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慢船去北方 | Haines:小粉最后的隐居处,阿拉斯加的狂野西部

SummerAfar 远夏在路上 2022-12-31

前一段,热播美剧《Better Call Saul(风骚律师)》正式完结。它是《Breaking Bad(绝命毒师)》的衍生外传,讲述了原作里那些配角前世今生的故事。

可主角呢?正传交代了一代毒枭“老白”Walter White的结局,那“小粉”Jesse Pinkman又去了哪里呢?

2019年,原班剧组推出一部续集电影《El Camino(续命之徒)》,给了他一个外表冷峻,但内藏温情的故事结尾:随着老白丧命,成为了警方一号通缉犯的小粉,决意彻底与过去告别,逃离罪恶重重的新墨西哥;于是他买来新的身份,躲在卡车货箱里,一路颠簸五十多个小时,偷渡穿越加拿大来到阿拉斯加,改名换姓开始隐居生活。

而小粉选择的目的地,正是本文的主角Haines。

这是远夏《慢船去北方》系列的第九篇连载。2019年夏天,我们带着自家小车,从美国本土登上渡轮,沿东南峡湾一站站北上,航向阿拉斯加。一路造访“北境优胜美地”所在的“阿拉斯加第一城”与黑熊亲密接触,又来到萧条的伐木小镇,目睹联邦与地方的环保争议,新奇的发现层出不穷。

上一站Petersburg,是乐极生悲的最好注脚:体验了全程最美貌的一天后,意外赫然来袭,两人一车被迫孤岛求生16天——峡湾生命线阿拉斯加渡轮突然罢工,所有船只停航,旅途危在旦夕。所幸,就在我们即将放弃之际,终于迎来了渡轮复工的好消息,重登慢船,继续北上。

这两年受疫情影响,我们一直马不停蹄地满世界玩(此处并非笔误),慢船去北方系列断更了很久。然而之前七年之痒的读者投票对它呼声很高,仅次于里程票攻略,那么我们也不能食言,赶在年底之前重新开始填坑,把思绪拨回三年前的,最后的边疆。

慢船去北方 | 用一个夏天,开一辆车到阿拉斯加,然后在秋天卖掉它

断更这么久,有必要先复习一遍东南阿拉斯加的地理。

北美西海岸,西雅图以北,都是破碎的峡湾地貌。星罗棋布的岛屿挡住北太平洋的风浪,为狭窄水道里的船只保驾护航,便是著名的内湾航道(Inside Passage)。

这里的历史与海洋息息相关。早在十八世纪,俄国人就为了名贵的海狸皮毛跨越白令海峡,从阿留申群岛一路追来,边打猎边传教,建立了俄属美洲——也就是今天的阿拉斯加。等到他们离开,西进的美国人又沿太平洋海岸北上,发现了峡湾里丰富的渔业资源,建造工厂,把三文鱼罐头销往全世界。一南一北,沿海而来的两拨文明夹击下,这里的繁荣一度举世瞩目。

我们的渡轮之旅经停了Ketchikan、Wrangell、Petersburg三座不通公路的海岛小镇后,终于在Haines回归大陆,与北美路网重新连通。

它的故事,也恰恰是从陆地开始的。

Haines坐落在峡湾尽头,虽然港口条件优良,但在海路上相当于一个死胡同,因此无论俄国还是美国人,都不曾深入探索这条叫做Lynn Canal的狭长海湾,只有原住民在此定居。

是在1896年,加拿大育空地区发现了金矿后,这里才忽然被推到了风口浪尖——史称Klondike Gold Rush的淘金热里,多数淘金者选择效率最高的海陆联运,先从旧金山或西雅图上船,然后一直开到水路尽头,再靠双脚继续翻山越岭抵达矿区。

Lynn Canal的尽头有两条海湾,对应着河口的姊妹城Haines和Skagway。淘金热的最初,它俩分庭抗礼平分秋色,从前者出发的线路坡度平缓,适宜运送骡马和大宗设备,后者的翻山路则距离更短速度更快,被一心向钱的淘金者们所青睐。两边的客流都不少,据说在鼎盛时期,想从Haines北上前往加拿大,需要给开路人Jack Dalton缴纳每人$250的过路费,相当于今天的6800美元。

