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管理与发展智能》|个人成长过程中应该具备的六个能力。
欲胜人必先胜己,胜己者,胜天下。
您收听的内容是我们对知识的提炼与再加工,如果你想全面了解书中内容,可以购买此书原版。与本书相关部分书籍的音频链接在文章的尾部,如有兴趣,敬请点击收听。
核心书摘
《自我管理与发展智能》系统分析了进行自我管理以适应社会环境,获得自我发展的方法。这个方法以发展智能为核心目标,主要指一套六位一体的自我提升系统。它们包括六种基本能力:思维能力、社会学习能力、自我反思和自制能力、社会认知能力、人际关系能力、自我激励及行动能力。
适合谁读
· 大学生
· 企业管理者
· 感到迷茫的人
学什么?如何发展个人智能
快速发展的社会一方面带来了更多机遇,另一方面也使人们面临更大压力。这种机会与挑战并存的局面逼迫着人们为生存而奋力拼搏,也对人类个体的智能提出了更高要求。那么,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人们,实现个体智能的提升和发展呢?
今天的文章中,作者从提升个人智能的视角,以严谨的逻辑细心整合了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和博弈论等学科的经典理论,系统分析了个人成长过程中应该具备的六大能力,能够帮助人们实现个人智能的发展,更好地应对工作和生活中的挑战。
你还会发现
· 美国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是谁;
· 线性思维的缺陷是什么;
· 什么是“博傻理论”。
一、思维能力
如果说一母同胞的双胞胎,成年后却过着截然不同的生活,这个原因有很大可能就是思维的差异。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阿尔伯特·班杜拉说过:思维既是人的失败和悲哀的根源,也是人的成就和成功的根源。
书中为我们总结了四种基本的思维方式,分别是:线性思维、或然性思维、复杂性思维和策略性思维。
1、线性思维方式
线性思维是我们最熟悉的一套思维方式,这是以近代物理学理论为基础的主要思维方式。线性思维是把认识停留在对事物质的抽象而不是本质的抽象,并以这样的抽象为认识出发点的,片面、直线、直观的思维方式。
通俗地讲,就是运用一套严谨的数学理论来描述世界。近代物理经历了从哥白尼、伽利略到牛顿经典力学的建立,这种思维方式也达到了顶峰。这种思维方式的特点是答案清晰明确,有且只有唯一的一个,就象1+1=2一样,整体等于部分之和。
但线性思维是有缺陷的,因为它是一种直线的、单向的、单维的、缺乏变化的思维方式,它忽视了世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很多时候并不能用局部去推测整体。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我们中国人都熟悉的三个和尚的故事: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如果用线性的简单思维方式来理解,两个和尚或三个和尚的组合应该有更多的水喝,但现实结果却恰恰相反。
2、或然性思维方式
这种思维是承认事物的发展具有一定规律的不确定性。而这种规律依靠的是主观经验规律和客观统计规律,后者的核心学科是概率学。关于概率学的重要性,我们在前不久刚刚读过的一本书,万维刚先生的《万万没想到: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中,有比较详细的论证,大家有兴趣可以回过头去找到这本书的音频好好听一听。
或然性思维对我们太重要了,社会越来越复杂,随着认识的深入,人们能追根究底的东西越来越少,我们对于许多问题的理解是一种可能性,而不是肯定的必然性。
换句话说,我们知道过去和现在,但不可能完全知道将来,将来不会完全按照我们的猜测和设想那样出现。我们经常说黑天鹅和灰犀牛事件,这是因为不确定性成为当今世界的基本特征,而正确看待不确定性的方式就是或然性思维方式。
理解了或然性或者说,学会了用概率论的观点来看待世界,可以让我们少犯很多常识性错误,我们的人也会变得更加理性,生活也会少很多纠结,变得更加自如。
3、复杂性思维方式
