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选择的价值》|如何节省选择成本,把时间花在更重要的事情上?

卡斯·桑斯坦 品卷一族
2024-12-10



核心书摘

《选择的价值》告诉我们:如果我们选择“不选择”,那么生活可能会更美好,甚至会具有更多的可能性。对个人的人身自由来说,拥有选择的能力十分必要,这是人类的必需品。不过,选择也可能带来很多麻烦。本书试图探讨如何利用个性化的默认规则来扩大我们的自由,不让选择限制我们,还能增强自我管理的能力。


适合谁读

· 大型企业管理者

· 选择性强迫症患者

· 心理学家

关于作者

卡斯·桑斯坦,哈佛大学法学院行为经济学和公共政策研究项目的奠基者和主管,也是奥巴马政府顶尖的幕僚、白宫的政策制定人,曾担任白宫信息与监察事务办公室主任,负责对美国现行规章政策进行绩效评价,以及对各种提案进行成本和效益的系统评估。

学什么?如何合理运用惯性思维

人在生活中的一举一动,都是内心世界对外释放的表达。我们所认知的世界,只是外在世界投影在我们心里的主观映像。当我们的主观直觉与现实世界相冲突时,才会接受现实以及改变自己的思维。

当一个人的认知和现实世界的事实发生冲突,失败者总认为他的生活风格不被社会认同,而且受到不公平的待遇,他的惯性思维处于消极状态,导致他的生活变为一团乱麻。因此,我们必须要重视自己的惯性思维,让它往积极的道路上前进。

在今天的文章中,作者以经济学和神经认知学原理为基础,提出了一个观点:如果我们选择“不选择”,如果我们遵循一些默认的规则,接受一些“定向被动选择”,就可以节省很多自主选择的成本,把更多时间花在自己更关心的事情上,生活将更加美好。

你还会发现

· 惯性思维是什么;

· “厌恶损失”指什么;

·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酒驾事故居然是慈禧造成的。

一、选择的三种类型

我们在面临决策时都需要进行选择,选择也有难易之分,书中就按照难易程度,把选择分为了主动选择,默认选择和任意选择三种类型。

主动选择,这就是我们昨天读的书《选择的力量》中讲过的,面对难以决断的问题,要主动面对,对已经掌握的信息和可能产生的结果进行全面的分析,权衡利害,最后得出一个也许对当前的自己是困难的决定。这种主动选择因为需要我们进行深入思考,需要大脑消耗能量,付出很多努力,成本很大,所以一般人都不愿意进行主动选择。

被动选择,也就是默认选择,它根本不用进行任何思考,而人的本性就是怕麻烦,所以它成了大多数人愿意进行的一种选择。默认选择的成本非常低,但是效率却很高,比如早晨起床刷牙,你不会思考一下是先刷左边还是右边;出门换鞋,你也不会考虑是先穿左脚还是右脚;进入办公室,你会自然地第一时间打开电脑等等,这些都是默认选择在起作用。

通常的默认选择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就是选择的单一性,这种单一性或是因为长期养成的习惯,或是社会约定俗成的规则。面对这们的选择,你无需动脑,只需要照做就可以,而且基本不会出错,即使错了也不会产生什么大的影响。就好像你进入办公室是先打开电脑还是先冲一杯茶,对你的工作不会造成任何影响是一样的道理。

任意选择,是介于主动选择和被动选择之间的一种行为。这种选择的结果通常对生活和工作没有主动选择的影响那么大,选择哪一项也不会有完全的对错之分,但也不同于被动选择有相对固定的约定俗成的单一框架,任意选择一般都会涉及到社会关系中的多个方面,需要参与者进行意见的综合协商甚至部分的妥协。

