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下一个直辖市”的骗流量老梗用了这么久,事实上中国已无再增设直辖市的必要

微信丨935035656 山川网 2019-04-08


山川网:在区域经济这个领域,基本上是每过一段时间,就有人跳出来大喊,国家要增设直辖市啦;中国这么大,四个直辖市哪够用,起码得十个;定了,下一个直辖市就XXX了。但是事实上,除了房地产开发商和房产中介每每借机又是一通房价炒作后,这些谣言很快就烟消云散了。于是,今天小川就想和大家一起聊聊,中国,是否还有增设直辖市的必要这件事。


首先,大家来一起了解一下“直辖市”的概念:


直辖市属于省级行政单位,是直属中央政府管理的省级行政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共有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特别行政区4种省级行政单位,其中,共有4个直辖市: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重庆市。


直辖市作为行政单位,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定义。即使在中国,大陆的直辖市和台湾省的直辖市(“院辖市”)也不同。基本的定义是,一个普通的行政单位(详见特别行政区),面积可以小至一个人民政府、一个市、一个镇、甚至一个村。不过对于多数国家而言,直辖市最基本要有自己的选举机制,从而选出直辖市的领导人。 中国的直辖市与省、自治区、特别行政区一样均为最高一级行政单位,因此行政地位与省相同;但是管辖区域与地级市相同,管辖区、县、自治县等。


通俗来讲,就是相比普通地级市是正常市级行政单位,直辖市更高一级,属于和省份同级的行政单位。如果只是行政级别高一些,所在地区市民面子上更好看一些,那么显然不会有如此多的好事之人,隔三差五就在网络上意淫一把“新增直辖市”。从目前中国的四个直辖市发展历程,尤其是天津、重庆两市近十年来的经济增长,足可以看到“政策红利”在二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因为羡慕,所以产生幻想,最终依照幻想搜集整理出一堆XX必须成为直辖市理由的观点,便随之甚嚣尘上。


那我们再来一起看一看,设立直辖市所需的最基本条件(注意,是最基本条件,事实上真要新增直辖市,需要考虑的因素比以下要多得多):


1、明显的区位优势和经济政治优势,在国内主要城市中经济体量靠前,直辖后能够辐射,带动整个地区的经济的发展,且应与原有直辖市保持一定距离,例如原省属时期的重庆市为计划单列市,国内政治经济地位较为突出。

2、人口不少于200万人,且是所在区域最大的城市,因为密度人口是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

3、非省会城市优先考虑,且城市和人口规模经济体量综合实力等超越所在省省会城市,长期居省内第一位置,例如重庆市。

4、省会直辖后本省它城有能力肩负省会职责。

5、有一定的经济基础,至少达到自足水平,便于往后政府调控。

6、尽量不破坏所在省的行政版图。



我们一起来注意解读一下上述的成为直辖市的最基础条件——


1、地理、经济、政治优势:截至2016年末,我国城市数量达到657个。其中,直辖市4个,副省级城市15个,地级市278个,县级市360个。县级市可以直接排除在成为直辖市可能性之外,我们只看地级市,单单这第一条,90%以上的城市就被无情排除了。就目前的中国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年度GDP不过万亿的城市,根本就不敢说自己经济上有明显优势。而截至2016年,中国经济总量过万亿的城市不过12个,其中当然包括已经存在的4个直辖市。这样一来,剩下的便只剩下8个,分别是:广州、深圳、苏州、成都、武汉、杭州、南京、青岛。


然后再看这一句直辖后能够辐射,带动整个地区的经济的发展,且应与原有直辖市保持一定距离”要求:排除天津建国时期经济占优,且对于捍卫首都有重要军事意义的特殊情况直辖市外,现在三个直辖市北京、上海、重庆分别居于中国北部、东部、东部三大区域中心,也就是说,地理上如果正好处于这三大片区的城市,直接也被排除了。苏州、杭州、南京,位于现直辖市上海辐射范围;成都,我们姑且认为经济上无须重庆辐射,但不符合与原有直辖市距离要求;青岛,地理位置就更尴尬,与北京、上海两大直辖市几乎等距相望。


这样一来,单这第一条要求过后,侥幸过关的城市便仅剩下了三座:广州、深圳、武汉。其实也很好理解,从地理上的东西南北中区划来看,北部、东部、西部都已经存在直辖市,区位上还有机会的,便只剩下了中部、南部两大片区。然后再结合经济体量要求,自然幸存的只剩下了广州、深圳、武汉三城。


