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数”说CLSCI期刊论文的2020年

青法平台 青苗法鸣 2022-03-20

2020年,中国法学会认定的CLSCI来源期刊经历了又一次调整,从原先的20种期刊扩充至22种,形成了《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中国法学》《中外法学》《清华法学》《法学家》《政法论坛》《比较法研究》《环球法律评论》《现代法学》《法学评论》《法商研究》《法律科学》《法学》《政治与法律》《法制与社会发展》《当代法学》《法学论坛》《法学杂志》《华东政法大学学报》《东方法学》《中国刑事法杂志》这一核心期刊梯队。其中,《东方法学》《中国刑事法杂志》为新增期刊。


本文通过详实的数据分析,为大家总结了各期刊的发文概况、学科偏好、作者分布等一系列大家关心的问题。相信在充足的数据分析之下,各位奋进在学术圈的法律人在2021一定能锦上添花,著作等身!


PS:在此特别对以下数据进行一定的说明:

1.在统计机构的时候以学校或同级别为最小单位,如中国政法大学存在诸多研究所,本文在统计机构发文量时不区分各研究所而是统一算作中国政法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包含下属研究所、社科大法学院等。

2.在统计发文作者所属机构时按照对应论文的作者介绍上所显示的所属机构进行统计,可能存在同一个作者,以不同单位身份发表文章的情况;

3.《中国社会科学》仅统计法学相关论文

4.如果同一篇文章有多名作者来自不同机构的,则同篇文章分别计入对应机构的发文量中

5.因《中国刑事法杂志》最后一期尚未出刊,所以数据统计仅限于前五期

6.统计博士生独著时,不包括博士后流动站人员,仅统计作者简介显示为博士研究生的人员

7.数据统计难免可能存在错漏,数据统计仅供参考,也期待各位读者在留言区补充和指正。


一、CLSCI数据概述

(一)各期刊年度发文数

从总量上来看,本年度,22个CLSCI期刊总共发表了论文1899篇(其中《中国刑事法杂志》仅有前五期数据),这就意味着今年如果想要成为一名CLSCI作者,就需要从海量的投稿中脱颖而出,成为这1/1899。


从比较的角度来看,通过数据统计可以看到,除了《中国社会科学》这种社科综合来期刊和《法学杂志》《政治与法律》《法学》这类单月刊外,其他CLSCI期刊的年度发文数都集中在80篇上下


(二)各期刊的刊期及单期发文数

 可以看到,《中国社会科学》《法学杂志》《政治与法律》《法学》为月刊,本年度发刊12期;其他期刊则均为双月刊,本年度发刊6期。


从各期发文数上来看,《中国社会科学》因为不限于法学论文,所以基本上每期为1-2篇法学论文不等,也存在某几期没有任何法学相关论文的情况。其他各期刊各期发文量基本是均衡的,一般仅仅在1-2篇的差距范围内波动,但《法学评论》《东方法学》的单期最大发文量和最小发文量之差达到了4篇。


二、在CLSCI期刊上发文都是

哪些机构的大咖们

(一)各期刊发文量前三的机构

分析各期刊发文量高的机构可以看到: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在17本期刊的发文量均是前三名;清华大学在9本期刊的发文量位列前三;华东政法大北京大学西南政法大学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二)各期刊本年度发表本单位作者论文的情况

各期刊都有其主办单位,各期刊在录用论文的时候对于本单位作者的论文偏好是不一样的,可以看到《中国社会科学》《政法论坛》《法制与社会发展》《现代法学》《中外法学》对于本单位作者的偏好是比较明显的,本单位作者的论文占到了这几个期刊总发文量的15%以上。相反《政治与法律》《中国法学》两本期刊对本单位作者偏好程度较低,均在2%以下,当然也主要是这两本期刊都是法学会主办,故自家单位的工作人员发文需求较小。


(三)各期刊发表本省域单位作者的比例

 从省域的角度来看绝大多数期刊都偏好本省域内的机构的发文,半数以上的期刊发表本省域作者文章的占比达到了30%以上。


这可能是因为大多数期刊的主办单位集中在北京和上海,而这两座城市又是高校和研究机构云集的地方。


这一点可以从由西北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吉林大学主办的《法律科学》《法商研究》《当代法学》对本省域内作者论文占比很低得到佐证。


(四)博士生独著论文占该期刊总发文的比例

 很多学校对于博士毕业都有发刊的要求,其中不少名校更是博士期间要在C刊上发表两篇以上的文章。那么各CLSCI期刊对博士独著的采纳情况如何呢?


