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12.26脑科学日报| Neuron:骆利群团队探究突触形成和发育的关系

brainnews编辑部 brainnews 2022-04-16

 第886期   脑科学日报

2020年12月26日



科  学  时  讯

1,三箭连发!骆利群团队在Neuron发表论文探究突触形成和树突发育的关系

来源:小柯生命

12月22日凌晨0时,美国斯坦福大学骆利群实验室在Neuron发表研究论文,题为“GluD2- and Cbln1-mediated competitive interactions shape the dendritic arbors of cerebellar Purkinje cells”。骆利群实验室的Yukari H. Takeo(竹尾由加利)、S. Andrew Shuster(俞安洋)及其同事们在本文研究了突触形成和树突发育的关系。

一般认为由于神经元需要先伸展树突再生成突触,突触形成是出现在于轴突发育之后的。但是依据树突发育的突触营养假说,突触形成反过来也可以稳固树突发育。本研究应用小脑浦肯野细胞为研究模型,首次在哺乳动物神经系统通过体内实验验证该假说。GluD2是一个突触发生的关键蛋白,其对于那些形成在浦肯野细胞的树突和投入轴突之间的突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阅读链接:

三箭连发!骆利群团队在Neuron发表论文探究突触形成和树突发育的关系


2,陈绍琛Adv. Mater:生物材料和3D生物打印策略用于构建胶质母细胞瘤和血脑屏障模型

来源:奇物论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陈绍琛教授对生物材料和3D生物打印策略在构建胶质母细胞瘤和血脑屏障模型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介绍。作者在文中综述了目前3D生物打印的GBM和血脑屏障模型,介绍了GBM和血脑屏障的微环境成分和用于模拟原生组织的相关生物材料以及实现模型制备的相关生物打印策略。作者认为,3D生物打印的GBM和血脑屏障模型有望作为传统模型的仿生替代品,以用于实现更可靠的机制研究和临床前药物筛选,最终推动GBM的药物开发。阅读链接:陈绍琛Adv. Mater:生物材料和3D生物打印策略用于构建胶质母细胞瘤和血脑屏障模型

3,PARP14通过LPAR5抑制小胶质细胞活化促进卒中后功能恢复

来源:Autophagy

12月15日, 东南大学医学院姚红红教授课题组在《Autophagy》上发表题为“PARP14i nhibits microglial activation via LPAR5 to promote post-stroke functional recovery”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PARP14通过LPAR5抑制小胶质细胞活化促进卒中后功能恢复, PARP14可作为开发新的卒中治疗药物的新靶点可能是治疗NASH的一种潜在方法。

阅读链接:

Autophagy丨PARP14通过LPAR5抑制小胶质细胞活化促进卒中后功能恢复


4,发表在人工智能顶刊(TPAMI)上的一篇文章表示脑电与计算机视觉的交叉存在缺陷和盲点

来源:脑机接口社区

普渡大学的研究人员最近发表的一篇论文声称,利用EEG测量技术,对观看ImageNet刺激的受试者的大脑诱发进行分类,并采用从该处理中获得的表示来构建一种新型的目标分类器。该论文以及一系列后续论文声称在各种计算机视觉任务上都取得了成功的结果,包括目标分类,迁移学习以及使用通过脑电图测量的脑源表征生成描述人类感知和思想的图像。研究成果发表在工作发表在IEEE Transactions on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中。

阅读链接:

重磅!发表在人工智能顶刊(TPAMI)上的一篇文章表示脑电与计算机视觉的交叉存在缺陷和盲点


5,患者对抗精神病药治疗反悔的风险:口服剂型 vs. 长效针剂 

来源:医脉通精神科

大量证据显示,相比于口服剂型(OAPs),抗精神病药长效针剂(LAIs)在改善患者治疗依从性及预防复发方面拥有显著优势,临床地位已受到充分认可,并得到了国内外主流指南共识的推荐。然而,LAIs在真实世界临床中的应用仍面临着一系列阻碍。在这一背景下,一组日本研究者开展了一项针对随机对照研究的meta分析,旨在比较两种给药途径下患者撤回知情同意而导致研究终止的风险,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该研究近日发表于Schizophr Res.。

