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殷志平:知识经济视角下语言产业的内涵和外延【转发】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语言战略研究 Author 殷志平


2021年第1期       



语言生活研究



作者简介

殷志平

上海殷殷商务咨询有限公司首席咨询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汉语语法、语言生活、组织话语等。

知识经济视角下

语言产业的内涵和外延


提 要 语言产业内涵与外延的界定是语言产业研究的前提。本文基于知识经济的定义,将语言产业定义为从事语言知识的生产、分配、使用和消费,或者以语言知识为主要服务内容满足他人语言消费需要的产业,将语言产业划分为语言工业和语言服务业,将语言服务业划分为语言服务产业和语言服务事业,同时将语言翻译、语言培训、语言出版、语言会展、语言康复、语言文字信息处理、语文能力测评、语言艺术和速录等确认为语言产业的业态,将语言创意划归广告业。认识到语言产业的知识经济属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语言产业视角下的语言学研究要基于语言产业发展对语言知识的要求确定研究方向,发现研究问题;语言产业的发展,应该以满足不同语言产业和业态不同的语言知识消费需要为导向。

关键词 语言产业;内涵和外延;知识经济;语言知识


一、引 言

20世纪末以来,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语言产业获得长足发展,国内学术界兴起了语言产业研究的热潮。根据姚亚芝、司显柱(2016)的统计,2009~2014年6年间语言服务产业研究呈现出大幅增长且持续上升的趋势。然而,在语言产业研究的热潮中,作为学科基础的语言产业内涵和外延的界定并未得到充分的关注,存在不少模糊和分歧。现有研究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只注意到语言产业与语言的相关性,而没有看到语言产业的语言知识经济属性由于对语言产业内涵的模糊认识,一些论述把不属于语言产业的经济活动纳入语言产业的范围,这既不利于语言产业的发展,也不利于语言产业的产业经济学研究(姚亚芝,司显柱2016)。本文尝试从知识经济定义入手,对语言产业的内涵和外延进行讨论


二、语言产业内涵与外延研究回顾

(一)语言产业内涵研究回顾

语言产业的内涵在欧美国家主要指语言翻译业(赵世举2012),语言服务主要指翻译服务(屈哨兵2011),尚未见为大家所公认的界定(赵世举2012)。在我国学术界,语言产业的涵盖面比国外的语言服务产业范围广,相关的内涵界定存在多种说法,代表性观点有手段说、满足需要说、信息转换说以及内容说4种。手段说的代表主要是屈哨兵,屈哨兵(2016:111)主要讨论语言服务业,认为语言服务产业是以语言服务作为生产和经营手段的一系列经济活动的集合。满足需要说以李宇明为代表,李宇明(2016)认为语言服务就是利用语言(包括文字)、语言知识、语言技术及语言的所有衍生品来满足语言生活的各种需要;但他同时指出,若把语言服务看作是利用语言(包括文字)、语言知识、语言技术及语言的所有衍生品来满足语言生活的各种需要,那么语言服务的内容就异常广泛。因此,李宇明(2016)又区分“基本语言服务”和“附加性语言服务”,前者指在某种服务中以语言服务为主,后者指服务活动中语言服务的比例较小。信息转换说以中国翻译协会等(2013)为代表,他们认为语言服务产业的核心层即语言服务内容产业,是提供语言间信息转换服务的产业。内容说以贺宏志(2013)为代表,他们认为语言产业是以语言文字作为生产的原料和内容,或是以语言文字作为加工处理的对象,生产各种语言产品或提供各种语言服务的产业。我们认为,手段说的界定过于宽泛,经济和社会活动中,从事一种活动往往要借助工具和手段,但我们不能以借助的工具来界定活动的行业性质,例如,在建筑活动中,需要借助电动工具,但不能说建筑活动属于电动工具行业,只有以电动工具为生产内容的行业才能叫电动工具行业。满足需要说对语言服务概念的界定比较接近事物的本质,但作为一个专业术语,“语言生活需要”的说法似乎太过笼统,似需进一步具体化。信息转换说的语言产业定义虽然指向公认的语言产业——翻译,但这一界定内涵过于狭窄,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已经诞生了翻译以外的其他语言产业,如语言文字信息处理。内容说的界定基本上是正确的,但仍有值得讨论的地方:由于“语言文字”既可以理解成一种载体,也可理解成语言文字知识,如按前一种理解,“以(作为载体的)语言文字作为生产的原料和内容”,或是“以(作为载体的)语言文字作为加工处理的对象”的表述就难以理解。

