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SFA·盘点 | 我吃着火锅唱着歌,突然就被这些导演给迷住了

2016-11-21 上海电影资料馆


继续各省份导演大盘点,前几期可点击以下标题查看:

SFA·盘点 | 了不起的江苏导演,将中国现实追问到底

SFA·盘点 | 这个一线明星扎堆的省份,电影导演也不少

SFA·盘点 | 影视工业不发达的山西,为何盛产优秀导演?

SFA·盘点 | 陕西导演,真是一个神奇的群体




历史上巴蜀指的是重庆和四川两个核心地区。巴蜀文化的深厚底蕴及其发展,使四川人文荟萃,英才辈出。


近年来有一个现象,山城重庆从众多城市中脱颖而出,日趋成为电影取景的重镇。它以其云雾缭绕、奇观地形、两江环抱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人文底蕴,吸引着电影人前往此地拍摄。从张艺谋的大制作《十面埋伏》到宁浩小成本喜剧《疯狂的石头》,从好莱坞大片《变形金刚4》到国产艺术电影《长江图》,再到2016年热门影片《从你的全世界路过》,重庆在大银幕上留下了越来越多的符号。


娱乐圈来自四川、重庆的演员和歌手有不少,而今天就要盘点从巴蜀两地走出去的电影导演,他们为中国电影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1. 吴贻弓


1938年,生于重庆,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中国“第四代”电影代表导演之一,也是“诗化电影”的领军人。


一生拍摄了诸如,《巴山夜雨》《城南旧事》《流亡大学》《海之魂》等九部影片皆坚守传统的现实主义。


1979年独立执导的第一部电影《巴山夜雨》,具有浓厚抒情意味,开创中国新时期散文电影的先河。


1983年拍摄电影《城南旧事》,追求美学变革,变激烈的矛盾冲突为平淡,具有散文诗的淡雅和沉思。影片获得第二届菲律宾马尼拉国际电影节最佳故事片金鹰奖;第十四届南斯拉夫贝尔格莱德国际儿童电影节最佳影片思想奖。


2012年,在第15届上海电影节上获得了华语电影终身成就奖。


一位身肩历史使命,存有忧患意识,走在电影艺术探索路上的优秀导演。 

 


2. 郑洞天


1944年,生于四川重庆,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中国电影理论家、教育家,是中国“第四代”电影导演,现任教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具有“国家有突出贡献电影艺术家”的称号,荣获伦敦国际华语电影节终身成就奖。 41 36179 41 14988 0 0 1243 0 0:00:29 0:00:12 0:00:17 3619p>


郑老师的电影聚焦现实,关注众平民生存状态,挖掘人性深层意义,一生不断对人文思潮、电影语言、风格进行创新性的探索。


1976年,以儿童革命为题材的电影《火娃》是他的第一部作品。


1981年,影片《邻居》,确立了纪实美学的风格,开20世纪新时期中国现实主义电影先河。


其后的《人之初》《台湾往事》《刘天华》等诸多影片均不乏对纪实性的展现。


作品产量不多,风格却十分显著的他,不仅在创作方面影响力十足,还培养了不少导演人才,在理论界也引领先潮。


 

3. 张一白


1963年,出生于重庆,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被称为中国内地青春片教父。他是互联网时代下,当之无愧最懂电影营销的导演。


在他执导过的9部电影,2部电视剧中,“城市意向,都市爱情,黑色电影元素”,

是他显著的标签。


1998年,电视剧《将爱情进行到底》是中国大陆首部青春爱情偶像剧集。


2001年,他执导的第一部电影《开往春天的地铁》,获得第9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受大学生欢迎的影片。


2006年,以悬疑爱情为题材的影片《好奇害死猫》,为女主角刘嘉玲夺得第43届金马奖最佳女主角的提名。


2009年,《秘岸》延续了《好奇害死猫》的黑色电影因素,并入围纽约翠贝卡电影节竞赛单元。


2010年,电影版《将爱情进行到底》终获2.04亿元票房,开创中国电影“情人节档”的先河。


作为导演的他,同时也是一位懂得平衡艺术与商业的监制。其监制的《杜拉拉升职计》《黄金大劫案》《冰河追杀》《微微一笑很倾城》等影片,相继博得市场的认可。


从他的“新城市电影”三部曲(《好奇害死猫》《秘岸》《双食记》)到《匆匆那年》《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几乎每部片子都存有对情感和欲望,都市与人青春与社会的诉诸。是一位“以女性为主,以情感为主”的导演。

 


4. 韩三平


1953年,生于四川旺苍,中国制片人、导演。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曾任职于四川峨眉电影制片厂,后执掌的是电影企业“航母”中影集团。是国家一级导演,也是推动电影产业发展的重量级人物。


制片百余部影片的他,其实还是一位导演,《不沉的地平线》《避难》《毛泽东的故事》《建国大业》《建党大业》均出于他的手。


其中,1987年,执导的第一部电影《不沉的地平线》,就略有不同凡响。


1991年,自编自导的《毛泽东的故事》一片,在国内获得多项奖。


1998年,韩三平担任制片人,拍了《甲方乙方》,创造出中国电影“贺岁档”的概念。


2009年联合黄建新指导建国60年献礼影片《建国大业》采用前所未有的“数星星”模式,明星零片酬客串出演,为主旋律电影创造了4.3亿传奇性的高票房。荣获中美电影节金天使奖—十部优秀影片奖等多项奖。


 


5. 杨庆


1980年,生于重庆,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美国著名经纪公司CAA签约导演,与香港导演王家卫是同门师弟。


2009年他的第一部作品《夜店》,选取封闭空间,思维缜密,环环相扣的喜剧式黑色幽默电影。获得第12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频道传媒大奖最受关注编剧、演员徐铮获得最受关注的男主角奖。


