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法国004:橘园美术馆

Mia 思迪爱逛博物馆
2024-11-29

橘园美术馆(Musée de l'Orangerie)坐落在巴黎中心地带的杜乐丽宫花园旧址内,位于塞纳河右岸的协和广场,是一座以印象派与后印象派画作为收藏重点的现代美术馆,核心藏品为莫奈本人赠送的8幅《睡莲》巨幅油画。




01

建馆历史


1852年,拿破仑三世下令在杜乐丽宫花园内建造一座温室,用于杜乐丽花园内的那些为迎接西班牙王妃来访而种植的橘子和柠檬树,每年冬季移植于此避寒。


这座建筑让属于欧洲“北方”的巴黎皇室花园内充满了南国果香,因而被精于遣词用句的法国人浪漫地称之为“橘园”(The Orangerie)。



应皇帝的要求,新建筑诞生于塞纳河畔的花园露台上。这座用时四个月完成的建筑酷似现代的温室南面朝河,全玻璃的设计可以最大程度利用光和热。建筑的另一侧面正对里沃利大道(Rue de Rivoli),几乎完全没有窗户,以躲避北风。



这座建筑整体由建筑师菲尔明·布尔乔亚(Firmin Bourgeois)制定方案,室内装饰由负责浮宫翻新的建筑师路易斯·维斯康蒂(Louis Visconti )完成,而顶部则是由查尔斯·加卢瓦·波伊南特(Charles Gallois Poianant)雕刻的三角墙,上面有代表着与建筑功能相关的聚宝盆、植物和玉米穗等装饰。



1870年拿破仑第二帝国覆灭,法国进入共和时代。1871年杜乐丽宫那场大火后,橘园被收归国有。尽管此后这座建筑仍用于庇护橘树,但逐渐地,一些园艺展示活动、音乐艺术表演、宴会甚至比赛开始在这里举行。



1918年,莫奈决定把他的《睡莲》捐赠给法国政府。1921年,法国政府旗下艺术部门美术处正式接管橘园。根据法国总理乔治·克里孟梭(Georges Clemenceau)的建议,莫奈赠予政府的《睡莲》系列油画被收藏于橘园进行展出。1927年,橘园美术馆及位于东翼的“莫奈博物馆”正式揭幕。



1930年,橘园被命名杜乐丽橘园国家博物馆(Musée Nationalde l'Orangerie des Tuileries),附属于卢浮宫。而靠近协和广场的整个建筑西侧,被改成了四个大房间,用于临时展览。



近100年后,作为巴黎最有名的艺术场馆之一,橘园美术馆还静静伫立在当年的位置。由于印象派大师莫奈的巨幅《睡莲》系列,这里如今成为人们造访巴黎几乎必去的方。



法国政府曾在1960年至1984年对橘园美术馆进行过两次翻修,以便长期展出著名艺术商保罗·纪尧姆(Paul Guillaume)与建筑师让·沃尔特(Jean Walter)捐赠的私人收藏。



2000年至2006年,橘园美术馆再次进行改造,扩大展览区域,并重新为睡莲展厅引入自然采光照明。2020年9月,橘园美术馆的常设展厅经修缮后重新开放。




02

场馆概况


从1930年起,杜乐丽橘园国家博物馆(Musée National de l‘Orangerie des Tuileries)每年都会举办一系列华丽的展览。


1930年至1933年的印象派画展,1934年为17世纪的《现实画家》(Peintres de la réalité)举办的展览,1936年吸引了100万观众的《鲁本斯与他的时代》(Rubens et son temps),1937年的《德加》(Degas)。


1942年橘园为曾在法国学习并成为第三帝国官方艺术家的德国雕塑家阿诺·贝克(Arno Breker)举办展览。1946年,法国艺术复兴委员会及其盟友纪念碑人在德国发现的法国私人收藏的杰作也在这里展出。



1927年5月,建筑师卡米尔·利费尔完成了橘园的第一次改造,基本按照莫奈的想法建造了展厅。


1959年和1963年,法国从多梅尼卡·沃尔特(Domenica Walter)手中获得了一大批珍贵的艺术品。多梅尼卡是20世纪著名的现代艺术画商保罗·纪尧姆(Paul Guillaume)和建筑师兼实业家让·沃尔特(Jean Walter)的遗孀。


