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致敬 | 钟南山院士团队专家带出的“敢死队”:把武汉最危重的病人交给我们

广卫君 广东卫生在线 2021-02-22


“仅有的两套正压头套,在消毒过程中被消毒液泡坏了,危重病人来了,等不及,医生护士只能徒手插管。这种状态下,被感染的风险很大,他们无畏生死,那是我的人啊……”2月28日,在武汉接受媒体采访时,张挪富不禁哽咽起来。


武汉协和医院西院(以下简称“协和西院”) ICU广东医疗队领队、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广医一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呼吸内科教授张挪富驰援武汉已一个多月,让他激动的事情还有很多。

 

2019年9月,他刚在武汉出席由中华医学会和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主办、湖北省医学会承办的第二十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大会。不曾想到,4个月后,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从武汉蔓延,迅速席卷全国,他逆行而至,这座英雄城市已按下了暂停键。“街上空无一人,除了高楼大厦。”

 

来不及多想,张挪富随即带领团队投入战斗,而且是专攻救治危重病人的最困难、最艰险的战斗。“国家派我们来,就是要降低死亡率,提升治愈率!”他深知肩上的重任。




早有准备上前线

2020年的春节,张挪富原计划回河南老家,陪陪90岁高龄的老父亲。

 

1月20日,钟南山院士接受央视采访时一锤定音,“病毒肯定有人传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由此进入新阶段。

 

1月24日,广医一院启动医院一级预案,作为院领导和呼吸内科专家,张挪富当即决定留守广州,待命应战。

 

此时,同是医务人员的妻子任医生,已带女儿回到河南老家。腊月二十八,她收到张挪富的一条信息:这个春节回不去了。“女儿肯定有点失望,她一直盼着爸爸和弟弟回来过年。”任医生说,“不过她也知道爸爸要去打仗了。”

 

2月1日,医院再次收到命令组派医疗队支援前线。张挪富临危受命率领7人先头部队,直奔武汉三家危重症定点收治医院之一的协和西院。“此次驰援武汉,我们受钟南山院士委以重任,代表医院形象,务必圆满完成任务,大家一起去,一起回!” 一路上,他给队员们定下了目标。

 

▲连夜从医院出发

 

“医院秩序并没有像新闻报道那么糟糕,的确看到很多救护车来来回回,但不至于出现人满为患。”这是他来到协和西院区的第一印象。

 

不过,难题很快出现。当时的协和西院区已收治200多人,按张挪富的估算,至少20人属于危重患者,需要进入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然而,ICU却一个患者也没有。

 

原来,协和西院区之前以收治外科病人为主,ICU并没有收治过传染病病人。“这相当于等着我们过来开科,启动收治危重病人。”张挪富告诉记者。

 

可是,这里的重症监护室是正压病房,不符合收治传染病患者的要求,怎么办?只能改造!

 

团队成员、广医一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徐远达提出两种方案:一是在病房安装一个带有过滤效果的抽风口;二是关闭正压,采取开窗通风的方式。

 

考虑到方案一工程大、耗时长,张挪富决定采用第二个方案。

 

他还发现,医生办公室和ICU病房在楼层的同一侧,“这样,医生办公区很容易成为污染区的一部分。”张挪富马上与院方沟通,将办公区和病房分设在同一层楼的东西两侧,中间是电梯。由于病区缺少缓冲带,他又在ICU门口前,另外加设三个铁皮屋作为缓冲间,以达到“三区两通道”的院感防控要求。

 

花了一天半的时间,2月3日晚8点半,协和西院重症病房正式开始接收病人。随即,张挪富组织ICU主任徐远达、医生席寅等医护人员收治了两名危重患者,并及时进行气管插管。

 

他深知,这是在跟时间“抢人”,早一分钟给危重症患者进行有创通气支持,就多一分与病魔斗争到底的把握!


▲张挪富穿不下配给的羽绒服,问武汉部队医生好友借来军大衣御寒,还打趣地跟队员说,“这就有打仗的样了!”

