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何理解“共同体”?全球治理层面总书记提倡的命运共同体有哪些?

中社学人 2022-09-09

01 如何理解“共同体”的内涵?



提问:吴  波  上海市委信访办副主任


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共同体”这个词,“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等,请问“共同体”到底是什么?如何理解“共同体”的内涵?


解读:张  严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体的重要论述反映了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所展现出的日益相互依赖、命运与共的客观现实,同时也包含了对人类社会以及人与自然关系多方面的深入思考、深刻领悟与科学判断。中国共产党不仅是共同体理念的积极践行者与推动者,而且是唯一将其纳入到自己执政理念之中的政党,更是唯一一个以全人类的发展利益来看待与协调现实世界的政党。这种超越一党、一国的立场,既是国际主义的真实体现,也是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更孕育着一种更高层级的人类发展观念、交往观念和价值观念,指向了一种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深厚的思想与理论渊源。
马克思主义的共同体理念为构建共同体提供了重要理论来源。马克思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以及全人类的解放作为自己学说的终极追求,他所提出的“自由人联合体”更是对人类未来命运走向的科学预判。从人类历史发展过程来看,人类社会要经历三大共同体形态:第一阶段是以人的依赖为基础的自然共同体,第二阶段是以人对物的依赖为基础的商品货币共同体,第三阶段是以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为特征的真正共同体。而生活于现代工业文明中的人类处于第二阶段共同体中,其特点是以改造和征服自然为主基调,以人的异化和主体性的丧失为代价,其结果必然导致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空前紧张。资本主义社会所展现的只是一个“虚假的共同体”,人类社会的发展必然要扬弃自然共同体、商品货币共同体,进入真正的共同体,也就是既符合人的类本质,又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更高阶的文明共同体。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体的重要论述根植于中国悠久的优秀传统文化。构建内外一体、协和万邦、天下大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共同体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早在两千多年前,儒家便强调以仁爱之心来对待他人与自然,将他人与自然看作与自身位阶完全相等的主体。在中国传统文化与哲学中,世界是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的整体。这一价值理念逐渐衍生出平衡、节制、和合的文化智慧,深刻影响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和行为态度,成为中国人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体的重要论述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强调和谐统一的自然观、倡导协和万邦与天下大同的天下观,为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注入了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更高阶的文明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体的重要论述,有侧重自然维度的“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等,有侧重人类维度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还有兼顾人与自然关系维度的“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等。这些关于共同体的重要论述综合了经验、历史和观念等多个层面,蕴含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不同维度,虽然侧重点不同,提出时间不同,针对对象不同,其中蕴含的自然和社会规律也有所区别,但这些论述之间却具有深刻的内在共同性。
第一,这些论述都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党与人民是血脉相连的共同体。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这就决定了党的初心必然是为人民谋幸福,党的宗旨必然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华民族是56个民族构成的命运共同体,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政治上团结统一、文化上兼容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民族共同体,是建立在共同历史条件、共同价值追求、共同物质基础、共同身份认同、共有精神家园基础上的命运共同体。因此,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共同梦想,也是党百年来接力奋斗的目标。人类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在当今的全球化时代,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了中国将自身发展与世界发展相统一的世界胸怀,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大党担当,也在方向上契合了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与自然的关系决定人类的命运。生态文明建设,既是构建美丽中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伟大实践,也在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和良性互动中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秉持的人与人之间平等和谐、互惠共赢的理念。
第二,这些论述都是对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反思总结,都是为建设美好世界而提出的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应对人类文明发展中的危机必须合理协调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之间的利益关系与思想认识,才能实现全人类的共同发展与全球性的共同繁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体的重要论述把握人类发展大势,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兼顾自然环境的保护、生态文明的建设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从而把个人、自然、社会、国家、全人类的命运与发展利益紧密结合在了一起。
第三,这些论述都面向当今世界的时代难题,无不饱含着深沉的天下情怀和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状况的整体关怀。当前人类社会发展迅速,现代化大生产将人类生活、人与自然关系以前所未有的方式紧密联系在了一起,同时人类社会也日益面对着共同的风险与挑战,公共卫生安全、气候变化、恐怖主义、极端思想、生态灾难正逐渐超越单一区域、单一国家和单一文明成为全球性的议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体的重要论述正是站在了人类历史发展的高度纵观时代的进程,是以全球视野、整体思维审视现实世界的人类生存境遇和未来发展趋势,因而倡导以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与绿色协调的发展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与和而不同的社会观、平等共享的交往观与世界大同的国际观为核心,构建一种全新的人类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进而走出一条应对当今时代全球性危机和现代性困境的新型文明之路。
第四,这些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自然—人—社会”关系思想的创新性运用与开拓性发展。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人与自然关系的性质实质上取决于人与人关系的性质,人与自然的和解以人与人的和解为前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体的重要论述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平等、和谐、共生理念,坚持普遍联系和整体主义的价值观与方法论,从而寻求人类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的新内涵,寻求各国合作应对多样化挑战和实现包容性发展的新道路,寻求多元文明交流互鉴的新局面。这是以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为基础,对世界历史的理论逻辑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实践逻辑的深刻理解,也是从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的高度对马克思主义所作出的新发展。




02 全球治理层面,总书记提倡构建的命运共同体




编者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重大国际场合多次深刻阐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理念的丰富内涵,提出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全球治理层面,习近平总书记分别提出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打造核安全命运共同体、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等倡议,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网络空间是人类共同的活动空间,网络空间前途命运应由世界各国共同掌握。各国应该加强沟通、扩大共识、深化合作,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15年12月16日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打造核安全命运共同体

强化国际合作,推动协调并进势头。核恐怖主义是全人类的公敌,核安全事件的影响超越国界。在互联互通时代,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也没有哪个国家可以置身事外。在尊重各国主权的前提下,所有国家都要参与到核安全事务中来,以开放包容的精神,努力打造核安全命运共同体。


(2016年4月1日在华盛顿核安全峰会上的讲话)


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我呼吁,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佑护各国人民生命和健康,共同佑护人类共同的地球家园,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2020年5月18日在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视频会议开幕式上的致辞)


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人类进入工业文明时代以来,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加速了对自然资源的攫取,打破了地球生态系统平衡,人与自然深层次矛盾日益显现。近年来,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荒漠化加剧、极端气候事件频发,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严峻挑战。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使各国经济社会发展雪上加霜。面对全球环境治理前所未有的困难,国际社会要以前所未有的雄心和行动,勇于担当,勠力同心,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2021年4月22日在“领导人气候峰会”上的讲话)


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

我们人类居住的这个蓝色星球,不是被海洋分割成了各个孤岛,而是被海洋连结成了命运共同体,各国人民安危与共。海洋的和平安宁关乎世界各国安危和利益,需要共同维护,倍加珍惜。中国人民热爱和平、渴望和平,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


(2019年4月23日在集体会见出席海军成立70周年多国海军活动外方代表团团长时的讲话)


相关阅读







文章来源:01文章刊载于《学习时报》2021年8月25日第4版;02文章来源于求是网、学而时习
本站责编:曹野
转载请注明作者、来源等信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