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凤翅金盔 2018-06-02



对于战车这种在春秋时代的标志性武器,大家并不陌生,“万乘之躯”、“千乘之国”等成语至今仍在使用。 可以说,战车几乎是中国先秦时代战争的象征,那么最早的战车又从何而来呢?



中国的古籍记载关于战车比较早,《周易》记载:“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服牛乘马,引重致远以利天下”。黄帝号轩辕氏,显然和车的制作有关。《古史考》记载:“黄帝作车,禹时奚仲驾马,仲又作车,更广其制也”。那么根据记载应该是黄帝发明了车,大禹时代的奚仲又改进了车。那么中国使用车的历史应该推前到4000多年的夏禹时代。很多中国学者也持这个观点。但是《周易》成书于周代,《古史考》则更晚,是三国时代蜀汉的谯周所编撰,就是那个劝刘婵投降邓艾的谯周。这些书成书时代都远远晚于书中追溯的夏禹时代,所以书中观点只能参考而因谨慎采信。考古学是门严肃的科学,必须有出土文物作为支撑才能采信。


▲《说文解字》记载战车是夏代的奚仲所创,但是《说文解字》是东汉学者许慎所著,成书于公元121年,距离夏代已经晚了两千多年,证据缺乏出土文物佐证


世界范围内,最早的可靠战车考古发现,在公元前3000年的苏美尔。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苏美尔人最早开始使用畜力揽车。在今天的伊拉克巴格达以南的乌尔王陵中出土的乌尔军旗上,就有战车的形象。这种战车有四个实心的轮子,轮子没有辐条由两片木板拼成。揽车使用的是四匹野驴,有驭手和携带长矛的战士,车体蒙上兽皮作为保护。战车应该有的要素,乌尔战车已经都具备了,这在4600年前是非常了不起的技术。


▲乌尔军旗上战车形象,四头野驴牵引的4轮车,此军旗经过修复,现藏大英博物馆


▲乌尔军旗上战车的复原图,实心的轮子还比较原始,四轮转向也比较困难


▲属于苏美尔人的米尼坦战士和战车,3400年前已经有了双马架双轮战车,亚述、赫梯、埃及甚至古希腊的战车都受到了他的影响


我们现在所熟悉有辐条的双轮战车,最早的实物在1982年俄国乌拉尔地区的克里沃伊湖墓葬里有实物出土,为公元前2026年左右的战车,属于安德罗诺沃夫文化的乌拉尔分支金沙达文化。在广大的西伯利亚至中亚直到南俄草原,最远到天山,都是安德罗诺沃文化范围。这个文化是最早驯化马的文化,在乌克兰出土了最早的家马骨骼和鹿角制成的马嚼。安德罗诺沃文化的战车和中国商代的战车已经非常相像,只是早了700多年。马车是安德罗诺文化对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贡献,正是这些四处游牧的青铜文化部落将战车传向四方。战车的使用最早向南传播到波斯再传到印度,向东传播到中国的商朝,向西传入东欧和小亚细亚和埃及。所有的旧大陆的文明古国包括中国,都因战车这项技术而受益,而和外界隔绝的美洲大陆文明则一直到16世纪才知道马车为何物,文明交流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公元前2026年乌拉尔古墓战车在地下的复原图,已发现的最古老的双轮战车,东方西方的战车都在该战车形制上发展变异


▲乌拉尔战车的复原想象图,双轮使其转向更加灵活,车速也更高


▲南俄草原出土的四轮车实物,我们可以看到对轮辐娴熟运用。这种车型正是被在草原上游荡的游牧部落传向四方


另外,小亚细亚的赫梯人也是较早使用战车的民族,在出土的公元前17世纪楔形文字泥版上记载了赫梯人出动了40辆的战车。赫梯人的战车已经比较成熟,减少轮辐至四个以降低轮子重量,车轮放置在车厢的正中位置,而不像老对手埃及人将车轮放在车厢靠后的位置。这样可以配备三名战士在车上,作用类似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三甲士。而埃及战车只能配备两名战士。

有确凿记载的战车大战是公元前1274年的卡迭石之战,这也是人类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一场大战。此战埃及人和赫梯人一共出动了将近6000辆战车,可谓规模宏大。两百年后,大约在公元前1046年,中国的牧野之战则出动战车规模要小得多。周武王这边仅有兵车300乘,甲士45000人其中精虎贲3000人,纣王方面号称70万刑徒,战车数量不详。可见在战车的运用上,中国也有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当然到了春秋末期和战国时代,千乘战车的大战已经不罕见了。


▲石浮雕里的赫梯战车,三甲士的运用和中国一样


▲赫梯人战车的复原图,赫梯人是最早使用铁的民族。随着赫梯帝国的灭亡,赫梯铁匠散落四方,将炼铁技术传向各国


▲波斯战车在小亚细亚的战车基础上发展,以披甲战马和车轴上的大镰刀著称


▲卡迭石之战中的拉美西斯二世,此战是人类历史有记载的最早的一场战役


▲卡迭石之战后两百年的牧野之战出动战车的规模则要小得多,由于此画作者当年可以借鉴的文物有限,画中的战车是战国时代的制式。


▲战车技术在世界上的传播示意图,我们可以看到最早战车在乌拉尔地区发源,逐渐向南西东三个方向扩散。中亚地区最早接触到战车技术,中国也在公元前16世纪左右学会了使用战车


