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运行的逻辑》|四个步骤教会你进行科学研究和决策分析的方法。
历史只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
您收听的内容是我们对知识的提炼与再加工,如果你想全面了解书中内容,可以购买此书原版。与本书相关部分书籍的音频链接在文章的尾部,如有兴趣,敬请点击收听。核心书摘
《经济运行的逻辑》本书作者面对纷繁复杂的市场,始终追求对中国经济的独特理解和统一的逻辑分析体系。在书中,作者对通货膨胀、经济周期、产业周期、资产重估等问题都进行了自成一体的论述,与读者分享他对中国经济过去与未来的理解。
适合谁读
· 股市研究人员
· 经济学研究人员
· 企业领导者
关于作者
高善文,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中国资本市场上最具影响力的宏观经济学家之一。
学什么?如何提高自己的分析研究能力
每一条理论的提出背后都包含着对客观事实的分析,不论是科学研究还是经济形势预测,都需要研究者自身具有一定的分析研究能力。
分析研究能力的提升需要研究人员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不怕辛苦的对事实进行分析,坚持科学的方法,遵循逻辑和证据。
今天的文章说明了好的分析师应该具备的能力,提出了进行科学研究的“四个原则”以及“四个步骤”,学会文中的内容,可以让你的理论更加准确,更具有说服力。
你还会发现
· 什么是“形式逻辑”;
· 如何解释“奥卡姆剃刀原则”;
· 科学研究的步骤都包含什么。
一、好的分析师应该具备哪些特质
虽然现代社会,我们对科学家一般都心怀敬意,但对号称以科学方法研究经济的分析师们,人们却往往褒贬不一。赞同的人尊称他们叫做“金手指”,反对的人则把他们蔑称为“算命先生”和“砖家”,真可谓“冰炭不同炉”。这不得不使我们思考一个问题:怎样才算是一个好的分析师呢?
让我们从一个著名分析师的例子来看一下,一个好的分析师,应当具备的素质。
此人名满天下,却不是现代的人物,他就是三国历史的主角之一:诸葛亮。或许有人会问,诸葛亮怎么能算分析师呢?当然要算。孔明先生未出茅庐,先定三分天下,这还不算出色的分析师吗?事实上,古代的“军师”、“谋士”,都可以归入分析师一类,而他们的主公,则正好对应着“投资人”这一角色。
刘备就是这样一位投资人。《三国演义》有一段,写刘备被东吴击败,白帝城托孤,临终前对诸葛亮说,军师如果看阿斗不成器,就废掉他自己做皇帝吧。很多人看到此处,就为后来诸葛亮没有废掉刘禅而惋惜,心想,要是诸葛亮自己做了皇帝,以他的才能,也许就能统一天下,光复汉室了。
但是,早就有历史学家或者经济学家、社会学家等对这个假设做过论证,结论是,即使诸葛亮做了皇帝,蜀国的命运也未必就好。这不是诸葛亮想不想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能不能的问题。因为,投资者有投资者的要求,分析师也有分析师的长短板,互换角色,往往都做不来。
成功的投资人至少需要三种能力:一是准确地识别和判断,并快速采取行动的能力;二是网罗和聚拢人才的能力;三是敢于接受巨大风险的心理承受能力。刘备长坂坡摔阿斗,为的是网络人才,收买人心。这一摔,不但要干脆果断,说摔就摔,而且不怕把孩子真摔坏了,这些事,从诸葛亮后期的表现看,他却未必能做到。
比如,他不敢采纳魏延出奇兵的建议,这是不敢担风险;诸葛亮也很少起用新人,所用之人基本都是刘备旧部,致使蜀国后期人才凋零,可见他笼络人才的能力也不强;最后,由于一生谨慎,快速行动的能力也值得怀疑。
然而诸葛亮也有他不可替代的优势,那就是成功的分析师需要具备的三个方面的能力:一是能言雄辩的表达能力;二是全面客观的观察能力;三是缜密细致的推断能力。
