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啥瓜皮帽和马褂成了中华服饰代表?说说清代“剃发易服”背后的历史

静默之鸮 冷兵器研究所 2019-10-08


编者按:如果要描述一个清代人物服饰,那么大家会想到哪些呢?一条长长的辫子,一件大褂,外面再加一件马褂。在清王朝统治中国的二百多年时间里,对中国的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甚至有种说法,虽然满人被汉化了,但汉人被一定程度上满化了。其中最为明显和著名的就是“剃发易服”等政策,对中国服饰的影响。而这也是很多复兴汉服或华服团体的情感内因。那么,清代的服饰究竟使如何发展而来的呢?是否也是如“剃发”一样,靠屠刀强行推广下去的呢?



说到清朝的服饰,首先要提的自然就是长袍马褂瓜皮帽。虽然很多喜欢汉服的人对于这套服饰深恶痛绝,但实际上,这种经典的清朝大三样,可以说基本就是从汉服中演化而来。首先来说瓜皮帽,其实这种帽子最早在明代就应兴盛起来。明代这种帽子被称为“六合一统帽”,据说是明初时,明太祖朱元璋亲自钦定设计的几种帽子之一。当然,这一说法只能说是据说,因为这种帽子其实在元代时期就已经出现,因此很有可能这种帽子的是由当时蒙古人所戴的毡帽演化而来。到了明代,这种帽子也确实非常普遍,主要的佩戴者一般都是市井庶民,而一些士人则较少佩戴。不过和后来清代的瓜皮帽相比,元明时期的圆帽明显帽神要高,这则是和当时汉人留有发髻有关。


▲元《太平风会图》中就已经出现了后来的“瓜皮帽”


▲清代老照片中的瓜皮帽


另一个出身于汉服的,其实就是常被认为是清朝特色的马褂。实际上,马褂与当时士兵所穿的号衣,乃至清代的一些官服,其实都是源于明代的士兵军服。在明代的《太平抗倭图》中,就出现了和清代一样的号衣,这种服饰应该是从铠甲演变而来的士兵军服。其于后来号衣的极大相似性,很有可能这种服装并不局限于东南地区,而是在当时明代的基层士兵中,有着大量配置,并最终通过明清战争,传给了满人,最后成为清代的一种经典服装。


▲明代《太平抗倭图》里的明军号衣


▲清代马褂


那么清代常见的长袍,是否也是起源于汉服呢?答案则是否定的。虽然清代长袍看起来与汉族的圆领袍有些相似,但是传统的满族长袍,其实是起源于蒙古服饰。不仅仅是长袍,清代的凉帽和暖帽,其实同样也是从蒙古服饰中起源而来。其中,暖帽其实就是传统的游牧毡帽,不仅仅是蒙古人,在明代时期,明朝皇帝也时常会佩戴这种“胡帽”。不过明代的这种“胡帽”和清代暖帽最大的区别,就是在帽身的高度上。与明代六合一统帽一样,明代胡帽也因为发髻原因,帽身加高,而清代暖帽帽身则大大减小。而清代满人在这两种帽子上的一大改变,就是在帽顶上,有了大量装饰作用的红丝,这在明代和蒙古帽子上倒是并未发现,因此应该是满人自己满化结果。



清代长袍也是同理。在明代一些关于蒙古人的绘画中,可以看出已经有马蹄袖这一后来清代长袍特色的服饰部件。不过清代的一大改变,就是出现了“厂”字领,也就是在交领的基础上,用盘扣对领子进行固定。这种厂字领结构在元明时期的蒙古画像中,基本没有踪迹,但是在北亚和阿穆尔河/黑龙江流域,这种领口结构在许多民族服饰中都极为常见。甚至是西伯利亚地区的鞑靼人,很多服饰上也带有厂字领。这种结构的产生,可能是因为这些地区气温普遍较低,为了更好的保暖,因而出现的结构。也因此,这也算是满人少有的特色服装结构。


▲明《羌胡出猎图》


明《羌胡出猎图》中,头戴凉帽,穿着长袍的蒙古人形象,此图中的蒙古人袖口便是翻起的马蹄袖。这种袖口设计,其实也是为了手部的保暖,在寒冷时将袖口翻下,保护手背。


▲明《明宣宗宫中行乐图》中头戴胡帽的明宣宗


▲18世纪俄国人绘制的北亚通古斯人形象


▲身着长袍,头戴暖帽的清代经典形象


除此之外,还有清代官员和皇帝在正式场合佩戴的披须。这一部件究竟是从何而来,目前还有待探讨。极有可能的一个情况,就是这一结构,应该是和女真人冬季保暖所使用的披肩有一定的渊源。不过在满人入主中原之后,其实在这些服饰强制推广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大程度上的汉化。最典型的是女性服饰,就很大程度上吸收了中原汉服的一些特色。除此之外,清初时,很多文人所穿的清式长袍,其实也多是在明代道袍之类较宽松服装进行修改。


▲清初文人装束


还有一个相当有趣的情况,就是清代长衣套小衫的服装搭配,在元明时期,多是女性的打扮方式。这种打扮为什么到了清代变成了男性所用,这个问题还没有最终说法。既然说到了易服,最后还得提一下剃发的问题了。首先剃发这一习惯,从宋代契丹人开始,其实就一直是北方游牧民族常见的发式。但是满人的那种被很多人所痛恨的“金钱鼠尾”独辫,却是比较少见的。因为无论是契丹还是后来的金代女真、蒙古,他们的辫式更多的是复数以上。从清代绘制的一些蒙古人造型来看,他们大多也已是独辫,但是这种辫式究竟是满人收到了蒙古人的影响,还是反之蒙古人受到满人的影响,就不得而知了。


▲清代蒙古人


总体来看,与靠屠刀推广下去的“剃发”政策相比,“易服”更多是统治者族群,对被征服者的服饰发展,通过强势地位所进行的一种控制性引导或者说扭曲。即不同于辫子那样的无中生有,而是在已有服饰上的再“改造”。毕竟仅就马褂而言,在清朝之前就属于中国人的服饰了。换个说法是给你加个新东西,你可以排斥或未来摒弃。可要是把你现有的东西加入对方想要的元素,久而久之,你想改回原来的也不知道怎么改了。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主编原廓、作者静默之鸮,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清朝武状元要怎么考?

清代火器落后世界的真相


环首刀    汉剑    鞭锏    陌刀    唐刀    钩镶     轻吕   战锤    石斧   马槊     西域镔铁大刀   朴刀   兵马俑青铜剑   镰刀   清弓   中国传统弓  明式小稍弓  英国长弓   国产刺刀大全   中国骑兵军刀   英国军刀  空军伞兵刀    海军宝剑   山文甲    明光甲    欧洲骑士板甲   鳞甲   古埃及赫梯弯刀   阿昌族户撒刀   蒙古刀  保安腰刀   西藏武备   英吉沙小刀   西班牙Navaja折刀   芬兰国刀   印度虎爪   长钺   睾丸匕首  印度软剑   麟角刀  亚塔安刀   日式刺刀   恰西克马刀 日式刺刀 又鬼山刀   白垩纪鱼骨剑   伊斯兰盔甲   匈人武器    突厥兵器      伊朗古兵   丧尸武器   越南弩   手掷类暗器  厨刀  世界盾牌    欧洲细剑   日本天皇佩刀  东瀛名刀谱  玉钢神话 兵马俑青铜剑    赵云亮银枪   关羽青龙偃月刀   张飞丈八蛇矛   吕布方天画戟   猪八戒九齿钉耙   唐僧毗卢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