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原来你看到的风景是这样的呢。” | 导演手记02

SimoneWasRikky 双相躁郁世界 2022-07-17


点击本文的配图

可跳转至的往期文章


  序 



“为什么管自己叫作’遥’?

“因为,‘遥’不可及吧。”


不知道为什么,这个对话一直在我脑袋里盘旋。


作者|SimoneWasRikky(导演的笔名好长)

编辑|Emile(还在等遥的新稿,疯狂暗示)

和遥的初见,是在童女的婚礼上。他来得不算早,眼睛里充满了疑虑。婚礼马上就要开始了,因为纪录片只有一次拍摄机会,所以我有点着急,迅速给他讲解了一下拍摄内容,以及需要他配合的部分。

果然,过了一小会,遥有些退却。编辑有点着急,我反而冷静下来了。我不是不能理解遥的疑虑,几个陌生的人,短短打了个招呼,一台摄影机就这么戳到了自己面前,换作谁都会有点懵。

但是,婚礼马上就要开始了。我跟遥说:“我的摄影机会远远地拍你,你甚至可能不会注意到它。你不需要特地去做什么,只需做你自己就可以了。当然,如果你实在不想拍,我们也不会勉强你,只是这个婚礼不会有第二次,而我很想把它当成结尾,所以如果你能够配合我们先拍下来是最好的,因为即便拍了,你不同意,我们也不会使用。”

沉默了一分钟。

遥说:“那......好吧。

(任何形式的自毁都不会带来自由)

酒吞童女和小武的婚礼很温馨,有几次拍着拍着,就拍感动了。镜头里,遥坐在最后一排,但是表情很投入。
 
仪式后,在婚宴上,遥似乎放松了些,话也多了起来。他主动说起,刚刚上厕所的时候,有人对他的性别生疑。

讲这件事的时候,我没有看他,但是耳朵竖起来了。其实我也一直在猜测他到底是男是女,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我没有勇气说出来。
 
我也是个极其敏感的人,就解读空气这件事,我也丝毫不比“凪”(日剧《凪的新生活》的女主)差。我很怕让人感到不适,以至于认识多年的朋友都没见过我发脾气的样子。有时候,我也会问自己,这样算是虚伪么?对面的人,更需要一种什么样的态度?

(遥写于26岁生日


很多年前,我看了木村拓哉和常盘贵子出演的一部日剧,叫《美丽人生》,里面有个情节我一直记得。在山顶上,常盘贵子坐在轮椅上,木村拓哉蹲下来,说:“啊,原来你看到的风景是这样的呢。”

那种自然的态度,让电视机前的我觉得,这样真是令人舒服啊。之后的日子里,我一直试图以这样的方式来对待他人。但是,我却经常被人评价为“讨好型人格”,这让我很多时候有些不知所措。
 
遥是男性。我努力判断了好久,才得到了这么一个结论。

我对他好奇起来。

(四座?)


他的专栏里的文字,和他本人有些对不上。那天下午,我们聊了很久。他看上去很开朗,态度也很诚恳,但是很多问题,都以“不知道”、“也许吧”、“可能”、或者“那好吧”结束。

这感觉不是敌意,也不是戒备,而是……绝望。
 
几天后,我们陪遥去玉泉医院看病。拍摄就诊过程时,我终于找到了这绝望的根源。

面对医生,遥打开了话匣子。我越拍越心惊,遥的语气倒是很平淡。
问诊、做脑波、开药,确诊不是难事。但是,一个多小时后,遥对医生说:“嗯,那好吧。
 
遥有克氏综合征。他是gay,性癖好sm,他是个m。遥的双相症状并不算很严重,但他的问题是“不吃药”。医生说,吃了药,遥的同性恋倾向也可以被“治好”。我很震惊。同行的人也很震惊。
 
从那个时候,开始重复“不知道”、“也许吧”、“可能”、“那好吧”这样的回答。

(遥也曾想过要上社会新闻) 


童女说,事实上,认为同性恋是种疾病的精神科医生不在少数。确实也有医学记录显示,有的人在某精神疾病得以治愈之后,变更了性倾向*。

(编者注见文末。

于是,我的问题延展到精神科医生需要做到共情吗?共情是否让患者增强对医生的信任感,从而对治疗起正向作用?
 
之后,我和遥相处了几日,他一直表现出极度乐观开朗,喜欢开玩笑,为了弥补拍摄迟到,他愿意捏着鼻子喝下一大碗豆汁儿。再次拍摄采访的时候,他看上去放松了很多,努力从思绪中搜索出答案,但是还是有很多空白。
 
他说,自己头脑中有很多空白。
 
“动机性遗忘。”至少,佛洛依德是这么解释的。

(心理保护机制也会罢工吗?) 





Emile注*


例如,有一部分强迫症患者的症状表现为道德层面的“渴望知道”。ta们可能会反复怀疑自己是同性恋、恋童癖或恋动物癖,因而作出反常行为,渴望得到否定的答案,比如反复强迫自己看GV,检查自己是否还感到恶心;害怕自己真的去性侵孩子,因而把自己拘禁起来......


这些其实是强迫症带来的侵入念头,患者并非处于LGBT的身份觉醒阶段,也不是真的恋童癖。这类强迫怀疑甚至可能发展到磨灭所有常理的程度,比如“或许我真的性侵了孩子,但是我的自我保护机制帮我抹去记忆了,啊我真是罪恶,我要惩罚自己。”这些想法全是自我攻击,甚至演变成自残,而不是对外的恐同。


人类精神世界真的太复杂了,我们跨界谈论不同议题的时候,真的很需要保持谦逊、愿意学习,而不是沿用自己旧的知识体系以及话术、直接攻击对方。精神科医生需要更具备常识、更性别友好,LGBT当中的精神病患也一样,在浏览友同/恐同医疗机构名单时多想一下,制作人员是否放宽了扭转“治疗”的定义。


此前,我们汇总了双相亲历者推荐的医疗机构信息。类似地,大家认为是否需要列一个双相患者亲自推荐的友同(LGBT-Friendly)医疗机构名单?欢迎在公众号对话框按【医院+医生姓名+你的推荐语】的格式留言,我们会择日汇总给大家。


举个例子:







声音|遥双相日公益视频剧透!)



@我的芭比(遥)


豆汁儿你都喝得下

自己写的毒鸡汤它不香嘛~

↓↓↓


往期文章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