上述关于语言产业内涵的界定之所以表述模糊,存在分歧,根本原因是缺乏对语言产业本质属性的清晰认识。一些学者提到了语言产业的知识经济特性,如贺宏志(2013)认为,从制作新的语言内容过程是一个知识创新和智慧运用的过程看,语言产业是知识产业或智慧产业;姚亚芝、司显柱(2016)认为,按照产业分类法中的3次产业分类法和生产要素分类法,语言服务产业应当属于知识服务产业中的一种;李瑞林(2017)认为,从本体论角度来看,语言服务滥觞于语言距离的根本存在,归结于人际或组织间知识和经验的差异性,但这些表述并没有从产业内涵角度认识语言产业的知识经济属性,更没有进一步揭示语言产业区别于其他知识经济产业的不同属性。

语言产业内涵的界定还依赖语言产业的一个内含性概念——语言产品的界定,但学界对这个概念的讨论不是很充分。作为语言产业的专著,贺宏志(2013)从最终产品形态角度把语言产品分为纯语言产品(最终产品形态为语言)、语言科技产品(最终产品形态为处理语言文字的设备或技术)和综合语言产品(产品形态是教育、艺术等,以语言为主导兼有其他内容),但3种产品的内涵并不清楚。李艳(2012)把以语言本体、语言运用和处理作为核心主导要素的产品看作语言产品,然而,“语言本体”本身并不是一个学术概念,“语言运用和处理”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这些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含糊不清,也不是一种产业经济学的话语体系,所以无法正确揭示语言产品的本质属性。


(二)关于语言产业类别研究的回顾

语言产业外延界定包括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产业层次上的语言产业类别的认定,二是语言产业外延范围的界定。产业层次上,现有文献存在许多分歧。有的文献只有语言服务产业的概念,但包括“成品”产业,如屈哨兵(2011,2016:112~126)认为语言服务业既包括语言翻译、语言教育、特定领域中的语言服务等,也包括语言信息产业、辞书产业、语言知识性产品的开发等;中国翻译协会等(2013)的语言服务产业包括语言服务内容产业、翻译技术产业以及语言服务能力产业,其中翻译技术产业指研发和生产辅助翻译工具、机器翻译、语言信息处理技术的产业,显然超出了服务产业的范围。有的文献只有语言产业的概念,但包括语言服务的内涵,如贺宏志(2013)对语言产业的论述中既包括“生产”“加工”概念上的语言产业,又包括“服务”概念上的语言产业。显然,使用“语言产业”和“语言服务业”的不同表述并各自涵盖所有与语言相关的产业类别,缺乏产业层次的清晰界


   (三)关于语言产业外延界定研究

的回顾

语言产业外延方面,建筑在不同语言产业内涵界定上的范围界定差别很大。贺宏志(2013)将语言产业形态分为语言培训业、语言康复业、语文能力测评业、语言出版业、语言会展业、语言翻译业、语言艺术业、语言创意业、语言文字信息处理业,还提到了速录。中国翻译协会等(2013)的语言产业包括语言翻译(包括笔译、口译、本地化、网站国际化、影视字幕译制、翻译创意等)、语言信息处理(包括翻译工具、机器翻译)、翻译培训(表1中归入语言培训)及其相关服务(包括翻译咨询、多语信息咨询等)。屈哨兵(2016:112)认为围绕语言服务形成的产业主要包括语言翻译、语言教育(表1中归入语言培训)和语言成品产业,其中语言成品产业包括语言信息产业、辞书产业(表1中归入语言出版)、广告产业(表1中归入语言创意)等。各家语言产业外延的主要观点可归纳为表1。


