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巴赫平均律最后一首(BWV983)前奏曲的音乐美

2017-01-24 钟伟卿 西方音乐评论

B小调,BWV893,前奏曲:协奏曲形式的二声部创意曲。赋格曲:三声部,明朗,富于谐谑的对应与交织。



巴赫平均律BWV893前奏曲的音乐美

巴赫一直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作曲家,尤其对钢琴和十二平均律的贡献,《平均律钢琴曲集》是巴赫留下的重要遗产之一。作为一部具有德意志精神的作品,《平均律钢琴曲集》体现出了严谨的德国式思维同时有具有不可估量的艺术价值。而BWV893是《平均律钢琴曲集》下册中的最后一首。



一、BWV893的创作时期

巴赫的创作时期有一个重要的阶段,即莱比锡时期。这个时期是巴赫在莱比锡度过的,也是巴赫创作的晚期,这个时期巴赫主要完成了平均律第二部和一些声乐、宗教作品。该时期是巴赫最辉煌的时期,他的创作技法精益求精,思想也更加具有哲思性。BWV893是巴赫“平均律”下册的最后一首,是巴赫莱比锡时期完成的。该时期的巴赫已经步入老年,他心态平和,投身于宗教。巴赫是一个虔诚的宗教徒,他的音乐大多为表达对主的崇拜,表现主所创造的世界的和谐,表达的不是情感而是信仰。他认为世间万物都是上帝创造的,都在上帝的光辉沐浴之下,音乐所要歌颂的是这种上帝创造的和谐,和谐之中对那种上帝之光的仰望。在巴赫看来,音乐是他通向天国,与上帝对话的云梯。音乐本身就是天堂的奇迹。音乐方式,是通过隐蔽的理性的方式使人感觉上帝的存在。 


二、调性和声概况 

该曲是b小调,中间由于模进造成一些离调至e-a-d-g-#f调,但是都是由四度向上的关系进行的。由于整曲都是由小调组成的,有一种纯粹的小哀伤之感。这种四度向上的关系一直持续着,体现一种严谨的逻辑,在理智中掩藏着一点点小情感。 


三、主题结构分析 

1、主题呈现美感的方式 

全曲右手的主题旋律构成最基本的织体形态。这个主题呈现旋律锯齿形,弹奏的时候往往四个音为一组,有一种摇曳感,展示一张一弛的听觉效果。在后曲中这个主题时而左手弹奏,并且有相应的转调。 

主题原调在左手重现,主题移高三度在右手体现,主题移高三度在左手显现。这种形式贯穿全曲,有一种左右对称之美。 

主题的句读大多是划到跨小节的第一个音,即乐句开始音并不是重拍音,这使得音乐更加有动感,尤其后面大量运用了切分节奏,这十分符合巴洛克时期艺术风格追求动感的效果。 


2、结构及结构美分析 

巴赫音乐中除那些直接为宗教仪式而创作的管风琴曲、弥撒曲之外,器乐曲往往通过节奏的对比与变化来表现复杂的均衡关系。通过这种均衡关系作复调处理,对位、变化,达到一种极丰富的循环。该曲一直在重现主题,穿插一些主题材料的紧缩,这种曲式结构可以看作是一种“循环曲式”,但在这个过程中,巴赫巧妙地以“对位变奏”使乐曲充满变化与情趣。

在这种循环曲式中不失大框架的对称美的效果,十分符合巴洛克时期的视觉审美观。巴洛克时期音乐以复调音乐为主,前奏曲在该时期算是主调色彩明显的,但相比起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还是有一种延绵之感。 

巴赫在该曲结尾加入了扩展终止,有一种意犹未尽之感,也是对前曲稍长的一种更加稳定的解决方式。 


四、情感的体现及方式 

这首前奏曲带有一些伤感,巴赫在莱比锡的时光已经步入老年,难免对世上之事有些回忆和忧伤,这个时期巴赫喜爱运用小调写作,最有名的是《b小调弥撒曲》。小调赋予了这些音乐,包括该曲忧伤之感。加上大量运用切分节奏造成一些摇曳感,让人联想到一些舞蹈中摇曳的伤感。在该曲结束的扩展终止运用了模拟乐队音响效果的手法。 

乐曲中蕴含了丰富的和声变化,延长音和几次属到主的解决,巴赫在这首前奏曲中运用这样的结尾显然是把该曲看成一篇较长的音乐,希望从中得到一些乐队的音响效果。而且巴赫对乐器的喜好偏向击弦式古钢琴,因为它特殊的构造可以允许手指停留在键盘上左右移动一会儿模仿弦乐的揉弦效果。在倒数第三小节两个浓厚的“跳音和弦”,音量达到ff,足以有一种预示古典主义时期的戏剧感。 

  

五、演奏处理不同带来的美感差异 

对于该时期的作品在演奏界有许多争议,最大的争议来自连奏与非连奏之分,因为17世纪是古钢琴称霸的时期,就算作曲家意图让演奏家连奏,古钢琴也无法满足这种音响追求。 

巴赫的乐谱版本可以找到的有多种,音响版本就更多了。有一部分乐谱除了同音连线和极少数为了表达一定语义的小连线外,没有其他的连线。还有一部分乐谱是有大连线的,意图表达句读。至于音响的版本就更多了,由拨弦古钢琴弹奏的版本和钢琴弹奏的版本都存在演奏家奏法连与非连的问题,至于在拨弦古钢琴上弹奏,无论是连与非连出来的音效都是非连的,但是在钢琴上就有很明显的区别。 

