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口悖论:哪些地区经济增长乏力,但人口增长却逆向发力?

微信丨935035656 山川网 2019-04-08


山川网:今年冬天,是最近几年间长三角地区极端天气最严重的一年。首先是寒冷时间很长,其次是极端寒冷天气增多,大到暴雪天气也发生了数次,实属少见。昨天周末,又赶上江浙一带受气流影响,气温异常提升了十几度,日最高温度超过了二十多度。难得天气暖和,所以小川外出上海,正好路过媒体上极有名的上海人民公园相亲角。


相亲角里几乎都是老年人,男男女女都有,展示相亲信息的媒介,差不多都是一张A4大小的白纸,有些在白纸外加了一层塑料保护膜,有些则是直接做成了KT板。展示方式上,一些人是撑开一把雨伞放在伞上,另一些人则是挂在树上或草木上。由于只是路过,所以小川也只是匆匆相亲角走过,但是饶是如此,还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发现几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一、相亲信息普遍十分高大上,比较常用的关键词如下:“上海户口”、“重点大学”、“硕士”、“博士”、“企业高管”、“年薪X十万”、“有车有房”等等。这一眼望上去的感觉就是,整个上海最优秀的人才,似乎全都是单身狗找不上对象,真假莫辨。


二、有个大妈正在向一个大爷了解他子女的相关信息,我从旁路过听到大爷义正言辞、底气十足地对大妈说:我们家可是从大城市来的,长春你知不知道?!


三、一个看上去十分“和蔼可亲”的老大爷,来回溜达于相亲角附近,看到年轻人就上前询问:帅哥(美女),你身上有零钱吗?我今天出门没带零钱,缺个坐公交车的钱。然后不管这次有没有借到钱,转身大爷都会再找下一个路人如法炮制。


在之前的一篇推文中,小川分享过一份中国主要城市的60岁以上人口占比城市常住人口的比例。其中上海名列榜首,这一比值已经接近30%,老龄化倾向严重。但是类似上海这样的城市,由于本身基础好,底子厚,就算是养老压力大些,基本财政也都吃得消。但是并不是所有地区,都有上海这样的经济实力。


理论上,在政策充分放开,人口不被限制的前提下。人口会自然而然,不断向经济更发达地区流动,这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但是凡事都有例外,也会有部分地区,虽然经济增长同期明显弱于其他省市,但是人口增长上却异常迅猛,让人感觉有些摸不着头脑。今天,我们就来探索一下这个问题。



根据腾讯提供的这份全国省级行政区在2016年的整体人口数据,我们可以根据人口总量把全国各省分成若干个阵营。图中已经用不同颜色进行标注,我们不妨也就直接沿用(这里大家注意,腾讯使用的数据为公安部统计的截止2016年末各地区的户籍人口)。


一、广东10999万人,山东9947万人,河南9532万人,四川8262万人,江苏7999万人,河北7470万人,湖南6822万人,安徽6196万人;


二、湖北5885万人,浙江5590万人,广西4838万人,云南4771万人,江西4592万人,辽宁4378万人;


三、福建3874万人,陕西3813万人,黑龙江3799万人,山西3682万人,贵州3555万人,重庆3392.11万人,吉林2733万人,甘肃2610万人,内蒙古2520万人,新疆2398万人;


四、上海1450万人,北京1362.86万人,天津1044.4万人,海南917万人,宁夏675万人,青海593万人,西藏331万人。


为了方便大家阅读,分类文字我也同样使用了和图中相似的颜色。按照户籍人口规模来看,6000万以上省份可以算作超级人口大省,4000~6000万之间省份可以算作人口大省,2000~4000万之间可以算作人口中等规模省份,2000万以下省份可以算作人口体量较小省份。


不过这里我们发现,以上第四档的地区,其实都属于相对特例情况:上海、北京外来人口比例均超过40%,这还未计算非常住但频繁流动于二城的人口,所以户籍人口参考性相对较弱;天津、海南、宁夏几个地区,面积明显小于其他省份,所以人口参考性也较弱。而青海、西藏省份,面积虽大,但地形决定本身并不适合大量人口聚集生活。所以整体这一档的省市,都应区别对待。



了解完了2016年末的中国各省市户籍人口数据情况,我们再来看看2000~2016年这16年间,各省市人口的变化情况,我们同样根据途中的颜色分类,将各地区分为几类进行比较:


一、广东+2348.97万人;


二、山东+949万人,浙江+910.09万人,河北+796万人,新疆+549万人,云南+530万人;


三、福建+464万人,江西+443万人,山西+435万人,重庆+302.11万人,湖南260万人,北京255.36万人,湖北+239万人;


四、辽宁+194万人,陕西+169万人,内蒙古+148万人,天津+132.4万人,海南+128万人,上海+127万人,宁夏+121万人,安徽+103万人;