在今今乐道读书会上一个板块“在正确的方向上进取的七本书中”,我们还读过一本十分烧脑的书,理查·迪威特的《世界观:现代年轻人必懂的科学哲学与哲学史》,书中对于人类科学史和科学哲学的发展脉络有一个非常清晰的疏理,书中讲到,在牛顿力学时代,人类的哲学和思维方式,总体来说是一种简单线性思维,但从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开始,人类的思维就开始进化到了复杂性思维阶段。
在今天,这种复杂性体现在科学研究的三级问题上,也就是关于“极小、极大、极复杂”的问题。极小,体现在分子、原子和基本粒子的研究上;极大,体现在天体宇宙空间的研究上;极复杂,则体现在生物学、经济学和社会学方面的研究。
而从普朗克提出量子理论,到后来由爱因斯坦和尼尔斯·玻尔、沃纳·海森堡、埃尔温·薛定谔等一大批杰出科学家共同推动建立量子力学,彻底颠覆牛顿的经典物理理论,人类的思维又进一步向更多的维度和空间延伸,可以说,复杂性的思维是没有尽头的。
4、策略性思维方式
这种思维是基于他人怎么想然后寻找自己的应对选择的过程,在竞争中,先要了解你的对手会用什么方式来对付你,然后再寻找对策的思维方式,简称“博弈”。“博弈”是一个西方舶来的词,中国人习惯把它叫做“谋略”。
博弈中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叫“博傻”,它通常发生在变化莫测的股票和房产投资中,意思是即使你已经完全清楚某物的价格已经远远超出它的实际价值,但你还会继续购买,因为你预期会在合适的时机遇到一个更大的傻瓜来接手。
以上四种思维方式在现实应用中应该说各有利弊。总体来说,作者认为,或然性思维和策略性思维更有利于我们在社会生活和人际交往中发挥作用,它能让我们更自如地处理各种关系,面对各种不确定性。而线性思维过于简单直接,毕竟现实中没有那么多的非黑即白;同样的,复杂性思维又过于纠结,容易让人成为所谓的“杠精”,陷入更大的焦虑中。
二、社会学习能力
培根曾经说过,知识就是力量,但恐怕培根都没有想到,如今,最广泛的权力转移和财富积累都开始依赖于知识,在今天,谁的学习能力强,学习的速度快,谁就能在日益剧烈的社会竞争中占得先机。
书中,把学习也分为三种类型:认知学习、情感学习和技能学习。
1、认知学习
指的是运用符号化的语言,对现实进行理解,并创造性地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因此,认知表现为对概念、规则以及相关关系的理解,是人类最重要的学习方式。这个水平上的学习,注重的是对相关信息的储存和回忆。
我们小学的时候,老师要求背诵乘法口诀;中学时,还要学习和记忆各种数学、物理、化学公式,这都属于认知层面的学习,用我们在《知识管理》和《潜智》两本书中学习到的观点来看,这种学习实际上学的是显性知识。
2、情感学习
这是指情绪,态度和价值观的学习和成长过程。关于这一点,我们在《情商》和《理性情绪》两本书中已经有过非常详尽的解读,这里就还再赘述了。
3、技能学习
这是作者重点推荐我们的一种学习方法。他认为,目前的高中甚至大学教育已经基本普及,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基础知识或者说认知学习所掌握的显性知识,在日常的应用中并不成为太大的障碍,重要的差别体现在各人运用知识的能力也就是技能上。
在生活中,眼高手低的人非常多,尤其是现在一些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他们很多人都可以归入“书呆子”的行列,因为他们认知学习的水平很高,考试能打高分,但动手能力很差,严重缺乏从知识认知到行为熟练的转化过程。而技能学习的重点就是学习提高从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转化能力。
网络上流行一个段子,说蓝翔技校的校长在对学生训话时说:“咱们蓝翔如果不踏踏实实学本事,那跟清华北大还有什么区别呢?”这虽然有些调侃的意味,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目前中国的高等教育,偏重知识灌输,但对于学生的技能训练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严重不足。
三、自我反思和自制能力
人,作为一种自然生命体,本身就是非理智的。人对物质无限的需求遭到大自然的无情拒绝后才产生了理智,这个观点现在已经被人们广泛地接受,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西方人一直认为自己是天地的主宰,万物的灵长,以理性动物和道德动物自居,直到尼采出现。
