不?
《上帝掷骰子吗》|如何深入了解量子理论的发展史?
《神经元领导力》|如何赢得员工们的心,让他们心甘情愿跟随你。
《旧欧洲、新欧洲:1989—2005》|从欧共体及高福利,看“和而不同”的重要性。
《贪婪的大脑》|意识是如何产生的?
《执迷:如何正常地接受爱与被爱》|如何打破执迷的束缚,享受健康的爱?
《慈禧全传》07 胭脂井 |围绕至高权力的斗争。
下次推送:
《种子的胜利》|小小的种子是如何征服植物王国的?
《内向者沟通圣经》|内向者怎样才能发挥自身优势成功逆袭?
《从历史看领导》|用古代领导的历史,看企业领导力?
《超级IP:互联网新物种方法论》|如何打造一个高价值的IP?
《慈禧全传》08 胭脂井(下)|不惜一切保住权力。
《现在,发现你的优势》|如何利用优势识别器最大限度地发挥优势?
史记·荆燕世家 |“无赖”刘邦的早期社会关系调查。
《通往权力之路:叶卡捷琳娜大帝》|叶卡捷琳娜为什么能让默克尔效仿、普京追随?
(语音、文字、图片部分来自今今乐道APP和网络,老农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