2、人口规模要求:“人口不少于200万人,且是所在区域最大的城市”,关于这点要求,前半句基本上中国经济体量靠前的城市,都可以满足,所以不具备参考价值。后半句才是这一条的重点,所在区域最大的市,这个所在区域,我们姑且往往小了说,起码得是所在省份最大的城市吧?一城之大,主要指面积和人口,经济上前文我们已经进行了初选,这里不再重复。武汉,符合所在省份湖北最大市的标准;广州和深圳,广州显然在面积和人口方面均比深圳更为占优,但是深圳亦有领先广州的优势,这一轮,我们姑且就算三城都符合标准。


3、非省会、超越省会:这一点就更苛刻了,武汉和广州均为所在省省会,也失去了资格。而深圳呢,是否符合城市和人口规模经济体量综合实力等超越所在省省会城市,长期居省内第一位置的标准?显然是不符合的,虽然深圳近些年发展迅猛,但是目前在经济体量上也仅仅是追上了广州而已,长期居省内第一位的,必然是广州无疑。而在城市面积和人口两项指数上,广州也明显占优。


其实到这一步时,大家已经可以发现,目前中国所有城市都不符合增设直辖市的标准。但是为了让大家更好理解,小川还是把下面的几条也一并简单介绍一下:


4、直辖之后:这一点要求,其实又进一步戳中了中国目前区域经济发展的最大痛处,不均衡。非常多的省份,省会城市都是一省独大的,其中尤以湖北武汉、四川成都两市最为严重。假使武汉和成都直辖,湖北和四川还有其他能堪任省会大任的城市吗?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没有。在过去这些年的城市发展中,这些省会都存在把省内其它城市的优质资源迁做己用的行为。也就是说,为了发展省会,这些城市已经把省内最好的资源统统拿到当下的省会城市中。如果省会直辖,那么该省将再无可以拿得出手的发展资源。


第5点要求比较基础,小川这里不再累述。


6、不破坏省份版图:其实这一点,就已经排除了绝大多数的省会城市。因为按照中国选定省会的标准,一般会选择所在省份地理位置偏居中的城市,这样可以在辐射全省时更加便利。而这样的省会,如果直辖,势必要破坏所在省份版图。其实关于这一点,大家可以从两件事上看出端倪:



首先是重庆,很多人都十分诟病重庆的面积(上海0.63万平方公里,北京1.68万平方公里,天津1.19万平方公里,重庆8.2万平方公里),明明是“直辖市”,但是面积却已经和很多面积较小的省份接近(江苏10.72万平方公里,浙江10.55万平方公里)。原因是什么?是因为重庆主城区所在的位置。如果重庆直辖时仅仅是把重庆主城区直辖,其余部分仍旧留给四川,那么显然意见,四川的省份版图就将被破坏。所以,只能把重庆主城区以东的全部原属四川的版图,一并划入重庆进行直辖。



其次,我们再来看看京津两地。北京的直辖,由于是首都,所以哪怕是从版图上从河北省中挖了一块,实在也是情非得已,无可奈何。但是天津的直辖,进一步把河北省的版图进行了二次破坏。更可怕的是,京津双双直辖后,河北再无能够拿得出手的城市做省会,现今的河北省会石家庄经济发展水平,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上网搜索查看。从经济辐射力的角度讲,河北省会石家庄存在感可谓是全国省份最低,河北人只知京津,不知石家庄,是众所周知的情况。在行政区划上,天津曾经一度成为河北省会,不过最终还是设定为直辖市并一直延续至今。天津做河北省会,未必河北未来经济有大的改观;但是没有天津的河北,未来的发展前景更为迷茫。




那么,除了上述理由外,国家是否还有其他原因,导致没有必要再新增直辖市的理由呢?当然是有,而且不止一个。目前中国的区域行政单位,除了直辖市和地级市,还有两种特别的城市行政级别划分,它们分别是副省级市和计划单列市。



副省级市是中国行政架构为副省级建制的省辖市,正式施行于1994年2月25日,其前身为计划单列市,其党政机关主要领导的行政级别为副省(部)级官员。


副省级市的党委、政府机关主要领导的级别,即中共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市长、政协主席职务列入《中共中央管理的干部职务名称表》,其职务任免由省委报中共中央审批。但是在行政区划类别上,副省级市仍然属于省辖市,由所在的省级行政区管辖。


中国现有15座副省级市:广州、深圳、南京、武汉、沈阳、西安、成都、济南、杭州、哈尔滨、长春、大连、青岛、厦门、宁波。


国家社会与经济发展计划单列市,简称“计划单列市”,是在行政建制不变的情况下,省辖市在国家计划中列入户头并赋予这些城市相当于省一级的经济管理权限。


计划单列市的收支直接与中央挂钩,由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两分,而无须上缴省级财政。