尼采在自己的著作《超越善与恶》以及《权力意志论》等书中,把人性的虚荣、俗鄙、伪善和平庸毫不留情地放在日光下暴晒和批判,他们才开始正视自己与自然的关系,也才真正开始有了自我反思的意识。只有承认了人类是非理性的,才能明白要发展智能,核心因素就是建立一种自我反省的自控体系,这一点我们古圣先贤显然要比西方人做得更好一些。
首先在哲学上,我们的老祖宗敬天、不自大,无论是道家还是儒家,都很清楚地认识到自然是人的创造者,人也是自然的参与者,“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化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最好表达。
儒家的代表人物孔子在《论语》中提出了“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见到贤能的人就要努力向他看齐,见到不贤能的人就要以他为反面教材,自我反省别犯相同的错误)的自我道德修养方法;孔子的学生曾子则力行“自省”这一主张,他把自省细化为每天三问,即时时检查自己,反问自己:“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情,是否忠诚?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
儒家的另一位代表人物荀子更是在《劝学篇》中强调,“君子博学而日三省乎己,则智明而行无过矣”,把学习和自省放在了一个人道德养成的首要位置。
以前我们在读《知行合一:王阳明》时讲过,王阳明在带领弟子上山游玩时,对一个老农的田庄产生了贪念,但是他立即醒悟过来并马上静坐反思,然后还对自己的弟子们讲述自己在那个过程中心境的变化,正是因为王阳明一直保持着这种时时自省的状态,所以他才成为了儒家公认的“四圣人”之一。
近代以来,西方人也开始对自省有了更深的理解,并开始在自律上下功夫,在上一季书单里,我们读过凯利·麦格尼格尔的《意志力》和斯科特·派克的《少有人走的路》两本书,这两本书中,对于意志力和自律对人自身成长的重要性都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并提出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方法,非常值得我们找出来,对照今天这本书一起学习。
四、社会认知能力
在个体的成长过程中,必须要对社会有认知能力,才能充分利用环境条件,以达成自身的目的。这其中涉及一个最基本的争议,也是古典社会学说的基础命题:社会与个人的存在,谁先谁后?就像先有鸡还是现有蛋的问题一样,这个问题被学术界争论了几百年还没有定论。但有定论的是:我们所有人都生活在“群体”或组织中,个人的成就必须依赖于组织这个体系。
如果把社会看成一个大组织,那么,这个大组织应该具有三个特征,即:社会分层、社会流动和社会地位不统一。
1、社会分层
社会分层的意思是基于财富、权利、威望、知识等社会资源的不平等分配,把人分为不同的阶层,每一个阶层都是一个社会等级体系,人在这个体系中所处的位置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社会地位。因为个人的大部分生活是以社会等级为基础的,所以识别人的社会地位也就十分重要,确定不同人群的社会地位,就成为划分社会阶层的主要目的。
在过去,阶层的划分有两种最基本的经典理论模式:一是卡尔·马克思依据对生产资料的占有方式来界定阶级;二是马克斯·韦伯提出的,除了经济之外,还要加上权力和声望的理论。而现代社会分层特点是以马克斯·韦伯理论为基础的,以业绩为中心的“获得性阶层”,简单说,就是不看出身,只看你当下拥有什么,这在人类社会的早期是不可想象的。
无论西方还是东方,最初的社会分层都是世袭制的,除非有大的朝代更替,贵族永远是贵族,奴隶永远是奴隶。直到中国的隋代以后,开始建立了文官体系,实行了科举制度,官员的任用和提拔依据能力和业绩,这才让每个人无论出身贵贱,都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改变自己原来的阶层,进入社会的上层,这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大进步,所以才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说法,因为寒门学子也可以通过读书获得世家门阀子弟可以享有的权利和财富。
如今世界各国的高考制度虽然不尽相同,也有不少不太完善的地方,但它仍然不失是一种公平、公正的改变个人社会阶层的有效手段。