举个简单的例子,就好像现在给孩子起名字,以往约定俗成的情况是,孩子的名字随父亲姓,然后由家中最有学问或最德高望重的长辈起个名字,基本就用一辈子了。

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尤其是女性地位的提高,现在孩子起名就变得有些复杂,很多家庭会给孩子起一个随母亲姓的名字,或者第一个孩子随父亲姓,第二个孩子随母亲姓,还有一些特殊家庭,孩子的姓不随父母,而是选择了一个有特殊意义的姓,比如毛泽东同志因为在延安时期曾经用过一个化名叫李德胜,后来就给自己的两个女儿起名叫李敏、李讷,这是带有纪念意义的。

现在还有一些喜欢标新立异的人,本来姓李,偏要把孩子的姓改成木子,姓麻的把孩子的姓改成广林,更有甚者,直接给孩子起了一个英文名,因为国家在户籍管理上和《婚姻法》中,对这种情况的解释不是太严谨,所以在每年小孩子入托或入学时,就会出现很多奇葩的名字,解释起来也很费唇舌,为家长、学校和孩子增加了很多无谓的烦恼。

了解了选择的三种类型,我们会发现,当我们面对人生中的重大命题时,必须要进行主动选择,而在生活中的绝大多数时间都可以沿着默认选择设计好的路线,进行“不选择的选择”。

而最有弹性的选择题就是“任意选择”,实际上,生活中我们面对最多的可能也是任意选择,小到午餐选哪家的外卖、女朋友生日选什么颜色的玫瑰花、上班选择哪条路线,大到死后遗产如何处理,要不要捐赠器官等等。

这些决定看上去需要人们去主动选择,但如果能够进行合理的设计,有意识地引导,就可以把这些选择变成人们的“定向默认选择”,从而大大减少我们在不重要事情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转而聚焦于更重要的事情上,让你成为时间的主人,生活更加自如。而这也是今天这本书《选择的价值》的核心观点。

二、默认选择的影响力及其背后原理

前面提到,默认选择就是不需要用户去识别选项和做出选择,而是让事情沿着默认选项的设置去发展。就像我们打印文件的时候,只要按下打印这个按钮,打印机就可以自动打印出文件来,不用设置更多的参数,比如不用管它什么墨水,用什么纸张等。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默认选择随处可见,工作中也是如此。自己安装过电脑软件的人应该都有印象,当你下载好安装程序,双击安装时,安装软件一般都会自动运行,需要你做的基本上就是点击“下一步”,直到安装完成。

实际上这个自动安装的过程已经隐含了大量的“默认选项”,但除非极少数的专家型软件工程师,恐怕绝大多数人是不会认真看选择框里面那些充满了技术名词的解释说明的,也很少有人会自找麻烦,去主动改变那些选项的设置,因为你真的搞不清楚你的某个改变会对这个软件的使用带来哪些不好的影响。

通过安装软件这个例子,我们可以发现,人们喜欢默认选项有以下几个原因:

1、惯性力量。前不久我们读鲍勃•尼斯的书《决策的力量》,书中以人类进化史和脑神经学的理论为基础,告诉我们,人脑具有两大特点,一是懒惰,二是注意力不集中。因为人类进化的过程就是求得生存的过程,进化的过程告诉大脑,储存能量、减少消耗更有利于生存,而思考是要消耗能量的,所以,能不思考就不思考。

现实中,懒惰是一个稳定态,当我们想要拒绝默认选项,进行主动选择时,就要打破这个稳定态,需要付出额外的努力才行,这与大脑的习性是相反的,所以只要利益关系不大,大脑就会同意默认选择。

在丹尼尔·卡尼曼的《思考快与慢》中,将大脑分为系统1和系统2,系统1也就是快系统,是我们经常用默认选项的大脑,它是无意识的,快速和不需要费脑的。

但是如果不选择默认选项,那就要主动去选择另外一个自主选项,要分析每个选项的优点和不足,这就要用到我们的系统2也就是慢系统,它是主动的、有意识的和缓慢的,这样做其实是很消耗脑力的,所以只要条件允许,人们总是选择更节省脑力的默认选项。

