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致最后一批成年的90后:如何度过人生最“艰苦”的18~28岁十年

微信丨935035656 山川网 2019-04-08


企创网:2017年的最后两天时间里,朋友圈被18岁照片的活动刷屏了。活动的原因是,截止到2017年12月31日,最小的1999年12月31出生的90后,都已经年满18周岁了。我没有参与这项活动,但是作为成年已经差不多正好十年的“过来人”,回顾过去十年的人生难免还是会有颇多感慨与收获。


于是,在2018年新年的第一天,我们为最后一批成年的90后送上这样一封“信”,关于如何度过人生最“艰苦”的18~28岁十年。之所以说这十年在人生中最艰苦,是因为多数人都要在这十年间,经历高考、择校、毕业、就业、恋爱、婚姻,甚至更多,更复杂的经历。


这是一个人从“孩子”走向“社会人”,从单纯少年成长为成熟青年的最关键十年。而在这十年中,多数年轻人一面迷茫焦虑恐慌,一面还要争先恐后为了房子、车子、收入而奔波劳苦。作为刚刚成功走完这十年人生旅程,而且自我感知走得虽然辛苦,但却没有遗憾和后悔的“过来人”,我想和大家在新年第一天,聊聊我的一些经验与心得,仅供大家参考。


一、要尽可能上一所好大学


青少年时期难免都会有一段时间,是非常叛逆的。这种叛逆最典型的体现就是——老师和家长越是强调学习可以改变命运,自己内心就会越发倾向于“读书无用论”。而且,世界这么大,想要找出一些书虽然读的不多,但是依旧在世俗看来很“成功”的案例,一点都不难。如果死咬这一凭证不放,似乎也没谁能动摇这种价值观。


但是高考十年后的今天,我虽然不主张读书和学习的目的过于功利。但是我不得不说一句真相——读书有用,而且是非常有用。单单是凭借高考,从落后家乡走进更大城市,见识更大世界这一点,就已经足以称道。更重要的是,越好的大学,你身边同学中优秀的人所占比例,就会越高。当一群优秀的人站在一起时,哪怕你原本十分普通,你也会迅速成长,变得比以前好上太多。


在你不清楚自己人生想要怎么走的时候,那就一心一意好好学习,先考上一所好的大学。大学里有无数的人和事,足以教会你如何为人生设立目标和理想。


二、要尽可能选自己喜欢的专业


在十年前我高考的时候,当时流行的报考志愿方式是:穷人学技术,富人学艺术。


家庭条件普通的父母,往往对于掌握一门“养家糊口”的手艺有非常深的执念。当时正好赶上基建和房地产行业如日中天,所以当时很多我的同学,都在老师和家长的影响下,选择了和建筑工程相关的行业。但是十年后的今天我们发现,房地产已经逐渐走过了它的黄金时期。而过去十年发展最迅猛,成长性最佳的行业,自然是互联网无疑。


所以我们发现,由于大学需要四年才能毕业,毕业后又需要三五年才能真正深入一个行业。所以前前后后,耗时就要接近快十年。这样一来,十年前认为的热门行业,很可能你学成找到工作,逐渐由生手变熟手的过程中,这一行业的自然周期就使得它变得冷门了。所以选择专业的时候,追逐热门并不可取,因为时代和社会无时无刻不再改变。正确的方法,是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和最擅长的。未来就业和专业的联系将会越来越弱,终身学习和思考能力才是决定职场成败的最重要因素。



三、大学期间不要荒废时间


由于中国现行教育体制的一些问题,造成中国的学生由于在高中时期用力过猛,导致一旦进入大学,很容易进入代偿性的放纵时段。学习成为副业,吃喝玩乐成为了主业。好一些的起码还坚持做到了不挂科,糟糕一些的干脆是批量挂科。


