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PAM访谈|朱砂:这是我对个人创作的想象


访谈手记



黑色不再是一种颜色


如果站在坪山美术馆大楼外凝视“九层塔:空间与视觉的魔术”第三、第四场展览的海报,你会发现,在不同的时间段、日照方向和光线下,黑色不再是一种颜色,而可能是红、绿、甚至是五彩斑斓。从视觉成像的角度不难理解光线对于色彩的干预,我们在进行不同材质上的海报打样时,也常常受困于这种色彩微差带来的视觉的差异性。而作为平面设计师,就需要对这种色彩差异尤其敏感,为了确保成色接近于设计稿,往往需要反复调色与校对。


在“九层塔:空间与视觉的魔术”的第三场:“我的诗人”中,朱砂在海报上使用了非单调的黑。正如艺术家毛焰的画,乍一看是灰色,走近观察,细节里有万千色彩。同样,韩东的诗歌在展览现场以丝印的方式呈现,乍看之下文本是黑色的,实际上,每一首诗的底色均不是黑,而是无限趋近于黑的其他色彩。


艺术家毛焰《Me Too》作品局部,拍摄自《我的诗人》展览现场


诗人韩东《一些人不爱说话》,拍摄自《我的诗人》展览现场


一切都是未知的巧合。当我们拿到朱砂的设计稿时,发现他的创作中同样出现了与展览相呼应的黑。除了呈现出与毛焰、韩东作品的默契,更是同“九层塔”的第四场:“天堂电影院”的海报用色不谋而合。在接下来的采访中,朱砂也回应了关于“巧合”的问题。


“九层塔:空间与视觉的魔术”第三场:“我的诗人”毛焰、韩东 海报  平面设计:朱砂


“九层塔:空间与视觉的魔术”第三场:“我的诗人”毛焰、韩东 展厅  空间呈现:王辉



平面设计的迷宫


除了颜色,海报中手写字体构成的版面和王辉迷宫式的空间呈现也存在着某种呼应,在迷宫中,所到之处都是单个的静谧空间,毛焰的画和韩东的诗在其中掷地有声。如果你没有来过现场,先通过海报这种视觉传达的方式初识展览,透过旋转楼梯般的文字编排,需费些注意力才能缕清文本所呈现的信息。这种探寻过程亦是进入了平面设计师打造的“迷宫”中,从隐晦到逐渐明朗、活脱。


和建筑师呈现的迷宫空间类似,海报不需要区分从哪儿开始、到哪儿结束,任何阅读方式都是可以的。建筑师王辉以“迷宫”的实体空间回应展览,绘画和诗歌犹如“谜底”,待观众亲自发掘其中的秩序。而平面设计师朱砂如何开启他的工作,如何回应他的想象和疑问?



本期专访,坪山美术馆邀请了九层塔系列展览③——“我的诗人”的平面设计师朱砂。拥有平面设计师、策展人、艺术总监、画家等多重身份的他,是如何践行展览的平面设计创作的?如何“跨界”合作?平面设计与艺术、技术之间有着什么样的关系?本次访谈由坪山美术馆设计专员刘伊芬完成,发表前经过受访者的审校。



专访



PAM:在接到“九层塔”项目的平面设计邀请时,预先不知道方案的情况下,您如何开始平面设计先行的创作?


朱砂:在美好的想象里,设计师八面玲珑,考虑周全。而实际上、特别是在这个项目,策展人其实是鼓励设计师/建筑师拥有各自独立的意愿的。我的工作就比较见缝插针,起码这次是尽可能地拓展我主观的部分。


“九层塔:空间与视觉的魔术”第三场:“我的诗人”毛焰、韩东 海报  


PAM:海报和折页是一次定稿的吗?


朱砂:一次定稿。总不能说策展人都不干预了,自己反而犹豫了。


“九层塔:空间与视觉的魔术”第三场:“我的诗人”毛焰、韩东 折页 


PAM:展览由三方联名合作,您觉得主海报最终的呈现是否与艺术作品以及展陈空间形成了呼应?


