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古代想当军官也得参加高考吗?说说中国历史上的武举制度和武状元

贺兰雪 冷兵器研究所 2019-10-07

编者按:今天是2018年高考的第一天。冷兵器研究所在这里先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旗开得胜!其实一说起高考,大家自然就会想起以前的科举制度。比如直到现在,人们还喜欢拿“状元”来称呼成绩高居榜首的考生。然而古代的科举制度并不光是文科考试,其实还有“武科”考试,也诞生过相当多的武举与武状元。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古代的武举制度以及武状元的那些事。

在大部分人的脑海中,“武状元”就是鲜衣怒马的俊俏少年这样的形象。然而自历史长河溯源而上时,可以隐约看到,千百年来中国的武举制度一直蹒跚地跟从在光芒四射的科举制度旁,那些武举人和武状元的真实样态,也和想象相差甚远......


▲岳爷爷可是从大头兵干起的,是正儿八经的乱世英雄   


公元702年,大权在握的武则天为了巩固统治,选拔人才,仿照科举制度设立了武举制,并且允许平民参加。在那个崇尚武功,风气开放的时代,武举以武艺为基础是理所应当的事情,因此唐代的武举考试更像是一场武艺展示的秀场。考试的内容包括:“步射”、“骑射”、“马枪”(即马上功夫)、“举重”、“材貌”、“言语”、“神采”。除去后三项外,其余的科目都与个人武艺有关。


▲如果苏乞儿活在唐代,那他完全不会因为文试作弊而被治抄家之罪了


唐代的武举制度以个人武艺为标准,因此选出的武将无论指挥水平如何,最起码都是一身腱子肉,单凭魁梧的身姿都能让士兵们敬畏三分。但是,唐代武举人取士人数极少,唐代武官的产生的途径又很多,像郭子仪那种由武举制度出身,之后成为传奇名将的武举人仅仅只是个例。


▲郭子仪的父亲官至四品中州刺史,所以即便郭子仪没有通过武举,也可以通过门荫入仕

   

到了宋代,武举考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宋上承五代余绪,消化五代的尚武遗产花了很长时间,因此武举一直没有重新开设。然而仁宗时期,西夏的崛起和原有武将集团的衰落导致宋朝无人可用,武举制度又重新恢复。宋代武举虽然得到恢复,其侧重点却与唐代大相径庭。宋代的武举制度将重点放在了对于应试者“谋略”的考察上。说是谋略,其实就是让武将把以《孙子兵法》为首的《武经七书》奉为经典,像儒生学习十三经一样,对这几部兵书死记硬背。


▲看这盒装的大部头,当时的武人估计要愁死


而对武艺的考察,则简化为“马射”与“步射”,不仅纯粹考察箭术而且标准降低了许多。步射要求的石数由唐代的一石变为九斗至一石一斗,马射则由唐代的七斗以上变为七斗即可。这种选拔方式用一句话即可概括,“策问(文试)定去留,弓马定高下。”况且,宋代应试武举还要得到将领或者文官的推荐才行,一般的农家子难以参加平常的武举,除非皇帝举办特别的选拔。

 

▲苏乞儿父亲是高级武官,找人推荐肯定没问题,不过文试这一关的话......


即便应试者能够顺利拿到推荐,通过了谋略和弓马考试,大部分情况下也不会得到带兵的机会。宋代的武将出身多样化,除了武举外,荫补、职业军人升迁也是重要的途径。由武举出身的武官被称作武选官,相比于荫补和职业军人,他们既缺背景更缺经验。所以在通过武举后,这些武选官的首要职任是担任各个地方的管库、税监、矿监。只有在禁军出戍地方时他们才会被调任为军队长官,而且禁军调走后,他们很可能又回到仓库和矿冶上去。这样一来,武举出身的人想通过武功出头更为困难。总之,经过宋朝的来回折腾,整个武举制度也越发的畸形。  


▲此处应当@被服厂厂长李云龙


元代武官以荫袭为主,所以武举制度无从发展。到了明代,虽然几经波折,但武举制度还是在在大明朝开国一百多年后的1493年得以正式确立下来。明代的武举制度深受宋代影响,以“策略”考察为重,其次就是弓马术的考察。后来在明末才又增加了试“力”、“技勇”等对个人膂力的考察,但当时的明朝已经危若累卵,濒临灭亡。