五、甘肃94.7万人,广西+87万人,青海+76万人,西藏+73万人,吉林+51万人,河南+44万人;


六、贵州-201万人,四川-67万人,黑龙江-8万人。



这里还要交代一下以上各个省份人口变化的一些细节背景:


一、2000年以来,人口出现负增长的三个省份中,四川、贵州的人口持续净流出主要集中在2010年前。但是从2010年后的近五年间,两省的人口是在回血状态的,其中四川每年增长40多万人,贵州每年增长17多万人。这其中,两省省会成都、贵阳的崛起,为人口增长贡献巨大。


二、而东北方面,在2010年前,人口的负增长情况相对还没有那么明显。但是从2010年后,东三省的人口数据出现了非常明显的持续性负增长情况。虽然从过去16年间的整体数据来看,辽宁省在东三省中还保持了相对较好情况,但是也主要是2010年前,大连经济形势较为乐观时吉林和黑龙江两省的人口持续流入所致。但是近几年开始,辽宁和吉林、黑龙江的情况同样令人感到忧虑。


由于上述人口数据采用的均为2016年数据,所以在引用对照各省的经济相关数据时,我们也使用2016年的数据如下:



以上的三份关键数据结合后,我们看看能够得出怎样的化学反应:


先来看看几个人口超级大省的相关情况:


一、广东省即有人口体量巨大,加之珠三角地区经济高度发达,人口吸引力冠绝全国。在全国的经济发达省份中,无论是广东省还是代表城市广州和深圳的老龄化水平,都处于相对较好的区间。尤其是广州、深圳近五年来人口持续还在大幅净流入状态,前景值得看好。


二、江苏省的即有人口体量虽然也不错,但是近十五六年间,人口的流入增量我个人认为有些不足,当然江苏的事情不能孤立来看,应与长三角地区的上海、浙江两省协同参考。而江苏省的人口流入来源省份中,按照流入数量排名依次为安徽、河南、山东、湖北、四川、江西、浙江几省,主要集中在中部地区,这点与浙江十分相近,浙江省外来人口最大的省份同为安徽、江西、河南三省。但是从实际的增量上我们发现,江苏的672万新增人口和浙江的910.09万新增人口差距还是比较明显。尤其如果我们叠加上江苏本身的即有人口体量就大于浙江的这点背景的话,江苏在人口吸引力上,其实在过去十几年间是跑输浙江的。江苏压力很大,既来自于对广东的辛苦追赶,又迫于浙江模式的压力。


三、山东和河北,两省的新增人口体量,大抵上和两省即有的人口规模情况相近。提醒大家注意一点,和江苏两省不同,鲁冀两省并不是过去十几年间外来人口流入大省,至少不再前五名之列。所以两省如此大的人口增长,最主要的来源,就是本省即有人口的生育新增。而这鲁冀两省过去十几年间各自发生了什么呢?山东全国第三的位置一直很牢,但是与第一广东第二江苏的差距逐年拉大,并且在前不久的地方地方两会上,罕见的出现了官方层面反思山东落后的思潮。而河北方面,如果排除了所谓的京津冀一体化政策和雄安新区的规划,河北在近些年全国省份经济体量上是节节败退的,四川、湖北都是近几年弯道超车河北的典型代表。


然后我们再来看看几个人口净流出的省份情况:


一、首先公布下过去十几年间,人口流出量排名最前的几个省份,由多到少分别为河南、安徽、湖南、江西、四川。这一数据,由百度地图提供。其中河南、安徽、湖南、四川都是上文中我们提到的超级人口大省。在省内经济普遍欠发达的情况下,人口持续净流出是非常正常的情况。不过近五年来,郑州、合肥、长沙、成都的表现都十分突出,未来人口流出水平将持续好转。


二、人口大省河南,由于居于中原的交通地利之便,人口流出方向出现了“五湖四海”放射状的情形。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山东、河北、陕西、广东,统统都是河南流出人口的方向。


三、安徽和四川,则体现出流动方向相对比较集中的情况。以安徽为例,相邻的包邮区江浙沪,成为安徽外出人口的最大偏爱;而四川这里,则是对广东情有独钟,江苏、浙江、福建也都在四川人迁徙的目标之中。和四川一样热爱广东的,就要说地理上与广东直接接壤的湖南,有超过六成湖南人外出首选都是广东,为广东人口的增长贡献巨大。



