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31所院校2020年CLSCI论文大盘点

青法平台 青苗法鸣 2022-03-20

作者简介:青苗法鸣信息平台中心。第二期青苗成长计划成员夏靖然(中华女子学院本科生)、李楠(西北政法大学本科生)、陈潇洋(中央民族大学本科生)、倪新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本科生)在数据搜集与整理分析过程中做了诸多贡献,在此表示感谢。



2020年,中国法学会认定的CLSCI来源期刊经历了又一次调整,从原先的20种期刊扩充至22种,形成了《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中国法学》《中外法学》《清华法学》《法学家》《政法论坛》《比较法研究》《环球法律评论》《现代法学》《法学评论》《法商研究》《法律科学》《法学》《政治与法律》《法制与社会发展》《当代法学》《法学论坛》《法学杂志》《华东政法大学学报》《东方法学》《中国刑事法杂志》这一核心期刊梯队。其中,《东方法学》《中国刑事法杂志》为新增期刊。(由于截止到目前《中国刑事法杂志》期刊2020年第6期仍未公开出刊,故本次统计不包括这一期,还望读者朋友们见谅


我们认为,在当前的学术体制下,尽管“以论文为中心”的做法并不能完整反映院校或者科研机构在学界的实力格局,但核心期刊上发表的法学论文,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着学科的发展动向和学术资源的分布规律。故对CLSCI论文进行分析,仍然是有其价值的


基于此种考虑,青苗继2017年、2018年、2019年之后,第四次对CLSCI发文情况开展盘点。本次盘点将分析的范围扩大为31所知名法学院校,将全年发文15篇及以上的院校全部纳入分析范围。


本文盘点的31所院校分别是:


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武汉大学、吉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东南大学、山东大学(包括威海)、中央财经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西北政法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津大学、对外经贸大学、上海政法学院、华东师范大学、上海财经大学、湖南大学、四川大学、中山大学、重庆大学。



注意事项:

1.有两位作者的合著文章,只将其统计到第一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名下,避免重复统计,但外籍作者为第一作者的除外,那么将统计排名最靠前的国内学者。本文所称高产作者为发文数在3篇以上(包括3篇)的,与2019年统计高产作者的标准保持一致,以期可以从沿革视角供读者了解情况。


2.对于独著文章作者,分别标注了两个以上的单位,那么只将该文章统计到第一单位名下,避免重复统计。同时需要提醒诸位读者的是,由于2020年的CLSCI期刊目录增加了两本期刊,故2020年CLSCI期刊论文的总量较2019年有所增长,还请留意。


3.对于跨多个单位兼职的学者,其文章只统计到第一单位的发文情况内,比如甲老师在A、B两个单位的名下都有发文,但是在统计高产作者时按A、B单位分别统计,可能存在单独看甲老师在A单位发文情况偏少的情况。总体而言,上述情况较少,一般不影响整体分析结果,但特此说明,避免读者误解。


4.由于种种原因,恐遗漏或误统极少量的论文,提请读者理解与包容,本文相关整理分析仅供参考。另外,有一些期刊上刊登了时评短文(例如《法制与社会发展》期刊上此类文章较多),不在本次统计范围,请读者留意。


5.由于很多作者的发文单位仅列明机构名称而未注明学院情况,且现如今老师们在学校内多个机构履职,因此为了避免仅统计法学院所造成的遗漏论文情况,此次排名我们将发文机构统一改为大学名称,还望读者了解。


6.“三大刊”是指《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和《中国法学》。


7.自发数是指高校或者科研机构在自办期刊上的发文数量,自发率是指高校或者科研机构在自办期刊上的发文数量除以总发文数得到的比例。《中国社会科学》虽然是由中国社科院主办,但属于社科综合类期刊,故不算作本文意义上“中国社科院”的自办期刊,因为本文意义上的“中国社科院”主要包括“法学研究所”“国际法研究所”和“中国社科大法学院”。


01


31所院校发文情况总览


根据青苗法鸣编辑部统计,在2020年中,CLSCI期刊(不含《中国刑事法杂志》第6期)共刊发1900余篇论文,论文作者分别来自来自境内外191个院校、科研机构。本次仅统计了31家单位的发文情况。


