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深度思维 》|在复杂的世界里,我们如何运筹帷幄?

叶修 品卷一族
2024-12-10

核心书摘

《深度思维 》讲述的不仅是思维的技术与格局,而是在精进已知和探索未知的生命旅程里,让身体自由、思维自由和灵魂自由 。书中提及的很多的思维模式总会有种“久违的遇见”,这种“遇见”如光一般地透彻,让思维也变得更加清晰,很多方法在践行中也得到了印证。

当一个人的思维清晰时,无论是对生活、教学、或是习练中遇见问题时,会自然而然的举一反三并运用自如,从不同的角度与方面去分析、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一如太极瑜伽的一势一桩,一个体势,日日都在重复着,却不厌其烦。因为每次的重来,都带着不同角度的思维和体验,功夫一日一日长在脚下,那些精微的觉察其实是长在心里。生活也是如此,每天可能会很忙,但脚忙、心安、神定的心情,让生活里那些对立、慌乱的事情会渐渐消融,日子也自然变得美好。


关于作者

叶修,是思维方法专家、学习策略专家,他在知乎上关于思维方法和学习策略方面的问题回答,被全网多平台转载,阅读量超过了千万。综合研究各类思维方法和学习策略,自主开发《换位思维》《可视化思维》《生态思维》等多套原 创课程,为超过10万名学生和职场人士进行培训,获得广泛好评。

本书鲜知

学什么?如何具备精细的思维技术,以解决日常生活、工作中的问题

这本书在思想上抽离出一套分析事物本质的理论工具,由此会发现这个世界运作的逻辑是有迹可循的。心中若含藏一种广袤的思维方式,人也会变得质朴舒朗,心平气和。若思维缺乏深度,人也就会烦恼,不知取舍,心烦意乱。广袤意味着宽度与深度,深度思维的养成,是需要不断地在实践中慢慢生长起来。每个人思考的深度和广度是不同的,考虑得越深的人,越能看出事物的本质,越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进而会抓住事物的本质与内外的联系。

叶修老师总结出上面所述的四种“浅度”,就是一般人思维过程中遇到的局限和弱点。对应的,能在这四个方面进行突破和改善的这则可以成为深度思维。同时,凭借深度思维的演绎,认知到本质规律的思维方法,为此便会减少犯错,增加探索的机会,让自己活得更有意义。

你还会发现

· 如何高效解决问题;

· 什么是思维逻辑链;

· 如何知道别人在想什么。

一、什么是深度思维

首先,我们来看看本书的第一个重点内容:什么是深度思维?

我们都知道,思维能力是一个人超越于动物的独立思考能力,它能够让我们分辨物质的异同、事物的真伪、逻辑的因果等等。而一个人的思维能力,又常常会因为个人所受到的教育和所处环境的不同,表现不同。有的人思考得浅,只能停留在问题的最表面,有的人思考得深,就能够迅速找到问题症结。为了理解这种深浅不同的思维,作者叶修提出了“深度思维”的概念。

为了更好地理解深度思维,我们不妨先来看看和“深度思维”对立的浅度思维什么样。

浅度思维有四种明显的表现:第一种是逻辑链条上的“浅度”。思维的基础是知识点,而知识点串联起来就变成了思维的逻辑链条,越长的链条就代表了越深刻的思维,像那种下棋只考虑一到两步、说话不经大脑思考的,就是因为逻辑认知链条太短,导致很难进行深入分析,找到事物的本质。

浅度思维的第二种表现是看问题视角的“浅度”。它表现在固执己见,无法切换到别人的视角去想问题,导致看问题角度单一,不能灵活变通。比如某家店铺的“双十一”促销文案,卖家只站在自己的视角,一味夸赞自己亏本大甩卖,低价冲流量,却没有想到,有不少消费者更想要经得起考验的质量和售后。于是这个促销文案的效果肯定就大打折扣。

第三种是处理复杂信息的“浅度”。在互联网时代,我们每天都会被大量的信息冲击,导致大脑信息过载。心理学研究表明,信息过载会让大脑产生思维惰性,最终导致效率低下。像那种对信息量大的问题束手无策、特别爱拖延的,一般就是处理复杂信息的思维比较浅。

第四种是宏观规划上的“浅度”。这样的人只注重眼前的利益,缺乏长期规划和掌控全局的能力。拿网购为例,很多人在某个网络平台花两个小时,才在琳琅满目的同类商品中,选定商品最后下单,而这件商品很可能只比其他店便宜几块钱,他们自以为省了钱,却没有注意到这期间所消耗的时间成本和精力成本。