2、权威崇拜。人类在进化过程中获得了两种心理品质,一是权威崇拜,二是对合作有天然的亲近。因为这样有助于人类的发展,也有助于个体在社会中的生存。在默认选项中,设计者常常会给用户一个暗示信息,比如说这个选项是权威人士的选择和专家的建议,或者说是大多数人的选择。

这会让人更愿意选择默认选项,因为我们平常已经面对太多的主动选择了,懒惰的大脑已经不胜其烦,这个时候有个权威或者专家推荐了一个方案,而且告诉我们大多数人都是这样选择的,我们自然很容易就选择这个被推荐的默认选项,所以默认选择其实是设计者利用了我们大脑的天然特性,对我们的决策进行的定向引导。

3、损失厌恶。关于这个理论我们已经讲过很多次了,它的大意是,人们面对同样数量的收益和损失时,会认为损失更加令他们难以忍受。而所有的默认选项都会给人一种感觉,好像默认选择的好处就是你已经拥有了,一旦拒绝默认选项你就好像失去了什么似的。

比如我们在日常用手机微信支付完成后,都会跳出一个默认选项:摇一摇有红包,虽然明知道摇一摇最多也只是几毛钱,有的时候还什么都没有,但几乎所有的人都会不自觉地摇上一摇,本质的心理不是为了拿到那几毛的红包,而是不希望属于自己的东西白白损失了。

以上我们讲了默认选择的影响和背后的三个基本原理。从中我们了解到,虽然我们每天都会面临很多选择,但有时候我们并不真正了解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这时候,默认选择就是必须的。当我们认为某些事情并不是那么重要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放心地“被人设计”,选择默认选择。

作者同时也指出,默认选择并不一定在每个时刻都有用。只有当有利于人类整体而无损于个体时,我们才能大力推广默认选择。为此作者在书中举了一个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小例子。

作者曾经想要订阅一些杂志,就找到了美国运通公司,运通公司慷慨地为他选择的这些杂志提供了3个月的免费期。这是个好事,作者就接受了,但是在免费订阅到期后,作者仍然能按时收到这些杂志,于是他就去核对信息,结果发现,自己被自动全价订阅了那些杂志超过十年。这种默认选项让作者很苦恼,因为当他去取消订阅时,经历了相当麻烦的一个过程。

这种情况在我们的身边其实也经常发生,许多打着免费试用旗号的促销活动,在促销结束时,是不会主动通知你取消的,而是会“默认为”你要自动续约,然后开始按期扣费,直到你发现不对时,去解除,而这个解除的过程往往都不会太愉快。

所以作者强调,默认选择设计的出发点一定要是善良的,是“有利于人类整体而无损于个体的”,这个时候才是值得大力推广的。

三、选择的成本考虑

作为一本经济学读物,作者还综合了经济学和行为学的视角,结合一些日常行为的案例,为我们介绍了如何设计选择,以及做出选择时要考虑的成本因素。

这里所说的成本不是指通常理解的金钱,而是时间、精力、认知资源和错误以及机会成本。作者认为,主动选择和默认选择在成本上各有利弊,在确定自己要做哪种选择时应该有所权衡。

首先,作者认为,过多的主动选择会给选择的人带来很多负担,会占用大量的认知资源。如果你不想为一些不太重要的选择付出时间和精力,那么不妨接受默认选项或者使用代理。这样可以让你减轻决策的负担,简化生活,把注意力用在更重要的事情上。

乔布斯在世时,常年穿的都是深色圆领套头毛衣和牛仔裤,为的就是减少每天在穿衣服这种无足轻重的事情上的选择,而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更有意义、更重要的工作上去,与乔布斯相似的是扎克伯格,他几乎也总是穿一件灰色的衬衫。这看似不够精致,但却是一种更加积极的生活态度。