说明

表中的箭头是指该数据较2019年相比的变化为何,↑代表增加,↓代表下降。/表示去年未统计相关数据。


02


各院校发文情况分述


(一)中国政法大学


1.排名和发文数与2019年相比

2020年中国政法大学的发文数比2019年增加了24篇,以193篇之数遥遥领先,再次稳坐榜首。而且三大刊发文数较2019年增加了8篇,共发文24篇,仅《中国法学》一本期刊就发表了15篇论文。该项数据亦居全国之冠,比第二名和第三名在《中国法学》上的发文总和都多。在《中国社会科学》上发文一篇,是王敬波教授的《面向整体政府的改革与行政主体理论的重塑》。


2.2020年自发率与它发率的情况

2020年中国政法大学在自办刊物《政法论坛》(19篇)《比较法研究》(9篇)上共发表论文28篇,相较2019年的42篇,自发率降到了14.5%。往年法大的高自发率一直是其高发文量的“减分项”,但是2020年法大将自发率从2019年的24.9%控制在了15%以内,降幅达到10%,此等佳绩已难以“吐槽”,法学头把交椅可谓实至名归。


3.高产作者情况

2020年中国政法大学发文在2篇以上的作者共有33人,3篇以上的共有11人(相较2019年增加7人)。发文4篇以上的共有3人,与2019年持平。学科领域分布情况为宪法与行政法方向3人,诉讼法方向2人,法理学方向2人,刑法方向2人,民商法方向1人。


2020年的法大高产作者中,宪行方向的老师居多,由此也可间接体现出自马怀德教授出任校长后,法大宪行专业的发展立竿见影。而作为传统优势学科的民商法专业中,李永军教授一人贡献5篇论文,荣登法大高产作者榜首。纵观全国法学高校,“集体作战”的典范当属法大,其发文数在2篇以上的老师共有33人,不仅力压第二名人大的23人,而且与华政西政之和(19+16=35人)相当。如此观之,法大在2020年问鼎高产单位榜首,不仅发文数比2019年更多,而且其含金量比2019年也更高。

(二)中国人民大学


1.排名和发文数与2019年相比

中国人民大学2020年发文数较2019年增加36 篇,以151篇仅次于中国政法大学,蝉联第2名。(不愧是A+双子星组合)无论是发文数的增幅还是增量都是2020年之最。三大刊发文数也比2019年增加1篇,共17篇。最为可贵的是,人大2020年在《中国社会科学》上发表了2篇论文,分别是王轶教授的《行政许可的民法意义》和丁晓东副教授的《论算法的法律规制》,含金量极高。


2.2020年自发率与它发率的情况

2020年中国人民大学在《法学家》上发表了8篇论文。在2020年发文数大幅增加的情况下,自发率略有上升,为5.3%,2019年仅为4%。虽然2020年人大的自发率高于2019年,但是仍然处于较低的比例,能够在高发文量的前提下还可以将自发率维持在这么低的水准,难度很大,或许在自发率上人大能完胜法大一筹。


3.高产作者情况

2020年中国人民大学发文在2篇以上的作者共有24人,3篇以上的作者共有17人(较2019年增加了4人),发表4篇及以上的有11人(较2019年增加了7人)王利明教授一人即发表论文13篇。学科领域分布情况为民商法方向6人,刑法方向3人,诉讼法方向4人,宪法与行政法方向2人,法理学方向1人。通过对比可以发现,2020年人大高产作者数量总体上比2019年增加了不少,由“单兵作战”向“集团突进”转型。


人大的优势学科为民商法学,通过观察高产作者分布,也可以看出民商法学的老师们居功至伟,为人大高发文量贡献了不俗的“火力支持”,有6人发文数在3篇以上。紧跟其后的便是刑诉、刑法方向,此处需要特别说明,聂友伦博士生以学生身份在2020年共发表4篇CLSCI论文,后生可畏