可惜好景不长。有钱能使鬼推磨,哪怕是工业尚不发达的十九世纪末,黄金的引力仍然激发出美国人基建狂魔的天性,离矿区更近的Skagway很快靠设施占了上风。开发商强行在山口修起缆车,又上马了一条铁路,虽然过路费更高,但淘金者分秒必争,愿意为早一天看到矿付出任何代价,迅速把距离长的Haines抛在脑后。

南边是没有船的港口,北边是没有人的山口,“前已无通路后不见归途”,小城的繁荣稍纵即逝,一晃就被荒废到了二战年间。

不过子曾经曰过:三十年海湾东,三十年海湾西——区位优势真的是门玄学。

Skagway在淘金热时被选中,是因为它靠东,距离内陆的矿区更近;而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目标变成太平洋对岸的日本,靠西的Haines又重新夺回了主力位置。为支援前线补给,美国在此建起军港,后来又修了一条直达Fairbanks的输油管,并打通了平行的公路Haines Highway,正式确立这里在美国本土和阿拉斯加之间,海陆转运岔口的身份,一直持续至今。

——那么问题来了,从美国本土出发,运一辆车去阿拉斯加,一共有多少种走法?

最直接的方式,当然是在货轮上买个车位,十天就能从西雅图送到安克雷奇。这样不费人力,只是价格小贵,一辆车大约3000美元。

最经济的方式,是经由加拿大的Alaska Highway开到阿拉斯加,单程驾驶时间大约48小时。即使以现在的油价,油钱至多几百刀,只是比较费司机。

折中一下,便有了最经典的海陆联运:先坐州立渡轮从西雅图抵达Haines,时间不到3天,价格1000多美元,之后转走陆路,开14小时到安克雷奇。花在路上的时间最短,司机也还不太辛苦。

Eric:阿拉斯加的旺季租车、住宿价格都很昂贵,越来越多的旅行者选择自驾,从美国本土带一辆房车过去玩(尤其是疫情以来)。一程选Haines海陆联运,一程选Alaska Highway穿越加拿大,既不走回头路,也不会错过沿途的风光。

旅行者们对这条线路的认可,造就了眼前Haines的模样。

“包容感”,是钻进脑海的第一个印象。之前经过的三个停站都是峡湾中的孤岛小城,陌生面孔屈指可数,总觉得自己像误入桃花源的武陵渔人。Haines则完全相反,驶下渡轮开进城区,街边全是美加各州的房车,我们画着杉树的俄勒冈牌照,此前还经常遭到指指点点,但在这里的佛罗里达橘子面前只能甘拜下风。从最简朴的经典大众Camper Van,到像是从好莱坞片场开出来的Class A大轿子,毫不违和地齐聚一堂。

Lyra:不再能一眼看出街边的人是居民还是游客,这感觉熟悉又陌生。

城里的商业,也证实着我们的观察。修车行、补胎铺、户外用品店、卡车租赁、汽车旅馆、带浴室的洗衣房……一切为过路人服务,所有顾客都是过客。

最夸张的,莫过于城郊巨大的房车营地。割得像寸头一样整齐的草坪,被分成一个个方格,每格标配三个插头:电、上下水、有线电视,同时全营地覆盖WiFi。

这是阿拉斯加的边陲小城吗?住宿条件都赶上黄石的水平了!

当然,我们可不会花几十刀,来住豪华的房车营地——马路边边就能睡觉,何必要交钱呢?

远夏在睡车攻略里写过,因为美国穷人也开得起车,所以在城镇周边睡车经常是不被允许的,警察发现了一定会干预。毕竟,人家没法判断,车里的到底是人畜无害的过路游客,还是个打算蜗居下来的流浪汉。

因此之前在几个孤岛,我们的策略都是“偷偷睡”,天黑后开去机场或码头,藏身其它空车中间。那些停车场总有很多车过夜,而且流动频繁,不容易被人注意到。毕竟,附近大多挂着“No Camping”的告示,如果真的有警察来查,我们一定会被敲窗赶走的。

Lyra:城郊也有营地“合法”睡车,但它们一般比较偏远,收不到手机信号。早上一个人醒了,不想无聊看小说等着的话就得把另一个喊起来回城上网。这种情形下,我们还是宁愿在机场码头偷睡。