而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大学的四年,可能是你人生中最后一个可以安心读书,而且是想读什么书就读什么书的时间段了。更重要的是,这一人生阶段之于人体的生命周期而言,是读书的最佳时段。比较容易专心,读书速度较快,记忆情况较好。我记得当年我上大学的时候,同样也是对某些课程不太感兴趣,于是每天早上就到图书馆借6本书(借阅证单日借书上限),然后在寝室里看一天书,基本6本书就能够全部看完。等到第二天早上的时候,再到图书馆借新还旧,如此循环往复。最终,大学成为我阅读书籍数量最多,种类最丰富,并且对后来的人生帮助很大的一个时期。


当然,以上只是我的一个举例,不荒废时间的方法有很多种,并不是说只能每天不停看书。而是找到有意义又感兴趣的事情,然后好好利用时间,只要不把大把的时间用来抽烟喝酒,泡吧打游戏之上就好。工作之后,几乎堪称是人生的一个“百废待兴”阶段,再想要读书学习,培养兴趣爱好,的确十分不易。


四、毕业后先到大城市闯闯


长期以来,我都坚持一个观点,大学生毕业后,千万不要转身就回了老家。当然,这里的“老家”,不包括本身家就在北京、上海、深圳这样城市的同学,这也毕竟只是小概率事件。


毕业后的前三年,是之于一个职场人而言,最佳的试错阶段。无论你如何折腾和跳槽,用人单位只要看到你刚毕业不过一两年,大致上都是能够理解你的。而一旦你毕业五年以后,还是动不动就辞职的话,那么你的履历就真心是不太好看了。对于用人单位而言,也会对你的印象大打折扣。


从大城市去往小城市,叫做由难入易;从小城市去往大城市,叫做由易入难。两者之间的难度差异,一目了然。最重要的是,经历过在大城市职场的磨练和提升,哪怕是将来重新回到小城市工作, 也会更加得心应手。而如果你一开始就选择了小城市的安逸,然后有一天感到厌倦了想要再回大城市。从心理感受的层面说,真的接受起来难度很大。



五、毕业前五年的收入,多投资自己


我们不排除一些能力超强的职场新人,工作只一两年,就一路开挂升职加薪,成为人生赢家。但是绝大多数的职场人,毕业的前三到五年,收入水平并不是十分高。如果是在生活成本较高的大城市,甚至可能只是勉强够生活的程度。


那么在这样的客观前提下,如何将原本就不多的收入妥善使用,就成为了重中之重。首先过多的消费品肯定是不推荐,“年轻人要懂得犒劳自己”这件事,基本上都是各路商家的营销手段。在没有取得职场和人生成绩之前,年轻人拿什么犒劳自己呢?这本身就十分荒谬。


最好的选择是,毕业前几年的收入,首要支出是投资自己。无论是报名学习各类课程,还是广泛参与各种社会活动,都会对今后职场的发展,帮助颇多。而投资自己这件事,我的一贯态度是,最划算的时间,永远都是昨天。或者是说,种植一棵树的最佳时间是十年前,其次就是现在。


六、要跳槽,要见识更多行业


虽然相比上一代和上上一代职场人,最年青一代的职场人的思维活跃性前所未有的得到提高。但是,依旧还是有一定数量的年轻人,只要一份工作不干到公司撑不下去,便死活都不愿意轻易挪动。“人挪活,树挪死”这样的民间俗话我们姑且放在一边。我们单纯就只从人生体验层面来说,一生就做过一个行业,将来老了回忆起来都会感到十分遗憾和单调。


更为关键的是,我不太相信,一个人的运气有如此之好,能够在第一份工作就找到了自己最擅长+自己最喜欢的。以我个人为例,大概是跳槽三次以后,才明白了自己最适合做的行业和岗位,并且定下了方向,专心在这一领域深造。


诚然,每一个行业,每一个职位都有其优势和劣势,也势必都有人会选择。但是,我们还是希望,你之所以选择它真的是因为你自己既喜欢又擅长,这样一来,未来长达数十年的职场生涯对你来说,将成为一件幸福的旅程。而如果你既不喜欢又不擅长,无论这份工作能够给你多少钱,跟你的人生比起来,都谈不到划算二字。