(三)清华大学

1.排名和发文数与2019年相比

清华2020年发文数为104篇,较2019年增加了7篇,排名没有发生变化仍位居第3名。值得一提的是,清华2019年是以2篇的微弱优势超过西政位列第3名,西政则屈居第4名,而2020年清华已经将差距拉开到11篇,势头凶猛。在三大刊发文情况上,清华较2019年增加了1篇,2020年共发表12篇,在《中国社会科学》发文1篇,是吕忠梅教授和中国社科院法学所的窦海阳副研究员合著的《以“生态恢复论”重构环境侵权救济体系》一文。


2.2020年自发率与它发率的情况

2020年清华大学在《清华法学》期刊上共发表了7篇论文(详情见下图),自发率为6.7%,比2019年的15.5%下降了8.6%,和2019年相比少发了8篇论文。清华大学2017年至2020年的自发率依次是17%、8.4%、15.5%和6.7%,宛如过山车般忽高忽低,但仅看2020年,6.7%的自发率在发文数过50的单位里,仅次于人大的5.3%,属于自发率控制的比较好的。


3.高产作者情况

2020年清华大学发文在2篇以上的作者共有20人,发文3篇以上的共有9人(较2019年相比减少了1人),学科领域分布情况为刑法学方向四位、民商法学方向三位、环境法方向一位、法理学方向一位。


清华大学的高产作者学科分布可以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其刑法学科之强,“刑法五虎”在2020年一共发表了24篇论文,几乎占到清华发文总数的五分之一,实力可见一斑。除刑法学科外,民商法学也是清华的强势学科之一,发文数和高产作者人数仅次于刑法学。此外,法理、宪行、环境法等专业也均有发文2篇以上的老师。


(四)华东政法大学


1.排名和发文数与2019年相比

华东政法大学2020年发文数为97篇,较2019年增加了12篇,排名比2019年有所提升,2020年跃居第4名,与西政交替向前,真可谓“四非兄弟一生一起走”。不过,三大刊发文情况较2019年有所下降,2020年共发表了9篇,比2019年少了3篇。


2.2020年自发率与它发率的情况

2020年华东政法大学在《法学》和《华东政法大学学报》期刊上共发表了29篇论文(详情见下图),华政历年以高自发率居于高产单位榜单,但是2020年自发率为30.0%,较2019年的33%有所下降,虽然自发率下降了,但是自发数还多了1篇。


3.高产作者情况

2020年华东政法大学发文在2篇以上的作者共有16人,发文3篇以上的共有6人(和2019年持平),学科领域分布情况为刑法学方向两位,法理学方向一位,民商法方向一位,知识产权方向一位,行政法方向一位。


华政2020年高产作者多点开花,除了刘宪权教授、王迁教授这些“常客”外,来自行政法专业的章志远教授表现突出,共发表5篇论文,比2019年多了3篇。而胡玉鸿教授、杨代雄教授、蒋太珂博士2020年则“异军突起”,三人2019年发文均未超过2篇,而2020年则均达到3篇及以上,表现抢眼。


(五)西南政法大学


1.排名和发文数与2019年相比

西南政法大学2020年发文数为92篇,较2019年减少了3篇,略低于华政,排名第5名。而且,三大刊发文情况较2019年也有下降,2020年共发表了10篇,比2019年少了3篇。这个变动幅度不大,属于正常现象,


2.2020年自发率与它发率的情况

2020年西南政法大学在《现代法学》期刊上共发表了13篇论文(详情见下图),自发率达到14.1%,比2019年的11.6%上涨了2.5%,多发了2篇论文。


3.高产作者情况

2020年西南政法大学发文在2篇以上的作者共有19人,发文3篇以上的共有4人(较2019年相比减少了1人),学科领域分布情况为民商法方向两位,民诉法方向一位,刑诉法方向一位。


(六)北京大学

1.排名和发文数与2019年相比

北京大学2020年发文数较2019年增加了1篇,排名也较2019年后退了1名,被华政超过屈居第6名。同时,三大刊发文情况较2019年也有所下滑,2020年发表了7篇论文,比2019年少了2篇。不过需要特别提一下,2020年北大在《中国社会科学》刊发了1篇论文,便是刘银良教授的《著作权法中的公众使用权》一文。


2.2020年自发率与它发率的情况

2020年北京大学在《中外法学》期刊上共发表了12篇论文(详情见下图),其中在第6期中便刊发了4篇论文,自发率达到13.3%,比2019年的8%上涨了5.3%,多发了5篇论文。自发率偏高对高产单位而言或许是个“减分项”,但这并不意味着文章质量不好,特别提请各位读者留意!


