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16条”才发布不久,11月28日证监会又发文表示,支持房地产。
房企的紧箍咒越来越松,市场的风向也在慢慢地扭转。
恰逢年底,趁着政策的东风,开发商们也开始准备着各项促销政策,同步打算着招兵买马,再冲一冲业绩。但是,各方面的策略都想好了,冲锋陷阵的销售和渠道大军上却出现了难题:旧人在消失,冒头的新人却变少了。我们常见的地产销售有两种类型:楼盘现场销售和中介。先说说现场销售吧。入职门槛不高,但一套套的房子卖出后,却能拿到不菲的回报,也着实让很多岗位的人羡慕嫉妒恨。不过,地产行业没有YYDS,吃肉最多的职位,往往也容易挨最毒的打,特别是在调控政策又多又严的2021年以后。东莞一个楼盘的销冠,曾经一个月能卖二十套房,每套房几千元的提成,一个月提成就能有大几万。虽然累,但付出的每一分努力都有回报。
现在,有些楼盘或许一个月也就只能卖几套。事情同样多,但拿到的提成约等于没有。生活得不到保障,只能选择离去。
丨某离职地产销售聊天记录
除了自己选择离开的,当然也有牺牲在公司结构优化之下的。当房企资金压力过重,销售业绩又不理想,营销团队可能就是首当其冲的祭天者。
经历完一轮裁员后,便要理所当然地为团队补充新鲜的血液,来寻求业绩突破。
但在市场环境不佳的情况下,也容易陷入业绩不佳→换人→业绩不佳→再换人的循环,因此目前销售人员的流动性也往往比较高。
丨常平某楼盘销售经理聊天记录
真正可惜的是,哪怕暖风频吹,部分地产从业者失去的信心却难以挽回了。“雷声大雨点小,每出一次政策,都是把从希望到失望的过程再经历一遍而已”。上个月刚离开地产行业的磊哥说到。不过幸好,依旧有销售员对地产行业寄予厚望,静静蛰伏着,只待市场回暖,便会重整旗鼓杀回来。
丨两位已转行的地产销售聊天记录
市场什么时候能变好尚未可知,但在目前的行情下,为了让有限的成本尽可能实现更高的业绩,开发商们对销售员的招聘要求倒是高了许多。一到两年的销售经验是基操,一些热点的楼盘,资历够了还不行,少了点硬件条件同样也进不去。
代理公司对招聘的要求倒是会低一些,但代理公司手中能打动销售的项目,并不算多。
项目卖得动,才是销售愿意来的第一准则。但很现实的情况是,现在的市场下,能卖得好的项目着实有限,并且竞争还特别激烈。
于是,在这互相挑选互相消耗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地产销售选择了离开。以前地产销售离开一个项目,会进入另外一个项目;现在随着整个地产行业的萎缩,人员的需求减少,离开可能就再也回不来了。所以,一方面地产在抛弃销售员,另一方面销售员也在抛弃地产。从前,项目想要追求业绩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上渠道吧”。而如今,渠道的日子也不好过了。门前冷落鞍马稀,这句话形容现在的房产中介再准确不过了。“市场冰冻、成交低迷、内卷严重、中介难支”。有数不清的地产中介因此而背离了这个赛道。
最直观的反映,就是你微信通讯录上逐渐减少的带有“AAA”前缀的名字,以及小区楼下逐渐关闭的中介门店。就南城来说,从西平、金域华府、城市风景街,再到恒大御景,这些昔日中介门店扎堆的社区,已不复往日荣光。
丨城市风景街关闭的中介门店,东莞房姐拍摄
而这波关店潮,我们目前看到的也仅是冰山一角。
更多的中介门店,早已倒在了2021年的楼市冲击中。而门店也被下一位店主盘下,做着新的营生。
而经历了一年有余的关店潮后,最近两个月东莞中介门店的数量,其实已逐渐趋于稳定。
一方面,在七月份28个镇街限购放开后,市场有所回转,中介又能开始慢慢开单了。
另一方面,行业在经历了1年多的洗牌后,现在还能存活下来的中介门店,基本都是有稳定的客户资源,并且能产生业绩的老炮。
除此之外,由于商业市场的下行,部分中介老板选择将门店转移到租金更低的地方,减少成本后,也能活下去。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现在的中介门店也开始走向集中化、品牌化。
规模小、资金实力不足的门店要么被淘汰,要么就是加盟到大一些的平台来寻求生路。
于是,诸多像“王哥地产”“金姐房产”这样五花八门的夫妻档和小规模门店,在内卷严重的行情下,也正在消失。现在的市场,剩下更多的是如贝壳、裕丰、58等较大型的连锁平台。
丨与某渠道经理聊天记录
关于中介人员:
与门店数量一样,房产中介的数量仍在持续缩减。
从前,中介行业虽然也会不断有人走,但也一直会有新人源源不断地填补上来。但现在不同的是,走的人依然有,但愿意进来的人却没有那么多了。
与整个行业一样,房产中介也在经历着大浪淘沙的过程,现在离开的多数是专业水平不够或者是对行业失去信心的人,能留下的基本是能扛得住市场考验的精英。
近一两年地产行业的震荡调整,让很多地产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口袋寸草不生,开口五谷丰登,这是地产人工作的常态,谈着几百上千万的生意,领着微薄的工资,活跃在各种交通工具上,不了解的,还以为是杀猪盘从业者。如今,行业变数更多,不确定性更强,受影响的不仅是在一线的销售和中介,而是全部地产人。
从身边的个体来看,其实,依然有较多的人在坚守着房地产,只是未必还在曾经的岗位了。跨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虽说地产行业在收缩,但依然是国民支柱产业,相对于其他行业,地产行业的薪资水平也依然处于各领域的中高位置。所以大多数对行业还有地产人依然在行业内寻找机会,销售和中介也是如此。头部房企需求减少、门槛更高,那就降低对岗位待遇的预期,去一些中小房企,或者代理方,或者渠道,找到自己的位置,换岗持续深耕的大有人在。
地产关联性强的领域也是地产人适应性更高的方向,比如物业公司、活动公司,还有设计装潢等。再者,便是跨行发展。这也是背离赛道的销售和中介们的主要去处。除了门槛较低的外卖、滴滴,还有更多更灵活的行业,比如:自媒体、保险、养老、汽车等等。但就算转行了,也偶尔能见到他们朋友圈发着楼盘的广告,目的就是为了提醒老客户,我依然关注着地产行业,有需要可以找我。
关于地产人的出路,此前房姐曾出过两篇专题,有兴趣可以翻来瞧瞧:
另外,在行业不确定性的环境下,为了使收入更多样化,许多在职的地产人也开辟了自己的副业。比如帮自家亲戚卖卖特产,做微商,做直播等等。这一届的地产人,目光已不再局限在单一的赛道了。那些被地产大潮所裹挟的人们,不知道还能不能遇见下一个春天。阵痛还在持续,困难依然很多,但出路始终都有。但无论是留在业内继续深耕,还是选择开辟新天地,过程都不轻松,都需要做好准备,保持进步,以更积极的心态拥抱变化、强大自我。欢迎添加“东莞房弟”微信
加入楼市群,了解更多东莞楼市资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