七、珍惜信用,慎用所有杠杆工具


如果评选2017年的十大网络新闻的话,那么“大学生裸贷”这一条,一定是跑不了的。无论你有没有发现,中国都在加速进入信用时代。现在,我们只须提供一张身份证,就可以在各个网络平台轻松借到几千到几万不等的现金。这背后隐藏的,是个人信用时代的崛起。


而个人信用的特点是,随着一个人年龄的增长,正常情况下其信用指数会不断累积增加。也就是说,相比大学生时代凭借个人信用可以借到的钱,若干年后,金额会翻倍增加。那么在年轻的时候,就要有意识地珍惜自己的个人信用。永远记住,个人信用这件事,明天比今天更值钱。你轻易在今天滥用,毁掉的绝不止是今天的你,而是明天和未来的自己。


年轻人较早接触理财产品和投资学习我个人是非常赞同的,但是我不赞同加杠杆做理财。杠杆不是一局游戏,输了就可以立马重头再来。杠杆输一次,起码要透支一个人很长一段时间来弥补。尤其是对于尚未工作,并没有稳定收入来源的年轻人而言,一旦出现投资失败,亏掉了本金不说,还亏掉了大额的杠杆,得不偿失。


八、无论家人怎么催,别急着结婚,别急着生育


18岁上大学,很多家长还会依旧秉持着你还只是个孩子,不许早恋。紧接着就是22岁大学毕业,然后就是找工作,熟悉工作,一晃多半就到25岁了。此时一票儿父母的态度瞬间来了一个180°大转折,天天催着子女赶快谈恋爱结婚。但是,无论恋爱还是婚姻,原本都需要感情和机缘做支撑,哪有和到菜市场买菜一样,讨价还价一番就敲定的道理。


在过去多久几年里,我见识了身边不少的感情悲剧和婚姻悲剧。所谓的感情悲剧,就是男女两情相悦,但是某一方的父母就是死活不同意,棒打鸳鸯,最终可怜有情人终不成眷属。而所谓的婚姻悲剧,则是两个原本并无交集的人,在双方父母的不断撮合和催促下,草草结婚。婚后才发现,两人在三观差异明显, 日子越过,矛盾越多,最终走向了离婚的方向。


而相比婚姻,孩子显然就更是需要慎之又慎的事情。孩子不是阿猫阿狗,喜欢了就养,不喜欢了就送人。生儿育女是完全不可逆的选择,在没有思量清楚的情况下,生养孩子是对孩子极度的不负责任。尤其是在如上述情况下,并为深入了解即走入婚姻的男女双方而言。推迟生育,对于双方都很有好处。另外,当夫妻双方身上孩子气都尚未完全的褪去的前提下,显然也是不适合为人父母的。



九、我并不建议在这一年龄段创业


按照我近些年来从事创业咨询方面的经验,我个人的态度是,如果你没有很好的资源和家境,那么我认为最佳的创业时间点,起码是在你进入职场十年以后。所以毕业十年内这一区间,我并不主张多数年轻人开始创业。如果真心是对创业情有独钟,最好的方法不是创业,而是加入一家创业公司,切身体验一下创业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儿。


我主张进入职场最少十年以后再创业,还有一个重要的理由。就是创业者的创业高度,往往和之前他在职场中的最高高度密切相关。也就是说,如果你之前在职场中就是个庸庸碌碌的普通人,那么创业之后大概率上同样还是会如此。最好的方式,是自己在职场中已经达到了非常不错的阶段和位置,各方面能力和资源都十分得心应手的时候,再跳出来创业。