北大的自发率一直以为是其骄傲的资本,根据中国法学创新网的统计,2009-2019年间北京大学是被统计院校中自发率唯一没有超过25%的,除2009年达到23.5%外,2010年后均低于15%,最低时为2015年的6%。


3.高产作者情况

2020年北京大学发文在2篇以上的作者共有17人,发文3篇以上的共有7人(较2019年相比增加了3人),学科领域分布情况为民商法学方向两位、刑法学方向两位、刑诉法方向一位、经济法方向一位、法理学方向一位。


陈兴良教授和陈瑞华教授一直是北大高产作者榜里的常客,2019年也是二位老师霸占了头两把交椅。中青年学者中许德风教授、常鹏翱教授和江溯副教授发文均达到3篇及以上,发挥出色。值得一提的是王华伟博士2019年以5篇论文位居北大高产作者第三位,而2020年只发表了1篇论文,期待其明年的表现。


(七)中国社会科学院


1.排名和发文数与2019年相比

中国社会科学院2020年发文数为59篇,较2019年增加了10篇,排名也上升了1名位居第7名。同时,中国社科院三大刊发文情况也有所提升,2020年共发表了11篇论文,比2019年多了5篇,并在在《中国社会科学》上发表了2篇论文,分别是莫纪宏研究员的《依宪立法原则与合宪性审查》和杨延超研究员的《论数字货币的法律属性》。


2.2020年自发率与它发率的情况

202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在《法学研究》《环球法律评论》期刊上共发表了9篇论文(详情见下图),自发率达到15.3%,比2019年的14.6%上涨了1.7%,多发了2篇论文。


总体来看,中国社科院的自发率一直保持在15%左右,较为稳定。同时需要注意一点,中国社科院的自发率与其三大刊发文情况具有微妙的关系,当其自发率增加时其三大刊发文数一般也会随之增加,这在所有单位中可能独此一家。


3.高产作者情况

202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发文在2篇以上的作者共有10人,发文3篇以上的共有2人(和2019年一样),学科领域分布情况为民商法方向一位,宪法方向一位  。


2020年中国社科院的高产作者榜上榜人数比起2019年变化不大,但是第1名的发文数较2019年有了显著提升。2019年并列第1名的李林研究员和朱广新研究员均发表了3篇论文,而2020年位列第1名的谢鸿飞研究员则发表了6篇论文,第1名的成绩比2019年多了3篇。


(八)武汉大学


1.排名和发文数与2019年相比

武汉大学的发文数较之2019年有显著提升,从44篇上升到2020年的58篇,增幅约30%。排名也前进1名,2020年位居第8名。但是,三大刊的发文数有所下降,由2019年的5篇下滑到2020年的3篇。


2020年在发文数增加的单位中,武大多发了14篇貌似并不多(法大多发了21篇、人大多发了35篇),但是考虑武大法学院老师数量较少的原因,能达到将近30%的增幅实属不易,值得打Call!


2.2020年自发率与它发率的情况

2020年武汉大学在《法学评论》期刊上共发表了10篇论文,详情见下图,自发率达到17.2%,与2019年的18%基本等同。


武大2020年在自发率基本不变的前提下,达成了发文数增幅30%的“壮举”,小编认为值得学习,这背后不仅反映出中青年教师的个人努力,也体现出大佬们愿意“传帮带”的为师态度。


3.高产作者情况

2019年武汉大学没有老师发文数达到4篇,而在2020年,冉克平教授发文达到4篇,勇夺武大高产作者首位。2020年发文3篇的作者数量与2019年持平,但发文达到2篇的作者数量有所下降,在总发文数比2019年多了14篇的情况下,上述数据说明2020年武大的发文作者结构更加多元,发文人数较2019年上涨不少。