▲战国时代战车的复原图,根据曾侯乙墓出土文物复原


中国最早的出土战车实物是商代中晚期的战车,在1935年安阳殷墟王陵共发掘出六个车马坑,战车为双轮驷马三人,这个配置一直延续到战国时代。这些距今3千多年的战车遗迹就是中国最早的战车实物。但是由于当年的技术条件限制和战争的原因,这些珍贵的战车没有保存下来,只留下了一些青铜车马配件和文字记录。在1953年时,安阳大司空村又发现了一座车马坑遗址,但是战车大部分主体都已损坏,无法做复原工作。从1959年到1972年,殷墟陆续发掘出6座商代车马坑,但是都因遭到隋唐时代的墓葬扰乱破坏而无法复原。一直到1972年,在殷墟孝民屯才发掘出一具完好的商代车。在1981年和1987年又陆续发现了两具完整的商代车遗址,这才可以完整得将中国最早的战车复原呈现在我们面前。


▲1972年发掘的商代晚期车马坑,最早最完整的中国战车实物


▲1972年出土商代战车的复原模型,可以看出和乌拉尔战车的结构非常相似


▲1987年在安阳郭家庄发掘的商代晚期战车,也是比较完整的商代战车实物。我们可以看到除了两匹殉马以外,此车的驭手和车右也一并殉葬去阴间陪伴车左使用弓箭的主人


▲此车复原模型,我们可以看到加高的车轼扶手和给驭手固定腿的横木


商代战车为独辕双轮车,配两服匹马。有一名驭手一名车右使用戈和矛护卫,使用弓箭的是车上身份最高者。武士站在车厢里作战,在颠簸的上需要抓住车轼保持稳定。为了让双手持缰绳的驭手也保持稳定,后期的商代战车在车轼前面加了横木,以让用腿顶住保持平衡。为了减少摩擦力,车轮接触地面的轮牙会做成凸鼓状,这样也可以降低车轮的磨损并且行驶时不会粘上太多泥土。商代的战车结构相对比较简单,到了周代,战车的车轼加高并在车厢上加装青铜甲片增加防护功能,这个时候战车在中国才迎来鼎盛期。


▲西周安车的复原图,不用于作战的车辆驭手是跪着驾车,主人坐在驭手旁边


▲春秋时代齐国临淄出土战车的复原图,我们可以看到此时的车厢更为宽大,车轼更高利于扶握,车辖也更长利于撞击,在这个时代的车辖上有时也装类似波斯战车的镰刀装置


商代的战车一开始出现就形式比较成熟,从商代一直到汉代车的整体结构和主要构件都没有变过。在中原大地上突然出现如此形制成熟的战车,而且车型和亚美尼亚鲁查森墓安德罗诺沃文化的战车如此相像。而最早不超过公元前13世纪的商代战车却比乌拉尔古墓的战车晚了700多年,那么战车应该也是一个中国向其它文明交流沟通的产物。

其实,中国在古代的心态是开放包容的,从不会拒绝吸收外来的先进东西。包括我们天天吃的小麦,也是5000年前从中东辗转传过来的,甲骨文里到来的‘来’字和小麦的‘麦’字是一个字,也算是小麦外来的一个佐证吧。文明从来不是孤立的,愈是文明交流频繁,文化愈是灿烂辉煌,包容才是大国的自信。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主编原廓、作者凤翅金盔,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莫斯科大公国战车简易工事


古代战车终极版:本都王国镰刀战车



环首刀    汉剑    鞭锏    陌刀    唐刀    钩镶     轻吕   战锤    石斧   马槊     西域镔铁大刀   朴刀   兵马俑青铜剑   镰刀   清弓   中国传统弓  明式小稍弓  英国长弓   国产刺刀大全   中国骑兵军刀   英国军刀  空军伞兵刀    海军宝剑   山文甲    明光甲    欧洲骑士板甲   鳞甲   古埃及赫梯弯刀   阿昌族户撒刀   蒙古刀  保安腰刀   西藏武备   英吉沙小刀   西班牙Navaja折刀   芬兰国刀   印度虎爪   长钺   睾丸匕首  印度软剑   麟角刀  亚塔安刀   日式刺刀   恰西克马刀 日式刺刀 又鬼山刀   白垩纪鱼骨剑   伊斯兰盔甲   匈人武器    突厥兵器      伊朗古兵   丧尸武器   越南弩   手掷类暗器  厨刀  世界盾牌    欧洲细剑   日本天皇佩刀  东瀛名刀谱  玉钢神话 兵马俑青铜剑    赵云亮银枪   关羽青龙偃月刀   张飞丈八蛇矛   吕布方天画戟   猪八戒九齿钉耙   唐僧毗卢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