但来到Haines,对“今天晚上睡哪里”的焦虑一扫而空。渡轮码头旁边,沿着海湾的Lutak Road两侧,市政慷慨地修了好几片宽敞的停车区,而且没有任何警示牌,想睡就睡。每天黄昏之后,散落在街边的万国房车博览会就开始转移会场,大部分围拢到豪华营地,小部分则跟我们一起,默契地聚集在免费停车区,保持车距,一字停开,互不干扰。

Eric:别说,夜里偶尔听到邻居上下车的关门声,还有房车里偶尔亮起的一盏黄色小灯,竟然有种住公寓的安心感。

在上一站Petersburg被困孤岛的时候,我们默默地为后面被压缩的旅程做着取舍——“若时间紧张,州府Juneau去过,第一个砍掉;Glacier Bay国家公园前一年打了卡,冰川小飞机的大本营Haines可以放弃;淘金热遗址兼邮轮大港Skagway要优先保住。”

Juneau没有悬念地被砍掉了,在Haines和Skagway之间,原本安排的天数是2:3。

Lyra:但是打脸来得太快就像龙卷风……Haines长途背包客、一日游和万国房车博览会混杂的气质过于迷人,才在海边睡了一个晚上,我们就冲去码头,把下一站的船票改晚了两天。

一路向北的Haines Highway、夹在山谷中的大湖Chilkoot Lake、深入海湾的半岛Chilkat State Park……暂别大陆26天,重归大开大合、波澜壮阔的“最后边疆”,这才是那个熟悉的阿拉斯加。

其中最壮美的风景,莫过于冰川湾国家公园(Glacier Bay National Park)——也是此行的重头戏。

这个不通公路的国家公园,最方便的打开方式就是乘邮轮远观,玩阿拉斯加线的小伙伴对它肯定不陌生。我们虽没坐过邮轮,但前一年专程飞到小镇Gustavus,参加了公园运营的小船一日游。

这一次,则要尝试另一个视角:小飞机。

因为罢工的影响,原定留给Haines的只有两天时间。刚刚买到船票,Lyra就开始联系飞机公司,生怕约不到去Glacier Bay的位置。幸好,阿拉斯加的飞行项目都非常灵活,这家甚至没有网上预定系统,只能直接跟老板沟通意向,再随机应变——毕竟天气太不靠谱,哪怕提前订好,最终也有一多半几率得取消。

清晨渡轮刚刚到港,我们便迫不及待地拨通了老板的电话:

“今儿天气不错,能飞吗?”

“能!快来快来!”

还有一对儿坐邮轮过来的夫妇和我们同机出发。大家知道好天气转瞬即逝,因此手脚都利索得很,收拾好背包钻进机舱,戴好耳麦只等起飞。机长也不含糊,边讲注意事项,边联系塔台开始滑行,短短五分钟后,Haines已经变成了身后的一个小黑点。

比起坐船,从空中俯瞰Glacier Bay,仿佛看到的不是同一个国家公园。

这里有活跃的冰川,深邃的峡湾,以及冰川遇见峡湾形成的潮汐冰川景观。冰川是流动的固体,以肉眼无法分辨但其实非常显著的速度,从山顶的冰盖流向山脚的海面,最快的能达到每天几十米。在船上,只能看见几十层楼高的壮观冰墙,和冰块碎裂落水的瞬间。但乘小飞机低空掠过时,冰川的流动性毫无保留地展现出来,固态的冰河从山谷间蜿蜒而过,表面的棱角仿佛河面上细碎的水波,浩浩荡荡地向大海奔腾。

Lyra:作为一个前地质学生,能够亲眼看到这些原来只存在于教科书插画上的概念,还是很激动人心的。

你也许要问了:那看冰川到底该选坐船还是飞机?

小孩子才做选择,成年人当然是全都要——两者是完全不一样的体验,没有高下之分,必须得各玩一次!

