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呼神护卫!” | 一次认清64种心理虐待套路

心声撑篙人团队 心声 Mind 2022-04-27


这是我们翻译的第 116 篇文章

全文阅读约需 10 分钟




作者 | Ann Pietrangelo

翻译 | 不吃糖
审校 | Rain

编辑 | Penny、herel




PUA、情感虐待、情感勒索、gaslighting,这些名字你一定都不陌生。它们常在社会新闻里出现,却未必离你很远。有时,人们可能会对一些虐待行为习以为常,甚至以为这就是人际关系该有的样子,但世上没有一种伤害是理所应当。


今天的文章直接列出了64个可能暗示着心理与情感虐待的迹象,主要包括五大类:1. 羞辱、否定、批评;2. 控制与羞愧;3. 控诉、指责、否认;4. 情感上的忽视和孤立;5. 施虐者与受虐者的相互依赖。


请务必善待自己,尊重自己的感受,相信自己的感受;必要时寻求他人的帮助,羞辱与伤害并不是你应得的。




你可能知道许多较为明显的心理和情感虐待迹象。但当你真正陷入其中时,很容易就会忽略虐待行为的持久潜在影响。


心理虐待涉及到某人对你进行恐吓、控制或孤立的企图。这些企图体现在施虐者的言语、行动及其对这些行为的坚持上。



施虐者可能是你的配偶或其他亲密伴侣,也可能是你的商业伙伴,父母或监护人。


不论是谁,你都不应该被人这样对待,这也不是你的错。继续阅读以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如何识别这些迹象以及进一步的应对策略。



这些策略的意图是破坏你的自尊心。在大大小小的事情上,这种虐待都是尖刻和毫不留情的。


例如:

辱骂。他们会公然地叫你“傻逼”“废物”,或者一些糟糕到难以让人在这里下笔的词汇。


贬义的“昵称”。这更像是一种在并不高明的伪装之下的辱骂。“我的小笨蛋”或“我的大肥猪”并不能称作表达喜爱的话。


人身攻击。这类语言经常包括“总是”一词。你总是迟到、出错、搞砸事情、令人反感等等。他们基本不说你是个好人。



大吼大叫。为了吓唬你而大喊,尖叫和咒骂,让你感到丢脸和被轻视。与此同时他们可能会用拳头揍你或扔东西。


傲慢无礼“噢,亲爱的,我知道你尽力了,但这超出了你的理解范围。”


公然使你尴尬他们在公共场合挑起事端,公开你的秘密或者嘲笑你的缺点。


不屑一顾。你告诉他们一些对你来说很重要的事情,而他们却说那不值一提。或者用翻白眼,假笑,摇头和叹气之类的肢体语言传达类似的信息。

“开玩笑。”这些玩笑对他们来说可能有一点点真实性,或者完全是他们捏造的。无论哪种方式,他们都让你看起来很愚蠢。


嘲讽。通常只是变相挖苦。当你反对时,他们说自己只是一直在调侃,并告诉你不要那么认真地对待一切。



侮辱你的外表。就在你正要出门时,他们和你说,你的头发很难看或你的衣服很傻。


贬低你的成就。施虐者可能会告诉你,你的成就一文不值,甚至可能想把你的成功归结到自己身上。


贬损你的兴趣。他们可能会告诉你,你的爱好是幼稚的浪费时间的,或者你在做运动时真是自不量力。实际上,是他们巴不得你只在他们也参与的情况下才参加活动。


戳你的痛处。一旦施虐者知道使你感到烦恼的事情,他们就会抓住一切机会提出来或去做那件事。



试图让你为自己的不足感到羞愧只是另一种使他们获得权力感的方式。


羞愧与控制的工具包括:


威胁告诉你他们要带走孩子然后消失,或者说“看我以后怎么收拾你。”