时隔七年,新片《火锅英雄》,以社会中小人物的群体式狂欢,再现“黑色幽默风格”,以荒诞、幽默、讽刺的手法,融合多种类型元素,彰显“故乡情怀”。是第40届香港国际电影节开幕影片。


仅有俩部作品的他,显然是一位制作“小成本”,但却心怀“大诚意”的80后新锐导演。

 



6. 张华勋


1936年,生于四川彭县,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是“第六代”导演张扬之父。任职于北京电影制片厂,曾做过是崔嵬导演的助手。一位以讴歌中华民族精神为首的武侠电影导演。


1980年,他的第一部电影《神秘的大佛》,是中国大陆武侠动作电影复兴

的开山之作。


1983年的《武林志》,对江湖的写实再现,扎实的真功夫,是新时期中国大陆最著名的武侠片之一。


他大部分的武侠动作片,有别于港台,具有开创中国大陆新时期武侠动作片之先河的贡献。


 


7. 章明


1961年,生于重庆城口,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是中国“第六代”电影代表导演之一,也是各大国际电影的熟客,具有中国“安东尼奥尼”之称。


出生于巫山的他,无疑也具有巫山情节。故事背景,小镇边缘人物,是典型的“现实与梦想”、“孤独与疏离”“小县城与大城市”的映像。


1996年,独立执导的第一部电影《巫山云雨》,采用非纪实技巧,散文结构,展现了边缘人物的边缘生活。获得8项国际大奖,并入选46届柏林国际电影节国际青年论坛影展全球首映。


2001年的《秘语十七小时》,影片于第23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上进行全球首映,获第五届韩国釜山国际电影节PPP单元“休佰·巴尔斯基”剧本奖等多项奖。


2005年,《结果》一片先后获邀参加德国柏林、韩国釜山等国际电影节展映。


2010年,《郎在对门唱山歌》获得第十四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最佳女主角、编剧、音乐奖;美国夏威夷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展影等奖项。


影片《她们的名字叫红》一再延续其平实的电影风格,再次讲述巫山县城故事,具有强烈的县城意识和身份认定。


与贾樟柯“故乡三部曲”不同的是,他的“巫山三部曲”(《巫山云雨》《秘语十七小时》《她们的名字叫红》)同时具有独特的话语表达。

 





8. 王好为


1940年,出生于重庆,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中国“第四代”电影导演中少有的女性导演,与导演张暖忻、颜学怒是同班同学。


著名演员张瑞芳是她的二姨,电影理论家陈荒煤是他的二姨夫,是她从小深受电影艺术熏陶的直接因素。


早先从事导演助理的她,曾在陈怀皑导演的《海霞》中担任副导演,是第四代导演中最早升任导演的一位。


1979年,《瞧这一家子》 是她独立执导的第一部影片,并获得日本导演山田洋次的赞赏。


1981年,《潜网》 获葡萄牙菲格腊达·福日国际电影节评委奖,也是中国第四代导演中女性导演第一次获得国际奖项。


1982年导演《夕照街》,参与“85年东京国际电影节女性电影周”时日本导演小栗康平为之叫好。


1989年,《哦,香雪》是一部少有的散文诗电影,标志着她电影艺术的最高成就,并获得第41届柏林电影节儿童中心学会奖与成人评委奖。


她,传统而不保守,现实又不拘泥于其中,追求电影诗意化的多产女导演。


 


9. 吴子牛


1952年,出生于四川乐山。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电影界第一批“一级导演”。具有“中国电影百年百位优秀电影艺术家”称号,是“第五代”导演之一。


1983年执导的第一部电影《候补队员》,就获阿尔及尔第一届国际国际青年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


1984年《喋血黑谷》被评为新时期十年优秀影片,是第五代重要代表作品之一。


1988年,《晚钟》获第三十九届柏林电影节银熊奖,第七届波哥大国际电影节最佳故事片、最佳导演。


1994年《火狐》获第四十四届柏林电影节评委会最佳推荐奖、法国蒙特彼埃电影节金熊猫大奖。


无论是历史悲壮的《南京大屠杀》,还是作为国人第一次在澳大利亚举办以“战争与和平”为主题的个人影展,“时代的烙印”是赋予他影片灵感最直接的触动。


不善交际,略有寡言的他,其作品却深度美学风格独特,挖掘人性,沉重强烈,

极具爆发力。


 


10. 权聆


1975年,生于重庆江津,中国内地女作家、编剧、导演。力争“重庆培养本土导演,着重挖掘重庆文化”的新锐女导演。


由作家转型到剧作家、导演的她,目前仅有创作了两个剧本,一部影片。但,质量可观。


2010年,剧本《忘了去懂你》获得上海国际电影节中国电影创投最佳创意项目奖。


时隔四年,她的第一部影片《忘了去懂你》,一经公映便入围第63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青年论坛”单元。


2015年,剧本《人间蒸发》则直接入围戛纳电影市场的中国新影人基金论坛。


她,有着直爽但不缺失温婉的川妹子气质,是从小说转向电影编剧、导演相对成功的一位女导演。


 


我们发现,从第四代导演到第六代导演,都有川渝籍导演的身影。如今“青春片教父”张一白扛起了川渝籍导演的大旗。《火锅英雄》中声名鹊起的杨庆导演紧跟步伐。而女导演权聆在艺术电影的道路上一路小跑。退居幕后的“三爷”韩三平继续为中国电影操心着。


俗话说少不入川,老不出蜀,四川安逸的环境适合养老,而不适合年轻人奋斗。真的是这样吗?


文 / 吴耀东














·THE END·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