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院长专访 | 东华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廖华英:主动求变 做好精品在线课程建设 践行课程思政
全媒体视角
东华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不仅重视新形势下的精品在线课程建设,还有效践行思政教育在外语教学中的融入,培养了一批积极探索课程思政“润物细无声”的青年教师团队,引导并吸引了大批学生积极参与多项社会实践,全方位提高了课程思政效果。
东华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廖华英
采访报道 / 中教全媒体 曹艳
“天道酬勤,成功都是奋斗出来的”,江西省首届金牌教授、东华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廖华英是一位师德高尚、勤奋努力、刻苦钻研的优秀女院长,带着一颗红心,不断超越自我,书写励志成长史。在她的带领下,外国语学院的发展迎来新局面,人才培养取得新成就、学科建设获得新业绩、和谐团结呈现新风尚。
廖华英:外国语学院2008年正式成立,英语专业本科生在1999年就开始正式招生。目前学院有英语和日语两个专业,2014年开始招收英语教育学科方向研究生。学院设有英语系、日语系、大学外语教学部、研究生英语教学部四个教学系部和一个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承担了全校所有公共外语课。二十多年来,学院不遗余力地夯实学生的语言文学知识,坚持外贸方向和外语技能相结合的教学目标,致力于孕育出能从事国际贸易、涉外商务、英语教育、外事、翻译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中教全媒体:就业情况是怎样的?
廖华英: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力逐渐提升,2019年就业率为全校第一。毕业生主要从事外贸、教育、翻译、公务员等工作,部分学生选择在海内外知名高校继续深造,还有部分学生选择自主创业。
廖华英: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很多高校开设了外语(英语)专业,当时外语专业就业前景也很乐观。作为理工科大学的外语专业发展目前的确难度也较大,因为它不属于学校的特色学科。外语教师的科研发展也出现了一定的瓶颈,如果完全依附于特色学科,有可能我们也会失去自己学科的特点。老师们也曾经参加过学校的其他学科的课题,但多为辅助角色。
既来之则安之,作为外语教育工作者,我认为:1.理工科高校外语专业肯定有存在的必要,我们要更努力地做好自身的外语教学重任;2.我们要立足服务学校,加强改革,研发好符合学校人才培养的特色外语课程和教材,为学校的卓越人才培育添砖加瓦;3.从全国高校层面上,所有外语老师都是一个大团队,大家应该在新的教育和改革形势下进行多交流、多探讨,共同探索外语教育和外语教师新的发展之路。
廖华英:2015年,因为我主编的《中国文化概况》教材是国家级规划教材,全国几百所高校都在使用,当时尝试着拍摄了这门在线课程,就这样开启了在线课程建设之路。经过一年的努力与研发,这门在线课程在海内外平台上线。2018年也被评定为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从此更加坚定了我带着团队去研发更多的在线课程。之后我围绕中国文化课程扩充了更多的教学资源,优化了教材与慕课内容,加强了学生中国文化实践活动,建设成果还获得了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
在线课程是一个机遇,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时空,这种教学理念的转变使我豁然开朗,感觉有太多的事情可以做。我也开始关注社会特殊群体(聋哑孩子)的教育公平,我指导学生专门为他们研发了《中国文化(汉语+手语)版》在线课程,被评定为2019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目前我带着学院的博士团队正在研发《手语导诊》慕课,旨在指导医护人员、高校的医学院学生等学习者如何学习与聋哑病人交流。我们还增加了疫情防护章节。
让我引以自豪的还有培养的青年教师团队。他们的态度、能力和研发精神都呈现优良的状态。他们积极申报课程建设项目、进行课程思政案例教学示范课、参加各类教学赛事,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有的教师自己也主持了省级精品在线课程。今年我们开始着手准备申请学校的国际平台项目,借助学院多语种教师资源建设多语种(第一批是韩语、日语、法语等)中国文化慕课,向世界人民讲好中国文化故事。
中教全媒体:慕课教学中如何实施课程思政?