从总量上来看,本年度,22本CLSCI期刊发表博士生独著论文83篇,约占总发文量的4.37%。


从博士生独著论文占各期刊的数量来看,《政治与法律》《东方法学》《华东政法大学学报》《法学杂志》本年度都录用了10篇及以上的博士独著论文,尤其是《政治与法律》本年度更是收录了20篇博士独著论文。


其中,《东方法学》《华东政法大学学报》《政治与法律》三本期刊本年度博士独著论文占比超过了10%。


整体来看,22个CLSCI期刊中,有9本期刊本年度完全没有收录博士生独著论文,9本期刊收录的篇数在个位数。因此,总体来看,博士生在CLSCI期刊上发表论文依然存在着不小的困难。


(五)同一期刊全年同一作者发表2篇以上的情况

能够在22个CLSCI期刊上发表一篇论文已经实属不易,那么有没有作者能够在同一个期刊上全年发表2篇以上的论文呢?


答案是肯定的!虽然实属个例,但是我们看到《法制与社会发展》本年度两次发表了同一作者的3篇文章。其中,华东政法大学胡玉鸿老师发表了3篇,分别为:《清末变法中法理言说的兴起及其内涵——清末变法大潮中的法理言说研究之一》《法理的发现及其类型——清末变法大潮中的法理言说研究之二》《法理的功能及与其他评价标准的异同——清末变法大潮中的法理言说研究之三》。吉林大学张文显老师也在上面发表了3篇,分别为:《国家制度建设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五个核心命题》《人权事业发展的丰碑》《民法典的中国故事和中国法理》。


三、CLSCI期刊都偏好发哪些文章

(一)各期刊本年度所发的文章学科集中特点

作为社会科学领域最顶级的刊物,《中国社会科学》本年度所发法学文章具有明显的倾向性,民商法方向发文量高达4篇,占据法学文章总数的1/3,这与《民法典》的颁布密不可分。相较于民商法的突出地位,《中国社会科学》对其他法科门类“雨露均沾”,经济法、刑法、诉讼法、宪法与行政法、知识产权法、法理学方向各有1-2篇文章在列。


《中外法学》本年度所发文章在宪法与行政法方向民商法方向存在明显的学科集中。宪法与行政法方向的文章约占占文章总数的20%,其中韩大元老师、陈端洪老师等学术大咖都有发文。民商法方向的文章约占文章总数的23%,发文作者可谓群星荟萃,王利明老师、高圣平老师、韩世远老师等学术大咖都有发文。


《清华法学》本年度偏爱民商法方向的文章。民商法方向的文章约占文章总数的30%,《民法典》的研究热潮无疑起到引领作用,刊载了杨立新老师、李永军老师等一大批高产作者的文章。此外,《清华法学》似乎对法理与法史情有独钟,不仅刊发很多专门研究法理与法史的文章,其他部门法文章也体现出深厚的法学理论与法史底蕴。加之《清华法学》第1期专设印度法研究专栏,法理与法史方向的文章数量不容小觑的地位。


《政治与法律》本年度所发文章中,宪法与行政法方向刑法方向的文章高频出现。以何家弘老师、张亮老师为代表的学者纷至沓来,宪法与行政法方向的文章占文章总数的的比例高达27%。刑法方向的文章更加火热,占比高达31%,聚集了刘宪权老师、陈兴良老师、刘艳红老师等知名学者的文章。


《法制与社会发展》本年度在法理方向民商法方向发表的文章较多。在《民法典》研究的推动下,民商法方向的文章约占到文章总数的26%,涵盖了房绍坤老师、朱庆育老师、谢鸿飞等大咖的文章。法理学方向的文章约占文章总数的26%,从中,我们能读到张文显老师、雷磊老师等知名学者的思想精华。《法制与社会发展》对法理的偏爱还体现在各个部门法领域的文章中,例如曹险峰老师的《侵权法之法理与高空抛物规则》、王国柱老师的《知识产权法基本范畴中的特殊法理》、张守文老师的《经济法中的法理及其类型化》等。除民商法与法理学外,法律史方向的论文数量也值得关注。虽然法律史方向的论文占《法制与社会发展》本年度全部论文比例不高,仅有10%,但对于法律史这样一个在法学核心期刊上并不常见的部门法来说,10%的数量已是相当惊人。