 

 

开科收治危重病人

目标:降低死亡率,提升治愈率

17年前的“抗非”英雄,久经呼吸传染疾病救治沙场的张挪富,也有郁闷的时候。

 

“一开始,病人很重,人手不够,设备欠缺……死亡率自然下不来。最初一段时间,挺沮丧的。”张挪富坦言。

 

按照正常医护比,每张ICU病床应配一名医生和3名护士,科里目前有20张病床,单是护士就应配齐60人。可是,算上张挪富在内的先头部队、广州医科大学后续从各附属医院抽调的16名医护精英、广州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和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佛山等单位的医疗队伍,以及当地科室团队,医生和护士加起来才70人左右。“这就是打仗,轮不到什么都准备好了才开始战斗。”张挪富并没有被困难吓退。


由于医疗队伍是来自不同医院、不同科室,平时工作习惯、工作要求不尽相同,为了统一指挥,张挪富“狠”下心来,按照战时纪律严格管理,有序排班,做好感染防控,短时间内将医疗队员团拧成一股麻绳。

 

▲张挪富(左二)在武汉协和西院ICU战场帮队员调整防护服


2020年2月20日,注定是个充满爱的日子。

 

在协和西院区重症监护病房里,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团队奋战20天后,首次成功为一名危重症患者拔除气管插管。


张挪富解释,进入ICU治疗是患者维持生命的最后关口,插管上呼吸机是在ICU里主要的生命支持手段。“成功拔除气管插管,意味着治疗成功,病人可以转回普通病房,不能拔管意味着离死亡更近。”


▲危重症患者拔管成功,张挪富(右三)等ICU团队队员们齐声欢呼

 

这一次的成功,给张挪富团队极大的鼓舞。接下来,病房里的好消息不断传来。

 

2月25日,协和西院ICU再传来喜讯:再有两名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成功拔除气管插管,情况逐渐好转。其中一位患者王女士经历了20天的有创呼吸机治疗,三次得到钟南山院士团队远程会诊。

 

驰援武汉一个多月来,在张挪富团队的共同努力下,该病区累计收治危重患症者62名,50人使用了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通气,1例患者用上了ECMO(“人工肺”)治疗,13人成功拔除气管插管,15人从ICU转入普通病房。

 

张挪富说,前方战士日夜奋战,成绩斐然,离不开后方团队的强有力支持。“有了第一例,就有第二例,现在成功为患者拔管,队员们也习以为常,不再那么激动了。”当下,他们更多考虑的是优化病人管理,保证患者转到普通病房后,不发生病情恶化而再次插管。同时,通过院方协调资源,让更多重症病人及早获得气管插管治疗,把握救治黄金时间。


  

既当指挥员又当作战员

既当专家又当管家

这一支能打胜仗的队伍,除了靠过硬的医疗技术,张挪富的多重身份亦是功不可没。

 

他自嘲,“在队伍里,既当爹又当妈,既当专家又当管家,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既当通讯员又当责任编辑。”

 

此话怎讲?

 

虽然是指挥员,但张挪富坚持每周穿上厚重的防护服进ICU查房。“进病房有风险,你不能光叫别人上,自己躲在后面。”重症监护讲求细致、耐心地观察分析患者的每一项生理数据变化,“进跟不进,每天进一次和进三次是不同的,ICU工作就是比责任心,只有直面病人,才能及时采取最有效的措施。”


▲张挪富(右二)在病房里面查看病人情况


前文提到,协和西院区仅剩的两套正压防护头套,因医院消毒工作人员操作不当,被弄坏了。为了不让队员冒着生命危险为病人做气管插管,张挪富四处奔跑,联系其他医院,重新弄来了两套。不久,又从广州协调了五套到病区,才解决了燃眉之急。没有呼吸机,他又立马联系厂家协商邮寄到武汉,努力改变前线“小米加步枪”的医疗状况。