设立计划单列市之初,并未对行政级别做明确解释。出任这一行政区四套班子的一把手官员由所在省提出建议,中央任命,级别为副省级。


目前计划单列市名单如下:大连市(1984年7月18日批准)、青岛市(1986年10月15日批准)、宁波市(1987年2月24日批准)、厦门市(1988年4月18日批准)、深圳市(1988年10月3日批准)(五座城市同时还是副省级市)


通过上述名单我们就会发现,某些网友时常挂在嘴边,直辖呼声最高的城市,已经全部位列副省级市和计划单列市名单。从行政级别上来说,同样已经比普通地级市高上一级。而且通过地图我们就可以发现,副省级市的安排,已经覆盖了中国核心的经济区域,辐射范围也非常合理。


如果再综合增设直辖市所需要耗费的巨大行政成本,国家完全没有必要再增设直辖市。更为重要的是,直辖市存在的核心价值其实是“辐射周边经济发展”。而比如像目前广州、深圳这样级别的城市,它们始终一直都在辐射着整个华南经济的发展。那么在此时再画蛇添足般加上一个“直辖市”头衔,更无意义可言。


最后是关于很多人十分羡慕的直辖市“政策红利”,大家也应该有一个非常清醒的认识,今非昔比,现如今的中国区域经济格局已经形成,再也不是改革开放初期,全国普遍落后,此时国家把仅有的一些资源给谁,谁就能迅速发展起来的阶段了。事实上,依靠基建狂拉GDP的时光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中国的头部城市近些年都在有意避免固定投资在经济体量中所占的比例。再妄图通过成为直辖市获得巨额财政资金,然后大搞房地产拉动经济的老路,已经行不通了。依靠政治手段影响经济走向这种事,在未来的市场经济进化中,只会越来越被摒弃。


相比曾经的依靠成为“直辖市”一步登天,单打独斗。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已经到了以城市圈、城市群为主的团队式作战。所以与其每天幻想成为直辖市,不如看清自己的地位和优劣势,好好为一城百姓造福。





【山川网の近期优质原创文章传送门】


2017年万亿GDP城市俱乐部成员 丨 中国千万人口级别超大城市,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收入的一半都用来交房租了丨 2017年上半年城市GDP增量排行榜出炉

全面进入省会经济新格局下的中国,透过各省会地铁规划,看未来十年中国城市格局变化

中国已经找不到经济又好,气候又好的城市 丨 历史总是惊人相似——中国历代十大城市

孙中山一都四京设想:武汉、北京、南京、广州、重庆;百年之后依旧还是全国中心城市

一月不出门,恐怕你就要跟不上这个时代的变化了

从广州近期关于相亲和学区的两件事,看岭南文化中的敢为人先与人性化

2017中国旅游城市排行榜发布,快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吧 丨 山川网游记之:绍兴行

热得生不如死了?别急,看完全国各城市历史最高气温纪录再说热!

公司组织旅游,成都、厦门、长沙、西安,你猜大家怎么选?

城市薪资和房价才是王道所在丨 坐高铁动车也能点外卖了,为什么是这27座?

今日杭州:无现金、共享单车、沪牌车 丨 怎样的一群城市,才是好的城市圈(珠三角篇)

怎样的一群城市,才是好的城市圈(长三角篇) 丨 寒门子弟优先考虑以下城市就业

二线城市群雄逐鹿,得人才者得天下 丨 怎样的一群城市,才是好的城市圈(京津冀篇)

真正决定中国城市未来强弱的,是人口 丨 南京,远比多数江苏人想象中要强大得多

2016年中国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可持续竞争力、宜居竞争力三榜榜单

中产阶级已经在考虑各省高考难度了 丨北京和上海,苏州和杭州,大连和成都,怎么选

看看世界版的一二三四线城市排行榜 丨 2017年中国城市分级完整名单(338个地级市)

宁杭、成渝、汉沙如何合作共赢 丨天津大连青岛宁波厦门泉州们的未来,该怎么走?

重庆,猝不及防的爱上她 丨一个艰难的决定:离开没有希望的北方

逃离北上广,并不是这两年才有的想法 丨 究竟是逃离北上广,还是逃回北上广

邯郸不是没有希望,而是始终在自暴自弃 丨 听说过新一线城市,听说过新二线城市吗

房价就已过高的三线城市和尚处洼地的二线城市 丨 已奔三,应该选择这十座城市奋斗

你的家乡,究竟幸福感有多高 丨 你的家乡,还有前途吗 丨 逃离中国的这两个区域,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