《当代法学》本年度诉讼法方向民商法方向的文章有较为明显的热度。诉讼法方向的文章约占文章总数的26%,其中可以看到左卫民老师、张卫平老师等高产学者的身影。民商法方向的文章约占文章总数的29%,王利明老师、崔建远老师、杨立新老师等一大批民法学界的中流砥柱都有发文。


《现代法学》本年度法理方向民商法方向的文章在数量上名列前茅。民商法方向的文章约占文章总数的23%,刊载了冉克平老师、王利明老师等学术大咖的文章。法理学方向的文章约占文章总数的21%,从中,我们能读到陈辉老师、莫纪宏老师知名学者的思想精华。


《法商研究》本年度所发文章中,民商法方向的文章独占鳌头。民商法方向的文章约占文章总数的27%,聚集了杨立新老师、汪洋老师等一大批民法学家的文章。与其他法学核心期刊较为明显的区别是,《法商研究》民商法方向的文章中,对《民法典》的研究并不占主流,商法方向文章与民法方向文章数量相当。


《比较法研究》本年度所发文章中,民商法方向的文章一枝独秀。民商法方向的文章约占文章总数的32%,发文作者可谓高手云集,王利明老师、张新宝老师、谢鸿飞老师等学术大咖的文章赫然在列。


《法学研究》本年度所发文章在诉讼法方向民商法方向存在明显的倾向性。诉讼法方向的文章约占文章总数的22%,汇集了周佑勇老师、陈卫东老师等名家名作。民商法方向的文章约占文章总数的22%,崔建远老师、孙宪忠老师等广为人熟知并尊敬的民法学者各抒己见。


《法学》本年度所发文章中,刑法方向民商法方向的文章高频出现。刑法方向的文章约占文章总数的23%,其中包括张明楷老师、陈兴良老师两大顶级刑法学家的文章。民商法方向的文章约占文章总数的20%,我们依然能看到谢鸿飞老师、高圣平老师等学术大咖熟悉的身影。


《东方法学》本年度所发文章中,民商法方向的文章首屈一指。民商法方向的文章约占文章总数的43%,比例属实惊人!其中,研究《民法典》的文章数量将近占到民商法方向文章总数的2/3,王利明老师、薛宁兰老师、杨立新老师等《民法典》各分编的学科带头人均有发文。


《法学家》本年度所发文章在刑法方向民商法方向的数量上彰明较著。刑法方向的文章约占文章总数的20%,刊载了姜涛老师、王莹老师等一大批青年学者的文章。民商法方向的文章约占文章总数的的比例高达33%,王利明老师、王雷老师等耳熟能详的民法学家都有发文。


《法学论坛》本年度所发文章在诉讼法方向的数量上无其他学科能出其右。以左卫民老师、章志远老师为代表的诉讼法学者建言献策,诉讼法方向的文章达到文章总数的25%。


《政法论坛》本年度所发文章的并无学科集中的特征。不过,法制史方向的论文数量约占《政法论坛》本年度全部论文数量的10%,对于法制史这样一个在法学核心期刊上并不常见的法科门类来说,10%的数量已是相当惊人。


《法律科学》本年度所发文章在民商法方向存在明显的学科集中。民商法方向的文章约占文章总数的29%,其中就有冉克平老师、常鹏翱老师等杰出青年学者的思考与见解。


《法学杂志》本年度所发文章在诉讼法方向民商法方向上有所侧重。诉讼法方向的文章约占文章总数的25%,汇集了陈卫东老师、龙宗智老师等高产学者的文章。民商法方向的文章约占文章总数的22%,王利明老师、崔建远老师等学术大咖依然占据一席之地。


《中国法学》本年度所发文章十分重视民商法学科。民商法方向的文章约占文章总数的23%,王利明老师、夏吟兰老师等《民法典》立法参与者的文章流光溢彩。


《环球法律评论》本年度所发文章在诉讼法方向民商法方向存在明显的学科集中。诉讼法方向的文章约占文章总数的25%,其中陈卫东老师、龙宗智老师等学术大咖都有发文。民商法方向的文章约占文章总数的27%,发文学者较其他刊更为年轻。除民商法与诉讼法外,国际法方向的论文数量也值得关注。本年度国际法方向的论文数量占《环球法律评论》本年度全部论文数量的10%,体现出刊物与国际接轨的特色。


