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国医大师唐由之:怀念我师陆南山教授

中医养生就关注→ 医养百家谈 2023-03-08


各位好友是否知道微信公众号规则又进行了调整,吾等 也不得不跟大家求个三连,希望大家多多点击“在看,喜欢的话也点个“分享”“赞👍”

这样我们的推送才能继续出现在你的订阅列表里

不然的话你我就要相忘于江湖了🐟

详情:医疗产业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北大医疗产业领军人才研修2期


    怀念我师陆南山教授 


    唐由之


    先师陆南山教授,浙江勤县人,继承其父陆光亮先生,忱乃世代中医眼科名家,于抗日战争前由浙江宁波迁至上海设立陆南山眼科诊所。

    解放后,曾任上海第二医学院中医学教研组主任、教授,上海仁济医院中医眼科主任。因其医德医术均高,当时誉满江南,求医者众多。我于1943年经我兄唐云之好友石瓢僧人推荐拜陆南山教授为师,随诊学习,时蒙教诲,历时五年余,得益颇多在学习期间,先生曾多 次教导“病人者乃养生之父母也”。

    在解放前作为自由职业的医生,悬壶行医,确是衣食之源,但更重要的是指对待病人要俨似对待父母一样,要和颜悦色、真心实意地关怀,因此先生对待病人不论是达官贵人 或城乡穷困者,均一样认真细心诊治,有经济十分困难者,免费挂号,还赠送药品,偶有用典当物品所得而来求医者,先生除免费治疗外,还送予现金,稍弥补患者困境于一时, 类似情况,如今仍历历在目。

    在临诊学习中,深感我师对中医眼科学造诣颇深,知识渊博。更可贵者在于我师在继承祖传和古人中医药的过程中,能做到遵古而不泥古,对各种眼病随时有所深层次的探索与思考,对疑难眼病反复推敲,脉因诊治,处方用药,力求在古人识病辨证的基础上有所创新,运用中医眼科五轮、八廓、内外障等基础理论,结合临床综合分辨患者的眼病, 拟出立法处方。

    先生常提及中医眼科先贤对外障眼病的记载,症状的描述,疾病的分类,病变的转归及愈后都比较详细。

    明·王肯堂著《证治准绳》书中目门类所搜集眼病约计 180 种 , 而属于外障范畴者竟有 107 种,其中对风 轮 (角膜) 病、气轮 (结膜) 病、肉轮 (胞睑) 病、二眦病 (包括泪器) 叙述颇详。因为对外障病的识病 , 由于外障“望”诊能及,有红丝赤脉、星膜翳障 等神色形态可辨,因此对外障眼的病因病况的识病辨证、立法、处方均较详实。



    先生还采用当时西方眼科较新的检查仪器,如裂隙灯显微镜等检查五轮,如睑缘、结膜、角膜、前房、虹膜、晶状体等眼前节的 细微病变,使识病辨证更精确。对于内障范围的眼底病,先生在临诊中,既发扬中医特色,也接受西方医学及诊察仪器的长处。认为大都瞳仁 (瞳孔) 内之病 症无形色部位可验,列举傅仁宇著《审视瑶函》书中 “识病辨症详明金玉赋”一文是一篇十分宝贵的眼科临床经验总结,其中特别是外障辨证 , 按翳膜星障,红筋赤脉等神色形态辨证,而内障眼病除圆翳内障,五风内障等,大多数无证可辨,如高风内障、视瞻昏渺、视瞻有色、视正反斜、云雾移睛、青盲、暴盲等症,乃属各种眼底病患者的自觉症状或视功能的改变来命名的。如暴盲症谓 : “平素别无他症 , 外不伤乎轮郭、内不损乎瞳仁 , 倏然盲而不见也 ……”,又如 青盲症谓“目内外并无障翳气色等病 , 则自不见者,是乃玄府幽深之源郁遏,不得发此灵明耳。”


    陆南山教授早年曾经用过的检眼镜


    先生在20 世纪 30 年代即利用当时梅氏检眼镜检查中医眼科统称内障病的玻璃体、视网膜、脉络膜、视神经以及眼底血管等各种病变。

    先师认为现代检查仪器的运用是扩大和深化了中医“望”诊的功能 , 如内障病中视瞻昏渺、视瞻有色、青盲、暴盲等症 , 凭眼底镜通过瞳孔才能见到引起患者自觉症状和视力下降眼底各组织的病理改变。傅仁宇说 : “夫有诸中 , 然后形诸外,病既发者,必有形色部位之可验 , 始知何脏何腑 , 某经某络,所患虚实轻重,然后对症医治”。这是对外 障眼病有形色部位之可验。对内障病 , 如视瞻有色、视正反斜、云雾移睛等症 , 虽有“形之外”, 但“有之中”之形色部位 , 因其“玄府幽深”,单凭肉眼望诊不能觉察眼底形色部位之改变 , 难辨脏腑、经络、虚实、寒热。先生借助现代医学和现代诊察仪器 , 扩大了望诊 , 得以窥见眼底各种组织及其不同病变的神色形态的改变。