(九)吉林大学


1.排名和发文数与2019年相比

吉林大学2020年发文数较2019年增加了9篇,排名也较2019年有所上升位列第9。不过2020年吉林大学在三大刊上却并未发文,有点可惜(去年三大刊发文数为3篇)。


2.2020年自发率与它发率的情况

2020年吉林大学在《法制与社会发展》和《当代法学》期刊上共发表20篇论文(详情见下图),比2019年多发了6篇论文,自发率达到惊人的39.2%,比2019年36.6%还高了2.6%。我们在《2019年23所法学院校CLSCI论文大盘点》中就因为吉大的高自发率而写道:“期待吉大法学院来年能够在降低自发率上多发力”。


3.高产作者情况

2020年吉林大学发文在2篇以上的作者共有9人(比2019年多了4人),发文3篇以上的共有4人(较2019年相比增加了2人),学科领域分布情况分别为民商法学、法理学、知识产权法、国际法。


张文显教授出手不凡,2020年帮吉林大学贡献了4篇论文,2篇在《法制与社会发展》上发表,另外2篇则在《法商研究》和《东方法学》上发表。房绍坤教授与何志鹏教授输出稳定,发文数与2019年持平均为3篇论文。


(十)上海交通大学


1.排名和发文数与2019年相比

上海交通大学的发文量较2019年有所提升,从2019年的31篇增加到了2020年的42篇,增幅达到了35.1%。位居2020年高产单位榜第10位,成功跻身前十名。但三大刊的发文数有所下降,从由2019年的4篇降到了2020年的2篇。作为前十名中唯一没有自办期刊的院校(即自发率为0%),能取得如此佳绩难度可想而知,其背后也直接体现出交大这几年法学实力的突飞猛进。


2.高产作者情况

2020年交大发文数达到3篇的只有王福华教授一人,而2019年交大高产作者中李贝博士发文5篇、彭诚信教授发文4篇。不过2020年交大发文数达到2篇的作者比2019年多了两位。基于上述数据变化可知,2020年交大发文的老师数量有所增加,发文作者结构更加多元,有理由期待在2021年交大法学院可以做得更好。


(十一)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1.排名和发文数与2019年相比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20年发文数为40篇,较2019年减少了23篇,是2020年发文数减少幅度最大的院校。但是,其三大刊发文情况较2019年有所上升,2020年共发表了4篇,比2019年多了1篇,且在《法学研究》上发表了3篇论文,成绩不错。


对于2020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为何会比2019年少发了23篇,想必很多人都会对此表示好奇,于是小编对比、梳理了2019年的发文信息,以2019年的信息为基准来对比2020年的发文情况,以供读者们品鉴。

通过对比可知,2020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在民商法学、知识产权等领域发文情况不佳,但究竟是相关老师工作变动所导致还是存在其他方面的原因,小编就不是很清楚了。


2.2020年自发率与它发率的情况

2020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在《法商研究》期刊上共发表了3篇论文(详情见下图),自发率为8.1%,相较于2019年少发了9篇论文,自发率比2019年的19%下降了10.9%,值得称赞。自发率降低肯定会影响本单位发文数的总量,但此举意在彰显期刊公平发文,与发文数少并无直接关系。

3.高产作者情况

2020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发文在2篇以上的作者共有7人(2019年有11人),发文3篇以上的共有2人(2019年有2人),分别是来自经济法学方向的侯卓副教授和国际法学方向的江河教授。侯老师2019年没有上榜高产作者,但2020年发文情况可观。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9年的高产作者(例如胡东海教授、夏昊晗讲师等),在2020年并没有发文记录。


(十二)东南大学


1.排名和发文数与2019年相比

 东南大学的发文数与2019年持平,均为34篇(31个单位中唯一一个发文数保持不变的,这一定是特别的缘分)。三大刊发文数折半,从2019年的4篇下降到2篇。但是,2020年刘艳红教授在《中国社会科学》上发表了一篇论文,题为《人性民法与物性刑法的融合发展》,在学界引起了不小的波动,值得特别关注!