监视你的下落。他们总是想知道你在哪,并一再要求你秒回电话或短信。他们可能会出面检查,看你是否在你应该在的地方。


数字间谍。他们可能会查看你的互联网历史记录,电子邮件,短信和通话记录,甚至可能要求知道你的密码。


单方面决策。他们可能会关闭联名银行帐户,取消你的医生预约或不过问你的意见就与你的老板直接联系。


经济控制。他们可能只会以他们的名字开立银行帐户,然后让你向他们要钱。你可能需要为你花的每一分钱作出解释。


给你上课。没完没了地唠叨你的错误并反复声称他们觉得你比不上他们。


直接命令。从“马上把我的晚饭端上来”到“别吃避孕药了”,他们会希望你遵从命令,尽管你不打算这么做。


爆发。他们要求你取消与朋友的外出计划或把汽车放到车库,但你没有这么做,所以现在你必须忍受他们滔滔不绝的愤怒指责,说你究竟有多么不配合。


像孩子一样对待你。他们告诉你该穿什么,吃什么和吃多少,或者可以见哪些朋友。


装作无助。他们可能会说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做某件事。有时候,亲自动手做比解释要容易。他们知道这一点并加以利用来让你替他们完成这件事。


喜怒无常。他们会突然变得怒气冲冲,突然变得对你疼爱有加,或者突然变得阴郁而情绪化,让你在和他们打交道时不得不小心翼翼。



甩脸走人。在社交场合,他们跺着脚气愤地走出房间而丢下你一个人。在家里,这是一种逃避解决问题的手段。


利用他人。施虐者可能会告诉你“每个人”都觉得你疯了,或者“所有人都说”你错了。



这种行为来自施虐者的不安全感。他们想创建一个他们在上你在下的等级体系。 


以下是一些例子:


嫉妒。他们因为调情或对他们不忠而指责你。


利用内疚。他们可能会说类似于这样的话:“你欠我个情。看看我为你所做的一切。”以此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调转矛头。他们说正是因为你如此让人讨厌,才引发了他们的愤怒和控制欲。



否认你知道的事情是真的。施虐者会否认一次争执甚至一次一致意见的发生。这就是所谓的“煤气灯行为”。这是为了让你质疑自己的记忆力和理智。


招惹了你再责备你。施虐者知道如何使你心烦意乱。但是,一旦麻烦开始,就是因为你的错误导致了它。


否认他们的虐待。当你抱怨他们的攻击时,施虐者会否认它,似乎对这一想法感到困惑。


指责你的虐待。他们说你是个易怒和有控制欲的人,而他们是无助的受害者。 


淡化问题的严重性。当你想谈谈自己的痛苦感受时,他们会指责你反应过度,小题大做。


说你没有幽默感。施虐者会拿你开玩笑。如果你反对,他们会告诉你别那么严肃。


指责你造成了他们的问题。他们一生中的任何错误都是你的错。你的支持不够,做得不够,或者多管闲事。


破坏和否认。他们可能会砸坏你的手机屏幕或“弄丢”你的车钥匙,然后拒绝承认。



施虐者往往将自己的情感需求摆在你的需求前面。许多施虐者会设法阻挠你和支持你的人之间的关系,使你更加依赖施虐者。


他们通过以下方式做到这一点:


要求尊重。你每一次所谓的“怠慢”都会受到惩罚,他们希望你顺从他们。但这是单方面的。


关闭沟通渠道。对于你通过短信或电话的沟通,他们会置之不理。 


去人性化地对待你。当你说话时,他们会把视线移开,或者在和你说话时眼睛盯着别处。



妨碍你的社交。每当你有出去玩的打算时,他们就会分散你的注意力或求你不要去。


影响你和家人的感情。他们会告诉你的家人你不想见他们或找理由不让你去参加家庭聚会。


隐藏感情。他们不会碰你,甚至不会牵你的手或拍你的肩。他们可能会用拒绝发生性关系来惩罚你或让你做某件事。


赶走你。当你想谈论你们的恋爱关系时,他们会冲你摆手,改变话题,或者只是无视你。 


鼓动别人针对你。他们会告诉同事、朋友甚至你的家人你情绪不稳定并且容易歇斯底里。


说你太黏人了。当你真的很沮丧并寻求支持时,他们会告诉你你太黏人了,地球并不会因为你的小问题就停止转动。


打断。当你正在打电话或发短信时,他们会惹恼你,让你知道你的注意力应该放在他们身上。 


冷漠。他们看着你受伤或哭泣,但什么也不做。


扰乱你的感觉。无论你有什么样的感觉,他们都会说那种感觉是错误的,或者那根本不是你真正的感觉。


相互依赖的关系是指当你所做的一切都是对施虐者的行为做出配合。他们同样需要你来提高他们自己的自尊心。你已经忘记了如何选择其它的方式。这是一种不健康行为的恶性循环。



如果以下情况发生在你身上,可能会说明你们彼此相互依赖:


  • 对这段关系不满意,但害怕其他选择


  • 为了他们的需要而始终忽略自己的需求


  • 抛弃朋友、忽视家人以取悦你的伴侣


  • 经常寻求伴侣的认可


  • 透过施虐者的眼睛批判自己,忽视自己的直觉


  • 做出很多牺牲以取悦对方,但并没有得到回报


  • 宁愿生活在当前的混乱状态中,也不愿独自一人


  • 为了维持和平,隐忍不发并压抑自己的感情


  • 为他们所做的事情承担责任和指责


  • 当别人指出所发生的一切时为施虐者辩护


  • 试图“拯救”他们


  • 当你维护自己时感到内疚


  • 认为自己受到这样的对待是罪有应得


  • 相信没有任何人会愿意站在你那边


  • 改变自己的行为来应对内疚;你的施虐者说:“我不能没有你”,所以你留下来了



如果你在心理和情感上遭受了虐待,请相信自己的直觉。知道这是不对的,你不必过这样生活。 



如果你担心遭受随之而来的身体暴力对待,请立刻寻求他人的帮助。


此外,你的选择将取决于你的具体情况。以下是你可以做的:


要记住,虐待不是你的责任。不要试图规劝施虐者。你可能想要帮助他们,但是如果没有专业的心理咨询,他们不太可能打破这种行为方式。应当由他们自身负起责任。 


摆脱并设定个人界限。确定你不会再对虐待行为做出回应或陷入争论。坚持下去。尽可能减少与施虐者接触。 


退出关系或环境。如果可能,请切断所有联系。明确说明已经结束,不要回头。你可能还需要寻找一个心理治疗师,以一种健康的方式向前看。 


给自己治愈的时间。向能提供支持的朋友和家人请求帮助。如果你在学校,请与老师或辅导员联系。如果你认为心理治疗师对你的恢复有帮助,那么寻找一位。对于已婚并且育有子女或有共同财产的人来说,离开这段关系则会更加复杂。如果是这种情况,请寻求法律帮助。


(来源:healthline.com)









更多有用的精神健康知识:焦虑障碍 | 正念冥想 | 手机依赖 | 惊恐障碍 | 双相障碍 | 社交恐惧症 | 分离焦虑 | 儿童创伤 | 自杀干预 | 恐惧症 | 阿尔茨海默病 | 自闭症 | 产后抑郁症 | 如何帮助抑郁症患者 





扫码添加 心声公益客服号(微信号:mindchn)


心声公益社群矩阵(介绍可以看这里

💛 读者群(aka “野人的心声”) | 活动推送、文章发布、意见征集、茶余饭后的闲聊,以及彼此之间的温暖与支持

💜 行业群 | 行业交流、知识分享、深度社交、资源链接、资源置换、催化知识生产与学术合作,更重要的是——结交志同道合者

💙 互助群(aka “抱团取暖群”) | 患友互助、诊治信息交流、科普分享,以及最最最重要的——彼此之间的温暖与支持

💚 兴趣群 | 前沿研究、行业动态、职业发展、资源分享、学术合作与交流



心声公益(英文名:Mind China)是一家关注精神卫生的青年公益组织,由来自哈佛、哥大、UCL、复旦、华政等高校的同学发起成立,我们致力于以社会创新与青年力量,提高公众精神卫生意识,促进精神病人社会融入,推动中国精神卫生发展,并最终实现社会包容性与可持续性发展。



点击“在看”加入凤凰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