朱砂:“多呼应”不好说,但空间和平面都是围绕同样的作品和主题的线索去展开的,所以肯定产生关系,那么线索会不一样,我觉得也不该是一目了然的关系。只能说是对同一个主题的共通性,导致了一些连接。我去深圳碰到刘晓都,我们谈到希望以平面介入空间我回来想了下,其实我想拓展的就是创作的维度,不见得体现在空间的广度上。



PAM:“九层塔”创造的各自身份下的作品跨界对于您单独的创作有什么影响?喜欢这种合作形式吗?


朱砂:个人因素会比以往工作再重一些,不是所有项目都需要个人这么突出的。当然更有意思,但在工作范围里,这仅仅是一种方式。就设计而言,倒不存在这种形式比团队工作来得更有价值。上个世纪的设计师就开始不落款了,为了和绘画区别开来,同时也是在去除这种个人中心化。落款签名在往后是少见的,这本身就是个很有政治倾向的立场。



PAM:您有想对策展人、艺术家毛焰、诗人韩东和建筑师王辉提出的问题或想说的话吗?作为设计师,在与他们互动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趣事?


朱砂:理论上,这个展览一定是个特例。我在朋友圈里看到人谈到崔灿灿的这种合作形式,是跳出了策展人的舒适圈。那么对我来说,其实还是处于一个舒适圈。我跟策展人艺术家们是朋友,王辉老师之前不认识,但是灿灿负担了这部分的沟通工作,比较护着我,那么因为有了这个基础,哪怕我的方案比较激烈,他们也会善意的理解。再诚恳点讲,我大部分工作都是建立在这个信任基础上的,否则就会束手束脚。



PAM:海报最终呈现的主色调背景(微泛绿光)与韩东诗句的丝印色调(深墨绿专色)、字体的蜿蜒造型处理和迷宫空间的曲折,这是一种巧合吗?可以谈谈您对于颜色和字体排布处理的巧思吗?


朱砂:这次的设计概念很简单,就是我一种特别个人的感觉。基于对诗人、对广义上的个人创作的想象,所以这一定是个有笔触的画面。不从毛焰的作品入手,除了考虑诗人的元素,更多的是我不太知道该如何进入一个已经非常饱满的作品,像ps那样覆盖一个图层,再去新建文字信息,太粗糙了。那种观看关系,和介入程度是不对的。我不想把作品作为一种图像去对待。所以我希望重新渲染一个相对抽象的肌理,色调是毛焰常用的那种青灰色。我的字体有没有分割空间的意思?当然也是有的,但迷宫肯定是后置的解读,只能说非常巧合。



PAM:您用视觉传达的方式表达了对于诗人、诗歌及个人创作的想象。可以尝试用文字来描述这种想象吗?


朱砂:设计师每天对着屏幕上的画板处理大量的印刷字,工业的、复制的、数码的。不能说这个不是创作场景,但是很难聚焦到个人身上。现在的情况是,连文档都可以团队协作,几个人同时连线在一个文档上,互相修改,这种大规模、有效率的工作场景,起码让我觉得没那么诗意。在我偏颇和狭隘的想象里,得是在纸片上的,在犄角旮旯里,然后迸发出点日常生活和工作之外的东西,这可能是个蛮无聊的刻板印象,也是个比较好利用的符号。我脑子里甚至出现那种宣传画里的场面,斯大林在台灯下伏案写作。



PAM:九层塔3和九层塔4的海报也出现了相似的巧合,放置在一起非常和谐,仔细看又迥然不同。您怎么看待这种“契合”,何见平的设计怎么样?


朱砂:我跟何见平事先并没有讨论,但我们可能都想避开头两张出现的元素,比如白底黑字,网格感比较强烈的铺排。那么后两张就出现了,都是暗色底和手写字。这其中又有差别,何老师比较认真,要结实的体积感,我偷懒,喜欢轻浮的数码矢量字,所以这部分没撞到一块去,这是客观的原因。


另外,主观猜测更多的是我觉得这里面大家都有个奇妙的心理因素,虽然设计师做很多海报,但展览海报在整体数量上还是占比较少的。市面上能过及格线的就这么些,那么这个项目涉及这么多的设计师,大家下意识是都想做成范本的,会不由得想动用经典形式,没太胡来,都算收着劲。所以这个项目会无限接近设计师心里比较理想的艺术机构该有的样子和可能性。



PAM:何见平在“九层塔”④用发泡胶创作结合摄影的方式呈现了海报的主体。您在“九层塔”③的海报设计中,运用的文字初稿是即兴的吗?