其次,在做出主动选择的时候,要考虑选择带来的错误成本。也就是说,如果你选择了某个选项,而它导致的结果不是你想要的,你就要为这个错误付出一定的成本。我们以前读过亨利·福特的书《我的生活与工作》,书中讲了福特汽车的创业史,也提到了福特最成功的车型T型车的产生和对汽车市场的影响。

二十世纪初的美国,汽车价格昂贵,买车基本上是富人的专利,但是亨利·福特看到了美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老百姓收入增加后渴望有车的需求,发明了结构简单、造价低廉的黑色“T型车”,一举占领了中低端市场,成为平民轿车的典范,福特公司也成为全美最大的汽车生产商。

但是当市场出现变化,人们的收入进一步增加,开始对车的性能、颜色、舒适性有更多个性化需求时,老福特仍然顽固坚持生产“T型车”,并且野蛮地砸碎了自己儿子主持研发的新型车,错过了美国二十世纪20-30年代汽车工业高速发展的红利期,使自己从汽车业龙头变成了当时五大汽车公司排名最后的公司,这种选择的成本就显得过于巨大了。

最后,过度依赖默认选择、专家推荐或其他先进的技术手段,可能会让我们的学习机会减少,使我们的一些技能产生退化。

比如,现在网络搜索引擎的功能越来越强大,人们已经习惯于“有问题问百度(或谷歌)”,我们就不那么愿意去深入思考,更懒得像早年间的学生们一样,去记忆一些东西,久而久之,退化的可能就不只是记忆力,还将包括综合分析和归纳思考能力。

默认选择带给我们的另一项成本是它会让我们的视野变得狭窄。因为一旦你使用了默认选择,就意味着把自己限制在了绝大多数人的生活里,或者限制在设计选择的人圈定的范围里,拒绝了更加多维的视角和更加多样的可能性。

这让我想起了中国第一辆进口汽车的悲剧命运。

清朝末年,袁世凯去德国出差,回国时为取悦慈禧太后,花了万两白银买了一辆奔驰轿车,准备作为慈禧太后六十大寿的礼物。

回到北京以后,袁世凯就对慈禧太后说起了汽车的事,他说,“您马上就要过寿了,臣准备送您一件洋人生产的新鲜礼物。”为了吊慈禧太后的胃口,袁世凯也没直接和慈禧说明白汽车是个什么东西,他只就说:“太后您喜欢游山玩水,有了汽车这个东西那可就方便多了,它不但比马车还有16抬大轿有劲,一个小时能跑40里地。”

慈禧太后一听来了兴趣,连忙问:“爱卿说此物比马车还有轿子强,那它一天要吃多少粮草啊?”慈禧作为当时清朝的实际掌权人,居然无知到以为汽车是一种吃粮草的动物,可见因循守旧之害有多么坑人了。这还不算什么,更可笑、可悲、可叹的事还在后面。

慈禧太后大寿之后去颐和园游玩,她准备尝试坐一坐袁世凯说的那个神奇的汽车,可一上车她就勃然大怒,为什么呢?原来开车的司机,是个小太监叫孙富龄,居然坐在了她的前面,她怒斥太监孙富龄没大没小,可是车的结构也不能改呀,于是她就责令司机跪着开车,你说这不是胡闹么?

过了没多久,慈禧太后再一次坐车游玩,开心之下,赏了一碗酒给司机,司机喝完酒后就继续开车,你想那还有好,由于司机头晕,不小心把一个小太监撞死了,这次事故也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醉酒驾驶而导致的交通事故,这一撞把慈禧也吓得不轻,盛怒之下,慈禧太后下令把汽车打入冷宫,不再使用。

就这样,这辆价值万两白银的汽车在风吹日晒之下,没过两年就烂成一堆废铁了。(我们现在在故宫里看到的那辆车可不是当年的原车,只是后来的一个复制品。)