表1 关于语言产业外延的主要观点

_


_

贺宏志

中国翻译协会

屈哨兵

语言翻译

语言培训

语言出版


_

语言会展


_


_

语言康复


_


_

语言创意


_

语言文字信息处理

语文能力测评


_


_

语言艺术


_


_

速录


_


_


三、作为知识产业的语言产业内涵

   (一)知识经济视角下的语言产业内涵

作为一种产业,语言产业的内涵应从产业经济学视角进行认识。产业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企业经济活动的集合(苏东水2015:5),从供应角度看,产业是指具有类似生产技术、生产过程、生产工艺等特征的物质生产活动或类似经济性质的服务活动。随着产业经济的发展,美国经济学家弗·马克卢普1962年在其著作《知识产业》中提出了知识产业的概念。他认为,知识产业是或为自身、或为他人消费而生产知识,或者从事信息服务和生产信息产品的组织或机构。国际经济合作组织1996年在《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报告中提出,知识经济是指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存储、使用、消费之上的经济。张守一(1998)则认为信息与知识之间存在区别,前者是指信息的采集、识别、交换、简单加工、传输、存储、检索和利用,后者指对信息进行深加工,通过逻辑的或非逻辑的思维、推理,认识事物的本质,创造各种新的知识,进行传播、交换和利用。据此,张守一(1998)提出信息经济是直接依据信息的生产、分配、交换和利用,知识经济是直接依据知识的生产、分配、交换和利用。许光洪等(1998)则从要素投入角度明确,知识产业就是以知识、技术为主要内容的投入产出的行业或事业,即知识技术密集型行业。知识经济的核心是知识生产。

很明显,语言产业是一种知识经济产业。从知识经济角度看,语言产业就是从事语言知识的生产、分配、使用和消费,或者以语言知识为主要服务内容满足他人语言消费需要的产业。所谓语言知识,主要包括母语语言知识、语际转换知识和语言技术等。母语语言知识包括语言要素(语音、文字、词汇、语法等)知识、语用(指示语、预设、会话含义等)知识、言语技能(主要指听说读写能力)、交际能力等;语际转换知识指语际翻译,就是把一种语言信息转变成另一种语言信息,包括口译和笔译;语言技术是基于语言知识对字、词、句、篇章的输入、输出、设别、分析、理解、生成等的操作与加工。


   (二)知识经济视角下语言服务

和语言产品的内涵

进一步地,基于知识经济定义的语言服务就是提供基于语言知识的劳动以满足消费者语言消费的需要。相应地,语言服务业是为语言消费提供语言知识服务的企业集合。这样,可以把服务行业中伴随着行业服务的语言行为排除在语言服务业之外,这是因为,服务者提供的不是语言产品和语言服务,而是具体的行业服务,如餐饮行业提供的是餐饮服务,住宿行业提供的是住宿服务,具体行业服务过程中提供的问候、引导和介绍是辅助性的,行业服务消费者消费的是餐饮、住宿等具体行业服务,接受的语言服务是一种附加服务,我们承认行业服务中存在语言服务,但这种语言服务并不构成一种业态。当然,如果专业分工进一步细化,专业服务公司为餐饮、住宿等行业提供专业的语言服务技术、方法(比如设计话术)的咨询,这些行业中的语言服务就可能独立出来成为一种语言服务业。

基于知识经济定义的语言产品是指能够供给市场被人们使用和消费,能满足人们语言知识消费需求的产品和服务,或者是它们的组合。需要强调的是,消费者购买的除了产品的实体,更重要的是产品的核心利益,即向消费者提供的基本效用和利益。例如,词典作为一种语言产品,不仅包含了成千上万的词语,而且包含了词语的意义、语法属性等语言知识,只有这些语言知识才能给消费者提供效用,带来获取语言知识的利益。但对于一本历史书,虽然也包含了文本或语篇,但提供的是历史知识,没有提供语言知识,所以不属于语言产品。