朱砂:我中文底子就这点,不够支撑我即兴发挥。所以查了很多行楷的资料,黄庭坚、米芾……一笔一划的,手写个大概,然后用电脑钢笔修成一个矢量线条,虽然是手写,但做的很机械。我之前在金鹰美术馆策划的展览,邀请了宋拓的书法作品参展,那个形式我就很喜欢,还有日本的铅笔字,间架结构都很没道理,但是形式感很好。我这个跟书法是反着的,线条全是平角,其实很图形化。



PAM:这个展览相较于空间设计与艺术品的展示,平面设计仍然显得稍有弱化,您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朱砂:平面设计的工作不构成内容,更多的是形式,当然形式自己也固有内容,但是不抬杠的话,内容其实在现场。现在平面这部分越来越在前端铺开,就是通过手机。观众没去展览之前,靠着图片和海报,文字信息去想象这个展览。等观众到了现场,有空间有作品,其实就没平面什么事了。我自己倒没有比较这样的强弱关系,但是时间线上,平面是上半场。



PAM:您本身也是策展人,同时运营“一千遍工作室”及从事出版行业。更喜欢哪一种身份?


朱砂:都喜欢,我对设计在社会里的定位比较关心,但对自己本身的工作量不太有所谓。我同时还在写东西,总不好出门跟人喊我要当作家。



PAM:平面设计在艺术领域中的实践与商业设计有什么不同,与美术馆之类的机构的合作是否更顺利?


朱砂:我只能很偏颇地回答,特别没有参考意义。在一个领域做的多一些,经验多一些,自然会顺利一些。在所谓商业也是一样,是做医疗还是地产,时间长了都一样。我有个特别不正确的答案是,在某些领域里比较容易表现一些更主观的立场,当然不代表在另一些里没有,写诗或是写散文都可以押韵。



PAM:在出版业和互联网时代的关系中,您曾提到“不太相信某种观念上凭空的变化,更多的是物理环境造就所谓的革新。”您认为未来平面设计行业(或不止于平面领域)倾向如何发展?


朱砂:现在就是工程师统治一切,满大街的人崇拜马斯克,好像早年年轻人都崇拜盖茨、乔布斯或李嘉诚一样。工程师当然让生产工具活蹦乱跳、五光十色,人总得想想自己要做什么了。



PAM:接下来有什么参与的展览或者设计动态?给大家推荐一本近期读的书吧。


朱砂:画廊周有一系列展览海报,5月中策划了一个金氏彻平的个展。6月份的阿那亚戏剧节,策划了一个叫候鸟300的项目。林林总总吧,都还没开始宣传。至于书么,要写个东西,在看迪伦马特。



PAM:最后送给坪山美术馆一句话。


朱砂:吉祥话没什么,有展览计划,留着开会说。



朱砂,平面设计师。2014年成立一千遍工作室,主要从事品牌设计、艺术指导等工作。作品获东京TDC提名奖、台湾金点奖、金衣奖、德国设计奖、米 兰A design、苏格兰国际海报节、Hii Typography等奖项,收录于历年ADP 亚太设计年鉴,东京TDC年鉴,梅赛德斯奔驰-中国设计年鉴等。





访谈回顾




PAM访谈|何见平:设计是一种见解


PAM访谈|梅数植:一场阅读的障碍赛

PAM访谈|李青:透过“窗”观看时光流转

PAM访谈|刘治治:蓝色折叠

PAM访谈|政纯办:我们在我中存在





采访|刘伊芬

编辑|李超群

策划|郭琳

审校|李耀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坪山美术馆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