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冬之旅》为例,谈舒伯特艺术歌曲中钢琴织体的表现功能
谈舒伯特艺术歌曲中钢琴织体的表现功能
——以声乐套曲《冬之旅》中几首歌曲为例
人们常给舒伯特冠以“歌曲之王”的美誉,甚至认为这已足以概括这位与贝多芬同时代杰出的维也纳艺术家,其实则不然。从舒伯特的作品中更加体现出其敏锐的器乐性思维。如,他的9部交响乐、22首钢琴奏鸣曲、大量钢琴小曲与室内乐等。诚然,作曲家要想成就伟大的交响乐作品单单只凭脍炙人口的旋律是远远不够的。丰富的曲式结构布局;主题之间的变化和统一;主题发展手段;和声与管弦乐配器手法等,都是衡量的标尺,尤其是作品展衍时一气呵成的音乐气息。无可非议,在这点上,舒伯特展现出全面而超凡的音乐素养。他更称得上是一位出类拔萃的器乐作曲家。诚然,对于一个极富天分而又不乏器乐创造经验的作曲家来说,即使在他的声乐创作中,上述那些创造经验和审美观念,岂能不在一定的程度上有所表现,也就是说,在他的声乐创作中必定展现出某种明显的器乐性思维。更何况,舒伯特的艺术歌曲本身就是声乐和器乐(钢琴部分)的艺术整合体。在他的作品中,钢琴的地位绝不是仅仅停留在所谓的伴奏层面,而是成为与声乐声部具有同等地位的直接参与表现的积极因素。本文原载《音乐天地》,2012年。
舒伯特艺术歌曲中钢琴织体所承担的表现职能大致有下面几种:
一、抒情性
焦虑、急噪与激动是《回顾》(Puckblick)这首伤感诗篇的主题,漫无目的流浪汉揣着内心的那份无奈与麻木,在冷酷的冰雪中,疾驰地向前迈步,生怕路旁的石块会将他绊倒,即使是屋檐上的乌鸦,也来袭击他,好像是故意惹他烦恼。同时,乐曲还展示出另外一种与之相对应的情绪,那就是流浪汉所怀念与期盼再度重逢的那段率真、自然、甜蜜的过去。诚然,要表现这样一些复杂的情况,单靠诗歌本身是难以胜任的。而舒伯特在此却利用音响手段通过直接作用于人们感官的音响表象诱发人们想象与联想,从而将诗歌意境中的视觉感知与音响整体的听觉感知整合起来,由音响体验出发,最后转化为情感体验,进而达到多侧面、多层次地感受与理解其中的内在意蕴。从音响感知中,我们会注意到乐曲进行中的纵向的立体结构,两种情绪之所以构成这么深刻的对照,源于它们所采用的织体的各异。例:
先分析第一种感受,音响能把流浪汉的内心的情形贴切的地表达出来。从谱例中可看到,乐曲的旋律建立于阴郁和声小调上,横向的乐音组织以级进上行或和弦分解为主,呈现出一个上扬的趋势。更重要的是钢琴织体所展示出的较为丰富的表现力。在此,钢琴部分由两层织体构成,底部有一条与旋律形成下方三度错位1/4拍的线条,紧紧尾随着声乐旋律。这样,钢琴织体便呈现出十六分音符急促、紧凑的律动感。这有别于声乐声部中较为松疏的节奏。同时,在织体的内部,始终有持续低音主一属的和声进行的贯穿。加之力度上由弱到强的气氛烘托,钢琴织体所形成的音响本身已足以让人产生丰富的生活联想。短距离的错位仿似哈农般穷追不舍,随着乐思的展衍,音响的强度、力度之间也在不断地变换之中,这便营造出一种让人毛躁不安、捉摸不定的音响氛围,从而将流浪汉内心那种处于戏剧性变化的情态暗示出来。歌者在演唱时需紧扣这种情绪,才能将音乐正确诠释出来。
二、造型性
在音乐中显现造型,这一特征在《邮车》(Die Post)的第1-4小节以及第9-10小节等处都可以找寻到确切的展现。
明显地,在该部分中,可以让人从音乐中感受到它仿似车轮的转动,首先是持续的主和弦反向的分解音,它犹如机器运转那般规律而又毫不松懈,仿佛是作曲家试图将听者带入一个夹杂着兴奋与焦虑的景况之前的铺垫。紧接着,模仿邮车车轮滚动的带附点的节奏型叠加进来。此刻,你也许不容易确认这便是造型音响,那是因为此时只是出现该造型音响的节奏型而已。以此同时,乐曲还出现了仿似号角声的造型音响。它是在邮车典型音型的基础上突显出来的,所不同的是,它以一种均衡、湍急的速度以及力度上的强处理,体现出号角的铿锵有力与激动人心的氛围。从旋律方面看,它依然是主和弦的分解形式,并且,邮车的造型音响更多的是以上行的和弦分解的形态出现,而号角的造型音响采用的是流畅、曲折的线条。虽然,同样也是采用主和弦素材的分解形式,但在高音区所凸现的嘹亮、高昂,令它犹如凯歌那般,足以激发聆听者对特定场景、特有情态的想象与联想。
