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对话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建筑师胡宝哲: 遵循“人性化”理念,从整体性、系统性出发打造宜居城市

魏文林 中国建设报中国市容环卫
2024-08-30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居住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很多城市无论在新区还是在老城区,都规划建设了不少城市公共空间,如广场、林荫大道、绿地和公园等,城市面貌因此有了很大改善,但距离真正意义上的宜居城市还有很大距离。

 

如何科学打造宜居城市?宜居城市建设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有哪些?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建筑师、宜居城乡规划设计研究所技术总师胡宝表示,首先要转变思维方式,遵循“人性化”的发展理念,从整体观、系统观出发对城市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计。与此同时,宜居城市建设要久久为功,要从控制城市发展规模和速度、大力发展百姓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等现实问题着手,逐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Q: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宜居环境要求越来越高,在您眼中什么是真正的宜居城市?

 

A:所谓宜居城市,单从字面上理解,即适合于人类居住、生存的城市,生活在其中的人们感到舒适、方便、和谐、各得其所。若从理论上讲,宜居城市具有更多的内涵,其中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人口、资源和环境的规划配置协调合理;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具有良好关系;能正确处理好快速城市化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具有充分的就业机会和公平的创业及发展机会;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等。

 

宜居城市的标准具有主观性、多面性、复杂性,如果对什么是真正的宜居城市进行全面归纳总结的话,可以概括为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硬件方面包括用地功能规划布局合理,要有完善的各类城市基础设施、道路交通和服务设施,良好的生态环境,达到一定审美价值的城市景观;软件方面主要是经济和社会环境的营造,前者主要是指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住宅、就业环境的提供,高效率的政府公共服务和稳定宽松的政策环境等,后者则是指良好的社会风气和治安,有特色的、开放的、多元的城市文化等。真正的宜居城市应该也必须是上述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的有机结合体。

 


Q:当下关于宜居城市的讨论越来越多,在您看来影响宜居城市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该如何打造宜居城市?

 

A:影响宜居城市的主要因素可以简要概括为以下方面:一是安全。无论世界上的哪个城市,安全始终是城市环境最基本的指标。试想,连安全都没有保障的城市,其他任何评价指标都会失去意义,“宜居”也就无从谈起。二是方便和舒适。“方便”主要体现在交通出行的便捷性,通信和人际交往、交流、沟通的便利性,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配套商业服务设施的便利性以及各类公共公共设施、商业、娱乐设施的齐全、到位以及分布的合理性。“舒适”是与上述这些公共及服务设施的质量标准有关的,如面积、设计的合理性、品质等。另外就是与城市物质空间大环境的标准和质量有关的,如绿地、公园的面积及分布情况,公共空间的多少与分布情况,树木和花草等植被状况等。

 

打造宜居城市首先要转变思维观念,将建设“人性化”的城市作为理念和目标。在城市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和满足人类生存、发展需求的意向及特性。具体而言,要对人类行为的共性和个性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城市规模、功能布局、道路交通规划、绿地和公共空间规划以及所有环境细节上做到合理、周到,以满足普通市民日常生活最基本的物质生活需要。此外,在满足市民物质生活需要的同时,也要重视和满足人们在社会生活、精神、心理等方面的精神生活需求。

 

其次,要坚持从整体性、系统性出发。国内外大量实践表明,无论是新区建设还是旧区改造,整体化、系统化的规划设计理念和方法,对营建宜人、高雅和舒适的城市环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很多城市的市政、公共设施、建筑、房地产等投资逐年增加,兴建了很多各类公共设施,但由于缺乏整体化、系统化的城市环境营建理念和措施,很多开发项目之间缺乏有机的整体联系,严重影响了人们的使用和空间的舒适性。

 

Q:近年来,国内外在宜居城市建设方面有哪些好的案例?有哪些好的经验值得推广和借鉴?