2.高产作者情况

2020年东南大学发文在2篇以上的作者共有4人(由2019年的8位减为4位),发文3篇以上的共3人(较2019年减少2人),刘艳红教授2020年发表论文达8篇,比2019年还多两篇。学科领域分布情况为刑事诉讼法方向2位,刑法方向1位,宪法与行政法1位。


2019年刘艳红教授发文6篇位居东大高产作者榜首,2020年刘艳红教授继续发力,发文数增加到了8篇,稳坐金陵刑法第一人的称号。熊樟林教授虽然比2019年少发了1篇论文,但仍维持在3篇的水准,而王禄生教授2020年发表了3篇论文,在梁云宝副教授和冀洋博士发文未能如2019年一样达到3篇的情况下紧跟补位,为东南法学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十三)山东大学(包括威海)


1.排名和发文数与2019年相比

山东大学(包括威海)2020年发文数为34篇,较2019年增加了5篇,排名也上升到第13名,比2019年前进了1名。但是三大刊发文情况较2019年有所下滑,2020年共发表了2篇论文,比2019年少了2篇。在此需要说明一下,我们在统计时将山大和山威的数据统一归为山东大学的数据,因此山大2020年的发文数上涨也有山威的一份功劳。


2.高产作者情况

2020年山东大学(包括威海)发文在2篇以上的作者共有6人(比2019年多了1人),发文3篇以上的共有2人(2019年没有)。学科领域分布情况为刑法学方向一位,刑诉法方向一位。


2020年山大李本灿副教授战绩亮眼,共发表7篇论文,比2019年多发表了6篇,上涨幅度之大令人羡慕。赵恒博士在2020年也表现不俗,共发表4篇论文,比2019年增加了2篇。


(十四)中央财经大学


1.排名和发文数与2019年相比

中央财经大学2020年发文数为30篇,位居第14名。三大刊发文数为1篇,仅有刘权副教授在《法学研究》上发文一篇,题为《网络平台的公共性及其实现》。


2.高产作者情况

2020年中央财经大学发文在2篇以上的作者共有8人,学科领域分布情况多为民商法学方向,可见近几年央财对于民商法学专业的发展初显成效。


(十五)北京师范大学


1.排名和发文数与2019年相比

北京师范大学2020年发文数为25篇,三大刊发文3篇。三大刊发文的3篇论文,有1篇是来自法学院,而其余2篇则来自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


2.高产作者情况

2020年北京师范大学发文在2篇以上的作者共有5人,没有人发文数达到3篇,其余15篇论文则分别来自15位不同的作者之手。


(十六)西北政法大学


1.排名和发文数与2019年相比

西北政法大学2020年一共发文25篇,相较2019年的20篇略有上升,与北师大并列第15名。但是三大刊仅发文1篇,低于2019年的3篇。


2.2020年自发率与它发率的情况

2020年西北政法大学在《法律科学》上共发表了4篇论文(详情见下图),自发率由2019年的35%降至17.3%。西法大往年也以高自发率著称,但是2020年西法大顶住压力,成功将自发率控制在20%以下,下降幅度高达一半!


3.高产作者情况

2020年西北政法大学发文在2篇以上的老师有3人,较2019年增加一位。


(十七)南京大学


1.排名、发文数与2019年相比

南京大学2020年发文数较2019年减少了6篇,屈居第17名。三大刊发文情况与2019年持平,均为2篇,但2020年有一篇《中国社会科学》,是宋亚辉教授的《营利概念与中国法人法的体系效应》一文。


2.高产作者情况

2020年南京大学发文在2篇以上的作者共有5人,发文3篇以上的共有3人(2019年没有人达到3篇),学科领域分布情况分别为刑法学、知识产权法学和民商法学。


2020年南大发文数达到3篇的作者与2019年相比实现了零的突破,有三位老师上榜,值得肯定。其中孙国祥教授在2019年发文2篇,2020年又发文3篇。


(十八)浙江大学


1.排名和发文数与2019年相比

浙江大学2020年发文数较2019年减少了3篇,与南京大学一起屈居第17名,仅比第15名的北师大少了1篇。三大刊发文情况与2019年相比少了一篇,但仍然还有4篇。


