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家单位2020年1756篇CLSCI论文的学科分布
注:发文3篇以上(不含3篇)的79家单位包括76所高校+中国社科院(含下属大学、研究所或研究中心)+上海社科院+最高人民检察院。
这79家单位按地域(非严格地理学意义上的划分标准)划分,分别是:
东北地区(3):大连海事大学、黑龙江大学、辽宁大学。
华北地区(21):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社科院、中共中央党校、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河北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央民族大学、最高人民检察院。
华东地区(29):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苏州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复旦大学、安徽财经大学、安徽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河海大学、华侨大学、江西财经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宁波大学、山东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政法学院、同济大学、扬州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浙江工业大学。
华中地区(11):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湖南文理学院、武汉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湘潭大学、中南大学、中南民族大学、
西部地区(6):四川大学、西南政法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云南大学、重庆大学、西北政法大学。
华南地区(9):海南大学、广东财经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州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深圳大学、中山大学。
需要着重说明的是:
1.由于学科划分具有一定主观性,故本盘点与其他版本存在差异,属于正常现象。依据我们的分类标准,本文所划分的十个二级学科分别为:民商法(含公司法、企业法、土地法、票据法、破产法等)、经济法(含金融法、保险法、证券法、财税法、劳动社会保障法、竞争法、信托法、银行法等)、刑法、法学理论、法律史、诉讼法(含司法制度与司法执行)、宪法与行政法、知识产权法、国际法(含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环境法。
2.当前很多文章属于交叉学科、领域研究,我们将依据文章研究的核心问题、解决的主要问题、研究的方法、范式或路径进行学科归类,被归类到某一学科并不代表该文章只涉足这一学科。
3.有两位作者的合著文章,只将其统计到第一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名下,避免重复统计,但外籍作者为第一作者的,我们将该文章统计到排名最靠前的国内学者名下。
4.对于独著文章作者,分别标注了两个以上的单位,那么只将该文章统计到第一单位名下,避免重复统计。
5、由于种种原因,恐遗漏或误统极少量的数据,提请读者理解与包容,本文相关整理分析仅供参考。
79家单位各学科发文数统计图
(一)从学科发文数量来看
