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以拉威尔《茨冈狂想曲》为例谈小提琴演奏丨这部作品囊括了小提琴所有经典演奏技巧!

2017-02-27 丛鸣名 西方音乐评论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x0339iyn04j&width=500&height=375&auto=0穆特演奏拉威尔《茨冈狂想曲》


《茨冈狂想曲》(Tzigane)是拉威尔第三期的创作,发挥了印象派的风格,一心想表现自己本来的个性,略有倾向于古典派之势。此曲于1942年完成,并于1942年4月在伦敦的拉威尔音乐节初演,它始终保持了简洁的样式,明白地呈现给人们拉威尔第三期作品的样相。此曲吸取了匈牙利的民俗舞曲(Czardas)的风格,由慢拍的拉散(Lassan)及快板的富力斯卡(Friska)的两部分构成。曲中有许多小提琴高难度技巧的演奏,成为一首很热闹的独奏曲,在结构及演奏技巧的变化上造成了非常优异的效果,是拉威尔的代表作之一。




小提琴演奏要“进得去”“出得来”

——以《茨冈狂想曲》为例

这里的小提琴“演奏”不单单指“上台”表演这一局部性的行为,而是贯穿了演奏者从接触乐谱到最终上台演奏这一整体性的过程;而“演奏心态”,主要指演奏者如何看待、理解、把握演奏这个整体性的过程。一般来说,演奏是一个理性指导下的感性再创作过程。换一个角度,我们可以说,演奏体现为一种要求,演奏者要能够“进得去”“出得来”。其中,“进得去”偏重于“感性”的激发。而“出得来”则趋向于“理性”的支撑,它是指对作品的“本次创作”作全方位、多角度的学习、掌握和了解,既包括对谱面表面信息(如谱面上所有的音符、标记、符号、术语等)的熟悉掌握,又包括对谱面所蕴含的深层信息的理解,以及与该作品相关信息的认知。 



一个人要搞好演奏,首先应该具备一种素养――拥有一颗热爱作品的心,愿意暂时避免个人因素(文化背景、情感爱好等)的干扰,真正融入音乐作品的世界,去真诚地体会和感受作曲家所要传达的情感、意境和氛围,与作品“同呼吸,共命运”,并用激情与灵感去诠释和演绎自己心中的音乐,从而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极大的快乐和满足。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z0317kvn6dm&width=500&height=375&auto=0宁峰《茨冈狂想曲》



以法国伟大的作曲家拉威尔的小提琴独奏作品《茨冈狂想曲》为例。这是一首效果极佳的经典的音乐会狂想曲,对于这样一首风格鲜明独特而又极富炫技色彩的作品,要想在台上展现出其风格与神韵来,演奏者在拿过这首作品之后,首先就是认真仔细地研究谱面信息。比如,要搞清楚作品的调性、旋律、节奏、速度、力度等基本信息,以及各种表情符号和表现记号。

这首作品的调性转换非常频繁,它经历了如下的过程:b小调―― C大调―― d小调―― D大调―― d小调。理清了调性的变换,在接下来的练习和演奏中,就会避免升降记号的混淆和错乱。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w0120m9l54k&width=500&height=375&auto=0五岛龙演奏《茨冈狂想曲》


关于该作品的旋律,演奏者应该首先用视唱的方法去熟悉它,在这种反复的哼唱过程中,初步体会吉普赛音乐的风格与魅力,以及来自爵士乐中布鲁斯音乐的新奇情调和冲击力。节奏是音乐中最具活力的因素,乐曲开始处的节奏型正是最具吉普赛音乐特点的节奏型,它是吉普赛民族热情奔放性格的集中体现,乐曲后半部分连续不断的十六分音符节奏与吉普赛人民狂欢舞蹈的场景相吻合。对于这些节奏与风格的了解有助于把握作品的整体风格。该作品的速度更需要演奏者仔细研究。


拉威尔为整首作品的各段落都注明了速度标记,这些标记是演奏者确定作品基本速度的依据,如果标记不准确,那么整首作品的风格与情感表达就会被歪曲。谱面上的力度标记,对于演奏者来说,它们的价值总是相对的,因为加强或减弱的前提是必须有一个与之相对的力度等级作为起点,这样加强或减弱才有实际意义。从总体上看,这种相对价值表现在两个方面:

  • 一是一件独奏乐器在演奏一首作品时,作品中的各种力度标记概念是相对的;

  • 二是一件乐器与另一件或者多件乐器同时演奏时,这件乐器的力度与其他乐器力度之间的对比也是相对的。 

其次,要深入挖掘作品的内涵。要求演奏者全面掌握与作品有关的资料,如作曲家所处的时代背景、创作风格及其风格演变、作品的创作背景、作曲家民族音乐的风格与特点,等等。只有把握了这些知识,演奏者才能够准确地体会和感受作曲家的创作意图。 



仍以演奏《茨冈狂想曲》为例。这首作品完成于1924年,是拉威尔根据自己在维也纳和布达佩斯旅行中的印象,以匈牙利茨冈民族的音乐为素材而写成的唯一一首小提琴独奏作品(起初是为小提琴和钢琴而作,后来又将它配器成小提琴与管弦乐队的协奏曲)。整首作品既发挥了印象主义张扬个性的风格,又保持了古典主义的简洁明快传统。作为替匈牙利女小提琴家达兰妮(世界著名小提琴家约阿希姆的外孙女)量身打造的一首小提琴炫技性作品,在演奏技术方面,它几乎囊括了小提琴所有的经典演奏技巧,让人眼花缭乱,美不胜收。达兰妮在拿到作品两三天后,于1024年3月26日在伦敦首演就取得了巨大成功。 