为培养和引导外语青年教师课程思政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目标,我们举办了青年教师外语类课程课程思政示范课,青年教师通过示范课的打磨和演练积累了经验,也在历练中成长。举办的示范课吸引了江西省二十多所高校一线外语教师前来观摩,获得同行们的一致好评。学院还要求每位教师提交课程思政案例,学院专家团队共同编辑了《外语类课程思政设计案例库》。去年我主持的《普通高校外语类课程思政案例研究》的课题,也立项为省级重点教改项目。
廖华英:普通理工高校外语专业人才培养要“接地气”。我们主要从“精、全、新”三个方面培养学生。所谓“精”是指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熟练地掌握听、说、读、写、译的基本技能。每年我院一次性英语四级通过率都在85%以上,比全国平均高出很多。“全”指综合素质,包括心理素质、人文情怀、人生态度、思想品德等。2008年我院一位学生毫不犹豫捐出国家奖学金4000元给汶川地震救灾行动;今年疫情期间,我院一名湖北荆门学生积极参加志愿者行动,被评为江西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优秀大学生志愿者。“新”指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学生要掌握新理念,了解新发展。
中教全媒体:您觉得学生在学习培养过程中更多注重理论还是实践? 为什么?
廖华英:现在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都要进一步减少学分,特别提倡大学加大实践比例。外语学科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理论课程要多一些,毕竟需要牢牢掌握语言专业技能。我个人主张基础阶段可以重在语言学习,高年级阶段侧重实践,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实践机会,提高学生独立或者合作处理问题的能力,为将来步入社会做好充分准备。
中教全媒体:新形势下,外国语学院未来规划是什么?
廖华英:首先,我们会在原有的基础上努力突出学院特色,例如增加学生外贸方向的学习和实践,开拓学生国际视野;加大推广基础较好的中国文化课程力度和深度,希望再创佳绩;结合新形势的需求继续组建学院团队建设更多更好的在线课程;其次在线精品课程要“进攻”国际平台,同时根据国际教育的需求可进行跨文化、跨学科的结合,发挥我院语言和文化的优势,为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目标出力;我们还要发挥外语学院在学校的教学作用,加强自身师资力量和教学责任心的提高,扩大外语专业在学校的正能量影响力;最后我们还要进一步尝试建设海外“云实践”基地,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能力。
您想了解更多的东华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请点击“阅读原文”。
全媒体校长/院长专访
对外经贸大学继续教育与远程教育学院副院长黄健青:规范人才培养各个环节 促进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
新疆师范大学成人(继续、网络)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拜晓旭:引入市场化运行机制 推动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
华南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党委书记邬智:在疫情防控中强化继续教育创新思维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书记黄丽华: 停课不停学和助力企业复工,哪个都不能掉以轻心
天津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办好新时代继续教育,助力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线上培训教育助企业复工复产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疫情应对中的行动和思考
华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院长邓毅:创新驱动发展 网络教育模式不应该千篇一律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继续教育:多箭齐发 在疫情“大考”中锤炼提升创新能力
广东开放大学校长刘文清:大学+体系+平台—信息化背景下的开放大学特色发展之路
东北财经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在疫情“大考”中转型升级,四轮驱动迈向高质量发展
苏州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校企合作共战“疫”,在线平台促培训
中国政法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抗击疫情,责任担“教育育人”,使命承“法治建设”
安徽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严格疫情防控,紧抓实效教学,创新教育发展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学习疫情战场中的“白衣英雄”,精心培育中国新时代医学人才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校长钱乃余:坚持产学研结合 创建创业型大学
全媒体总裁专访
“云”上阅读书香浓 中文在线厚植在线教育数字资源—专访中文在线教育公司总经理杜嘉
浙江名淘控股集团总裁江战:着眼新青年,提升新技能,助力培养新经济人才
培升教育总经理王瑜:做好专业服务 打造高考报考升学通道规划生态闭环
易偲环球(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总裁陈建伟:虚拟技术在直播领域的创新与发展
北京爱迪科森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楠:实时创新是发展非学历培训的硬道理
文才学堂总经理雷虹:用专业产品+“保姆式”服务 成为高校在线教育有力支撑者
上海天柏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裁谢朝辉:如何在热火朝天的“在线教育”市场比赛中,做到“稳、准、赢”?
慧科集团首席战略官、慧科研究院院长陈滢:布局“慧科”方案 实现“停课不停练”
文华在线教育董事长金善国:时刻响应用户需求 全力助力院校“停课不停学”
北京天演融智软件有限公司CEO、常务董事赵德河:专注高等教育20年 服务是天演融智发展的根本
近期活动链接
疫情之下,在线教育大爆发!2020(第六届)中国在线教育百强评选正式启动
重磅 | 全面开展网络教学 加快资源和平台的建设与升级—2020中国高校网络与继续教育创新发展研修班将于6月4-5日在重庆开班!
2020年度中国高校现代远程教育优秀校外学习中心评选活动通知
2020(第五届)中国高校远程与继续教育优秀案例库征集活动通知
觉得不错请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