从上面关于选择成本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当你选择默认选择时你就放弃了主动选择,反过来也是一样。我们在做出选择前,需要权衡自己的终极目标是什么,自己能够承担的成本是多少,哪一方面才是自己值得选择的并作出相应的取舍,这就是选择的价值。

总结

每个人都要面对不同的选择,每个人也都拥有不同的选择权力。但如果你每天都面对大量选择或者大量需要解决的问题,就会很难控制自己的生活,这会严重削弱你处理最感兴趣或者最重要问题的能力,甚至威胁你的职业发展和生存状态,所以选择有时候也会给我们带来很多麻烦。

《选择的价值》这本书告诉我们,如果我们能合理分配时间、精力和认知成本,只在必要的事情上进行主动选择,而在更多不太重要的事情上选择“不选择”,那么生活可以变得更美好。遵循那些约定俗成的默认规则,我们就可以节约自主选择的成本,把更多的时间花在自己更关心的事情上。

不选择也是一种选择,对很多人来说,“不选择”往往才是正确的选择,是自由纯粹的一种选择,希望人人都可以有不选择的自由。

恭喜你和“今今乐道”读书会一起读完了你生命中的第 1230 本书,希望今天的内容能给你有益的启发。(拆书人:于浩)

《选择的价值》金句:“不选择”往往才是正确的选择!

我们的惯性思维,是一个惯性规律,在没有分辨及选择的能力时,运用天生的本能,在外在世界影响下,顺势发展成我们自己习惯且熟悉的生活规则。

点击右下方“分享”按钮,把做出精准选择的方法送给需要的朋友,让他更好地做出决策。

相关内容:

《与乔布斯一起领导苹果》|乔布斯为何如此推崇“海盗精神”?

《从核心创新》|勇于挑战传统、把握最新趋势、善用各种资源、了解市场需求。

《创业,生与死》|从日本IT办传奇创业人物的失败中汲取养分?

《改善》|日本的世界级企业数量仅次于美国靠的是什么?

《决策的智慧》|做出正确决策的关键按钮是什么?

《选择的力量》|如何摆脱恐惧,更好的行使选择的权力?

《为什么大猩猩比专家高明》|如何做出理性的选择。

上次推送内容

《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隐喻如何左右人的思维的?

《大生意人》|一代商王如何把一套几千年的把戏玩出新意?

《孙子兵法》3/5|从战争理论中参透用人之道。

《幽暗国度》|印度三部曲01:没有统一的思想和道德标准会怎么样?

《人类的终极命运》|如何处理每天体量庞大的无用信息?

《闪电式扩张》|如何快速干掉对手,实现规模化发展?

史记·卫康叔世家|卫国:秦始皇唯一没有灭掉的诸侯国

《社会性动物》|如何用简单直接的方法看透人性?


本次推送:

《梳毛、八卦及语言的进化》|八卦对语言的进化有何作用?

《算法时代》|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可以被简化成为一个公式吗?

《印度:受伤的文明》|印度三部曲02:凝聚力如何而来?

《如何阅读一本书》|如何真正读懂一本书。

史记·陈杞世家|人生好在适度,误在失度,坏在过度。

《剪刀石头布》|如何运用“超预测者”思维获得先机?

《选择的价值》|如何节省选择成本,把时间花在更重要的事情上?

《文化战略》|如何通过文化创新开拓蓝海市场?

下次推送:

《文字的力量》|生活中没了文字会怎么样?

《用户力》|如何驱动产品设计、网络运营和商业模式?

《理性情绪》|为什么人皆自寻烦恼?

《合作的物种》|人类是合作的物种,具有合作的社会偏好。

《商业模式新生代》|盈利的商业模式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奢侈品战略》|为什么奢侈品能让人如此着迷这?

史记·东越列传|信任是企业管理无形的力量,也是无形的财富.

《孙子兵法》4/5|两把钥匙,破解创业的时间密码。





(语音、文字、图片部分来自今今乐道APP和网络,老农整理)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品卷一族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