多梅尼卡实现了第一任丈夫的愿望,将藏品捐赠给创建“第一座向公众开放的法国现代艺术博物馆”。


·凯斯·凡·东根(Kees Van Dongen)《保罗·纪尧姆肖像》。©巴黎橘园美术馆


1960年至1965年,随着展品的增多,博物馆进行了第二次改造。由于多梅尼卡要求展示她所捐赠的146幅珍贵画作,博物馆委托建筑师奥利佛·拉阿勒(Olivier Lahalle)对建筑进行改扩建。


椭圆形睡莲厅的上面被加建了一层,盖住了莫奈原有设计的自然采光天窗,睡莲厅因此变得封闭。但在当时人工照明被视为先进技术,自然采光被认为会损害艺术品,不利于画作的保存。



1999年,美术馆决定让睡莲厅恢复莫奈原先的设想,橘园再次闭馆整修。改造工程由波尔多的BLP建筑事务所主持设计。


建筑师在美术馆地下加建展厅,改造后美术馆总面积扩大至6300㎡,但在开挖过程中意外发现了路易十三时期的古城墙遗迹。最终建筑师将地下画廊建于美术馆地上建筑的一侧,古城墙被保留了下来。



如今的橘园美术馆共有两层,总面积达6300平方米。一层为莫奈睡莲展区,由两个椭圆形展厅组成,各展出4幅《睡莲》油画,每幅油画高2米,总长91米。



地下层用于展出保罗·纪尧姆和让·沃尔特捐赠的私人收藏艺术品,藏品共有146件,主要为1860年至1930年代印象派与后印象派艺术家的画作,如雷诺阿、塞尚、高更、莫奈、西斯莱、毕加索、马蒂斯、莫迪利亚尼、卢梭、德兰、苏丁等。


如果说只有睡莲系列作为常设展,不足以让橘园跻身巴黎藏馆代表,上述这些画家作品的进驻便彻底稳固了橘园的地位。



除了名画展厅,负一楼还展示了橘园美术馆的历史,这里也设有官方纪念品商店,观众可以在这里挑选博物馆解说册、明信片、钥匙扣等各种周边。




03

莫奈与睡莲


法国画家奥斯卡-克劳德·莫奈(Oscar-Claude Monet)被誉为“印象派领导者”,是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创始人之一,印象派的理论和实践大部分都有他的推广。


莫奈擅长光与影的实验与表现技法,他最重要的风格是改变了阴影和轮廓线的画法,在他的画作中,看不到非常明确的阴影,也看不到突显或平涂式的轮廓线。光和影的色彩描绘是莫奈绘画的最大特色。



莫奈晚年住在巴黎近郊的吉维尼(Giverny),就在他一手设计打造的莫奈花园里。彼时睡莲经成为他的主要创作对象,从白昼到黑夜,不同天气、不同时段日本桥下的睡莲图景一幅幅诞生,他曾梦想着把睡莲画满整个房间。

 


橘园的改建,尤其是室内的布置和设计是完全围绕着《睡莲》传世巨作进行的。早在莫奈完成画作之前,他便早已设计好展陈,分别为两个椭圆形房间加上一个小前厅,每个椭圆厅的环形墙面上布置作品,自然光从上方打下来,呈现一种最为自然的状态,他希望能够创造出一种无限的意境以及自然的光感和宁静的氛围。



橘园的两个圆形展厅,360度环绕效果,便是为了莫奈这个梦想。两个空旷的椭圆形房间,8幅长幅睡莲环绕,中央椭圆沙发供参观者静坐欣赏。



墙面、天花和地板都是白色的,整个空间宁静至极,简洁至极,睡莲跃动的色彩一下子成为了主角,浮现在每一个观者的眼前,莫奈花园的睡莲最自然地状态,一天的变化、一年的变化在莫奈灵动的笔下铺陈开来。



在对天光的处理上,照明设计师和建筑师可谓用尽心思,为了营造出室内柔和而又富于变化的自然光,椭圆厅的顶部设计了可以智能调节的反射罩,将天窗射入的阳光进行收集、处理和反射,再透过两层柔性半透材料形成滤光层,从而通过光线的处理,让进入展厅的自然光柔和而富于变化,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油画本身不受到自然光直接照射以免造成损坏。



展厅中的八幅巨型油画创作于1914-1918,是莫奈的巅峰之作,分别为《睡莲·日落》(Water Lilies- Sunset)、《睡莲·云朵》(Water Lilies-The Clouds)、《睡莲·清晨》(Water Lilies-Morning)、《睡莲·绿色倒影》(Water Lilies-Green Reflections)、《睡莲·树的倒影》(Water Lilies-Reflections of Trees)、《睡莲.清晨的垂柳》(Water Lilies-Morning with “Weeping Willows”)、《睡莲.两棵柳树》(Water Lilies-The Two Willows)和《睡莲·明亮清晨的柳树》(Water Lilies-Clear Morning with Willows)。