▲袁崇焕是典型的儒将,明朝“儒将”多的现象反映了职业军人群体的弱势


由于明朝实行“军户”与将门“荫补”制度,所以即便武举对全社会开放,其主要的作用还是对世袭的军官和军人阶层进行淘汰和更新。虽然“官”是世袭的,但那只是虚衔,军队中的职位必须要军官自己去挣。这时,武举制度就成为诸多将门子弟谋取更好职位的一大通路,因为拥有世袭官衔的人如果通过武举,会取得比普通百姓更好的职位。这样武举制度就很好的保证了世袭军官队伍的质量。从这一层面讲,武举制还是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抗倭名将俞大猷本是世袭家中百户的低级武官,因通过武举而改官为千户,并且获得了守卫金门的军职


到了清代,武举制度才得到了正常的发展。清代承袭了明代的武举制度,文武兼考。清廷将文试称作“内试”,武试称作“外试”。第一场先考“外试”中的马射,第二场再考步射和技勇,技勇包括拉硬弓,耍大刀和举重,最后第三场再考策论。但在策论时,卷子上要标明考生前两场的武试成绩以备参考。策论考试的内容也不断的削减,由《武经七书》减为《孙子》、《吴子》、《司马法》,最后甚至连策论都取消,只要默写出兵书百余字不出错即可通过文试。


▲无论哪朝哪代,都没有让武举应试者比武的规定,当然文学创作还是需要想象力,太较真就没意思了


相比于前代,清朝的武举人授官一律平等,不论是否有世袭头衔,只要成绩优秀就可授予高级职位。职业武人不必拿着诗书惺惺作态,只要舞好刀剑,照样能够出人头地,得到皇帝和官僚们的肯定。


▲马殿甲出身嘉庆武状元,官至广西提督;类似的还有黄振邦;刘国庆,刘国荣兄弟;都因武状元出身而官至提督,清代类似的人物不胜枚举


从唐到清,绕了一大圈武举制度还是回到了以武艺考察为主。而中国古代的武状元们难以像文状元那样,以“状元”身份为跳板而成就一番伟业。据统计,自唐至清末废科举,中国共产生777位状元,其中只有近两百人是武状元(其中清代占了109个),比文状元要少得多!而功成名就成为名将者更是凤毛麟角。这可能就是中国古代武人的悲哀吧!所幸,我们生活在现代社会,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状元不是读书人的专属称呼,只要制度适合,环境适合,自己有恒心有毅力,你就有可能成为业内的佼佼者!


文章最后,冷兵器研究所要再次祝愿天下考生,考试顺利,旗开得胜。


▲乞丐里都可以做状元!


参考资料:

赵冬梅:《武道彷徨——历史上的武举与武学》,解放军出版社,2000年版。

王金龙:《清代武状元籍贯与地域分布》,历史档案,2017年第4期,P92-99。

周兴涛,汪荣:《唐代武举考论》,山西师范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P64-67。

李建军:《明代武举制度论述》,南开学报,1997年5月,P56-58。

郝刚领:《宋代武举和武学的发展困境》,体育文化导刊,2014年3月,P161-164。

王树宏,刘建平:《中国历代武举制度论述》,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4月,P122-124。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主编原廓、作者贺兰雪,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分进合击战术的正确打开方式是什么?

保姆级传统弓新手快速入门教程



环首刀    汉剑    鞭锏    陌刀    唐刀    钩镶     轻吕   战锤    石斧   马槊     西域镔铁大刀   朴刀   兵马俑青铜剑   镰刀   清弓   中国传统弓  明式小稍弓  英国长弓   国产刺刀大全   中国骑兵军刀   英国军刀  空军伞兵刀    海军宝剑   山文甲    明光甲    欧洲骑士板甲   鳞甲   古埃及赫梯弯刀   阿昌族户撒刀   蒙古刀  保安腰刀   西藏武备   英吉沙小刀   西班牙Navaja折刀   芬兰国刀   印度虎爪   长钺   睾丸匕首  印度软剑   麟角刀  亚塔安刀   日式刺刀   恰西克马刀 日式刺刀 又鬼山刀   白垩纪鱼骨剑   伊斯兰盔甲   匈人武器    突厥兵器      伊朗古兵   丧尸武器   越南弩   手掷类暗器  厨刀  世界盾牌    欧洲细剑   日本天皇佩刀  东瀛名刀谱  玉钢神话 兵马俑青铜剑    赵云亮银枪   关羽青龙偃月刀   张飞丈八蛇矛   吕布方天画戟   猪八戒九齿钉耙   唐僧毗卢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