79家单位在CLSCI期刊上共发表了1756篇文章,其中涉及民商法学科的发文数为396篇,所占比例将近23%,在我们所划分的10个二级学科中,民商法学科可谓当之无愧的“发文大户”。在具体的研究领域上,民法方面,对于合同法和物权法的研究依然是“重者恒重”,约占总发文数的三分之一。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涉及婚姻关系、身份关系的发文数也占据了一席之地,但对于总则基本理论的研究不是很多。商法方面,集中于公司法相关理论研究,票据法、破产法等也有一定的发文量。在具体的研究问题上,除了代理、合同的效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公司决议、股东表决等传统理论问题外,还涉及个人信息保护、担保物权制度、新增典型合同、公司担保等民法典编撰以来一直讨论不绝的前沿热点问题。
(二)从学科发文排名来看
民商法学科发文5篇以上(含5篇)的单位统计图
人大民商法学科汇集了王利明、张新宝、王轶、高圣平等一大批知名民商法学家,其民法学科团队全程深度参与民法典编纂工作,发文数量已经连续四年蝉联第一,地位无法撼动。中政和清华亦连续三年居于人大之后,但清华的发文数比法大少了20篇,因此大致可以将人大与法大作为“第一梯队”。与此相对,发文数20篇左右的院校可以作为中间梯队,大都是一些传统法学强校,如清华、北大、西政、华政、武大等。在如此激烈的竞争态势下,上外贸和黑龙江大学能够上榜,实属不易,黑龙江大学的5篇论文更是全部集中在民商法学科。
(一)从学科发文数量来看
在本次统计中,涉及诉讼法学的论文共有285篇,在我们所划分的十个二级学科中排名第二,仅次于民商法学。从总体上看,今年刑诉法热度依旧不减,总体发文量以大幅度领先于民诉法。在具体研究方向上,认罪认罚、人工智能司法、司法改革等均为刑诉法论文中出现的高频热度词,时代气息明显。其中,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自2019年提出起,学界便对其高度关注,本年度更是成为学者们最集中关注的制度,共涉及35篇论文。而在民诉法领域,关于证据、诉讼程序、执行等相关基础理论研究,学者们亦对其投之以相当的关注。
(二)从学科发文排名来看
诉讼法学科发文5篇以上(含5篇)的单位统计图
从院校排名来看,诉讼法学领域法大、人大和西政连续四年保持三分格局,发文数量遥遥领先于其他院校,分别达到了47篇、30篇和27篇之多。与去年相比,上述三校在发文量上亦均有大幅增长,其中法大增长20篇,人大增长10篇,西政增长6篇。上述三校集聚了一批诉讼法学领域的知名学者,学科发展势头长期保持良好。法大的刑诉法学科在陈光中、卞建林教授两任会长的带领下,梯队合理,优势地位目前无法撼动;人大以陈卫东、李奋飞等教授领衔的刑诉法学科亦具有明显优势;西政近年来刑诉法学科的全面发展势头明显,一小波75后刑诉法学者正成长起来。同时,川大、山大、广外的发文量分别为13篇、11篇和10篇,均已超过10篇。其中,左卫民、龙宗智两位老师包揽了川大绝大部分的发文;赵恒老师占据了山大发文量的半壁江山;广州外语外贸大学本年度核心发文量总共为21篇,诉讼法学便占据了超过一半的数量,可见该校的学科优势较为集中,周新副教授为广外发文量增加作出了突出贡献。华政、北大、上交、公安大学、天大等,虽未超过10篇,但发文量也在6-10篇的区间之内。华政的发文量从去年2篇增长至本年度9篇,上交则从1篇增长至本年度8篇,皆可谓进步巨大。
(一)从学科发文数量来看
在本次统计中,涉及刑法学的文章共有271篇,占据了较大比例,在我们所划分的十个二级学科中排名第三,仅次于民商法学与诉讼法学,且与诉讼法学仅存在细微差距。在具体研究方向上,学者们既对传统刑法理论研究领域投之以关注,亦为社会热点问题献言献策。刑法学科的年度热点词包括:网络犯罪、正当防卫、刑民协调、疫情防控、刑事合规、刑事立法、经济犯罪、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污染环境犯罪等。其中,网络犯罪等新型犯罪的发文数量遥遥领先,涉网犯罪发文量为18篇,涉人工智能5篇,涉数据犯罪5篇等,成为学者们最集中关注的领域,展现出学者们对网络时代的高度关怀。
(二)从学科发文排名来看
刑法学科发文5篇以上(含5篇)的单位统计图
清华大学法学院汇集了张明楷、周光权、黎宏、劳东燕、王钢这五名优秀的刑法学者,其已蝉联刑法学科发文量头把交椅多年,今年亦不例外。本年度人大刑法的发文量基本与北大持平,位居刑法学科发文量的第三,与去年相比增长4篇,大有反超北大之势。其中,刘明祥、田宏杰、陈璇等老师扛起了人大学科发文量的大旗,而陈兴良老师则占据了北大刑法学科发文量的半壁江山。今年,华政、西政、东大、北师大、法大、武大的刑法学发文量均在10篇以上,其中,武大去年与本年度相比上升6篇,华政上升5篇,法大上升4篇,均取得较大进步。东大则下降5篇,略显退势。山大、南师大、苏大则稍稍落后于前述学校,但发文量亦在5篇及以上。其中,华政刘宪权教授、东大刘艳红教授、南师大姜涛教授、山大李本灿副教授、均为所在单位刑法学科发文量作出了突出贡献。