在医院当专家,回到酒店,张挪富就当起了管家。

 

此时的武汉寒气逼人,2月初,驻地酒店暖气坏了,维修人员不能及时到汉,竟贴出通知:请大家理解。这可把张挪富气坏了。“我的队员要上战场,晚上休息不好,第二天怎么打仗。”他直接找到在酒店驻点的当地政府工作人员,毫不客气地说,“现在是特殊时期,请特事特办,逐级上报,直到解决为止。”过了一天半,事情果然就解决了。

 

坐穿梭于驻地酒店和协和西院的大巴,路程要1个多小时。如果队员要早上8点上班,意味着要凌晨5点起床,6点出门。


“队员休息不够,还怎么能战斗!”张挪富发了个朋友圈,感叹队员在武汉上班用车难,居然有人“点赞”,让他突然想起此人是某汽车集团老总。他马上给对方打电话,表示需要用车。中午10点致电,下午2点问题就解决了,为医疗队调度来了4辆小汽车。张挪富马上调整值班表,每一个班均安排持有驾照的队员充当司机,并制定车辆消毒制度和使用制度。此外,武汉到处封路,两座大桥不让通行,他又与当地交警沟通,特许医疗队用车通行。一下子不用兜路,队员们上下班时间节省了一个小时。“这些事,我不管,谁管。”张挪富说。

 

正如队员李雯静护士在日记中写道,“张院长在,感觉任何事情都能请他帮忙,天塌下来也有他撑着,让我们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临床一线工作,毫无后顾之忧。”

 

▲早交班,张挪富嘱咐医护人员做好防护,为大家加油打气


早上8点半到医院,晚上8点半后回到酒店房间,已成了张挪富的武汉工作日常。而此时并不代表可以休息,因为张挪富的“编辑”工作才刚刚开始。

 

新收治多少病人,有多少人转出,多少人死亡,科室每天要整理汇总病例情况,武汉前线信息也要做成简报每天上报医院和国家卫健委,还要不定期地给媒体提供通讯稿……这些文案工作虽已安排专人负责,但每个稿子,张挪富都要把关审核。“来的都是年轻护士,她们经验浅,有很多不懂,有时也做不了那么多事。”以严厉闻名的张挪富特别体贴队员。

 

一天下来,张挪富的大脑不停在各种事情间来回切换,从救治方案到人员管理,从物资设备到一日三餐,事无巨细,亲力亲为,优秀的领导协调能力成为带动团队高效有序运作的核心力量。


▲张挪富团队成员唐寅、刘川等优秀年轻队员火线主动向党组织靠拢,3月2日,该院另一前线队伍队员李颖贤火线加入中国共产党

 

 

队员眼中的“好爸爸”

爱煲实实在在的“心灵鸡汤”

除了后勤保障,张挪富也很善于给队员们来点实实在在的“心灵鸡汤”。

 

近日,中央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全面落实进一步保护关心爱护医务人员若干措施的通知》,广东随即出台相应举措。

 

为了保证队员所属医院落实好政策,张挪富逐一给队员单位领导发信息确认;又收集有入编需求的队员诉求,逐一向其所在单位反馈上级部门的相关指示精神。奖励、补贴、职称晋升、聘用入编,张挪富深知这关系着前线队员的切身利益,只有落实好,才能让他们安心上“战场”。

 

对业务操作的要求极为严格,对生活困难的解决极为热心,队员们都把张挪富这位总指挥看作了大家的“爸爸”。

 

而他家里正在读四年级的女儿更是盼着他回家。前不久,女儿给在武汉前线的爸爸写了封信,“爸爸,您接诊的都是最危重的病人,一定要做好防护,戴好口罩,记得勤洗手,回到酒店不要熬夜,抓紧时间休息。因为只有您身体健康,才能救治更多病人。”

 