所以,分析师和投资人是两群非常不同的人,分析师的角色是“分析局面、判断趋势、为人设谋”;投资人的角色是“察言纳谏、采取行动、面对结果”。分析师一般不会对投资人的结果承担最终责任,其实也正是因为风险由投资人承担,分析师才能放开手脚,大有作为。
高水平的分析师当然是能够正确预言趋势的人,然而回到我们现代的经济领域,面对如此强大的不确定性,根本不会有小说中那种算无遗策的智囊,不但没有永远正确的分析,而且一次成功的分析中,也多少会有些运气的成分。
如此说来,分析师真的是算命先生吗?当然不是,科学的方法可以大大提升我们正确分析的概率。没有人能保证永远正确,但能从正误参半进步到大多数时候正确,已经足够了。
下面我们就来具体看看,科学的经济分析方法,都有哪些奥妙。
二、科学研究的“四个原则”
先来看科学研究的四个原则,它们可说是科学研究的内部驱动力。
爱因斯坦曾经讲过,现代科学的诞生是一个偶然。这个偶然来自两种思想的碰撞和融汇。一种思想是形式逻辑。从现代对文明史的回顾来看,只有古希腊提出了非常发达的形式逻辑。而另外一个很重要的精神源头就是实证精神。
所谓的“实证精神”,就是对事实有系统地搜集、测量和记录。只有当形式逻辑和实证精神交融在一起的时候,科学在欧洲才大放光芒。从伽利略到牛顿、达尔文,再麦克斯韦、爱因斯坦,无不是遵循这样的方法,将科学推向更加昌明的地步。
1. 逻辑原则
我们先来说逻辑。任何一个科学理论都必须有逻辑,而逻辑的基础就是源于几千年前的古希腊时期的形式逻辑。形式逻辑最重要的内容,就是所谓四大定律:“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
这四大定律,概念上其实非常简单,但实际生活中我们却往往经常违背它们。比如,某些商业组织经营不善,我们经常看到的做法是:换CEO。然而老板还是同一个人,组织经营的关键却是管理理念和手段,人不能等同与管理,换人并不意味着换管理,这个例子实际上违背的就是“同一律”。
再如,某抗日神剧中出现的对白:“我爷爷九岁时就被日本鬼子杀害了”,九岁时就被杀害,与成为剧中人的爷爷,不可能同时为真,这就违反了“矛盾律”,其实这句话可能是想说“我爷爷在我九岁时就被日本鬼子杀害了”。“排中律”,说的是A或者非A,二者必有一真,不可能都是假的。违反排中律的例子,在生活中最常见的就是“和稀泥”和“模棱两可”。
我们中国人喜欢讲“见仁见智”,但见仁见智并不适用于一切场合。对于价值判断,比如“一朵花美还是不美”,完全可以见仁见智;而对于事实判断,则一般都不适用,比如“一朵花是红色的”,只能说要么是、要么不是,不能既是又不是,不能因为有人说是、有人说不是,最后就变成了见仁见智的事情。
最后,“充足理由律”,简言之,就是一个命题为真,就必有一个足以能推出这个命题的理由,并且这个理由本身就是真的。这个定律有两个关键点,一是理由是真实的,二是理由与结论之间要有逻辑联系。换一个更简单的说法是,这个理由需要符合“有它即可且没它不行”的要求,这方面最典型的错误是混同了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
有一句诗是这样写的:“雄鸡一唱天下白”。这句诗描述了一个观测,有两个现象:第一个现象是公鸡叫,第二个现象是天亮。它还描述了这两个现象之间的联系,就是公鸡叫总是先发生并预言着天要亮了,所以这是一个命题。如果进行统计计算的话,把鸡叫的数据与天亮的数据做相关,也确实能得出相关关系。
然而,现在我们每个人都知道,鸡叫不是天亮的原因。当然我们是从现代天文学的知识知道这一点的,那么如果我们要做一个研究来证明鸡叫不是天亮的原因,该怎么办呢?前一段时间有些地方闹禽流感,为防止传染,大量公鸡都被宰杀了,这就是一个很生动的自然实验,人们会发现,虽然没有公鸡叫了,但是天照样准时地亮起来。