2、社会流动
当前,有很多人感叹社会阶层固化,失去了上升的通道,甚至个别人因此而丧失了进取心,作者认为这都是在为自己的不思进取找借口。
书中认为,现在不但不是阶层固化,反而是历史上少有的社会流动剧烈时期,不只中国,世界各国的平民阶层崛起成为社会顶尖精英的数量和比例,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要多,就如中国的马云、马化腾、雷军,美国的乔布斯、扎克伯格、埃隆·马斯克等等,随着技术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们掌握的技能更加多样化,社会对个人兴趣爱好的包容度也更大,社会成员从一种社会阶层向另一种阶层流动将变得更加容易和频繁。
3、社会地位的不统一
一个人在社会中同时要扮演很多角色,形成角色丛林。另外,个体与许多人建立社会关系,按照不同的地位评价标准,就同时具有了多种地位,形成地位丛林。这就好像一位中年男子,他在单位可能是高层领导,管理很多人;而在家里,他却要被妻子和孩子管理,是妻管严;但在自己的同学圈子里,他又可能处于中等地位;而由于孩子的学习成绩不佳,在学校调皮捣蛋,很可能在学校老师的心目中,他又是处于垫底的位置。
只有正确认识自己在社会组织中的阶层和地位,才会有明确的上升目标和与之相应的语言、行为,也才能摆正心态,不纠结、不焦虑。
五、人际关系能力
有一个故事说,某人去买鹦鹉。毛色鲜艳的鹦鹉自然卖高价,但他却看到一只老得掉了牙,毛色暗淡的鹦鹉,卖价却比所有鹦鹉都高。他很不解,就问老板:“为什么一只又老又丑,没有能力的鹦鹉却值全场最高的价格呢?”店主说:“全场的鹦鹉都管这只叫老板。”
这个故事实际上说的是“管理人心”或者说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处理人际关系是一件极其复杂的事情,主要依赖个人的社会经验,这是一种市井智慧,很难从书本上学习到。
人际交往有四项基本特征:
一是社会交换。意思是各取所需,“我给你想要的,你给我想要的”,这是社会交换的基本原则,中国古话说的“投桃报李”就是这个意思,只索取不付出或者只付出不索取,这种单向的社会交换是不能长久的,一切的社会化行为都是以此为核心的。
二是戏剧舞台。人们在社会中的行为特征就是“演戏”,就像莎士比亚在《皆大欢喜》中描述的那样:
整个世界就是一个舞台,
所有男女不过是这舞台上的演员,
他们各有自己的活动场所,
一个人在其一生要扮演很多角色。
美国社会学家欧文·戈夫曼在他的代表作《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中将这种现象称为印象管理。印象管理也叫自我呈现或意象修饰,是指人们运用多种策略,选择适当得体的语言和非语言行为来控制和修饰自己的外在行为,使别人对自己形成良好的印象,以争取别人的理解,促进人际关系顺畅的行为。
例如一位美国中产阶层的家庭妇女,她要举办一个周末家庭PARTY。在客人到来之前,她必须精心准备,包括梳妆打扮、打扫房间、准备食材等等,目的是要给客人留下一个热情好客、富有魅力、称职的主妇的印象。
在宴会上,她温文尔雅,彬彬有礼,热情大方地招呼每一位客人。即使是对一些令人不快的意外情况也都表现出宽容的态度,绝不会表现出对个别客人的不满、厌倦情绪。
然而当宴会结束,客人走光之后,这名主妇可能就会摇身一变,踢掉高跟鞋,懒散地倒在沙发上,指挥丈夫或家人干这干那,抱怨这一天下来,“累死老娘了”,这种现象就充分显示了人际互动中的包装和做戏的成分。
三是两人关系特征。这是人际关系中最基本的单元,除了社会交换因素的影响,两人关系主要表现为相似性、接近性、个人魅力和互惠性等主要特征。生活中的“死党”、情侣、夫妻是这类关系的代表。
四是三人关系特征。三人关系比两人关系要复杂得多,它表现为一种非对称关系,关系成分中理性的因素要远远大于感性的因素。
在三人关系中,当其中的两人出现矛盾时,常常会有第三方充当仲裁或调停者来缓和矛盾,以避免两人关系出现恶化。一般来说,三人关系常常会保持一种微妙的均衡,三人关系中不会完全平等,就像我们所熟知的刘关张“桃园三结义”,还有我们读过的书《三位一体 : 英特尔传奇》中,罗伯特·诺伊斯、戈登·摩尔和安德鲁·格鲁夫三人联手缔造了英特尔的传奇。
公司的“外交家”诺伊斯被视为圣父、“思想家”摩尔被视为圣灵、“行动家”格鲁夫被视为圣子,这个三位一体的组合创下了企业管理中的奇迹,开创了一个价值万亿美元的产业,将一家初创企业打造成为千亿美元量级的巨型公司。他们三人的关系虽然有一个主导但更多是相辅相成,而且三人的能力能够互补,这就是最稳固的“三驾马车”组合。
