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有时候,课堂的安静比热闹更珍贵

闫德明 明师慧 2021-10-26

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新课改理念的导引之下,很多教师往往会在课堂上设计一些游戏、表演、比赛等活动,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学习兴趣也更加浓厚,整个课堂氛围也变得非常活跃、热闹。

然而,有些课堂却“热闹有余”而“安静不足”了。很多被改革的课堂刻意追求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课堂要有小组合作、学生表演、反复的起立回答问题、到黑板或教室周边的黑板展示课堂学习成果、以小组为单位的相互点评等。课堂显得十分复杂,学生很少有时间去静静地思考和细细地品味。学生得到的知识往往都是肤浅的,无法深入知识的核心,没有“化”为自己的东西。其实,不只是热闹的课堂才是好课堂。有时候,课堂的安静(静默)比热闹更珍贵。内在触动比外在互动更重要。“于无声处响惊雷”讲的就是这种状态。宁静得以深思,深思得以明辨,明辨得以有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孟蕊蕊等人对课堂安静的特性及其建构方式进行了研究,认为:课堂中的安静是一种静默,它是学生在教师有意留下的空白时空里,由于全身心地投入到知识的建构中而出现的一种忘我的状态,是一种真正的学习。课堂静默具有情境性、忘我性和深刻性,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为建构课堂静默,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精选教学内容,提供静默的依托;第二,创设意义情境,培植静默的环境;第三,设计课堂留白,给予学生静默的空间;第四,发挥教育机智,把握静默的时机;第五,营造安静环境,守护静默的完成;第六,引导回顾反思,总结静默的结果。

参考资料:
孟蕊蕊,孙宽宁.论课堂静默及其建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23).9-11.


美编:国典教育

- END -

热文推荐

教育即生活——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解读(一)

关于特级教师和正高级教师申报评审之问答(四)

体悟,求真——我的教学风格

经常与校工聊天的孩子将来可能更有出息

阅读——寻道,问术,润泽

特色学校之“特”系列-02——奔跑吧东华

对世界教育影响至深的一本经典

美美与共,“声”入人心 ——对三位音乐美术老师教学风格案例的点评(七)




版权说明:

图片来自   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请遵守《著作权法》,严禁复制粘贴用作它途。

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授权。

点击“在看”与更多人分享您的观点


右上角分享朋友圈也是另一种赞赏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