2.高产作者情况

2020年浙江大学发文在2篇以上的作者共有3人,发文3篇以上的共有2人(2019年没有人发文达到3篇),学科领域分布情况分别为法理学、诉讼法学。


浙大2019年有三位老师发文2篇,而2020年虽然发文数达到2篇的人数仍为三人,但是其中霍海红教授发文达到3篇,而郭晔博士发文更是高达5篇,成为浙大2020年高产作者榜第1名。


(十九)华南理工大学


1.排名和发文数与2019年相比

2020年华南理工大学发文24篇,与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并列第17位,在三大刊中发文3篇,其中有一篇《中国社会科学》,是胡明教授的《科研合同的功能性规制》一文。


2.高产作者情况

2020年华南理工大学的蒋悟真教授发了4篇文章,还有6位老师发文达到2篇。学科领域分布情况为经济法学三位,诉讼法学一位,法理学一位,环境法一位。


(二十)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1.排名和发文数与2019年相比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20年发文数为21篇,位居第20名。三大刊发文数虽仅为1篇,但却是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上的,其为周新副教授的《论我国检察权的新发展》一文。


2.高产作者情况

2020年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发文在2篇以上的作者共有4人,发文3篇以上的共有1人,在学科领域分布情况为刑诉法方向一位。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近几年重点发展法学学科,从其他高校引进来了陈云良教授等人,因此论文数量持续攀升。


(二十一)天津大学


1.排名和发文数与2019年相比

天津大学2020年发文数为18篇,位居第21名。三大刊发文数为2篇,均是在《法学研究》上发表的。


2.高产作者情况

2020年天津大学发文在2篇以上的作者共有6人,发文3篇以上的共有1人,便是来自清华大学法学院的张卫平教授,其以天津大学为单位发表了3篇论文。同样情况的还有中国人民大学的杨立新教授,其也以天津大学为单位发表了1篇论文。


(二十二)南京师范大学


1.排名和发文数与2019年相比

南京师范大学2020年一共发文19篇,比2019年少一篇,与天津大学并列第21位。但较为可惜的是,其在三大刊上并未发表论文。


2.高产作者情况

2020年南师大发表2篇及以上论文者为3人(较2019年减少了2位,分别是公丕祥教授和汤善鹏副教授)。高产作者依然是姜涛教授,继2019年发表9篇论文后,2020年又发表了5篇论文。


(二十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1.排名和发文数与2019年相比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0年发文数为18篇,较2019年减少了4篇,排名也较2019年下降了7名,位居第23名。而不过三大刊的发文情况保持不变,仍发表了3篇论文。


2.高产作者情况

2020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发文在2篇以上的作者共有3人,发文3篇以上的仅有1人,是来自行政法专业的王锴教授,共发表了4篇论文,比2019年多了2篇。


(二十四)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1.排名和发文数与2019年相比

2020年对外经贸大学发文18篇,比2019年仅少了1篇,与北航一起以1篇之差落后于天津大学和南京师范大学屈居第24名。但是2020年三大刊发文情况较2019年有所提升,共发表了3篇论文,比2019年多了2篇。


2.高产作者情况

2020年对外经贸大学发文在2篇以上的作者共2人(较2019年增加1位)。其中王乐兵为新晋高产作者(2019年无高产者),在民商法领域发表了3篇论文。注意,石静霞老师还以人大为单位发表一篇文章,未统计在此部分(以对外经贸大学名义)。


(二十五)上海政法学院


1.排名和发文数与2019年相比

上海政法学院2020年发文数为18篇,以2篇的微弱优势力压华师大、上财位居第25名。三大刊发文数为1篇。上政近几年发展速度一直很快,发文数也是逐年增加。


2.高产作者情况

2020年上海政法学院发文在2篇以上的作者共有4人,发文3篇以上的共有2人,学科领域分布情况为行政法学方向为1位、经济法方向1位。


关保英教授作为行政法学专业高产作者榜上的常客,2020年终于不再单枪匹马,如今的上政既有丁茂中教授贡献了3篇论文,也有新引进的彭文华教授以及一直都在的赵运锋教授均贡献了2篇论文。