讲完了浅度思维的这四种表现之后,我们就能很容易地得出深度思维的定义了。深度思维和浅度思维恰恰相反,拥有深度思维能力的人,有较长的思维逻辑链,能够认知较长的因果链条;能突破自我中心的局限,灵活切换看待问题的视角;能处理较大的信息量,在杂乱的信息流中保持思维能力;能在宏观视角上分析问题,认知事物所处的系统特性、事物的长期趋势。深度思维是一种能追根溯源,找到事物根本原理,预知事物可能发展的深远能力。

二、怎样提升我们的深度思维能力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本书的第二个重点内容:怎样提升我们的深度思维能力。

1.重塑我们的思维逻辑链条

刚才我们说到,不具备深度思维能力的人,通常思维链条都很短,无法找出问题的深层次原因。那么,我们该如何重塑思维逻辑链条呢?

有两个简单有效的方法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用起来:一个是“5WHY思考法”,另一个就是“5SO思考法”。

“5WHY思考法”,也就是5个“为什么”思考法。日本丰田汽车在创立之初,就明确要求员工,在面对问题时至少要问5个为什么,这就是“5WHY思考法”的由来。

这个方法具体该怎么用呢?书中举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例子:一家博物馆的东面外墙腐蚀严重,经常需要刷漆翻新,这给博物馆的运营造成了很大的损耗。博物馆主管一想,这样下去可不行,于是就派人调查外墙腐蚀的原因。调查人员回来反馈说,是因为博物馆的清洁人员在清洗外墙时,用了一种具有高腐蚀度的清洁剂,这才导致了外墙经常被腐蚀。不具备深度思维能力的领导,可能直接就下命令要求清洁人员下次清洗墙面时,改用低腐蚀度的清洁剂了。

但是,问题就解决了吗?并没有,博物馆主管发现,新的问题又出现了:东面外墙换了清洁剂后完全清洗不干净。由此可见,他们并没有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这时候,如果博物馆主管具备深度思维能力,就会采用“5WHY思考法”,继续追问:为什么清洁工人会用腐蚀性强的清洁剂?原来在墙上有很多鸟粪,普通清洁剂清除不了鸟粪。为什么会有那么多鸟粪在墙上呢?是因为墙上有很多蜘蛛,这些鸟以蜘蛛为食,所以经常在墙附近活动。那为什么墙上会有很多蜘蛛呢?原来墙上趴着很多小虫子,蜘蛛以小虫子为食,所以虫子在哪,蜘蛛就在哪。那为什么墙上会有那么多小虫子?原来,博物馆东边这面墙有几扇窗户,夜晚窗户透出的灯光会把趋光性强的虫子吸引过来。

通过这些问题,解决方案也就呼之欲出了。博物馆主管只需要派人在这些窗户上安装上遮光性强的厚窗帘,每天晚上拉上窗帘,一系列问题就从源头上解决了。

“5WHY思考法”的本质在于,通过问“为什么”,对已经出现的问题追根溯源,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这是通过向前追溯原因延长逻辑思维链,那么,如果面对的是还没有发生的事情,我们该如何向后推断,延长思维链条呢?作者叶修通过镜像原理,提出了“5SO思考法”,这个方法要求我们在做预判时,尽可能地问“所以呢”、“然后呢”,不断进行推理判断,得出最有利于自己的预判。

2013年7月,网上传出了上海自贸区要成立的消息。所有股民都还在观望市场的时候,如果你擅长“5SO思考法”,就能提前得出与市场走势相吻合的推断,轻松跑赢市场。自贸区成立,然后呢?本地外贸交易市场肯定会繁荣,然后呢?物流业务会被带动起来,然后呢?港口也会繁荣起来,然后呢?港口周边的土地价格会上涨等等。果不其然,七月到八月间,这些领域的股票都不同程度地接连上涨,甚至暴涨。

可以说,如果能把“5WHY思考法”和“5SO思考法”结合,灵活运用,就能重塑我们的逻辑思维链条,做到深度思维。但需要注意的是,问题并不是只能问5个,这里的“5WHY”和“5SO”只是提醒我们,尽可能多地问问题,推动分析的深入,获得思维的延展。