莫奈一生创作近300幅睡莲题材画作,包括超过40幅大尺寸油画。1918年11月12日,为庆祝第一次世界大战停战,莫奈向好友时任法国总理的乔治·克里孟梭写信,表示愿意将自己的《睡莲》油画作为和平象征捐赠给国家。




03

保罗·纪尧姆与让·沃尔特藏品


罗·纪尧姆(Paul Guillaume)出生于一个普通家庭,在一个修车行开始了他的职业生涯。1911年,他在修车行的橱窗中陈列了一些非洲小雕像,吸引了诗人纪尧姆·阿波利奈尔(Guillaume Apollinaire)的目光,两人遂成为好友并开始合作。



1912年,保罗·纪尧姆开办了首个艺廊,由此踏上了艺术品商和收藏家的道路。他很快便在1920年代名动文艺界,成为艺术的见证者和资助人,因收藏众多的肖像画而著名。他主持的杂志《巴黎艺术》对毕加索、苏丁、德兰和玛丽·洛朗桑予以支持,同时致力于研究当时被前卫画家们视为灵感之源的非洲艺术。


·阿梅代奥·莫迪利安尼(Amedeo Modigliani)《保罗·纪尧姆》©巴黎橘园美术馆


1934年保罗·纪尧姆去世,其艺术品都被交给了他的妻子朱丽叶特·拉卡兹,她因外号“多梅妮卡(Domenica)”而闻名。


纪尧姆在遗嘱中加入了这样的条款:配偶仅在有孩子的情况下才能继承藏品,否则藏品将归基金会。为了不失去遗产,多梅妮卡制造了一场“假怀孕”事件,并收养了一个男婴,为他取名让-皮埃尔·纪尧姆(Jean-Pierre Guillaume)。


·1924 玛丽·罗兰珊(Marie Laurencin)《保罗·纪尧姆夫人肖像画》©巴黎橘园美术馆

1938年,多梅妮卡再婚嫁给了年轻的建筑师让·沃尔特(Jean Walter)。沃尔特曾经是克里孟梭统治时期的军人,夫妻二人一起出席了在橘园美术馆举行的莫奈作品展览开幕式。


多梅妮卡对纪尧姆原有的收藏品做了部分变动,她决定售出其中的200件,其所得用来购买其他的作品。这样一来,乔治·基里科的所有作品、毕加索的立体主义绘画作品和莫蒂里亚尼的部分作品都不再是现有的保罗·纪尧姆遗产中的一部分,取而代之的是高更、莫奈、西斯莱和塞尚的作品。



1957年,多梅妮卡二次丧偶。两年后,她的养子让-皮埃尔谴责了母亲的新情人医生莫里斯·拉库和他的叔叔让·拉卡兹,指责他们为占有全部遗产而计划暗杀多梅妮卡,与此同时,遗产也在慢慢地增值。拉库被监禁,而多梅妮卡则被宣告无罪。



然而,这种生活上的变化促使多梅妮卡在20世纪60年代时将所有的藏品使用权都移交给了法国。


多梅妮卡死后,包括安德烈·德朗、雷诺阿、柴姆·苏丁、塞尚、毕加索、亨利·马蒂斯、阿梅代奥·莫蒂里亚尼和亨利·卢梭等画家的百余件作品都正式成为橘美术馆的藏品之一。




--- 部分藏品 ---


保罗·塞尚(Paul Cézanne)1880年创作的布面油画《苹果和饼干》(Apples and Biscuits)


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Pierre-Auguste Renoir)约1890-1892年创作的布面油画《两名小女孩的肖像》(Portrait of Two Little Girls)。



保罗·高更(Paul Gauguin)于1901年创作的布面油画《风景》(Landscape)。



亨利·马蒂斯(Henri Matisse)于1921年创作的布面油画《沙发旁的女人》(Women with Sofa)。



巴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于1921年创作的布面油画《戴白帽的女人》(Woman in White Hat)。



安德烈·德朗(André Derain)于1924年创作的布面油画《小丑和丑角》(Harlequin and Pierrot)。






法国的博物馆‍‍







意大利的博物馆












◇ 本文部分信息来源于musee-orangerie.fr等

◇ 本文未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End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思迪爱逛博物馆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