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瑞典和法国各呆了一年之后,写下了这篇海外生活体验文章......
转眼间在欧洲已经呆了一年半了,两年的硕士项目到现在学分已经修满,最后6个月的实习也大体确定,终于可以长出一口气放松下来写点东西了。
我所在的硕士项目采用的是欧盟内特别流行的“交流&学习”模式,即第一年在一个学校,第二年在另外一个学校(一般两所学校会在不同的国家)。我第一年选的是瑞典KTH皇家工学院,在其首都斯德哥尔摩,第二年在法国的格勒诺布尔综合理工,坐落在阿尔卑斯山脉环绕的小城格勒诺布尔,都是极美的城市。
这两个国家一个在北欧,一个在西欧,有幸在如此不同的两个国家生活学习,自然不能错过机会去好好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本篇就先从这方面讲一下自己在这两个国家的体验。
瑞典风土
作为一个人口不满千万的北欧国家,瑞典在国内的知名度相当低。跟人提起瑞典时大家的第一反应通常是:那边的表便宜吧?帮我带一块回来呗?其实在选择KTH之前我自己也从没仔细分辨过瑞典和瑞士这两个国家。
想必大家都知道宜家、H&M、爱立信、Skype等等,这些都是源自瑞典的知名跨国公司。对瑞典稍做了解之后就充满了向往,住了一年之后更是彻底地爱上了瑞典。
瑞典是一个典型的高福利国家,公民享有一整套“从襁褓到坟墓”的福利,是真真切切毫不夸张的从襁褓到坟墓:各种名目的幼儿补贴、从小学到大学的免费教育、完善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免费医疗还有政府的一条龙丧葬服务,让人不由自主会生出一种“所谓的共产主义大概也不过如此吧!”的感慨。
瑞典的建筑色彩鲜亮历史与现代和谐共存
瑞典对环境保护和垃圾分类极度重视,50%以上的电力由核电厂提供,剩余的由水电站、风力发电、生物质能等提供,工业再循环水接通到每家每户为居民提供集中供暖;居民要将塑料、报纸书本、纸质包装、玻璃、金属和生活垃圾分类回收,本地居民甚至每人都要承包住宅附近的一片树林,定期去捡拾垃圾……
我家附近的羊咩咩
我最爱的还是瑞典各地的自然风光,哪怕是住在人口最多最稠密的斯德哥尔摩,依然像是住在森林里一样,推开窗就是原生态公园,走几步就是山野(宫崎骏的《魔女宅急便》取景地就在斯德哥尔摩)。
尤其是在7~9月份,夏天的北欧简直是人间天堂般的存在,每天16小时的日照加上宜人的气温,无论是去河道划小艇还是去野外徒步,都让人不知不觉地沉醉其中。
依山旁水的住宅区
当然相应的,冬天的北欧简直就是噩梦,早上10点上学要抹黑赶公交车,下午3点下课回家依然是抹黑赶公交车,即便是短暂的5个小时白天也大多是阴天下雪,无怪乎北欧是全球自杀率最高的地区之一。
夏季小镇街角
不过如果在冬天的时候继续一路向北到瑞典的最北部,就能充分享受高纬度的福利:美轮美奂的极光,还有好玩的狗拉雪橇、小木屋桑拿、冰旅馆等等。
北极圈极光之旅
家后面湖边的极光,朋友拍了几个小时
此外,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和平奖除外)也是由瑞典皇家科学院组织评审和颁奖,所以每年12月在斯德哥尔摩的各个大学的演讲厅能听到几乎所有诺奖得主的演讲,虽然大部分听不懂,但是蹭上去拍张照也是很开心的,老城区的诺贝尔博物馆还能免费拍一张诺奖领奖照,PS痕迹一点都不明显。
瑞典人情
瑞典极端分化的气候造就了瑞典人的矛盾性格。平日里的瑞典人普遍高冷,一副生人勿近的模样,彬彬有礼乐于助人却又拒人千里之外,排队时两人间隔半米以上,坐大巴从不并排坐,今年刚出的电影《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就是瑞典国民性格的真实写照(豆瓣评分8.7强烈推荐);而醉酒后的瑞典人完全是另外一副光景,勾肩搭背手舞足蹈口若悬河,这时候才能依稀看出昔日维京海盗纵横波罗的海的“风采”,等他们酒醒之后又恢复了平时的高冷模样XD。
电影海报(来自Google)
瑞典人极度重视社会公平平等,包括性别、宗教、肤色等等。从某些方面来说瑞典也许是男女最平等的国家。首先,法律承认并保障同居关系(法国也承认),也就是说哪怕两个人没有结婚只是同居关系,他们的子女和伴侣依然享受继承权、财产权等各项权益;其次,孕妇的带薪假可以双方共享,两个人假期加一起可以不超过480天即可,想想都觉得爽翻天有木有!480天带薪假!!!简直可以环游世界了......