四、作为知识产业的语言产业外延

任何行业都不是单纯的一种经济活动,总是或多或少与其他经济活动相关联,行业分类的惯例是按照主要经济活动确定行业性质。所谓主要经济活动,是指当一个单位对外从事两种以上的经济活动时,占其增加值份额最大的活动(GB/T 4754—2017)[1]所以,我们根据对语言知识的利用是否是主要活动来确定语言产业的外延。


   (一)语言产业的行业分类

产业作为一个上位概念,包括第一、第二、第三3个产业。第一产业是直接以自然物为生产对象的产业,主要包括农林牧渔业等;第二产业是利用自然界和第一产业提供的基本材料进行加工处理的产业,主要包括加工制造业等;第三产业是非物质生产部门,主要包括商业、金融、交通运输、通信、教育、公共服务等,与服务业概念基本相当。作为第三产业的服务业与作为第二产业的工业基本区别是,服务业生产的是服务产品,服务产品具有非实物性、不可储存性和生产与消费同时性等特征。考察语言产业,既有从事语言知识生产、提供有形物质产品如翻译机、翻译笔、词典笔、词典等的活动,又有从事以语言知识为主要内容为他人提供语言知识消费服务的活动,后者在语言知识生产的同时发生消费行为,没有实物形态,也不存在储存需求,例如作为语言艺术的相声演出,在生产相声的同时即产生消费,语言培训在向受训者传递语言知识教育的同时就完成消费。显然,第一种活动属于第二产业,第二种活动属于第三产业。为便于区别,我们把作为第二产业的语言产业叫作语言工业,把作为第三产业的语言产业叫作语言服务业。

服务业有服务产业(或者叫营利性服务业)和服务事业(或者叫公共服务业)之分,以增值为目的提供服务产品的生产部门和企业集合叫服务产业,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提供服务产品的政府行为集合叫服务事业。前者以营利性企业为服务提供主体,后者以政府、非营利机构为服务提供主体。相应地,语言服务业也可分成语言服务产业和语言服务事业两大类,以营利为目的通过提供语言知识服务以满足消费者语言知识需求的属于语言服务产业,如由企业提供的语言培训、翻译公司为机构或个人提供的有偿翻译服务等;为满足公共需要、一般由政府或非营利机构提供的以语言知识为服务内容的语言服务属于语言服务事业,如语言教育、语言学术研究等,这样,同一种语言服务,由于提供服务的主体和目的的不同,有的属于语言服务事业,有的属于语言服务产业,如为了学术繁荣进行的语言研究属于语言服务事业,为营利目的向商业机构提供的语言研究属于语言服务产业


   (二)语言产业外延的界定

我们基于语言产业生产和消费语言知识的本质特征对学界提出的语言产业业态进行具体讨论。

1.语言翻译。翻译是利用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知识,把一种语言信息转换成另一种语言信息的活动。从内容来看,翻译除了外语翻译外,还包括民族语言翻译、方言翻译、古汉语翻译(李宇明2016)。从翻译方式看,语言翻译包括口译、笔译、手语翻译和机器翻译(贺宏志2013)。从过程性来看,翻译在生产的同时产生翻译消费,因此语言翻译属于语言服务业。语言翻译兼属语言服务产业和语言服务事业,前者主要是由翻译公司向消费者提供的有偿翻译服务,后者主要是党政机构提供的面向国家和公众的翻译服务,如中央编译局的工作方针就是“为中央决策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2]

2.语言培训。语言培训包括语言培训和语言教育,是通过向消费者(学习者)传授语言知识从而使其获得语言能力的过程,是利用语言知识进行服务的行为。语言培训和教育包括关于第二语言或外语知识的培训,也包括母语(普通话)、方言知识等的培训。语言培训和语言教育兼属语言服务产业和语言服务事业,前者主要是商业机构以营利为目的向消费者提供的语言培训,后者主要是教育机构向学生提供的语言教育。

3.语言出版。语言出版业是将具有工具性、知识性、学术性和大众性的语言文字类书刊、图画和音像等作品成批制作并向公众发行的业务(贺宏志2013),出版商生产的是语言知识产品,购买者学习、消费的是语言知识。语言出版主要包括语言辞书出版、语言教育出版、语文报刊出版和语言学术出版等(贺宏志2013)。语言知识产品具有实物性、可存储性,所以语言出版业属于语言工业。