(一)从学科发文数量来看
宪行领域的发文延续了近两年来的上升趋势,文章数量稳步增加,进一步拓宽了研究领域、增强了研究深度。在本次统计中,涉及宪法与行政法学的文章共有260篇,在我们统计的十个二级学科中排第四。在具体研究方向上,宪行紧紧呼应时代发展,展现出了浓郁的时代特色。在本年度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背景下围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展开研究的文章数量增速迅猛,达到21篇,是本学科内最为集中的研究方向。其他文章,如法治社会建设共15篇,合宪性研究共13篇,监察、立法方面的文章各11篇,粤港澳大湾区制度共8篇,均为社会热点领域。而本年度内,研究宪法与民法典关系的文章数量没有预期的多,仅有2篇。
(二)从学科发文排名来看
宪法与行政法学科发文6篇以上(含6篇)的单位统计图
在宪行领域,法大今年再次成功卫冕,并且有一骑绝尘之势,数量遥遥领先于排名第二的人大。人大法学院的发文量从去年的12篇增长至本年度的16篇,涨势明显,超越去年排名第二的北大,稳居学科发文排行榜第二位。中国社科院与武大学科发展劲头十足,发文量与去年相比增长一倍左右,涨势十分明显。北大的发文量总体上保持稳定,但排名则从第二位下降至第五位。清华、上交、华政、东大的发文量均达到了9篇及以上,其中,清华余凌云教授、东大熊樟林教授的发文在本单位较为突出。西政、吉大、北航、中南大学的发文量均为6篇。
(一)从学科发文数量来看
在本次统计中,涉及法学理论的文章共有193篇,所占比例约为11%,在我们统计的十个二级学科中位居第五。在具体的研究领域上,法学理论学者们将法治与法理作为重点研究的方向,在这二者上的发文量约占到法学理论发文总量的三分之一。对法治的探讨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习近平法治思想、法治评估、依法治国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等;对法理的探讨包括作为研究方法的法理、法理与教义学的关系、对自动驾驶与公共卫生事件等的法理阐释等。在具体的研究问题上,人工智能与算法规制、数据理论是高频出现的话题,司法解释的法理性质、科研经费的治理、新型权利的构建是学者们的研究热点。
(二)从学科发文排名来看
法学理论学科发文5篇以上(含5篇)的单位统计图
法大与华政连续四年蝉联法学理论发文量的第一和第二,人大连续两年位列第三。其中,法大的发文量具有绝对的优势,其他院校与之差距明显。从发文量上看,法学理论大致形成三支梯队,根据每两名之间的数量差距,法大与华政分别为第一第二梯队,人大以及其后发文量大于或等于5篇的院校一起成为第三梯队。法大的雷磊教授、华南理工的蒋悟真教授、浙大的郭晔博士、华政的胡玉鸿教授、人大的聂友伦博士(其研究方向主要是刑诉法,但因其发表论文多涉及司法制度,故归入法理)都以3-4篇的高产水准为本校法理类文章的产出做出了突出贡献。上榜院校绝大多数为传统法学强校或综合类985高校,上海师大在法学学科整体实力并不突出的情况下上榜,实属不易,其在法学理论领域的发文量占据其发文总量的60%,足见其优势学科打造的成功。
(一)从学科发文数量来看
在本次统计中,涉及经济法学的文章共有152篇,在我们统计的十个二级学科中位居第六,同去年的排名相当,由于经济法学与民商法等学科存在大量的研究交叉,因此按照我们的标准纳入经济法学科文章的数量并不多。在具体研究内容上,与反垄断法相关的文章数量最多,共计18篇,这与我国《反垄断法》修订的背景密切相关;其次是税法类文章,共计14篇;除此之外,与劳动法相关的文章共计13篇,与保险法的相关文章共计9篇,与证券法相关的文章共计8篇,与银行法相关的文章共计4篇,与法经济学有关的文章也有2篇。与此同时,经济法学领域时代气息明显,涉及互联网经济方面的文章,如区块链、数字货币等,共计6篇,以疫情为背景的文章也有2篇,占据了较大比重。
(二)从学科发文排名来看
经济法学科发文4篇以上(含4篇)的单位统计图