此外,在声乐部分尚未进入之前,该曲的引子(1-8小节)便营构出一幅邮车时而奋勇向前、不断跨越,时而又显得平稳、低调的画面。参照谱例第二行,就在邮车的迟缓与疑惑之时,仿似邮车车轮滚动的造型音乐完整地出现了,这点在钢琴织体方面有较明显的表现。该织体以合唱式的形态出现,和弦大多是常规的三度叠置,底部有一支起到稳固调性、几乎只是活动于主一属之间的线条,引领着乐思向前发展。模仿邮车的造型音响始终处于烘托、渲染的状态之中,它的音乐几乎在二度之间摇摆。由此,它将流浪汉内心的欣喜若狂深深地印刻在听者的记忆里,并非是邮车的速度太慢,就算邮车车轮转动的节奏再快,也永远没法与它那狂喜的心媲比。
其实,突显邮车形象的要数它的节奏型。那一长一短的带附点的动感律动,或者说是描绘出邮车在派送信件时飞奔的情状,抑或是展露流浪汉在企盼接收到昔日爱人的讯息时,难以抑制内心激动的情绪。聆听音响,仿佛邮车就在我的身边,那颗曾经木然、苍茫的心在顷刻间,也仿佛被跳跃、骚动的造型音响所产生的感染力所激活。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m0161s36a1j&width=500&height=375&auto=0舒伯特《冬之旅》伴读
三、描绘性
用于渲染氛围的音响,不在乎它自身的恢弘壮观,即使是一支迂回曲折的旋律线与单调的和弦作为背景映衬也能达到它应有的表现目的。或许,这种形式对渲染苍凉、冷清与凄惨的意境能发挥出最巧妙的功效。《老艺人》(Der Leiermann)便是最好的例证:
单调而空泛的缺三音的主和弦烘托老艺人悲凉的心境。这令人想起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从物理角度来说,钟声是打破寂然夜空的有效因素,但在诗歌中他非但没能给我们以喧闹、生机,却让人们感到非比寻常的孤独寂寞。那是因为:一方面因了万籁俱静,人皆歇息使得钟声尤为洪亮,而万家入睡斯人独醒,反衬出后者的心绪驳杂与无尽的牵挂。于是,在静谧的诗歌意境中却反衬出一种深邃的骚动与焦虑。
在《老艺人》中,也许你已经不难构想这样一种场景:本是喧嚣的村庄,只因有一位孤苦伶仃的摇琴的老艺人的存在,而变得苍莽寂寞。无人理睬这位老人,残留在老人心中只剩下无援的冷漠,步履蹒跚徘徊于城镇的尽头。那单调的八音琴,既带给他以安慰,也撩动他内心的绝望。
或许,流浪汉已经深刻的憬悟:这就是自己的影像。在遭受过百般蹂躏之后的他已经清醒地看到,生命中有着太多的无奈与淡漠,就像此刻响起的机器化的轰鸣声那般,诡秘而让人烦厌,但它还是持续不断的向前运动着。而在阴暗、郁闷的音响氛围衬托下,有一支由声乐声部与钢琴织体共同组合而成的从不间断,但也似乎永不流动的音响氛围,忧郁的小调、迟滞的模仿八音琴的钢琴动机、几乎不变的速度、永远重复的和声框架、时强时弱的力度变化与人声部分那规律性的循环交替等,就是这简易洗练的音响组合,把一种难以言说的,既包含视觉意象,也包含内在精神体验的生活景况鲜明地呈现在人们的眼前,使人感同身受。无可非议,这是艺术的力量。
小结
在舒伯特之前,歌曲中的钢琴部分一般比较简单,常常是歌手自弹自唱。而伴随着钢琴制造工艺的改进,舒伯特的音乐阐释技艺便得到充分发挥。他那激发人们强烈情感的钢琴织体,无可非议地发挥着诱人的表现力和对声乐部分的整合力。
确实,从舒伯特对钢琴织体的处理中,我们或许可以看到格鲁克与莫扎特的重大影响力,那就是注重器乐部分与声乐之间的协调性,强调器乐自身相对独立的表现价值,将两者完美结合,并运用到他的歌曲写作中,使歌曲呈现出兼具抒情性与戏剧性的艺术境界。难怪人们会说,舒伯特的声乐作品就是钢琴与歌唱的二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