最后,这样一个开明平等的社会对同性恋群体自然也格外包容,每年7月底的同性恋大游行可谓是一场盛会,在大多数国家不受待见的同性恋群体可以在瑞典自由交往而不用担心受到歧视或者区别对待。另外,瑞典人对公平的追求在考试中也有体现,平时出席、课程报告、实验课、笔试都会计入总分,每门笔试5个小时的时长保证了只要是你会做的就有足够时间写出来,总之一切都是为了确保总分能切实反映学生对这门课程的真实理解。
小盆友在市中心广场写生
恋恋不舍地在今年7月份结束了在KTH的学习,8月底进入法国学习。
法国风土
说起法国,国家名片就太多了——埃菲尔铁塔、圣母院、卢浮宫、LVMH等等,自由烂漫的法国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由此可以看出法国的文化和历史底蕴。实际上法国远不止于此,其工业和农业也都高度发达,如Airbus,道达尔,施耐德,标致等都是法国工业界的代表。
法国本身是国家资本主义的代表,即在自由资本市场经济的基础上保持政府的干预能力,尤其是在能源、铁路、航空、电信等领域政府掌握主要控制权,中国应该是从法国借鉴学习了不少这方面的经验。值得一提的是,法国电力的70%都是由散布在法国境内的22座核电厂50多个核反应堆提供,中国最初的大亚湾核电站就是从法国引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核能监管体系几乎是照搬法国。
我所在的城市格勒诺布尔坐落在阿尔卑斯山脚下,本来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镇,1968年主办了冬季奥运会之后才渐渐为人熟知,成为冬季的滑雪胜地。周围的雪场都可以很方便的从格勒坐大巴抵达,冬天滑雪,夏天登山,不亦乐乎。
夕阳西下
可能是因为我自己尤其偏爱自然风光的原因,总感觉法国城市虽美但是建筑太密跟瑞典那种城市建在森林里的感觉简直不能比;也可能是因为刚来法国3个月,还没来得及好好游览这片土地。不过因为办理各种手续已经跟法国政府部门打了很多交道,所以反而对他们的国民特性有了大体印象。
绕湖而围的法国小镇
法国建筑庄严厚重,深沉的历史感扑面而来
法国人情
说起这些手续就满肚子怨气,在瑞典呆1年办的手续都没有在法国3个月的多……因为法国人有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对自己的做事方式迷之自信,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他们依然要坚持纸质化办公,所以本来可以网上提交的材料,在法国必须打印填写然后递交或者邮递到相应部门(然后由他们录入系统!!!),中间出现的任何差错比如材料遗失、寄丢、填写不当甚至录入失误等等导致的延迟,都得自己承担。在法国读书本来手续就多(因为学生福利多,但是都得申请)再加上法国人散漫的作风,可以想象办理这些手续时候的痛苦!这也是法国最受留学生诟病的地方了,我身边的同学有不少都经历过材料被遗失或者工作人员失误,然后去上门撕逼解决问题。
此外,语言障碍也是个让人抓狂的问题,法国人对自己的语言和文化极度推崇,他们不愿意学英语,哪怕会说也是万不得已才肯说,连大学教授的英文水平都很捉急。更雷的是他们还有自己的数学/物理符号,跟国际通用的完全不同,这些都给国际生带来很大的困扰。但是也不得不说法国特有的文化、教育带来了过去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和享誉世界的工程师体系。除了法国人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之外,总体来说法国人还是很好的。
法国人对自由的追求让他们不愿囿于世俗成见,做事洒脱随性,抛开外表的虚荣,只追求本质的快乐,这也是法国人浪漫的由来。走在法国的街头,满眼看去都是他们自家产的丑雷诺,毫无美感的代步工具,和瑞典街头漂亮的Volvo、Benz和BMW比起来天差地别;穿衣服也各种不拘小节,不像瑞典人身高腿长一个个像是刚从T台走秀下来一样。所以刚来法国那会儿我还以为法国中产阶级已经被资本家们剥削地只够养家糊口而已了,很是吐槽了一下“血腥的资本主义,罪恶的资本家!” 法国人热爱生活,追求精致,优雅的法餐就是证明;此外,他们为了维持35小时工作制(每天只用工作7小时,想想都幸福)断断续续游行罢工与政府抗争了近一年,延长工时的法案终于被搁置。
瑞典由于冬季恶劣的气候和稍显冷漠的民族特性让人望而却步,法国人虽然热情但是政府部门的态度和效率实在让人不敢恭维,但是我自己对自然景色的偏好让我喜欢瑞典更多一点,不知道各位读者更偏爱哪一个?
以上讲的大体都是瑞典和法国美好的一面,实际上两国现在都面临着一些严峻的挑战,比如瑞典的高福利导致年轻人工作意愿不高,全民医疗导致的医疗系统效率低下,而法国的经济一直低迷不振,还面临着严峻的恐袭威胁和治安问题。此外,两国和整个欧洲都面临着棘手的难民问题和老龄化问题。
如果读者有兴趣,可以一起探讨一下这些问题。
米宅海外历史文章推荐:
迪拜|英美加澳留学成本|英美加澳税收政解读|移居墨尔本一年总费用 |新加坡留学| 特朗普上台 |非洲手记 |墨尔本宜居 |海外投资移民 |AIRBNB公寓 |澳洲中学教育 |荷兰 |华侨生联考政策|加拿大绿卡or回国 |墨尔本公寓的投资价值|华人海外置业国家(一)| 华人海外置业国家(二)|西方"双十一"|东南亚投资置业政策、税费|东南亚十国未来的机会与风险|不建议移民欧洲|马来西亚置业投资|在美留学感悟|赴美产子|墨尔本菲利普岛(phillip island)|澳洲装宽带
END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回复“转载”获取须知。欢迎有海外投资、留学移民、工作生活经验的人士来访交流!长按二维码加主编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