当然,三人关系也包含三角恋爱以及“防闺蜜”中的不良关系,当三人中有两人关系发生利益冲突时,第三方借机渔翁得利的情况也是不少的,这种复杂的三人关系也显示出人际社会复杂的特征。
六、自我激励及行动能力
拥有了以上五种能力,并不等于就具备了完善的成长闭环,具备相应的行动能力才能真正实现智能的成长。知与行是一个完善人格的两大因素,近代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原名叫陶文浚,他在大学期间,受王阳明心学中“知行合一”观点的影响,改名为“行知”,就是为了时时告诫自己,要身体力体,知行并举。
人的发展不仅在于思想,还在于思想指导下的行动能力。如何才能最大程度地将思想上的认知落实到行动中呢?书中给出的建议是:外在的诱因和内在的驱动力共同作用,在“前拉后推”中形成一种“强执行力”。
内在的本能是促使人们行动的重要原因,它分为生物本能和社会本能。就像饿了要吃饭,渴了要喝水,困了要睡觉,这是生物本能。同时我们的行为还受社会本能,如共情,自尊,友谊和爱等的影响。
这些因素常常会不由自主地影响着我们的行为。比如,咱们中国人普遍讲面子,这实际上就是自卑和自尊心理混合后产生的一种内驱力,很多人为了面子常常会做出许多难以理喻的事情,以前农村结婚,不管是否承担得起,都要摆上它十几桌的流水席;现在很多在大城市打工的“各种漂”,即使再难,也要挤出钱来,在春节回家时广发红包等等,都是这种内驱力在起作用。
有着预期奖励作用的外界刺激就是诱因。对人类行为产生影响的外在诱因主要包括:感官诱因、金钱诱因、兴趣诱因、地位和权力的诱因、自我评价诱因等等。
当你准备设立一个行动目标时,可以试着从以上内在驱动力和外在诱因两方面出发,提前规划一条可以达成目标的路径,在这条路径上,不妨设置一些有着激励作用的小节点,让自己在进取的路上,能够获得及时的正向反馈,而不是永远努力,永远看不到成果,要知道,幸福需要“小辐高频”,与其一次要一个大大的幸福,不如多给自己一些小小的满足。
总结
《自我管理与发展智能》这本书的知识密集度相当大,它是一本作者用来自我反省和激励的发展手册,书中没有提出更多独创性观点,它的价值在于系统疏理了个人成长过程中所应该具备的六大能力,并以相应经典理论的精华进行了支撑性论述。
说它知识密集度大是因为书中的每一种能力都需要一本甚至多本经典书籍的支撑,这需要非常强的知识综合能力和相当庞大的阅读量。
幸运的是,这些书基本上都在我们今今乐道读书会线上APP中播讲过,在我们今天的拆解过程中,我也选取其中特别重要的书,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知识背后的知识”,向大家推荐了十几本,如果有心人能以本书的逻辑框架为基础,结合我们推荐的这十几本书,进行深化阅读,我想,收获应该会更大,那么,我们今天读这本号称“大学生(或进取者)的自我修养”也就物有所值了。
恭喜你和“今今乐道”读书会一起读完了你生命中的第1237本书,希望今天的内容能给你有益的启发。(拆书人:闫燕)
《自我管理与发展智能》金句:欲胜人必先胜己,胜己者,胜天下。
成长除了少年、中年、老年这样的自然成长过程,还包括个人智识和能力的提高这样的抽象成长过程。
点击右下方“分享”按钮,把发展个人智能的方法送给需要的朋友,使他获得精神层面的成长。
相关内容:
《硅谷最受欢迎的情商课》|提高情商的前提是拥有高质量的注意力,这样才能做到人缘好、会办事。
《情商四:决定你人生高度的领导情商》|拥有情商的秘诀在于与他人产生情感共鸣,激发他人的热情和动力。
上次推送内容:
《进化式运营》|产品生命周期的四个阶段以及相对应的运营技巧。
《增长黑客》读书会(五)|什么是啊哈时刻,为什么要创造啊哈时刻。
本次推送: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为什么说大城市是天然的多样化的发动机?
【严选好书】中国古代有“两个半”圣人,今天给你讲“一个半”。
《自我管理与发展智能》|个人成长过程中应该具备的六个能力。
《别让猴子跳回背上》|如何从下属受众抢回自己的时间?
下次推送:
《掩饰》|如何不带偏见地看待同性恋群体?
《慢思考》|如何让大脑保持专注?
【严选好书】关于如何去爱的七件事:我们从此只有死别,不再生离。
《天才团队》|如何才能打造出一去创造力强大的团队?
《增长黑客》读书会(七)|要想实现裂变,必须找到引领团队的方向性指标。
(语音、文字、图片部分来自今今乐道APP和网络,老农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