2.通过换位思维,学会多角度看问题

除了“5WHY思考法”和“5SO思考法”之外,要想提升深度思维能力,还需要通过换位思维,学会多角度看问题。

要理解这一点,可以先来听一个小笑话:联合国发起了一场作文大赛,邀请美洲、欧洲、非洲、亚洲等地儿童,围绕“非洲儿童粮食缺乏”这个主题发表自己的见解,结果各国儿童都不知道怎么写。主办方很困惑,于是进行调查,他们发现:欧洲儿童不知道什么叫“粮食短缺”,美国儿童以为美国就是世界,不知道什么叫“非洲”,非洲儿童不知道什么叫“粮食”,日本儿童则不知道什么叫“自己的见解”。

这个段子有点夸张,却引人深思。一个没有换位思维能力的人,会局限在自己的认知舒适区内,无法站在他人的立场,用他人的视角,设身处地地看问题,这也意味着很难在多元化社会里融会贯通,始终保持自己的优势。

换位思维意味着能够和他人共情,这种情感共鸣的能力,有时候比口才、比技术还好用,它让我们更容易理解不同的观点,考虑问题更全面。虽然我们都知道换位思考的好处多多,但在现实生活中,能时常进行换位思考的人少之又少,原因就在于我们都有“自我拥抱”的心理。自我拥抱是心理学上的一个概念,它指的是人会倾向于在自己熟悉的领域,用已经建立起来的立场和观点去思考问题。

如何打破这种“自我拥抱”呢?书里列举了两个小方法,一个方法是经常问自己:“如果我是他,我会怎么样?”唐太宗有一句经典名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用他人对照自己,是一种通过换位思维,打破自我执着和局限性的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

而另一个方法就是“六顶帽子思考法”,这个方法是由心理学家爱德华·德·波诺提出来的。他用六顶帽子,形象演绎了六种具有代表性的思维立场。

“六顶帽子思考法”,就是要求我们在面对一件难事时,想象自己大脑里有6个小人正在开会:第一个戴着蓝色帽子,是个能掌控全局的组织者、领导者;第二个人戴着白色帽子,是个擅长数据搜集、分析的信息狂人;第三个人戴着红色帽子,她的口头禅是“我的直觉告诉我”、“我感觉”,让人觉得他太主观太感性;第四个人戴着黄色帽子,第五个人戴着黑色帽子,这两个人几乎对立,黄色帽子的小人是个天生的乐观派、冒险家,黑色帽子的小人是保守派,认为做什么都危险;而最后这个人戴着绿色帽子,他经常会蹦出一些不切实际却与众不同的想法。

这六顶帽子所代表的六种不同的思维特质,引导我们从全局分析、客观事实、感性直觉、乐观思考、行事保守、创新思维的角度去思考眼前的问题,结合我们上面讲的“如果我是他,我会怎么办”一起使用,就能够从不同的身份和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

3.用可视化思维处理信息、理清思路

提升深度思维能力的第三个方法是用可视化思维处理信息、理清思路。

看过综艺节目《最强大脑》的人,对王峰这个名字一定不陌生,他是世界著名的记忆大师,有一种神奇的纸牌记忆能力。在节目中,他从选手进阶到了导师,带领中国战队多次打败国外战队,为中国赢得荣誉。王峰的记忆术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可视化思维进行信息处理和深度记忆,他能够把繁杂的信息分门别类地放在大脑中构建的每一个房间,提取信息时,只需要走进相应的房间就好。

而我们普通人可能无法快速实现大脑视觉空间的存储和提取,却可以借鉴视觉工具,用类似文字和图形这种看得见的形式,存储在某个平面上,这个平面可以是纸张、黑板、电脑等等,通过这种方法帮我们理清思路,加深记忆。

最典型的可视化思维就是艾森豪威尔法则,通过四个象限把事情按照是否紧急、是否重要两个维度分为四大类,接着再在坐标系的四象限里把分好类的事物分别填入,实现视觉化的任务处理排序。

这种文字和图形结合的例子我们还可以找出很多,比如著名的“SWOT矩阵”等,这样的矩阵形态有很多好处,首先,它能把一维的信息变成二维来处理,延展了思考维度;其次,它是一种可视化工具,信息一旦被记录下来,就不容易遗忘和错乱。

不过凡事有利也有弊,就比如四象限法则中,怎么区分哪些事重要紧急,哪些事不重要不紧急,往往没有一个清晰的标准,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稍微复杂一点的操作都会让我们产生拖延心理,有时候,即便知道什么事情重要,我们还是会拖着不去做。