在速度相同的情况下,连奏的音时值比非连奏的音的时值要长,用断奏弹法使得时值短的音有一种轻快果断之感,加上古钢琴的音色会比钢琴的音色略少几分忧伤。用连奏的弹法在古钢琴上弹奏会让这种断续的乐器多几分歌唱性。用断奏的方式在钢琴上弹奏,是用钢琴模拟古钢琴还原该时期音乐风格,用连奏的方式在钢琴上弹奏是充分利用钢琴的特长赋予音乐歌唱性,这具体要看演奏者需要什么样的效果。 

  

结语 

巴赫的这首平均律BWV893曲式结构上呈现了一种对称美,符合当时的视觉审美特点,内部主题进展结构上不仅有左右对称,还有上下对称的美,这点可以体现德意志精神的严谨的逻辑。这种逻辑的严谨还体现在该曲的对位上。严谨的创作才能带来天衣无缝的音乐效果,听巴赫这首前奏曲时,会被和谐的、似乎是给上帝诉说的声音打动。 

巴赫在那个时期已经算得上是一位前卫的作曲家,他大量运用七和弦,但是都给予完美的解决,让人在听他的音乐时会被音乐牢牢抓住,最后给予人们极大的舒适感。他在该曲的结构上也有一些创新,用了好几次扩展终止,终止的戏剧性交响性音效足以让听众的耳朵感到极大的满足。 

在这样一个喧嚣的时代,音乐的创作也融入了许多噪音和不和谐音。巴赫的音乐在此时此刻更加显现光辉,他的伟大不仅在于他的音乐是写给全人类的声音,也在于他的音乐似乎总比其他的音乐更贴近人心灵的呼唤与发声。有人质疑勋伯格,有人反对瓦格纳,但是没有人过多地议论巴赫,他的音乐似乎怎样解读都有道理,怎样欣赏都赏心悦耳,他也成为音乐史上谜一样的人物,使后人难以超越。 

钟伟卿,原载《艺术教育》,2013年;往期巴赫:1、史怀哲眼中的巴赫丨巴赫的音乐被人演奏的太快;2、史怀哲《巴赫论》丨研究巴赫越多就理解越少丨 德文版序言;3、富特文格勒论巴赫与贝多芬丨巴赫的理智与柔情丨BWV846丨BWV847;4、大提琴家王健谈巴赫丨拿我和马友友比是鼓励我丨王健父亲最钟爱的曲子丨在现代社会中,除非你有敏感的天性,否则听不到巴赫的内心世界;5、管风琴大师史怀哲《巴赫论》丨巴赫艺术的根基丨第一章;6、朱晓梅谈巴赫与中国思想以及古尔德;7、史怀哲的《巴赫论》丨不读这本书,无法成功演绎巴赫;7、论巴赫音乐的精髓丨作曲家叶小纲说:“巴赫的音乐激发了人们的无数想象与叛逆精神,让人感到生命的有限,又体会到了心灵宏大的无边无际;8、为何单簧管要听莫扎特,双簧管要听巴赫?9、321巴赫生日快乐丨著名音乐家聊巴赫丨圣诞清唱剧丨哥德堡变奏;10、去了抑或没去上海听巴赫《马太受难曲》的我们,看看别人怎么说《马太》及其信仰吧!11、学理工的我,恨不得一切都用公式说清楚;走近巴赫时,这种信念突然坍塌了…… 12、圣乐与灵性丨聆听巴赫音乐所不可缺少的宗教知识背景;13、巴赫诠释与演奏指南丨浅析巴赫复调作品的旋律形态及触键方式;14、卡萨尔斯丨巴赫组曲中的每一段舞曲,都有生动而鲜明的特点;15、盛原谈朱晓玫丨“谁弹巴赫,谁就是我的哥们儿。” 16、史怀哲与巴赫丨音乐中的诗人和画家丨演绎巴赫的恰当人数;17、弹好巴赫的七个步骤丨如何才能高质量完成一首巴赫作品?18、如何演奏巴赫平均律第21首BWV866丨要学会从巴赫本身出发,准确表达作品内在情感;19、席夫谈巴赫丨我很少选择偏激的速度丨斯坦威钢琴很危险丨喜欢背谱是因为谱子和谱架在演奏者与乐器之间立起一堵墙,把谱架放倒我才能呼吸;20、朱晓玫首次回国巡演访谈丨什么是演奏最好的境界?为何练巴赫很容易取暖?21、演奏巴赫复调钢琴作品的八点要求丨弹好巴赫关键是掌握好其作品风格;22、你也是从这两首小步舞曲开始听巴赫吗?不过它们的作者并非巴赫!23、如何演奏巴赫《英国组曲》?24、聆听“小提琴圣经”丨巴赫的《g小调无伴奏小提琴第一奏鸣曲》(BWV1001)诠释;25、如何体现巴赫演奏的“中庸”风格丨聆听《意大利协奏曲》(BWV971);26、演奏巴赫无伴奏小提琴组曲(BWV1004)中的《吉格舞曲》与《恰空舞曲》有感;27、巴赫《哥德堡变奏曲》浅谈丨这部作品如同一匹战马,人人都想驾驭!28、周海宏丨我为什么不喜欢朱晓玫弹的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29、陆倍文丨周海宏没有听到朱晓玫,只听到了不符合自己想象的“哥德堡”;30、喻宇丨听周海宏、陆倍文谈朱晓玫之后谈朱晓玫;31、如何弹好巴赫《创意曲集》丨“每首都有不同的情绪风格和技术要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