本项研究是首项比较患者因撤回知情同意而停止使用不同剂型抗精神病药的风险的系统综述及meta分析,能够较好地反映患者对不同治疗形式的偏好。分析显示,在签署知情同意或已经接受过治疗后,患者对待LAIs的态度并没有比OAPs更犹豫或更消极,这也能够消除一部分医生的疑虑。尽管如此,临床仍应尽可能为患者提供有关LAIs使用的详细信息,以及切实有效的支持系统,以鼓励其持续接受此类治疗。

阅读链接:

患者对抗精神病药治疗反悔的风险:口服剂型 vs. 长效针剂 | 研究速递


6,Neurology | 1000万人的荟萃分析发现,癌症患者更容易得脑中风

来源:MedSci梅斯

上海曙光医院团队,近日发表在Neurology上的Meta分析囊括了20个人群研究的1000万人数据,系统分析了癌症和脑卒中的关系。总的来说,与非癌症对照组相比,癌症(头颈部、血液学、肺部、胰腺,胃部肿瘤)存活者中风的 RR 为1.66 ,胃癌(均 p < 0.05)显示出一致的结果,而其他类型的癌症风险没有显著增加。对女性癌症存活者的影响更为显著(RR =1.38) ,确诊时年龄小于45岁 (RR = 2.57)和较短的生存期(≥1ー2年)(RR = 1.69)。与出血性卒中相比,癌症存活者缺血性卒中的风险明显增加(RR =1.53)

阅读链接:

Neurology | 1000万人的荟萃分析发现,癌症患者更容易得脑中风


7,卒中领域首个万人全基因组深度测序研究方案来源:SVN俱乐部Stroke & Vascular Neurology(SVN)最新上线文章“Whole genome sequencing of 10K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aemic stroke or transient ischaemic attack: design, methods and baseline patient characteristics”(Protocol),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首都医科大学人脑保护高精尖创新中心王拥军教授团队完成。作者团队使用我国具有全部知识产权的高通量测序系统(BGISEQ-500),对中国国家卒中登记-III(The Third China National Stroke Registry, CNSR-III)中收集的10,914例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平均测序深度达到30X。研究结论:这项卒中领域首个万人全基因组深度测序研究,是绘制中国缺血性卒中人群基因图谱的重要一步。结合CNSR-III丰富的临床和影像学表型资料,将为中国卒中人群的精准医学研究提供完备的大数据平台,有助于进一步研究缺血性卒中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发现潜在的新药靶点。阅读链接:出版简讯|卒中领域首个万人全基因组深度测序研究方案


8,分形流畅性:人类大脑天生会因分形而愉悦

来源:煎蛋

研究表明,当事物的形态出现某种自我重复的模式时,会在我们的大脑里唤起轻松的感觉,从而降低压力,让我们感到舒缓放松。这被称为“分形流畅性”。原理大概是重复的视觉元素可以降低大脑处理视觉信息时所用到的运算资源,所以会令人感到轻松愉悦。

对幼儿的新研究表明,这一反应并非是通过后天环境暴露习得的——3岁幼儿的大脑就已对分形图案有所响应。它甚至可能是写在DNA底层的。该研究发表在《人文与社会科学传播》上。

阅读链接:

分形流畅性:人类大脑天生会因分形而愉悦


审校:Simon

题图:摄图网


前 文 阅 读


 

1,12.25脑科学日报| Science:贫困和常见精神疾病的双向因果关系


2,12.24脑科学日报| Nat Commun:感觉孤独时,大脑发生什么变化?










欢迎加入超过 20000人

全球最大的华人脑科学社群矩阵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