因此,作者叶修在实践了多种方法后,提炼出了一种更适合普通人的“策略师时间矩阵”,它的标准很简单,只有一句话,那就是:越重要的事情越先做,越简单的事情越先做。

这种方法把一件事是不是“容易”纳入到了考虑范围。“容易”这个标准很直观,如花费的时间短,技术含量低等。即便一件很困难的事,也能找到容易的部分。

那怎么运用“策略师时间矩阵”呢?我们可以借鉴著名时间管理大师戴维·艾伦提出的两个原则,一个是两分钟原则,也就是如果一件事可以在两分钟内完成,就立刻去做。比如,我们出差回来要报账,只需要填几张表交给财务就行,那么,马上动手做。否则这件事就很容易被遗忘、被搁置起来,堆积的事情越多,我们越不愿意动手做。

还有一个原则是五分钟原则,这是针对那些让自己感到困难、麻烦的事情时用到的。当我们感到某件事很困难时,对自己说:“我只做五分钟就好了。”然后挑选最容易的部分,开始做起来。根据“蔡加尼克效应”我们知道,大脑对于未完成的事情有更深刻的印象,会自动提醒我们这件事还没有完成。所以,一旦我们开始做了,最艰难的一步已经迈出去,这件未完成的事情就会像个钩子一样,不断地吸引我们去完成。

三、如何运用深度思维更好地解决问题

以上我们讲了如何提升深度思维的方法和技巧,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本书的最后一个重点内容:如何运用深度思维更好地解决问题。

1.用流程思维把握全局、优化成果

宏观地看问题,需要学会流程思维。什么叫流程思维?简单来说,就是把一件事分成多个步骤和流程,把每一个流程都了然于心,全盘把握。

赵本山、宋丹丹曾经表演过一个小品叫《钟点工》,在小品里,宋丹丹一本正经地问出了一个问题:“把大象装进冰箱需要几个步骤?”乍听这个问题,很多人想到的可能是,大象体积那么庞大,怎么才能塞进冰箱?宋丹丹不一样,她不慌不忙地说:“只需三步,第一步把冰箱门打开,第二步把大象放进去,第三步把冰箱门关上。”

听到这个回答,相信不少人会忍俊不禁,但恰恰是这样的流程思维,能够让我们跳出思维局限,把大象看成一个普通物品,把握全局,把事情简单化,从而解决问题。

流程思维在生活中很常见,比如我们写一份营销文案,最终的目的是确保客户付款购买。那么它的流程首先肯定是要起一个能够吸引客户的标题,标题决定了客户是否点开正文,正文内容又决定了客户是否被吸引,直至看到商品广告,客户看了广告后是否会点击商品链接,进入支付界面,最终完成付款,并在收货后好评转发等等。

不过,懂得了流程是什么,我们还要运用流程思维去优化成果。还是以营销文案为例,如果中间的某一个流程不太加分,比如商品的支付页面只能使用支付宝,不能使用微信付款,那么就会把一些原本想要微信支付的客户挡在门外。又比如客户收到商品后,售后客服没有及时跟进,好评和转发的概率也就大打折扣。

这时候,如果我们能够提前优化这些流程,比如设计支付页面时,把银行卡、支付宝、微信等支付方式考虑全面,商品售出后,客服及时对接客户,询问是否收到货,指导如何使用,调查满意度等等,就能够大大提升商品销售成功率。

当然,在实际工作生活中,我们会受到各种资源的限制,不可能把所有流程都做到尽善尽美。但把所有的流程中能控制的部分都尽量做到最好,就能实现最终成果的优化。

运用流程思维,是从宏观上把控全局,指引我们掌握做事的每一个步骤,同时有针对性地优化某一个步骤,提升总体成效。

2.系统思维考虑全面

除了用流程思维把握全局、优化成果外,要想运用深度思维解决问题,还需要用系统思维考虑全面。

好像表面上系统思维和流程思维都和统揽全局有关,它们的区别是什么呢?

流程思维有着从上到下的线性关系,而系统思维是把事情放在大环境中去考虑,不止关注个体,还考虑到了个体所处的环境。

那没有系统思维能力的领导者,会造成怎么样的麻烦呢?书中举了一个例子来说明。一家创业公司的老板通过年度报表发现,公司的销售部门为公司贡献了至少80%的收益,而后勤部门的效益还不到20%,因此老板决定,下一年要减少后勤部门支出,增加销售部门的投入。他具体怎么做的呢?他把后勤部门员工削减了一半,同时又招了很多销售人员。