这样一个自然实验清楚地表明鸡叫和天亮之间不可能有因果关系。或许你认为这个例子太过荒诞,根本用不着去证明,但事实上,类似这种荒诞的胡乱联系在我们的生活中大量存在,比如中国两千年封建帝制,很多统治阶层的维护者斥责反抗者时都会说“天无二日,国无二主”,天上有几个太阳和地上有几个君主之间的因果关系就是这样的非法逻辑。还有前几天刚刚曝出的,美国“酸碱体质理论”之父罗伯特·欧阳被美国法庭判处赔偿1.05亿美元,并当庭承认"酸碱体质理论"是个骗局的新闻。
体质的酸碱性本身就已经很荒诞了,吃东西也能影响体质的酸碱性进而影响健康就更是无稽之谈,照他的这个理论,一个人天天喝苏打水,用氢氧化纳溶液泡澡岂不就百病不生,长命百岁了?但就是这样一个明显不靠谱的理论,居然还曾经风靡全世界。所以学点逻辑学真的是太重要了。
2. 实证原则
说完了逻辑,我们来说实证。实证原则是现代科技的重要基础,普遍认为,我们中国的老祖先是不太重视实证的,喜欢“跟着感觉走”是很多古人的通病,所以传承了数千年的中医至今也不太被西方主流医学界承认,因为它缺少对客观现象作出的有系统的测量、观察和记录。
虽然西方历史上更重视实证精神,但即使在欧洲,也是到了伽利略和牛顿的时代,实证精神才开始得到重视,并逐渐成为主流。亚里士多德曾经观察到一个铁球和一片羽毛同时下落,而铁球率先着地,他就此认为,越重的物体,下落越快。
此后,到伽利略的时代,他的结论被推翻了,伽利略采用了实证的方法,证明了物体下落的速度与它的重量无关,两个重量不一的铁球会同时落地,并且还做了那个著名的“比萨斜塔实验”,进而推出了著名的“自由落体定律”。
说完了逻辑原则和实证原则,下面我们来说科学研究的另外两个原则。
3. 可证伪原则
可证伪原则,意思是一个命题如果是科学的,那么它就存在被证伪的可能性。请注意,这并不是说一个命题必须存在既定的错误,而是说它原则上具有被证伪的可能。
宗教成功的秘诀之一就是,它的许诺、命题和预言等,都无法证明是错的。佛教说,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有求必应。你到庙里捐出香火钱,求菩萨保佑把股票炒好。如果没炒好怎么办呢?和尚会告诉你心诚则灵,因为你心不诚,所以不行。一个宗教的命题,本身是无法证伪的。
这既不是说宗教正确,也不是说宗教不正确,而只是说宗教不是科学。相反,现代科学的所有命题在原则上都必须有方法证明它是错的。不见得它已经被证明是错的,但是原则上必须有方法能够证明它是错的。
在它被证明是错的之前,我们先相信它,直到它被证明是错的,然后我们去接纳一些新的命题。就像实证原则中讲到的自由落体定律一样,亚里士多德提出“越重的物体,下落越快”的理论延续了1800多年,才被伽利略证明是错的;哥白尼提出“日心说”之前,“地心说”理论也影响了世界1300多年。
所以,从根本上说,能够不断被证明是错误的才是科学。
4、奥卡姆剃刀原则
奥卡姆剃刀原则的原意是“如无必要,勿增实体”。我们观察100个现象,可以提出10个理论,每一个理论解释10个现象,都很成功,这是第一种做法。第二种做法,提出一个理论,解释这100个现象,对每一个现象的解释都不是那么成功,但是它可以解释所有的现象。
这两种做法,哪一种是正确的呢?按照科学研究所遵循的这个奥卡姆剃刀原则,通常认为第二种方法是正确的。因为它更简单,这是一种信仰。
哥白尼最早认为地球绕着太阳转,并且轨道是圆形的。这个理论非常简单,太阳在中心,所有行星都围绕太阳转,当时人们还不知道太阳系之外的其他星系。在这个理论提出之前,主导性的理论是托勒密的“地心说”。“地心说”对世界的描述要更复杂,特别是在描述其他行星轨道的时候。
哥白尼的“日心说”提出来的时候,在预测上其实并没有托勒密的“地心说”成功,很重要的原因是他假定轨道是圆形的,但是本来轨道是椭圆的,因此预测与经验观察的误差是比较大的,而托勒密的预测同经验观察的结合程度要紧密得多。