4.语言会展。语言会展指在一定地域空间,相关人员聚集在一起进行语言产品和语言服务的展示和交流,是语言产业中的流通服务,属语言服务业。语言会展业在欧美发达国家最早发展,如巴黎国际语言博览会,伦敦国际语言展等,在我国近年也发展迅速,如2017年开始连续3年举办的北京语博会,相关语言企业连续5年举办的在线语言博览会等。我国的各类书展虽然包括语言产品和语言服务的展示,但还不是专门的语言会展。

5.语言康复。语言康复指对构音障碍、失语症、发声障碍、儿童语言发育迟缓、口吃等言语-语言障碍进行评价和治疗。虽然语言治疗需要利用和整合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神经生理学、生物学、认知科学、工程学和医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廖敏,高立群2017),但各种言语障碍的诊断、评定、治疗、训练等过程中运用的主要是语言知识。如构音障碍治疗虽然涉及构音器官评定、呼吸训练、舌唇训练、口腔知觉训练、韵律训练等医学知识,但构音检查、语音清晰度测试、辨音训练、发音训练、克服鼻音化训练、克服费力音训练、克服气息音训练、语调训练等运用的主要是语言知识;而口吃的评定、口吃治疗运用的基本上是语言知识(李胜利2014)。刘巧云(2012)建议的语言康复理论课程设置中主要课程包括言语科学基础、语言科学基础、人体解剖与生理基础等,主要课目是语言学课程。我国从事语言治疗的机构包括非营利机构与营利机构两种,前者主要是公立医院的康复治疗中心或者言语吞咽治疗室、特殊教育机构、科研机构等,后者主要是私立的语言康复中心等(穆雷,李希希2017),因此,语言康复兼属语言服务事业和语言服务产业。

6.语言创意。学界所说的语言创意主要指品牌命名和广告文案(业界一般不用“语言创意”的说法)。品牌命名和广告文案虽然是运用语言知识(包括文字、语音、语义和修辞以及语际转换知识等)制作语篇(包括单词形式的品牌名称、句子形式的广告口号、篇章形式的广告正文等)的过程,但品牌命名和广告文案主要是个创意过程,是寻找独到的能在同类品牌中跳出来吸引消费者的品牌意义(brand message, Keller 2004)的过程,而品牌创意概念的获得,是建筑在创意人员综合运用语言学、文学、营销学、消费者心理学、传播学等多种学科知识基础之上的。根据王国全等(2016),广告创意人才需要具备的专业知识包括学习模仿能力、市场营销知识、传播学理论、人文素养和媒介素养,需要具备的专业技能包括文字编辑能力、工作经验、软件使用能力、市场调查分析和演讲能力等,“多才多艺是文案人员的普遍特征”,“一个成功的文案人员是一个老练的生意人和一位文学专家”。(Wells et al. 2009)在多数广告公司中,文案人员与艺术总监是团队作业(Wells et al. 2009),文案创作是来自多种专业背景人员组成的团队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知识高度复杂的创造过程。我们调查国内十大知名广告公司招聘广告发现,文案人员专业背景有广告学、语言学、工商管理学(包括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等)和心理学专业等多种学科。语言创意产业是语言学、传播学、语言文字信息处理技术、认知心理学等多种学科领域交叉的产业(彭湃,彭爽2018),所以,认为语言创意属于语言产业是一种狭隘的看法,不利于语言创意的发展。我们把语言创意划归广告业。