那么全文解读到此基本就结束了,最后我们来说几句关于各地区人口对流动的态度和对经济发展的实质化帮助。


一、我们发现,在人口流出排行榜前几位的省份中,目前其家乡的省会城市发展在近几年均比较耀眼。除了底子和地理条件的确十分不突出的江西外,四川成都、湖南长沙、河南郑州、安徽合肥,都是近几年的明星城市。为什么一方面这些省份是人口外出大省,另一方面家乡的省会城市却迅速在崛起呢?这其实就很符合小川一贯以来的态度——爱出者爱返。如果你本身经济欠发达,人口体量又绝大,如果不先到经济发达的确谋生,开眼界,长见识,学技能,长本事,那么你如何在若干年后选择返乡时,为家乡的建设增砖添瓦?脱贫这件事,首先得从换思维开始。


二、对于河北、山东二省在过去十几年的人口流动性上的表现,我个人认为是差强人意的。因为地理条件的优势,两省的底子都不算薄。但是产业结构都明显偏旧,已经面临着非常大的经济可持续增长压力。在这样的经济大背景下,依旧守着家,不肯出门,不愿出门,这是不够远视的一种做法。更重要的是,我并不认为在经济增速放缓的前提下,人口持续快速增加是件好事情。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在一胎都不能保证质量和成材率的前提下,贸然再去生二胎,只会让下一代更提早输在起跑线上。


三、但是永远都有更糟糕的存在,相比河北与山东,山西、新疆、云南三省的人口增长,就更是令人摸不着头脑。如果新疆还可以以中国面积最大省的理由搪塞,云南还可以以彩云之南旅游产业的主题解释,那么谁能够说得出哪怕一条,山西为什么在经济全面衰退的前提下,过去十五六年间,人口竟然还净增长了高达435万人的情况?从我个人的实际感受来说,无论是在北京、在上海、在广东,在所有经济较发达城市里,我实话实话见到山西人的比例,真心是凤毛麟角。山西的乡亲们,你们得注意啊,山西不是不出人才。百度的李彦宏,融创的孙宏斌,这可都是山西企业家的接触代表。如果把人性放一边,乐视的贾跃亭也能算一个。但是你看看这几个人,有谁是在山西太原发了家成了功的?


2014年,是中国人口的一个重要节点。因为从这一点开始,中国的流动人口数量,开始有了明显的下滑。下滑的深层次原因,在于中国的人口增长放缓和老龄化水平加剧。不是中国人不爱往经济发达地区跑了,而是能跑的人数量未来在越来越少了。如果你还跑得动,我希望你是这其中的一员,而不是个旁观者。




【山川网の近期优质原创文章传送门】


2017:2017甘肃各市GDP 丨 2017贵州各市GDP 丨 2017山西各市GDP 丨 2017广西各市GDP 丨 2017江西各市GDP 丨 2017陕西各市GDP 丨 2017安徽各市GDP 丨 2017福建各市GDP 丨 2017湖南各市GDP 丨 2017湖北各市GDP 丨 2017河南各市GDP 丨 2017四川各市GDP 丨 2017山东各市GDP  2017浙江各市GDP 丨 2017江苏各市GDP 丨 广东2017各市GDP 丨  2017中国城市GDP百强 丨  2018中国最富1000人榜单 丨 2017年31省市GDP 丨 2017年一线城市 丨 2017广东企业竞争力500强


城市:最好的扶贫方式 丨 中国彩礼不可承受之重 丨 落后的户籍制度 丨 春节各省旅游排行 丨 春节旅游城市收入排行 丨 31个省份城市建设大数据 丨 大国崛起 丨 国家中心城市 丨 河北和河南 丨 安徽究竟是长三角还是中四角 丨 西部地区不良贷款  丨 最值得毕业生就业和购房的16座城市 丨 中国目前究竟有多少个城市群 丨 地铁为什么建成和在建的最重要 丨 应该在六线城市混吃等死吗


人文:今天是你余生最年轻的一天 丨 京津冀乃至整个华北平原目前的格局 丨 2017年中国城市天气之最 丨 一日看尽江南雪 丨  佛系城市与魔系城市 丨 中国最美大学知多少 丨 古代的地域黑 丨 天下第一雄关 丨 我对北方的态度 丨 终究隐没的历史名城 丨 不流浪的民谣歌手 丨 地域自黑哪家强 丨 得四川者不易得天下 丨 得山西者易得天下 丨《引爆者》中的山西风情 丨 12座二线城市灵魂何在


旅行: 东北行纪·哈尔滨篇 丨 东北行纪·长春篇 丨 东北行纪·大连篇 丨 东北行纪·沈阳篇 海南旅游骗局/西藏旅游骗局/新疆旅游骗局 丨 云南旅游经典骗局 丨 南京旅游经典骗局 丨 成都旅游经典骗局 丨 苏州旅游经典骗局 丨 杭州旅游经典骗局 丨 天津旅游经典骗局 丨 广州旅游经典骗局 丨 上海旅游经典骗局 丨 北京旅游经典骗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