 

A:对于宜居城市的建设,国内其实有很多值得借鉴和推广的案例,比如珠海、威海、杭州、厦门、扬州等。举个小例子,我曾在杭州亲眼看到,他们在道路交叉十字路口设置套筒式帐篷,为等候信号灯的骑车人、行人提供一个防晒的场所,真正做到了“人性化”,让百姓可以切身感受到城市生活的温度。

 

国外的案例也有很多,我印象最深的比如美国的明尼阿波利斯,它是美国中北部的重要商业城市,约36万人。该市从20世纪60年代起按照中心区改造总体规划,在中心区建立了一个空中连廊步行系统,该系统贯穿大小街坊共58个,街坊内规划有室内街道,彼此之间通过全天候过街天桥连接,室内通道两侧为各类商店、银行、旅馆和办公楼入口,并与地下车库也直接相连。这一全天候空中连廊天桥系统适合该市冬季寒冷、漫长、多雪的自然气候特点,给市民的生活带来了舒适和方便。

 

Q:“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是新时代我国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的重要方法论,在建设宜居城市过程中如何更好地落实“共同缔造”理念?

 

A:美好环境是幸福生活的重要载体和条件,幸福生活是我们打造美好环境的终极目标。因此,美好环境建设一定要符合大多数人的诉求和利益,需要多倾听民众的声音,让民众参与进来。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满足民众的需求,美好环境建设也才真正有意义。

 

从方法论上讲,可采取多种形式来落实“共同缔造”。如美国西雅图市中心到国际机场的城际轨道交通建设项目,从是否建设、怎样建设、线路选择到车站选址等重要问题上,主管部门通过听证会、教会小组讨论、以及问卷调查等方式与市民互动,真心实意地积极听取民众心声,既给他们以尊重,又让他们感受到城市的建设有自己的一份责任在里面。按照这样的方法,城市建设和环境建设的落实,也会更容易。


Q:宜居城市涉及方方面面,需要久久为功,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有哪些?

 

A: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我认为一共有以下几点:首先,要严格控制城市发展规模和速度,切忌盲目求大图快。很多资料表明,功能过于集中、人口增长过快是城市交通问题产生、发展并不断恶化最直接的原因。

 

其次,要有适宜的道路网密度。由于建筑的通风和采光要求,以及人的体能等客观条件,舒适的城市环境需要适宜的道路网密度作为前提保证。当道路网密度过低时,必然导致道路上的交通量负荷过重、道路不得不加宽、交叉口处理难度加大、行人过街不方便等问题。

 

再其次,要大力发展各类公共交通、不断改进对道路交通系统的管理。一方面,宜居城市要有发达的公共交通系统,要积极推动和大力发展各类公共交通设施的建设;另一方面,要有人性化的管理系统,比如信号灯绿波设置、在所有高速公路、快速路和普通道路上设立公共汽车专用车道,在中间车道根据各时段流向流量的变化变换中间车道通行方向等。

 

最后,要协调、平衡发展教育、医疗、产业等各方面资源。目前我国在资源平衡上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比如北京、上海几个少数城市集中了绝大多数高端的医疗资源,在地方医疗设施水平欠缺的情况下,很多外地人就不得不选择前往北京、上海等地问诊、就医。

 

此外还要大力发展百姓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虽然有些公共设施现在来看不是很紧迫,但却是必备的。例如图书馆,在国外哪怕一个很小的地方都设有图书馆,方便了人们学习、成长。而在国内,这种公共的图书馆就很少,要查阅资料还需要到高校图书馆里去,非常不方便,这是目前很需要改进的地方。



延伸阅读:



报发展 建未来 欢迎订阅中国建设报


作为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的唯一综合性报纸,创刊32年的《中国建设报》始终不忘初心,记录时代的进步和祖国的巨变。我们的报道涵盖住房保障、村镇建设、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建筑市场监管、住房公积金监管、城市设计、房地产市场监管、标准定额、工程质量监管、建筑节能与科技等方方面面。


我们的见微知著

助力您的高瞻远瞩

扫描上方二维码 订阅中国建设报



监制:肖正华  主编:程小红  编辑:高洋洋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国建设报中国市容环卫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