7.语言文字信息处理。语言文字信息处理指用计算机对自然语言的音、形、义等信息进行处理,即对字、词、句、篇章的输入、输出、设别、分析、理解、生成等的操作与加工。虽然语言文字信息处理涉及语言学、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等三大知识领域,但原则上是一个语言学问题(冯志伟2005)。语言信息处理的核心层面即语言运作技术信息化的关键问题是要科学合理地解释自然语言的运作机制和规律规则,并建立行之有效的数学模型和语言知识的形式化表示方法。机器翻译系统中,包括存储于计算机系统内的语言知识库、语言知识的归纳、表示与运用等内容的语言技术是居于核心地位的技术(俞士汶1997);近年机器翻译虽然从基于规则的机器翻译发展到统计机器翻译再到神经机器翻译,但统计机器翻译一方面要从平行语料库中获取语言学知识,另一方面要依赖人类专家设计特征来表示各种翻译知识源,而神经机器翻译系统依赖的大数据就是大规模的语料库(冯志伟2018)。在自然语言理解的层面上至今未能取得突破性进展,最关键的原因是人类对自身的语言机制不甚了解(俞士汶,朱学锋,耿立波2015);中文信息处理的语音设别、语音合成、键盘输入、文字设别、字库字形、电子排版、搜索引擎等,都是对语言知识的运用和生产。因此,语言文字信息处理是语言产业。语言文字信息处理中有的生产制造实物产品,如翻译机、翻译笔等,有的为工业企业提供语言文字信息处理的技术咨询与服务,因此语言文字信息处理兼属语言工业和语言服务产业。

8.语文能力测评。语文能力测评是指对测试对象具备的某种语言的口语、书面语以及与语言相关的文学文化知识和能力的测试和评定。测评的内容虽然包括文学文化方面,但文学文化知识是支持、服务于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的,语文能力测评业中常见的测评实践目的也主要是为了测评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如西方的托福和雅思考试、我国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和汉语口语水平测试等。显然,语文能力测评是一种语言服务业。语文测评业兼属语言服务产业和语言服务事业,前者如商业机构以营利为目的提供的测评,后者如教育机构提供的测评。

9.语言艺术。语言艺术就是运用语言手段创造审美形象,使消费者在语言消费中获得精神愉悦。比较典型的语言艺术包括相声、评书、朗诵和播音主持等。语言艺术虽然有艺术属性,但语言艺术生产、消费的主要内容是语言知识和语言运用知识。以典型的语言艺术相声为例,其基本表演手法是“说学逗唱”:说就是说笑话、绕口令;学就是学各种口技、双簧,模拟方言、市声和人物语言;逗就是抓哏取笑;唱就是用各种曲调演唱。种种手法都是对文字、语音、词汇、语义或者综合语言知识的巧妙利用,语言艺术就是艺术的语言。我们不同意将书法归入语言产业。书法艺术虽然是以文字为载体的艺术,需要用到文字知识,但书法的核心是运笔用锋的“笔法”,还包括字法、构法、章法、墨法、笔势等内容,远远超越文字知识。即使是以文字知识为基础的字法,其主要内容是字内点画的搭配、穿插、呼应、避就等关系,体现的主要是审美要求,因此书法当属艺术门类。语言艺术属语言服务业,除了播音主持具有宣传国家方针政策的公共服务属性外,其他语言艺术都属于语言服务产业。

10.速录。速录是由具备语言文字理解、组织、应用能力和信息辨别、采集、记忆能力的人员运用速录机、速录软件对语音信息进行实时采集、整理的工作。速录工作需要具备速录机文字输入知识和技能、语言文字知识和计算机基础知识等知识和技能,文字输入知识技能包括盲打、看打、听打等录入技能,而录入技能除了依赖心理素质、速度素质等外,更多的还是依赖汉语拼音知识、汉字知识、标点符号知识、字频知识等语言知识,从业人员需要掌握和运用的主要是语言知识。对速录的消费者而言,对速录文本的阅读过程实际上是获得语音文字转换的语言知识的服务过程。速录广泛应用于商务会议、网络媒体、司法系统、外交和新闻领域等,兼属语言服务产业和语言服务事业。