老板的设想很美好,他以为,销售投入增加,办公室支出减少,公司的总成本不变,但销售效益好,更多的销售投入必定会带来更大的收益。而实际上,这家公司第二年就亏损了。原因是这个老板没有发现,销售部门和后勤部门之间,并不仅仅是简单的你增我减、你多我少的关系。

销售投入加大,销售人员增多,意味着能带来更多的客户,客户增加,相应的也会导致客服压力的增大,而负责客服的是后勤部门,后勤部门被裁员后,分摊到每一个员工身上的工作量就大大增加,这样一来,后勤部门员工肯定心生怨言,于是工作失误率会提高、客户满意度会下降,最终恶性循环,导致了整体效益的下降。

这就是没有运用系统思维,把单一事件放在整体中看问题的后果。那如何使用系统思维把握各方呢?我们可以在事前绘制与事件有关的系统关系图,把可能对事件产生影响的因素标注出来,然后推演相关因素调整后,系统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再用之前学到的“5SO思考法”找出最优的方案和计划。 

总结

以上就是《深度思维》这本书的主要内容。通过这本书,我们认识到了深度思维的重要性,它能够改变我们的底层思维,切换看待问题的视角,提升处理复杂事务的能力,从宏观上分析和解决问题。

我们从三个方面一起学习了如何提升深度思维能力,用“5WHY思考法”和“5SO思考法”重塑和延展逻辑链条;提升换位思维能力;用可视化思维法处理信息、理清信息思路。

在日趋复杂的世界中,洞悉世界的最好方法就是思考,思维多深,世界就多简单。 

恭喜你和“今今乐道”读书会一起读完了你生命中的第 2229 本书,希望今天的内容能给你有益的启发。(编辑:苗远洋)

相关内容:

《人的全景》|全因模型帮你随时随地拆解自己的行为,提升能力的利用率与判断的准确性。

《莱特兄弟》|真正让莱特兄弟从诞生飞机的黄金年代脱颖而出的,是他们独特的思维方式。

《失败者的春秋》|为什么春秋时期除了秦国,都是失败者?

《驯化》|人类应当不断学习接受与野生物种共同成长,建立相互关系,而不是去征服。

《具身认知》|我们的身体动作影响着我们的思维和行动。

《斯通纳》|即使不能拥有完美的生活,所幸追求过完整的自我。

《文案发烧》|围绕认知、情感和行动三要素进行文案创作,先模仿再创新。

《我的广告生涯与科学的广告》|“先做人后做事,先成人后成事”,是广告从业者奉行的根本原则。

《奥斯曼帝国的衰亡》|一战中东:1914-1920

《为你,耶路撒冷》(上)|犹太人凭什么能赢?

上次推送内容

《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如何去界定一个人的精神是否正常?

【形象管理】如何避免发布会成为车祸现场。

史记·黥布列传|做人价值观随意,做事缺乏职业精神,只注重眼前的既得利益,最终因小失大,功败垂成。

【行走日本系列】重新发现日本:60处日本最美古建筑之旅

《学会花钱》|谈钱不伤心,如何让你的钱越花越多?

《共生》|如何找出企业的命运共同体?

《独裁者手册》|为什么坏行为几乎总是好政治?

【经典小说】《百万英镑》|普遍人如何实现财富的逆风翻盘?

本次推送:

《我们内心的冲突》|如何找到真实的自己。

《10人以下小团队管理手册》|七分做人,三分管理,小主管的管理有大智慧?

【行走日本系列】武士道|义、勇、仁——日本武士道精神的三要素。

《零售管理》|处于“尴尬”期的零售业,应该如何突围?

《深度思维 》|在复杂的世界里,我们如何运筹帷幄?

《守夜人的钟声》|如何共同参与到一个关乎自身的伟大行动中?

史记·太史公自序|追求卓越,死磕到底。

大学|树立修身品格,让孩子快乐成长。

下次推送:

《脑与意识》|意识的火花是如何迸发在大脑中的?

《HR+三支柱:人力资源管理转型升级与实践创新》|如何避免让三支柱变成“三只猪”?

【行走日本系列】东京独立书店巡礼|独立书店的趣味你想象不到。

《全栈市场人》|拯救互联网营销小白指南。

《打开一颗心》|展现了一名外科医生眼中所有的悲伤与爱。

《产品经理方法论》|小心入坑!你是否向一个根本不存在的市场砸钱?

《〈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一个伟大的故事是如何诞生的?

【经典文学】《邮差总按两遍铃》|如何用黑色展示暴力与美学?





(语音、文字、图片部分来自今今乐道APP和网络,老农整理)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品卷一族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