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3所】冲锋衣和SUV
“冲锋衣和SUV的流行,
实则是中国人传统思维方式的产物。
但是,这种传统思维方式的存在,
似乎也一直有它的空间和价值。”
今日份303所的推送文章是
《冲锋衣和SUV》
日常生活的观察员,设计历史的思考者;写自己愿读的书,作自己想看的文章。——黄厚石
冲锋衣和SUV
我曾经有一件冲锋衣,以墨蓝色为主,夹杂着一些红色和白色的装饰。我一直还挺喜欢穿这件衣服的,前前后后穿了有七八年的时间。直到有一天,一位学生在课后问我:老师,你那件衣服在哪买的?看起来好像顺丰的快递小哥啊!顿时感觉头上有三条汗流下来。好在我觉得自己像顺丰小哥,好像还挺酷的。
有一次在单位开会的时候,一位老师对我这种装的评论,则更加扎心一些,他说:你要去滑雪啊!这让我突然想起来,在我小的时候(80年代),流行过一种“滑雪衫”,就是一种塑料表面的所谓太空棉棉袄,可以正反两面穿的。小时候觉得好漂亮啊,穿上神气的很。这样的服装称谓大概是对“滑雪”和运动生活的某种向往吧,只不过体现地非常原始和直接。就好像,同时代有一阵子白色的仿皮面运动鞋都被统称为“耐克”鞋,后来才知道这是个品牌的名字。同样,“滑雪衫”与滑雪之间也没有半毛钱关系。
呵呵,一个穿着滑雪衫和“耐克”鞋长大的孩子,难道害怕穿“冲锋衣”吗?
几年来,关于“冲锋衣”的讨论和批评不绝于耳。我觉得是一件好事,说明大家着装开始变讲究了。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天涯论坛的2016年10月26日的一次争论,一位叫做“指尖的沙2012”的网友发表了一篇名为“为什么觉得冲锋衣真的好难看,难道只有我这样认为吗”的帖子,结果在三天内引发了154楼的评论。帖子的内容如下:
帖子的评论者中有些人认为楼主是多管闲事的、歧视大妈的、带有优越感的,但也有许多支持者。批评者各有各的不同,支持者基本上都是相似的——那就是“场合论”。
比如有一位网友说:“关键问题是有很多人上班也穿,逛街也穿,甚至去聚会吃饭也穿,真心给跪了。看得我头皮发麻。”;或者如这位,还做了形象的比喻:“顶多算很多人乱穿衣,举个极端的例子,就好比婚纱好看但上班不能穿一个道理,大妈们不工作以休闲为主,人家穿也无可厚非,上班穿确实不是特别适合。”;还有这位支持者,把老公也给一块数落了:“哈哈哈,我老公一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别说户外运动了,出去散个步溜个弯都难,有一天他和同事上街给公司买奖品,脑袋一热买了一件冲锋衣回家,我问他你觉得穿着它坐在办公室合适吗?然后就成了闲置,后来拿给我爸穿了。我跟楼主观念一致,除了户外运动,日常工作生活根本就不合适。”
△冲锋衣
还有一些关于冲锋衣的文章写得更加尖酸刻薄一些,让我这种冲锋衣“爱好者”感到无地自容。不过,出于一种自我剖析和自我治疗的目的,我决定分析一下这种着装现象中更加深层的文化原因。
△冲锋衣街拍
就好像刚才那位“出去散个步溜个弯都难”的穿着冲锋衣的老公一样,现在买SUV的城市居民们又有几个是要去户外探险的?不可否认,户外运动和自驾游,这两种中产阶级的休闲方式都越来越受到中国人的关注。但中国城市居民的高压力生活决定了户外休闲在大多数时候也只能是种生活方式的想象。但也正是因为这种想象的存在,才推动了消费的快速发展。城市中到处可见的户外服装品牌正在高速地渗入我们的生活,并且呈现为不同的消费层级。要知道那些真正生活在田野的居民是不需要户外服装的,只有向往户外生活的城市居民才会在装备方面精益求精,它们(这些装备)不过是丧失了原始户外生存能力的代偿方式而已,也是在消费社会中被设计出来的精致的、专业化的玩具。
与此类似,SUV在中国的盛行则向我们展示了在一个充满了巨大利益的产业中,我们是如何以存在即合理的方式来放弃思考的。我们如果看到一个朋友开SUV,甚至开一辆货真价实的越野车,我们不会去问:你要去越野啊?这大抵是因为我们每人家里基本只有一辆车,还没到根据功能分类驾驭的程度。但在本质上,它和冲锋衣是一回事,它的功能性作用在语义学上都发生了一些变化。
SUV(运动型多用途汽车,sport utility vehicle)几乎是国产汽车崛起的一块敲门砖。在技术和设计都尚未达到或超过国外车企的情况下,国产汽车企业靠着对中国人消费喜好的敏锐嗅觉和善于“见风使舵”的灵活性,而在这一轮竞争中占据了先机。长城的哈弗H6系列在很长时间内雄踞国内SUV榜销量的榜首,月销量一直维持在4到5万辆。相反,哈弗H9这样的硬派越野车却卖的很少。长城公司老总有一句名言:不做世界第一的SUV车企,我们就不做轿车。这句话似乎应该翻译为:不把SUV的钱赚够,我们才懒得去赚轿车的钱呢。这是一条差异化竞争的道路,因其取得的巨大成功而影响到了合资企业。两年前,我在广汽Jeep的4S店看到刚上市的小型SUV“自由侠”要卖将近14万,而它身边同样发动机、空间更大的轿车菲亚特菲翔却只要7万不到(卖得不好退市了),这让我深深感到国内SUV的受欢迎的程度多少变得有些畸形了。