本节讨论可以归纳成表2。


表2 语言产业类型划分表

_


_

语言工业

语言服务产业

语言服务事业

语言翻译


_

语言培训


_

语言出版


_


_

语言会展


_

语言康复


_

语言创意

×

×

×

语言文字信息处理


_

语文能力测评


_

语言艺术*


_

速录


_

*不含书法。


五、正确界定语言产业内涵与外延的意义

从知识经济角度界定语言产业的内涵,在理论上可以澄清一些关于语言产业的模糊认识,推动语言产业研究的深入发展。由于语言既是人类交流沟通的工具,也是知识传播的载体,将语言服务笼统说成是以语言为手段为他人提供帮助、满足他人需要的行为和活动,或者将语言产业简单说成是对语言文字进行处理,都可能把语言产业与其他与语言相关的行为和活动混淆起来(比如文学作品也是以语言为手段满足他人需要,但满足的是人们的认识、教育和审美需求),不利于正确认识语言产业的属性和特点。认识到语言产业的语言知识经济属性,有助于正确认识语言知识发展、语言技术开发和语言学术研究对于语言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语言产业视角下的语言学研究,必须基于语言产业发展对语言知识的要求确定研究方向,发现研究问题。例如神经语言学研究要服务于言语-语言治疗,就要寻求神经活动的语言学标记,而语义特征分析和论元结构解析可以为寻求这种标记提供操作框架(江钟立2016)。

应用层面,认识到语言产业的语言知识经济属性,就要求语言产业从业人员从市场和消费者出发,洞察和发现不同语言产业和业态的不同语言知识需要。我们将语言产业划分为语言工业、语言服务事业和语言服务产业,语言服务产业又有语言翻译、语言培训、语言出版、语言会展、语言康复、语言艺术和速录等不同业态表现,不同行业、不同业态的语言产业具有不同的语言知识需求。对于语言服务产业来讲,语言培训消费者对语言知识的需求主要是基于语言知识的语言能力的提升,语言艺术消费者对语言知识的需求主要是基于语言知识的情感和审美需求。对于语言服务事业来讲,消费者既包括微观层面的公众个体,又包括宏观层面的国家及其政府组织。微观层面上的语言教育消费者对语言知识的需求主要是语言能力的提升与和谐语言生活的需要;宏观层面上的语言教育消费对语言知识的需求主要是国家语言软实力的提升、国家语言安全等方面的需要。对于语言工业尤其是语言文字信息处理业来讲,语言知识需求既包括对语言知识全面、系统和深入理解的需求,也包括机器理解语言知识的特殊需求,以及把语言知识转化为语言技术的需求,等等。

我们基于知识经济定义的语言产业内涵,将语言创意划归到广告业中,这样做不是轻视语言知识在语言创意中的作用,不是要削弱语言产业的“阵容”,而是要正确认识语言产业的属性和业态表现,正确认识语言知识在语言产业和其他相关产业中的不同作用:对于语言产业,语言知识的运用是关键,同时也要重视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的辅助作用;对于与语言相关的非语言产业,语言知识的运用要与其他学科与专业知识有机结合起来。要把语言研究纳入交叉学科研究的框架之中,建立运用包括语言学在内的多学科知识的综合性专业学科。


六、结 论

语言产业内涵与外延的界定是语言产业研究的前提,目前学界对语言产业内涵的界定没有充分揭示语言产业的本质特征,造成语言产业范围认定的分歧,对语言产业范围的认识也缺乏产业层次概念。基于知识经济的定义,本文将语言产业定义为从事语言知识的生产、分配、使用和消费,或者以语言知识为主要服务内容满足他人语言消费需要的产业,将语言产业划分为语言工业和语言服务业,生产制造有形语言知识产品的是语言工业,提供语言知识服务的是语言服务业;将语言服务业划分为语言服务产业和语言服务事业,以营利为目的的语言服务是语言服务产业,以非营利为目的的语言服务是语言服务事业。在此基础上对学界提出的语言产业种类进行具体讨论,将语言翻译、语言培训、语言出版、语言会展、语言康复、语言文字信息处理、语文能力测评、语言艺术(不含书法)和速录等确认为语言产业的业态,将语言创意划归广告业。正确认识语言产业的知识经济属性,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应用意义。它启发我们,语言产业视角下的语言学研究要基于语言产业发展对语言知识的要求确定研究方向,发现研究问题;语言产业的发展,应该以满足不同语言产业和业态的不同语言知识消费需要为导向。