还是那句话,创业不是逆天改命,而是水到渠成。


十、身体比一切都重要


之所以把这一条放在本文的最后来说,真心是因为这一条,真的太重要了。


我身边差不多近半数的90后,身体都有各式各样的问题。这种问题当然不是感冒咳嗽这种小毛病,而是涉及脏器的,以往只有人到中年后,才会逐渐显露的疾病。也就是说,社会经济条件越来越好了,但是年轻人的身体却是越来越糟糕了。


这背后的原因,显然还是得从个人身上找。主因无非两个,其一是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其二是错误的工作方式。前者很好理解,比如晚上不睡,早上崩溃;大鱼大肉,大油大腻统统属于此类。而后者,则是由于工作原因,导致长期处于疲劳状态的年轻人。永远要记得,身体才是第一位的,无论你拿身体为代价换来了多少钱,一定都是得不偿失的。因为,用身体还钱易,用钱买健康却很难。


二十多岁时应该在事业上力争上游,奋力拼搏。但是,前提是不能伤害到自己的身体。因为奋斗和拼搏这种事儿,从来都不是毕其功于一役,然后后半辈子吃老本的状态,而是伴随一生的生活方式。革命尚未成功之前,身体比什么都重要。


注:本文由专注于商业财经的企创网(ckshikong)&专注于地理人文的山川网(CHlvxing)&专注于心理思维的一心网(onexinwang)联合推出。




【山川网の近期优质原创文章传送门】


人文:佛系城市与魔系城市 丨 中国最美大学知多少 丨 古代的地域黑 丨 天下第一雄关 丨 我对北方的态度 丨 终究隐没的历史名城 丨 不流浪的民谣歌手 丨 地域自黑哪家强 丨 得四川者不易得天下 丨 得山西者易得天下 丨《引爆者》中的山西风情 丨 12座二线城市灵魂何在 丨 中国历代十大城市 丨18家菜系究竟谁最受欢迎


旅行:普通列车车厢连接处的吸烟区 丨 南京大众书局 丨 苏州雨果书店 丨 上海嘉定图书馆 丨 东北行纪·哈尔滨篇 丨 东北行纪·长春篇 丨 三联书店海边公益图书馆 丨 天津滨海图书馆 丨 苏州慢书房 丨 苏州自在复合书店 丨 苏州钟书阁 丨 东北行纪·大连篇 丨 东北行纪·沈阳篇 丨 各省市啤酒漫谈 丨 无锡那美书店 丨 无锡字里行间书店 丨 贵阳西西弗书店 丨 贵阳千翻与作书店 丨 贵阳集文里书店 丨 重庆方所书店 丨 重庆西西弗书店 丨 重庆刀锋书酒馆 丨 重庆购书中心 丨 武汉文华书城 丨 武汉物外书店 丨 海南旅游骗局/西藏旅游骗局/新疆旅游骗局 丨 云南旅游经典骗局 丨 南京旅游经典骗局 丨 成都旅游经典骗局 丨 苏州旅游经典骗局 丨 杭州旅游经典骗局 丨 天津旅游经典骗局 丨 广州旅游经典骗局 丨 上海旅游经典骗局 丨 北京旅游经典骗局

 

城市:绑定“铁路12306”微信公号信息实时提醒 丨 中国互联网独角兽企业分布 丨 中国省份家庭债务杠杆率 丨 中国最具幸福感的两省 丨 外来员工 丨 西成高铁全线通车 丨 2017年三季度中国城市交通拥堵 丨 少年时的北上深经历 丨  2016年中国各省私人汽车保有量 丨 环北京的河北楼市 丨 省里没个200+的博物馆 丨 城市房价不过万 丨 渝川陕西三角 丨 蒙眼狂奔的地铁建设阶段即将结束 丨 阿里南京再拿地拟建新总部 丨 过载的商业营销 丨 哪市人民最能买 丨 哪座城市最适合创业 丨30座城市的商业和人口格局 丨 真正的“四海为家”需要多少钱 丨 全球城市竞争力排名 丨 铁路枢纽 丨 机票不会说谎 丨 火车站等级 丨 机场等级  丨 重庆经济总量超天津背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