△Jeep自由侠
值得一提的是,Jeep“自由侠”在欧洲卖得也不错,SUV不是中国人发明的,但却在中国获得了一次近乎偏执的宠爱。这就好像欧洲人也会穿冲锋衣,虽然不完全是在户外活动时穿着,但至少还是会回避一些正式场合的,不像我会穿着去开会。也就是说,他们对于服装与场合的关系,更加在意一些。而服装或其他设计与场合之间关系的研究,我们往往称之为设计的“类型学”。
在什么样的场合穿什么样的衣服,这不仅取决于消费能力,也根源于文化中的类型意识。清朝的达官贵人穿一件马褂,为了体现财富,他可能会采用名贵的面料或有寓意的图案,但它始终就是一件马褂。除了官员上朝外,主人公穿着马褂可以出入各种场合。皇帝一高兴,赐一件“黄马褂”——还是马褂!民国时期,传统的文人墨客穿长衫,雅集穿它,打咏春拳也穿它。除了今天意义上的工作服外(古代的官服、军服等),中国古人的服装制度虽然等级森严,但并不特意地为不同的场合准备不同类型的服装。实际上,中国古代服装的等级制度也是非类型学的,比如官员的服装通过“补子”(即一种带有寓意的禽兽装饰图形)来区别等级,服装的类型却没有大的变化——这颇类似于美国建筑批评家罗伯特·文丘里的后现代主义观点,即建筑通过符号语义而非类型来传达信息。
△清 缂丝一至九品文官补子全套
中国古代的建筑正是如此,皇宫、寺庙和一些大型住宅的建筑形态相差不多,只有体量和装饰图形、象征性细节的差别,这大概就是费孝通所说的“差序格局”吧,体现出从上至下的形态连续性来。这种情况并非设计中的特例,而是基于文化传统的普遍现象。比如,中国传统的教育是非类型学的,私塾中的“经”“史”“子”“集”即四部分类在严格意义上是有重复和交叉的,它们是根据儒家思想的重要性与相关性来划分的,而非严格意义上的类型划分(比如从逻辑上来说,反映儒家思想的“经”应该从属于体现先秦思想的“子”,至少是有部分重合的),但是对于中国人来说,这样分类很清楚,它突出了儒家思想的重要性;再如,中国传统的医学更是非类型学的,一个医生不分科室、内外皆治,他们把身体视为一个完整的系统,用“望闻问切”的相似方式来探究,用中草药的相似手段来治疗;同样,中国的传统武术也是这种文化的产物,那些整天叫嚷“武术打假”的江湖人士忘记了一点,中国武术本来就不是一个单一的“搏击”产物,它兼具搏斗、健身、娱乐多种功能,更体现了中国人修身养性、沟通身体与自然的文化追求。在这个意义上,武术可以与文化结合的非常紧密并渗透到一个民族的品性之中。全民族都可以来修习武术,但没必要都去学“搏击”,后者只是西方类型细化的产物(比如军人专业“攻击性”需求的产物);此外,中国人的餐饮也是非类型化的,与西方程序固定的头盘、主菜和甜品的类型化不同(这里面还有细分,比如主菜会分成不同的几道;在餐前,有餐前酒等),中国人的冷菜、热菜、汤之间不仅没有固定的上菜程序,它们(甚至包括主食在内)有时候在形态上也无法区分。冷菜一般先上只是因为冷菜好做,并且让桌子早点热闹起来而已,热菜上了之后也并不排斥冷菜的存在。如果汤不小心先上了桌,主人也只是略有不悦而已。唯一不能搞错的程序是最后上桌的主食,但由于它们是和其他菜共存于餐桌的,实际上早来晚来一些区别也不是很大。总之,一切都是可以商量的。
今天,虽然我们在教育、服装以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西方化了,但是传统的非类型学的思维方式(有人将其称为“整体性思维”或“多维综合模拟思维”)仍然普遍存在。所以,一方面,许多人对中国人穿冲锋衣不分场合进行了批评,但也有很多人对这种批评也表示了质疑,这种质疑几乎都体现了对批评者自身优越感的反感,而这种优越感又是西方文化与生活方式的间接折射。
在这个意义上,冲锋衣和SUV的流行,实则是中国人传统思维方式的产物。在这种文化传统中,我们不太在乎场合对于服装类型的限制,所以也出现了穿着睡衣出现在超市等公共场合的“不文明”现象。随着生活方式日益西方化,这种“不文明”现象会减少、消失。未来的中国大妈是不会让大家失望的,会越来越“国际化”(穿着精致、化妆、不跳广场舞)的。但是,这种传统思维方式的存在,似乎也一直有它的空间和价值。
我的“顺丰”冲锋衣早就被扔掉了。这件衣服的袖口是白色的,很容易脏,根本就不是为日常穿着而设计的。我现在喜欢穿——迷彩的软壳,据说仍然属于冲锋衣的类型之一。
【303所】投稿文章回顾
【303所】现代设计策展史研究:1888英国艺术与手工艺展览协会首展
【303所】哥特式的浪漫与惊悚——以电影《猩红山峰》为例
发表于“303所”的文章都会以纸质杂志的形式公开出版
无论你来自哪里,哪所院校,在做什么工作,只要对与设计相关的写作感兴趣,都欢迎给我们投稿。无论你写的是论文、杂文、剧本抑或是诗歌,或仅仅只是一个小故事,都欢迎给我们投稿。就像天台读书会一样,“分享”与“共享”知识一直是我们的宗旨;也像天台剧社一样,“参与”与“展示”自我一直是我们的初衷。
投稿文件请发邮箱
邮箱:962223902@qq.com
或在后台留言联系管理员
作者:黄厚石
编辑:杨依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