法大经济法学科的发文数量从去年的21篇下降至本年度的10篇,降幅明显,但在时建中、李曙光、刘继峰等教授的带领下,学科优势地位未发生根本动摇,总量位居第二。华政经济法学科的发文数量较为平衡,从去年的14篇到本年度的11篇,取得了并列第一的成绩,值得称赞。华南理工大学作为本年度经济法学科的一批黑马,表现十分亮眼,以9篇发文量位居第三。本年度,北大与西政并列第四,均发文8篇,但从往届发文数量上看,呈现出下降趋势。自从蒋悟真教授加盟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担任院长之后,经济法学作为华工发文量最多的二级学科,学科优势地位正渐渐形成。清华、上交、中国社科院、中南大的发文数量基本保持相近,与去年的发文量差不多。人大的发文量从去年的3篇增长至本年度的6篇,涨势明显。上财、武大、复旦、央财等校的发文量也很不错,均至少发文4篇。
(一)从学科发文数量来看
2020年,涉及国际法学科的论文共75篇,在我们所划分的十个二级学科中位居第七,高于知识产权法、法律史和环境法的发文数,但在发文比例上,只占总发文数的约4%,依然表现得较为疲软。其中,国际公法发文数居多,涵盖国际环境保护、国家主权、跨国犯罪等多个方面,国际经济法的研究主要聚集于国际投资,国际私法的发文则寥寥无几。一个鲜明特点是,2020年国际法的研究颇具时代特征,出现了多篇以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人工智能、数据流动为主题的文章。
(二)从学科发文排名来看
国际法学科发文3篇以上(含3篇)的单位统计图
法大以7篇文章位居国际法发文量首位,并且7篇文章由不同的作者完成,可见,法大国际法学科整体实力强劲,师资力量雄厚。在法大身后,除了传统法学强校外,北理工的上榜也并不意外,国际法作为北理工的重点学科,拥有多位在国际法领域成果丰硕的知名教授,如李寿平、龚向前等。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在吉大发的4篇文章中,何志鹏教授一人就发了3篇,是唯一一位在国际法领域发文达到3篇的作者,发文两篇的作者包括:武大的崔晓静教授、安财的张卫彬教授、贸大的石静霞教授、河北大学的宋阳教授等。
(一)从学科发文数量来看
在本次统计中,涉及知识产权法学的文章共有56篇,所占比例约为3.2%,数量较少,在我们统计的十个二级学科中位居第八,仅高于法律史与环境法学。在具体的研究领域上,著作权法是学者们关注的重点,占据知识产权法发文总数的半壁江山,超过专利法与商标法相关文章数量的总和。此外,对知识产权整体制度的研究也是学者们阐发学术见解的主要阵地,发文量几乎占到1/4。在具体的研究问题上,知识产权侵权的惩罚与保护、作品类型的探讨是出现频率较高的话题,知识产权的基础理论、知识产权的国际接轨、人工智能与知识产权是知识产权法研究的前沿热点。同时,少部分文章还对《民法典》的通过与新冠肺炎疫情作了知识产权法视角的回应,反应出学者们的社会关怀。
(二)从学科发文排名来看
知识产权法学科发文2篇以上(含2篇)的单位统计图
与2018年度及2019年度中南大“一超多强”的格局不同,本年度各院校知产法发文数量的差异只在毫厘之间,第一名与第十名的差距不过3篇而已。中南大与吉大以超过第二名1篇的微弱优势并列榜首,华政、北大与人大亦以超过第三名1篇的微弱优势并列第二。南大的吕炳斌老师、华政的王迁老师、吉大的王国柱老师都以3篇的高产量为学校知识产权法学科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中南大连续三年位列第一,知产学科在吴汉东老师的带领下实力雄厚,地位难以撼动。吉大从2017年0篇的垫底发文量一跃而到今年以5篇之多排名第一,进步神速,王国柱老师的贡献功不可没。值得注意的是,华政是唯一一所从2017年到2020年从未掉出知产发文量前三名的院校,体现了华政知产学科的强大实力。然而,在这四年里,华政知产的发文格局没有变化,均靠王迁老师一人撑起大半边天。华中师大本年度知产法学科发文量表现较为突出,以3篇的数量与南大、西政、西法大并列第三。湖南文理学院作为法学不太知名的院校,此次跻身前十,与上交知产发文量并列,实属难得。令人有些遗憾的是,清华在2017年尚是知产发文量第三名,在2018与2019年亦为前列,今年却产出较少。
(一)从学科发文数量来看