(二十六)华东师范大学


1.排名和发文数与2019年相比

2020年华东师范大学发文16篇,位居第26位,在三大刊发文2篇,比2019年多了1篇。


2.高产作者情况

2020年华师大有三位发文达到2篇的作者,但是很可惜没有老师发文达到3篇,较2019年少了两人。


(二十七)上海财经大学


1.排名和发文数与2019年相比

2020年上海财经大学发文16篇,与华东师范大学并列第26名。在三大刊中的《法学研究》发文一篇。


2.高产作者情况

2020年上海财经大学有两位发文2篇的作者。


(二十八)湖南大学


1.排名和发文数与2019年相比

2020年湖南大学发文15篇,与四川大学、中山大学和重庆大学并列第28位,可谓“15篇联盟的四大金刚”。在三大刊中发文2篇,其中有一篇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上,是屈茂辉教授的《违约金酌减预测研究》一文。


2.高产作者情况

2020年,湖南大学法学院院长屈茂辉教授以4篇文章位居第1名,此外还有一位发文2篇的作者,来自刑法学专业。


(二十九)四川大学


1.排名和发文数与2019年相比

2020年四川大学发文数较2019年增加了1篇,位居第28名。三大刊发文情况与2019年相比少了1篇,2020年仅在《中国法学》上发表了1篇。


2.高产作者情况

2020年四川大学发文在2篇以上的作者共有2人,发文均在3篇以上,作者与发文数与2019年一模一样,分别是左卫民教授(2019年6篇)和龙宗智教授(2019年3篇)。这也是2020年31所单位中唯一一个出现此种情形的院校,两位老师携手撑起了川大法学的科研,理应比心。


(三十)中山大学


1.排名和发文数与2019年相比

2020年湖南大学发文15篇,位居第28位。作为发文数为15篇的四所院校之一,中山大学是唯一一所没有在三大刊上发文的。


2.高产作者情况

2020年中山大学有两位发文数达到2篇的作者,与上财的情况一样。


(三十一)重庆大学


1.排名和发文数

重庆大学2020年发文15篇,三大刊发文2篇。(啥也不用说了,大家都懂,还是位居第28名)


2.高产作者情况

2020年重庆大学发文在2篇以上的作者共有2人,和上财、中山大学的情况一样,可谓“双二联盟三剑客”。(佀化强教授调到华师大,对于重大的法学学科可谓损失不小)


03


最后补充几句


2020年《中国社会科学》期刊一共发表了15篇法学论文,除了在上文中已经介绍的,还有2篇论文由于作者单位发文数并未达到15篇,所以没有予以介绍。但小编认为在《中国社会科学》的法学论文还是应该尽善尽美的给读者们全面展示。


这2篇论文分别是来自云南大学法学院的高巍教授的《重构罪刑法定原则》和来自中南大学法学院的彭中礼教授的《论法律学说的司法运用》,这2篇论文所研究的主题均不是新型领域,而是被人们广为熟知的领域,因此,值得各位去品读两位老师是如何将已经被认为是“讨论的没法讨论”的主题,写出了“旧瓶装新酒”的感觉。


最后再补充说明一点,2019年统计的23所院校中,还有几所院校并未进入2020年的统计范围中,分别是苏州大学(2020年发文13篇,其中王俊副教授以一人之力贡献了3篇论文)和厦门大学(2020年发文14篇,其中徐国栋教授、郭春镇教授和王云清副教授均贡献了2篇论文),这两所院校仅以微弱之差没有进入2020年的统计范围,除此之外,还有复旦大学(14篇)、中国人民公安大学(13篇)等优秀高校无法通过有限的篇幅一一列尽,还望各家院校谅解。



推荐阅读

“数”说CLSCI期刊论文的2020年

论文写作体现学术进步是发表的关键

2019年23所法学院校CLSCI论文高产作者盘点

2018年16所法学院校CLSCI论文大盘点

2017,知名法学院校CLSCI论文大盘点

从2019年CLSCI论文看五院四系刑法学研究动向

投稿邮箱:qmfmbjb@sina.com

主题篇幅体例

青苗学人交流群

长按扫描二维码添加青苗微信号,加入青苗学人交流群,一同交流、分享!


本文责编 ✎ 泽宇

本期编辑 ✎ 倩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