但是欧洲科学界一流的学者私下里都认为哥白尼是对的,这不是因为它跟经验证据吻合得好,而是因为它简单。从过去几百年的科学史来看,实际情况也是这样,简单优美的理论往往战胜复杂的理论。
三、科学研究的“四个步骤”
下面我们再来具体说说如何秉承逻辑和实证精神,坚持可证伪和简单原则来进行科学研究,也就是我们说的“四个步骤”:“观察”、“假设”、“预测”和“检验”。它们可以说是科学研究前进的四个轮子。
1. 观察
首先是观察。观察是什么呢?观察就是经验,我们的知识来源于我们的经验。通过观察,认识到普遍经验和特殊经验,我们才能提出问题。瓦特的水壶,牛顿的苹果,爱迪生的镜子,尽管我们后来知道这些故事有的可能不是真实的,但科学研究来源于经验事实却是不错的。
我们举个例子来说。有点生物学知识的人会知道,蚂蚁是没有视觉的。因此呢,它们回家不能靠眼睛看路,当然也不能靠导盲杖之类的,它们一般靠嗅觉,在它们离开巢穴的时候,沿途留下很多气味。这样,等到蚂蚁要回家的时候就会循着气味返回。要证明这一点很容易,只需要在蚂蚁经过的沿途放几个樟脑球,樟脑球强烈的刺激味道会干扰蚂蚁的嗅觉,蚂蚁就会迷路。
但是,科学家发现,非洲沙漠里有一种蚂蚁,樟脑球放在路上,对它们无效,它们依然可以找到回家的路。这说明,这种蚂蚁实际上不是依靠气味来识别路途的。那它们究竟靠什么认路呢?在很长的时间里,大家对这种蚂蚁如何找回自己的巢穴非常感兴趣。
这就是观察和提出问题。然而,光是提问并没有太大作用,提出问题后,我们就要解决它。
2. 假设
这就涉及第二步,提出假设。假设是一种关于我们不甚明了的现象的理论解释,这种理论解释还没有得到验证,但它从理论上应该是符合逻辑的,并且可以用实证的方法去证明。比如我们可以假设这种非洲蚂蚁是靠听觉来认路的,虽然这个假设很快就被证明是错的。然而,尽管如此,它仍然可以称为一种科学研究的假设。但假如我们假设这种蚂蚁是受到上帝的指引来认路的,这就不能算是科学研究的假设了,因为它无法证明。
当时,针对这个蚂蚁回家的问题,出现了很多竞争性的假设。其中一种理论认为,在这种蚂蚁体内有一种计步器。当蚂蚁离开自己巢穴的时候,它的计步器就开始工作,统计蚂蚁的步数。当蚂蚁找回家的时候,计步器可以反向工作。当计步器清零,蚂蚁就知道已经到家了。研究者把这种理论假设称为“计步器假设”。
3. 预测
那么,这个“计步器假设”对不对呢?这就需要科学证明,然而,很多年来,科学家们都无法证明蚂蚁体内到底有没有这种计步器,因为他们找不到证明的方法。也许有人会说,把蚂蚁解剖一下,然后用显微镜来看,用生物学的方法来寻找计步器在哪里。
其实,稍微简单地想想就可以知道,这种办法在操作上是非常困难的,是几乎不太可能成功的,而且计步器不见得能跟具体的生物器官对应起来。比如我们人的大脑分为思考脑、反射脑和存储脑,分别执行不同的功能,然而,每种功能几乎都是大脑各个部位协同工作的结果,你并不能分清楚哪个地方对应着哪个功能。对于一只蚂蚁来说,计步器也完全可能,甚至就是很可能只是一个抽象的功能。
那么,是否这种理论就只能停留在假说上呢?科学研究的魅力,往往就在于采取一些巧妙的方法来验证理论,人的智慧也正在于此。
多年以后,有人证明了这一命题。证明之前,他提出了一个预测,这个预测包含着一个可以用实践去验证的方法,这个方法如果能够被实验验证,就可以证明假说正确还是错误。
这个方法其实非常简单,说出来可能让人有恍然大悟的感觉。办法就是把这些蚂蚁捉来,分成两组。把第一组蚂蚁的腿截断一半,把第二组蚂蚁的腿像踩高跷一样延长一倍。这些都是在蚂蚁离开家以后非常快速地完成的。
以下就是一个逻辑推演的过程:如果计步器假设是正确的,从这个假设出发得到的预测是,腿被截掉一半的蚂蚁在往回走的路上,在路途一半的时候就会开始表现出找家的行为,主要表现就是开始团团转。
这个很好理解,因为短腿的蚂蚁走完全部的步数,其实只走了全部路程的一半,但它们以为自己到家了;而腿被延长的蚂蚁呢?走完一半的步数后,一定会跨过自己的巢穴,继续向前走,然后才表现出找家的行为,因为这时候它才以为自己到家了。