(二)各期刊本年度设置的专栏

不同期刊设置专栏的数量、主题各不相同,从中,我们得以透视CLSCI期刊的志向与巧思,洞悉法学界普遍关心的法治问题。


除《中国社会科学》《环球法律评论》《华东政法大学学报》《中国刑事法杂志》(前五期)《政法论坛》《法学评论》外,其余16本期刊均设置了与《民法典》有关的专栏。当然,有些期刊从年初到年末都对《民法典》问题进行探讨,贯穿立法前后的全过程;而有些期刊仅在《民法典》通过后设置专栏进行探讨,如《东方法学》直接拿出第四期一整期篇幅刊载《民法典》解释论的文章。


《中外法学》《政治与法律》《当代法学》《法学》《法学杂志》《比较法研究》均设置了公共卫生法治专栏,可见CLSCI期刊时时刻刻关心、回应着社会现实。


《中国法学》《政治与法律》《法商研究》《法学论坛》《华东政法大学学报》均设置了行政法学专栏,内容涵盖行政法治、行政处罚、行政协议、行政诉讼等多个方面。


《中外法学》《政治与法律》《当代法学》《法学论坛》《中国刑事法杂志》(前五期)《法学杂志》《现代法学》《法治与社会发展》《法学家》设置了科技法领域的专栏,诸如“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智能合同”等新兴科技产物都被纳入讨论。紧跟时代潮流固然值得肯定,但要提防“学术泡沫”,做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真学问。


《法学研究》《中外法学》《现代法学》《法学论坛》《政法论坛》《法律科学》《法学杂志》《环球法律评论》设置了国家治理相关问题的专栏,聚焦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习近平法治思想等理论研究,这与我国全面贯彻依法治国的方针密不可分,同时表明我国CLSCI期刊是在党的领导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下开展工作的。诚如张文显老师所讲,我国的法学研究还需更多投入到对马克思主义法学的研究中来。


(三)本年度各期刊特别关注的问题

统计各期刊本年度特别关注的问题,可以以小见大,了解法学界的研究动向。


总体上看,各期刊关注的话题异少同多,显示出法学界研究的聚集性。《民法典》、疫情防控与公共卫生是绝大多数期刊特别关注的问题,表现出我国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与《民法典》在全国人大通过这两件大事对法学研究的推动作用。除了共性话题,部分期刊还选取了自己较为关心的问题作为文章发表的重点领域,例如《华东政法大学学报》关注的行政处罚法问题、《清华法学》关注的印度法研究问题等。


各期刊共同关注的问题与其专栏设置可以对应,但是,期刊的专栏设置未必能反应期刊全年的关注核心,对一些重要问题的讨论也不一定只在期刊专栏中发表。诸如对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企业合规、反垄断法的修订、刑民交叉、香港基本法、个人信息保护、案例指导制度等问题进行研究的文章,表面上只在部分期刊中集中出现,实则普遍存在于各个期刊中。例如研究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文章仅在《环球法律评论》与《中国刑事法杂志》发表较多,但其实其他期刊也有发表,只是该话题在其他期刊的出现频率不高。因此可以说,上述问题,从微观角度讲非每个期刊共同关注的问题,从宏观角度讲却是整个法学界共同关注的问题。

结语

论文是科研的重要风向标,CLSCI期刊论文更是法学学术界的成果标杆。当下,发表论文尤其是CLSCI期刊的论文,将与我们的职称、职务、薪酬、奖项等各方面切身利益挂钩。一方面,我们以能够在CLSCI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为荣耀;另一方面,我们又时常吐槽中国的法学学术过于看重论文及对应期刊的类别。我们在又爱又恨中迎来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CLSCI期刊及文章:22本,全年1900余篇文章。学术兴旺当然不以数量为标准,也不以紧追热搜为榜样。在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无数次折返,用学术话语记录下我们真正的法治进步!


推荐阅读

人工智能“入侵”法学?2017-2020年论文盘点

2020年法学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大盘点

法学论文知网被引数TOP10

2019年23所法学院校CLSCI论文高产作者盘点

2019年23所法学院校CLSCI论文大盘点

2018年16所法学院校CLSCI论文大盘点

2017,知名法学院校CLSCI论文大盘点

投稿邮箱:qmfmbjb@sina.com

主题篇幅体例

青苗学人交流群

长按扫描二维码添加青苗微信号,加入青苗学人交流群,一同交流、分享!


本文责编 ✎ 张子凡、赵陶钧

本期编辑 ✎ Be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