每年法律史学科的发文数量均较低。去年法律史学科位居末尾,而今年则以较大优势超越了环境法学科,在我们所划分的十个二级学科中排名第九。从历史的角度梳理法学理论脉络对于研究大有裨益,故其学科具有比较重要的存在价值,只不过在发文数量上常年处于相对尴尬的位置。在具体的研究方向上,以研究中国法律史为主,集中在秦朝、唐朝、清朝、民国等时期,以研究外国法律史为辅,如印度、德国等。同时,基于《民法典》即将出台的背景,出现几篇系统梳理《民法典》编纂历程的文章。
(二)从学科发文排名来看
法律史学科发文2篇以上(含2篇)的单位统计图
法大和华政拥有法律史国家重点学科,在法史研究上一直领先,连续三年都是轮流坐庄。今年法大稍胜一筹,坐上了头把交椅。吉大本年度发文趋势猛增,从去年的0篇增长至今年的5篇,值得肯定。随后的西政、社科院、武大、西法大、重大、上海社科院等,在法史研究上均有斩获。
(一)从学科发文数量来看
2020年,环境法领域共发文22篇,是在我们所划分的十个二级学科中发文数量最少的。这是最年轻的二级学科,同样也是成长空间最大的学科,发文数量少并不意味着受关注度低,相反,涉及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恰恰是今年的热门话题之一,许多文章涉及环境损害赔偿、环境公益诉讼等。但对于交叉学科的文章,我们只能依照主要方面归类,故有一部分被划入到了其他学科中,这一点提请读者注意。
(二)从学科发文排名来看
环境法学科发文1篇以上(含1篇)的单位统计图
清华大学以4篇文章居环境法发文数榜首,且全部由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会长、清华大学双聘教授吕忠梅发表。辽宁大学以3篇文章位居次席,占了该校总发文数的一半,可见,环境法领域的研究成果丰硕。浙江工商大学、武汉大学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都发了2篇文章,浙江工商大学的两篇均由徐祥民教授完成,由此可见,学科带头人的作用非常突出。
小结
综合上述内容,我们认为,2020年度CLSCI论文的学科分布,总体上呈现出以下特点:
第一,“清北人法”四校重点学科优势明显,并有持续加固之势。
民商法方面,四校发文数之和占79个单位民商法总发文数的约40%;刑法方面,四校发文数之和占79个单位刑法学总发文数的约34%;诉讼法学方面,四校发文数之和占79个单位诉讼法学总发文数的约32%。“清北人法”四校不仅坐拥多位每年发文5篇左右的大咖们,而且80后、85后学术新星不断涌现,使得这些传统重点学科的研究力量较为集聚,已形成了明显的优势,短期内难以撼动。
第二,一些“法学新贵”院校开始崭露头角,在某些学科发挥出色。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诉讼法学的发文数位列第六,华南理工大学经济法的发文数位列第三、法学理论的发文数位列第九,中央财经大学在竞争极为激烈的民商法学科以15篇文章位列第九。这种状况的发生,很大程度上源自高校人才市场化流动的加剧,这种借助区域优势、经济优势吸引人才,先重点突破单一学科,随后由点带面的发展模式,未来会被更多经济发达地区的传统理工、经会商科院校效法。
第三,传统法学名校在学科建设、团队传承方面拥有健全优势,在某些学科出现了“一家独大”的情况。
例如民商法方面,人大和法大的发文数远超后续院校,同时,法大在诉讼法、宪行、法学理论和国际法上的发文数也遥遥领先。刑法方面,清华大学可谓首屈一指,多年雄踞第一。“五院四系”中的西政、华政、吉大和武大的发文数也都在各学科中位居前列。因此,新兴法学教育力量虽然生长“茂盛”,但难以在短时间内赶超传统法学名校,实现根本突围。
第四,各学科文章的选题与时代特色、社会热点高度相关。
民法典编撰、疫情防控、网络犯罪、智能司法、国家治理体系、公共卫生治理等国家关注、社会关切、人民关心的语词成为了各学科研究的高频热度话题,选题是否“接地气”,将直接影响着发表。这种现象从长远看是好是坏,还需要进一步的反思。
推荐阅读
投稿邮箱:qmfmbjb@sina.com
主题;篇幅;体例
青苗学人交流群
长按扫描二维码添加青苗微信号,加入青苗学人交流群,一同交流、分享!
本文责编 ✎ 青苗法鸣信息平台中心
本期编辑 ✎ 张睿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