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方言与美食(音频)| 岐山臊子面

陈娟宁 语言资源快讯 2020-01-18

岐山臊子面

陈娟宁

臊子面是陕西的风味小吃,品种多达数十种,其中以岐山臊子面享誉最盛。臊子面的特点是面条细长,厚薄均匀,臊子鲜香,面汤油光红润,味鲜香浑,厚而不腻。而岐山臊子面乡土风味尤为浓厚,以酸辣著称。岐山臊子面要求宽汤,即汤多面少,并突出酸辣味,面条要热得烫嘴、油要多,才能体现此面的特色。



臊子面对关中地区的人们生活的影响很大,无论喜事丧事、逢年过节、老人过寿、还是小孩满月或是家里来了亲朋都离不开臊子面。关中地区办红事白事、老人过寿、孩子满月等都一般招待两顿,所谓早饭和午飨,而早饭臊子面即为主食。



关中农村地区,新年第一天的早晨基本上都是臊子面。吃饭前,先端一碗汤去门前撒一些以祭奠先人和土地爷、仓神、灶神等,后才家人享用。有的也在先人像前献上一碗臊子面以示怀念。岐山的臊子面历史悠久,起源于商周,清代已经很驰名。岐山大小饭店都供应臊子面,或者干脆就起个“岐山臊子面馆”“臊子面馆”等只卖臊子面。而其生意往往不错。还有的楹联写道:喝几杯西凤酒来此小坐,吃两碗臊子面不虚此行。




臊子面在陕西地区身价颇高。除沿袭唐代"长命面"的有关习俗,如在生日做寿时必食外,每遇婚丧喜事,或逢年过节,都要以它来款待客人。岐山文化馆李辛儒先生还专门写一本小册子,书名叫《神来之食歧山臊子面》。据他考证,臊子面源于周代尸祭制度的"竣余"礼仪,即先敬神灵祖灵,剩下的才轮到君卿,最后才是一般人。这种遗俗在岐山长期存在,不论谁家办红白喜事,第一碗臊子面先不上席,而由小字辈端出门外泼两次汤,象征祭祀天神地神,剩下的汤称"福把子",泼向正堂的祖灵牌位,然后才上席,并按辈数和身份次序上饭。过去吃面剩下的汤不能倒掉,还得回锅。即取竣余的余字之意。


旧时,陕西农村还有这样的习俗:新媳妇过门的第二天,要在婆家举行一个隆重的擀面仪式,新媳妇当着客人的面上案擀面,以测试其技艺的高低。技术高超娴熟者,擀出的面厚薄均匀,切条细长,下到锅里不会断裂,这样的新媳妇,才能赢得大家的赞誉。

目前,在许多旅游区附近就有专门搞农家乐特色的臊子面,成为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城的新亮点、岐山旅游的新突破。臊子面也让岐山普普通通的农民走上了致富路。让臊子面香飘万里,名扬四海,代代相传。


(图片来源于网上)

(文、诵读:陈娟宁,任职于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方言点:陕西宝鸡陈仓区)




本期编辑:廖小曼

责任编辑:老   甘


点击下面链接 查看历史文章



方言与美食(音频)丨富池鱼面【湖北阳新话】

方言与美食(音频)|面哟源自槟城

方言与美食(音频)| 巴盟焖面

方言与美食 (音频) | 周口蒸面条 

方言与美食(音频) |  干一碗信阳热干面

方言与美食(音频)丨你不可辜负的张北美食——莜面

方言与美食(音频)丨儿时的手擀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