    陆南山教授在上世纪三十年代起曾经用过的梅氏检眼镜


    据此先生运用四诊八纲、轻重缓急,如遇到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病人 , 通过检眼镜见到视网膜水肿、静脉虬丝赤脉、纡曲怒张、沿静脉旁大量火焰状和点片状出血或见棉絮状斑 , 重者黄斑囊样水肿等。参照全身体征或拟予养阴清热祛瘀法,选用生地、天冬、麦冬、玄参、丹参、茜草等 , 配合利水明目药 , 也有患者属阴虚相火浮动 , 迫血上行 , 先生按元·朱丹溪“相火者阴火也,不可以水湿折之,惟黄柏之属可以降之。”故以知柏八味汤加茜草、小蓟等以止血祛淤。若所见患者全身正常 , 则以眼底局部辨证为主,常以凉血活血化瘀之法选方。本病后期出血大部吸收,静脉纡曲扩张亦减,黄斑水肿亦见消退,则凉血活血化瘀之药稍减,酌加养阴益气,滋补肝肾、明目之药。又如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属于中医眼科视瞻有色、视大反小、视正反斜的范畴。通过检眼镜,见到视网膜黄斑水肿,中心凹反光消失,用 Amsler 方格表检查可有弯曲变形或暗区。先生认为眼底中心黄斑处以水肿为主,乃脾虚水湿上泛所致, 选方以五苓散加味,以资健脾逐湿升阳,常用药味为炒白术、制苍术、带皮茯苓、猪苓、建泽泻、川桂枝、楮实子、杭菊花等。

    先生按照上述自觉症状,并结合检眼镜所见的具体改变来识病辨证,这样能使立法处方用药更贴切病情。又如视神经萎缩常造 成患者视力严重障碍,伴有视野轻重不等的病理性改变 , 中医眼科属视瞻昏渺、青盲范畴。凭借检眼镜,能窥见眼底视神经乳头不同程度的苍白,视网膜血管变细,如全身伴有精神倦怠,脉虚弱无力,舌质淡红,苔薄白。

    先生依据古籍认为“视神经”为目系,深连于脑,脑为髓之海,应属于肾,肾水不足,则精血枯竭,故形憔悴赢弱,目无所见。宜李东垣之益阴肾气丸改为汤剂煎服,方为大熟地、淮山、陈萸肉、茯神、丹皮、福泽泻、柴胡、全当归、北五味、车前子、枸杞子。本病亦有因气血两亏者 , 治宜双补气 血 , 佐以明目 , 处方常以党参、炙黄芪、熟地、当 归、川芎、白芍药、怀牛膝、枸杞子、炙甘草等

    因为先生在检查病人时借助裂隙灯显微镜对五轮的观察更精微,使用检眼镜便能通过瞳仁 (瞳孔) 见到眼底 视网膜、视神经等各组织的异常病变,从而深化了 “望诊”, 扩大了辨证论治的范围。增加了用药前后疗 效好坏的客观依据 , 因此先师在日常临诊中逐渐形成两套病因、病机、病位、病症的分析。



    两种诊断和两种疗效的判断,促进了识病辨证的发展。于当时可谓 是在中医眼科领域里探索中医现代化、中西医结合的 行驱。先师在临诊中常针药并用,起到很好的作用。遇到急性病时,如细菌性角膜溃疡、病毒性角膜炎、急性虹膜睫状体炎等。患者常畏光流泪 , 眼睑痉挛 , 正似“睥胀头疼泪似汤,目中砂涩病难当”。因不能睁 眼 , 医生检查十分困难。先生常针刺太阳或风池 , 或二穴并用,针刺手法较强,不留针。当起针后患者大都顿觉眼睛轻快,疼痛畏光流泪好转,便于医生检查。对于某些视神经萎缩、视网膜炎、脉络膜炎、黄 斑变性、动眼神经麻痹、外展神经麻痹、提上睑肌麻 痹、面神经麻痹等。眼内外病患常针药并用,往往取 得很好的疗效。常用穴位有:偏历、曲池、迎香、承 泣、四白、巨 、足三里、三阴交、养老、颧 、睛 明、攒竹、玉忱、天柱、肝腧、胆腧、肾腧、翳风、瞳子、丝竹空、阳白、目窗、风池、足光明等。