除去壮美的自然风光,Haines城里也有个不可错过的有趣景点:Southeast Alaska State Fairgrounds。

查了查辞典怎么翻译“Fair”,我们才意识到,它不就是庙会嘛!美国各地都会定期举办类似的活动,搭起摩天轮、过山车、旋转木马、鬼屋等等游乐设施,同时也有马戏、杂技、舞蹈各路表演登台献艺,再配上卖小吃的路边摊,永远是当地规模最大的集体节日。东南阿拉斯加的State Fair就在Haines举办,可惜日期在八月初,完美错过。

Eric:前文里还写到,有Juneau的餐车老板赶来Haines摆摊,却因为渡轮罢工有家不能回。

庙会“遗址”里有个名叫Dalton City的“城中城”,是1991年迪士尼拍摄电影White Fang(白牙)时搭建的布景,一直保留至今。电影改编自杰克·伦敦的同名小说,以淘金热为背景,讲述了一条狼狗从野生到驯化的故事,与更著名的The Call of the Wild(野性的呼唤)互为姊妹篇。Dalton的名字,则来自最初在Haines开山筑路的Jack Dalton。

Lyra:Dalton这个名字跟阿拉斯加真的有缘,通往北冰洋的“道尔顿公路”也是同名,但后者是为致敬一位工程师,两人没有关系,可不要张冠李戴了哟。

为重现十九世纪末淘金小镇而设计的片场,放在今天的Haines竟然毫不违和。晴朗酷热一点都不像阿拉斯加的天气里,阳光打在方方正正的木头房子上,仿佛下一秒,就会有个别着左轮手枪的牛仔推门走出来,跨上马背奔向远处的雪山,留下一路尘烟。庙会刚刚结束,整个旧片场宛若一座鬼城,只有我们两个走在其间,恍惚像是穿越到了百年前。

想不到,原来21世纪美国仅存的狂野西部,竟然藏在阿拉斯加的峡湾小城。

大概,这也是Breaking Bad的主创团队,替小粉选择了Haines的原因吧?亡命徒和西部片,古往今来一直是对黄金组合。

不过要提醒美剧的死忠粉们,电影最后一个镜头,Jesse Pinkman开着阿拉斯加牌照的破皮卡,驶入大雪覆盖的山谷的场景,实拍地点其实在美国本土的怀俄明州——

嗯,倒证明了Haines的确是以假乱真的狂野西部。

【下期预告】当年的淘金重镇,今天的邮轮大港,Skagway与Haines仅一湾之隔,却气质迥异——好久没见到这么多人了!离家已经整整一个月,它也是此行在内湾航道的最后一个停站,随后,我们将驶入阿拉斯加湾茫茫的开阔海面,准备登陆阿拉斯加本土。

前文索引:
慢船去北方 | 用一个夏天,开一辆车到阿拉斯加,然后在秋天卖掉它
阿拉斯加内湾航道:加拿大的西海岸,是如何被美国抢走了一半 | 慢船去北方
Misty Fjords:拨开迷雾见峡湾,阿拉斯加的优胜美地 | 慢船去北方
Ketchikan:从红灯区到邮轮磁铁,阿拉斯加“第一城”的前世今生 | 慢船去北方
Anan Creek:熊出没注意!全网最佳吃播,每天仅限60人 | 慢船去北方
Wrangell:为什么阿拉斯加人不喜欢联邦政府?| 慢船去北方
全美最大国家森林解禁伐木:是环保的沦陷?还是MAGA的胜利?| 慢船去北方番外篇
Petersburg:在阿拉斯加遇见挪威,没有游客的最美冰川小镇 | 慢船去北方
孤岛求生16天:遭遇旅途最大意外,竟倒赚3000美元?| 慢船去北方

据说微信最近改版了算法,用户长期没有互动的公众号可能会收不到推送。作为不恰饭的随缘写作者,我们小小的愿望,无非就是写的文字拍的照片讲的故事可以被阅读。所以,如果你喜欢远夏,戳个“在看”,把文章分享到朋友圈,让它被更多人看到,就是对我们继续写下去最大的鼓励了:)



关于远夏

远(Lyra) & 夏(Eric),2002年在中学相识,2010年夏天终于初次结伴旅行,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现同居波特兰,但很快就要居无定所浪迹天涯。
风光喵。十几年前跳了拍照的坑,近年来越陷越深。约伴时的独裁领队,旅行中的靠谱向导。2008年来美,足迹已经踏过全部50个州,和61/62.5个国家公园。斯坦福地球物理研究生,理想是去北冰洋岸边挖石油。
风光喵专职司机/背包侠/经纪人。遇到风光喵之前是独行侠一枚,国内只有4个省没去过,在美国也走遍了50州。北大广告系不务正业4年,美国艺术管理硕士。业余乐手/律师/码农/会计/厨师……传说中的什么都会一点的那种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