预测可以说是“四步走”中关键的关键。由一个理论假说推导出来的预测必须是明确的、可以观察的和排他性的。显然,蚂蚁腿的长度被控制以后,其找家行为的变化是明确的和可以观察的。也就是说,“团团转”就意味着蚂蚁以为自己已经到了家,而且我们确实可以观察到蚂蚁的“团团转”。
换言之,如果“团团转”也可能意味着蚂蚁是想停下来喝杯茶,那么这个预测就不能成立了。同时,这一预测只有计步器理论可以做出,其他理论是无法做出的。在此意义上,这一预测是排他性的。这也很好理解,如果这个预测能够被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理论推导出来,那么即使它被证明,我们也不知道这种证实代表哪种理论是正确的。
4. 检验
研究的第四步就是系统性地搜集经验、事实和证据,并把这些经验、事实和证据同理论的预测相对照,也就是检验的过程。在科学研究里,这种检验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靠实验来完成的。其实我们只需要依照上面的方法进行实际操作就好了。由于我们已经知道了,不去控制蚂蚁的腿的长度,也就是原生态的蚂蚁可以顺利回家,所以也不需要再增加一个对照组的蚂蚁。
经过我们的实验,上面的预测被证明了。因此计步器假设不再是假设,而成为了一个科学事实。
总结一下,我们所说的“观察”“假设”“预测”和“检验”四个步骤,实际上就是一个发现问题,提出猜想,形成假说和实践检验的过程,这里面始终包含着逻辑和实证两个原则,同时,这一结论在原则上存在证伪的可能,并且简单明了。
总结
以上就是我们为您介绍的《经济运行的逻辑》这本书的主要内容。以本书提示的4×4方法,也就是用逻辑原则、实证原则,可证伪原则和奥卡姆剃刀原则为准绳,按照观察、假设、预测和检验四个步骤,就有可能对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经济走势做出正确的预测,从而走出迷茫,认清方向,先人一步,迈向成功。
恭喜你和“今今乐道”读书会一起读完了你生命中的第1210本书,希望今天的内容能给你有益的启发。(拆书人:王羽)
《经济运行的逻辑》金句:历史只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
掌握科学分析的原则,实行科学分析的步骤,以客观事实为依据,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做好每一次预测。
点击“右下方”分享按钮,将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送给需要的朋友,帮助他提高研究能力,做出精准预测。
相关内容:
上次推送内容:
本次推送:
【经典小说】《一个人的朝圣》|如何勇敢的去爱与被爱?
【严选好书】《出身》揭露薇娅的“真相”:普通人这一辈子,有3个拐点。
《经济运行的逻辑》|四个步骤教会你进行科学研究和决策分析的方法。
【中美时刻】世界外交史上的荒诞一页,美国要求关闭中国领馆。
《医生该如何思考》|精准决策来自海量实践。
《区块链:价值互联网的基石》|万物互联——快速了解区块链的原理、功能和应用。
下次推送:
《魔丸的诞生》|避孕药到底有什么魔力?
【严选好书】我的子宫不使用,关你什么事?
洪兰:给孩子的礼物(二)|负面情绪对孩子大脑伤害大。
【严选好书】人最怕的,就是比较。
《公益向右,商业向左》|如何实现商业和慈善的有机结合?
《业绩梯队》|如何才能让企业各层领导各司其职?
(语音、文字、图片部分来自今今乐道APP和网络,老农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