    先生认为在治疗眼病的方法上,先贤积累了不少宝贵的经验,包括内服、外用、手术、针灸、按摩、 锻炼等。他在继承前贤宝贵学术经验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和提高 , 积累了许多值得学习的经验和论述。1986 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成立了著名中医陆南山临床经验继承的课题,其中有三个分题,由上海第二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上海红光医院、北京中国中医研究 院广安门医院分别承担。其中外眼壹号眼药粉治疗角膜云翳的临床与实验研究由广安门医院负责。最后,该课题获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二等奖。先生认为中医眼科能治目疾、救盲瞽 , 但仍需深入研究其医理、药性、针法等 , 所以能取得意想不到的疗效,究其客观的机理、内在的原因 , 尚待深入的研究。为此先生深感明·傅仁宇《审视瑶函》中“目为至宝论”篇中所说 : “……有莫知其所以然而然者”。先生提出对中医药学一定要探其源、究其因 , 要利用当代新的科学技术为我中医药所用 , 特别提到中药饮片的炮制法及丸、散、膏、丹、酒、露、锭等的制作工艺等,务必在继承的同时加以改进 , 使其能更好地发挥中药的效果和特色。要进一步探索其能取得疗效的所以然 , 即方药中的某些有效部位和有效成分 , 它如何能对人体外来之邪和内在病因起作用的原理加以研究和阐明。



    关于中医眼科外用药的剂型,我跟随先生临诊学习期间 , 一再听其教诲 , 认为中医眼科外用药方十分丰富,其剂型有膏剂、散剂、水粉剂、滴剂、锭剂、熏剂、洗剂等 , 用法也较方便,疗效亦佳,唯其中有些药味要慎重推敲 , 如炉甘石、硼砂、朱砂、琥珀、铅丹、水银、黄丹、硇砂、红珊瑚、密陀僧等 , 甚至有的古文献中有用磁霜者 , 其中大都属于矿物,不易溶解,虽经古法碾磨水飞,仍为细小微粒,对角膜、结膜组织不免有机械刺激损伤 , 而其药效也要认真研究评估 , 其中有些剂型值得继承加以改进发扬 , 如点眼药中,有干眼药、水眼药 , 即粉剂、水粉剂 , 大都为中草药经煎煮或浸泡,去渣取汁,用细绢筛滤过,经干燥成粉后再碾磨成极细后用,将它点入结膜囊内 , 其药粉经泪液浸泡,逐渐释放其药性,起到延长药效的作用。但在传统眼药粉的制备过程中,其中所谓碾磨极细的标准是“舌舔之,似无渣者,方可应用”就缺少严格量化的质控标准,难免对角膜、结膜有刺激,因此要用现代的眼科外用药的制备工艺,扬长避短,更好地发挥中医眼科外用药的作用。

    先生还提到制备工艺的现代化,仅是眼科外用药向前发展的第一步 , 重要的是对有效外用药的组成方药深入的研究其有效部位,以致有效单体,以及更进一步的对有效部位、有效单体是单一应用或多种混合成复方使用效果更好,是否也存在君臣佐使的配伍等,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老师当时对中医药的认识与展望是实事求是的,是较科学的,既肯定中医药的优势与特色,又初步描绘出今后发展的方向和方法。纵观老师对中医眼科学的继承和发扬,体现了“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宝库 , 应当努力发掘 , 加以提高”。在如何“发掘”,如何“提高”上,其思路与方法是符合遵照毛泽东主席所讲要“古为今用 , 洋为中用 , 推陈出新”的。老师当时所指出的,有些正是我们目前所从事的工作,有些还是我们今后进一步所要探索和研究的。

    以上所记 , 仅是老师对中医眼科学术思想的一小部分,有谬误之处,望海内外师兄弟及同行指正。


    相关阅读:





    【最高荣誉】姚克当选国际眼科科学院院士,从此国际眼科界话语权转变


    更多陆氏名医的趣闻轶事

    尽在公众号后续报道。。。。。。

     

    END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 版 | 权 | 声 | 明 | 


    转载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文章内容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未经核实,仅供读者参考。

    依据《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第12条,《信息网络传播权力保护条例》第14条/23条,即“避风港原则”,本文中部分图片及文字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行为请及时联系客服删除,本公众号不对内容传播行为承担行政法律责任。不承担与著作权或相关权有关的信息审查义务。


    公众号合作,交流,咨询

    请联系以下电话微信同号

     18016247306

    加不进的朋友可以加群主个人微信:

    lushiyl(陆医生)

    记得复制暗号:

    药膳养生调理群

    我们欢迎您和您的小伙伴的加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