▲去年医师节,张挪富女儿给他送上了一个大大的惊喜


回到房间与孩子视频通话,大女儿的贴心,小儿子的逗趣,最能让张挪富绷紧的神经稍稍松弛下来。“爸爸,你什么时候回来呀?是不是等打败病人才回来?”“不是打败病人,是打败病毒。”张挪富在电话那头笑着跟小儿子解释,小男孩已跑开去看动画片了。

 

他跟夫人简单话话家常,盖上电话,继续未完成的工作,直至凌晨一点半。

 

“希望疫情早点结束,大家平平安安回家!”17年前,张挪富在抗击“非典”时不幸被感染,出院后马上投入一线作战,17年后,这位抗疫老兵再次来到疫情防控最前线。当下,湖北疫情形势趋好,武汉樱花盛开,距离他出征前跟队员立下的目标,已经不远了。



他们是逆行者,哪怕所有人都谈新冠色变,也敢朝着病毒进军!

他们是钢铁战士,哪怕只有最简单的防护,也要筑成一道健康长城!他们是白衣天使,哪怕敌人再狡猾再强大,也要挡在死神之前一步不退!他们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哪怕脸上手上布满伤痕,也要含着泪把微笑留给病人!医者仁心、大医精诚、临危不惧、舍生忘死、冲锋在前、无私奉献……没有一个词汇,能够完全概括他们的伟大;没有一篇文章,能够真正描绘他们的风采;他们是民族的脊梁,他们是时代的力量。
为加强对医护人员先进典型和事迹的宣传,彰显“珍爱生命、崇尚科学、乐于奉献、团结进取”的广东医生精神,自2月23日起,启动“致敬新时代最可爱的人”先进典型主题宣传工作,由广东省卫生健康委直属机关党委主办,省卫生健康系统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会、人之初杂志社承办。广东卫生在线同步重磅推出“致敬新时代最可爱的人”栏目,每天将推出一位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务工作者,生动呈现先进典型可亲可敬、可歌可泣、可学可为的时代风采和精神风貌,讲述一线故事,记录医者情怀。

系列回顾:

👉致敬01.怕哭花护目镜的95后小姑娘,也是病房里的“笑声担当”

👉致敬02.钢铁女侠邓西龙:每次重大疫情都冲在一线

👉致敬03.应急老兵迎战新冠,智慧战疫经验推向全国

👉致敬04.守护方舱通道的00后:不让任何一位战友带着病毒离开

👉致敬05.咽拭子采集员:病毒在眼前飞,也要靠过去

👉致敬06.十九大代表许可慰:抗疫最前线的“拼命三郎”

👉致敬07.国士无双:院士在春天里的七个瞬间

👉致敬08.在战场写情书的90后护士:最坚硬的鳞片带去武汉,最柔软的心留着想你

👉致敬09.重症医学老兵自带精锐武器上前线,被年轻医生盛赞“一个顶俩”

👉致敬10.驰援荆州护士曹秋明:有国才有家,奔赴前线亦是对父母的孝

👉致敬11.麦志华:手术第二天回归岗位的他,有一些基层防疫的“实用小妙招”

👉致敬12.120转运者:在密闭车厢里,稀释患者的恐惧

👉致敬13.余红兵:在港口采集咽拭子的日与夜,守好严防境外输入这道关

👉致敬14.战场上抽丝剥茧的病毒“侦察兵”:百姓安全,我们就安心

👉致敬15.江山平教授团队:磷酸氯喹老药新用,缩短新冠肺炎转阴时间

👉致敬16.尹平:在武汉,我们帮助受难的人更好完成心灵自救




邀你投稿

在援助湖北医疗队、省内定点救治医院

和基层等战疫一线中

如果你有

医务工作者、防疫人员、基层防控人员的感人故事

欢迎点击以下小程序给广卫君投稿

表现突出、事迹过硬、作出贡献的均可


记者|周颖怡
编辑|苏海宁   责编|黎晓心
通讯员 | 韩文青
广东卫生在线全媒体团队出品 

众志成城,共克时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