注释:

[1] GB/T 4754—2017,《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17年6月30日发布。

[2]参见中共中央编译局,《中央编译局简介》,http://www.cctb.net/introduce。


参考文献(向上滑动查看更多)

冯志伟 2005 《自然语言处理的学科定位》,《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第3期。

冯志伟 2018 《机器翻译与人工智能的平行发展》,《外国语》第6期。

贺宏志 2013 《语言产业引论》,北京:语文出版社。

江钟立 2016 《基于神经语言学研究的失语症治疗进展》,《中国康复医学杂志》第4期。

李瑞林 2017 《语言服务概念框架的再反思——存在依据、普遍本质及实践逻辑》,《译界》第1期。

李胜利 2014 《言语治疗学(第二版)》,北京:华夏出版社。

李 艳 2012 《语言产业视野下的语言消费研究》,《语言文字应用》第3期。

李宇明 2016 《语言服务与语言产业》,《东方翻译》第4期。

廖 敏,高立群 2017 《美国语言康复业快速发展的法规保障及其启示》,《语言战略研究》第5期。

刘巧云 2012 《言语康复课程设置的思考》,载《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换届大会暨第二届全国康复教育学术大会资料汇编》。

穆 雷,李希希 2017 《面向语言残障人士的服务类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外国语》第5期。

彭 湃,彭 爽 2018 《语言创意产业的态势分析及策略研究》,《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第2期。

屈哨兵 2011 《语言服务视角下的中国语言生活研究》,《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5期。

屈哨兵 2016 《语言服务引论》,北京:商务印书馆。

苏东水 2015 《产业经济学》(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王国全,黄 箐,叶 航 2016 《广告创意人才胜任力模型建构研究》,《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期。

许光洪,黄朝永,张兴有 1998 《论知识经济与知识产业发展》,《中国工业经济》第10期。

姚亚芝,司显柱 2016 《中国语言服务产业研究综述及评价》,《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期。

俞士汶 1997 《语法知识在语言信息处理研究中的作用》,《语言文字应用》第4期。

俞士汶,朱学锋,耿立波 2015 《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与语言深度计算》,《中国社会科学》第3期。

张守一 1998 《知识·知识经济·知识产业》,《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第6期。

赵世举 2012 《从服务内容看语言服务的界定和类型》,《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期。

中国翻译协会,等 2013 《中国语言服务业发展报告2012》,北京:中国翻译协会,中国翻译行业发展战略研究院。

Keller, K. L. 2004. Strategic Brand Management: Building, Measuring, and Managing Brand Equity (2nd edn.). Beijing: China Renmin University Press.

Wells, W., S. Moriarty & J. Burnett. 2009. Advertising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7th edn.). Beijing: China Renmin University Press.




相关推荐

汪锋:面向人类复杂系统的语言学跨学科研究
徐大明:社会语言学的产生与发展:跨学科视角
Stephen Crain:语言研究的生物语言学视角概览李宇明:语言学的学科交叉问题
何莲珍:做好顶层设计,推动人文社科领域交叉研究周鹏:儿童语言习得机制跨学科研究:进展、问题和前景梁丹丹:理论语言学对病理语言学的贡献游汝杰:中国古代文化制度与语言演变
陈平:语言交叉学科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陈平 | 交叉学科教学与研究:做什么,怎么做
卷首语 | 陆俭明:语言研究要与未来接轨
《语言战略研究》2021年第1期目录及提要
Chinese Journal of Language Policy and Planning No. 1, 2021

约稿启事 |《语言战略研究》 “世界语言生活”专栏(2021年第5期)
俄罗斯《社会语言学》杂志翻译刊载《语言战略研究》5篇论文
摆脱“圾无力”,分类“轮到你”!垃圾分类名称引社会关注 | 语言生活皮书

出品|语言战略研究

文字|殷志平

本期审读|朱晓璨

责任编辑|甘于恩

投稿邮箱|jnufyzx@163.com


长按图片 |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