整首作品,拉威尔选用了匈牙利吉普赛人民的民俗生活为背景。

  • 乐曲的引子部分,清晰地把人们引入了吉普赛人民丰富多彩的民间生活画卷。吉普赛人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独具特色,大篷车几乎成为他们流浪生活的物象标签;此外,他们的服饰风格自由多变,饮食爱好丰富,谋生手段新奇。

  • 乐曲的第二部分进入豪放抒情的“拉撒”乐段,人们开始追忆往事,往事中的种种心酸与悲痛让人们联想到整个民族的不幸,此段表达了吉普赛人民对民族不幸的哀痛与控诉。

  • 乐曲第三部分是热情欢快的富力斯卡乐段。此段人们抛下生活的所有苦难与不幸,进入民间节日欢欣起舞的场景之中,而且气氛越来越高涨,甚至达到沸腾的程度。此时,吉普赛民族性格的另一面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那就是豪放、乐观、热情。 


在接下来的练习阶段,演奏者对于作品中的各个技术难关和要点要扎实练习,逐一突破,切勿因心急而牺牲质量。 

有了上述工作的积累和支撑,再去对作品进行“二度创作”,才会有“思如泉涌”的资本和底气,才会有身心合一的演奏状态,才会在“进得去”“出得来”的境界中体会音乐的灵魂与真谛。 

*本文作者丛鸣名,原载《中国教师》,2009年第六期;往期拉威尔内容延伸:1、拉威尔《夜之幽灵》的音乐风格丨“德彪西着眼于描写看到某一物件后的感受,而拉威尔描写物件本身。” 2、音乐译文丨拉威尔丨论现代音乐丨“真正的艺术作品是不可能靠分析鉴定的。我们要感受它的存在和感染力,理解它的其他方法是不存在的……” 3、拉威尔创作成熟的代表丨钢琴作品《小奏鸣曲》研析;4、李云迪与小泽征尔谈普罗科菲耶夫与拉威尔丨他是我事业上的重要导师丨“亲眼见到小泽时,我突然觉得轻松了,因为他看起来比我还年轻!”

往期小提琴主题延伸:1、浅谈小提琴大师的演奏风格丨克莱斯勒丨埃尔曼丨海菲茨丨从他们的身上,我们看到了音乐的无限内涵;2、从神童到先知丨纪念小提琴大师胡贝尔曼丨“听过胡贝尔曼之后,我开始相信《圣经》中的奇迹了。” 3、从李传韵的肚痛坚持演出视频想到肋骨断了的傅聪丨“只要你对小提琴充满爱,用真情呵护它,琴得到了充分的情感滋润,它必然会给你回报!” 4、帕尔曼的老师迪蕾论小提琴教学丨“当我走出她的课堂时,我觉得拉好提琴真的是可能的”丨谭抒真校对;5、弦乐必读丨郑延益丨400年小提琴演奏史(上)丨12分钟穿越小提琴音乐400年丨制琴师斯特拉迪瓦里丨提琴家科莱里丨维奥蒂丨帕格尼尼;6、弦乐必读丨郑延益丨400年小提琴演奏史(下)丨小提琴学派丨维厄唐丨伊萨依丨斯波尔丨约阿希姆丨萨拉萨蒂丨奥尔丨弗莱什丨胡贝尔曼;7、小提琴家穆特的莫扎特情怀丨“莫扎特的音乐就像是你心灵中的X射线,可以直接反映出你的内心世界。”丨穆特的两篇关于莫扎特奏鸣曲的访谈;8、小提琴家哈西德丨他被自己的琴声逼疯?早熟的天才是危险的?二百年一出的奇才丨只留下八首录音丨如果他……现代小提琴的历史就不会是……9、阅读《林耀基小提琴教学法精要》心得丨“光有顶礼膜拜的心情,而无高屋建瓴的气概,被曲子压得透不过气来,是设计不好的。” 10、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分析与演奏丨有人比喻贝多芬的小提琴协奏曲是男性,门德尔松的是女性,那勃拉姆斯的就是男性中的男性;11、帕格尼尼小提琴音乐的风格特征丨他异于常人的两个优点:一个是天马行空的幻想,一个是技术手段的灵活运用与创新;12、纪念奥伊斯特拉赫丨“他的演奏气质有一种悲剧力量,将俄罗斯民族的独特心灵感受传达了出来。” 13、论浪漫主义小提琴协奏曲的艺术风格丨19世纪的小提琴协奏曲创作空前高涨,感人肺腑的旋律加上炫技性,成为音乐会中最受欢迎的形式之一;14、聆听“协奏曲中的夏娃”丨浅谈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15、拉罗小提琴协奏曲《西班牙交响曲》简析;16、柴可夫斯基和他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丨郑石生讲解视频;17、演奏巴赫无伴奏小提琴组曲(BWV1004)中的《吉格舞曲》与《恰空舞曲》有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